- 高自我認同:3步激發內驅力,讓孩子自主學習
- 大雪教練
- 1421字
- 2025-08-07 18:14:11
第一部分
父母內核穩定
一切教育的基石
第一章
覺察
擁有穩定內核的開始
家長們或許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雖然在接孩子放學前就狠狠下定決心,今天一定不要再發脾氣,要和孩子好好相處,但回家后還是忍不住在教育孩子時情緒上頭。
案例:
我的孩子從寫作業到睡前都還算聽話,雖然寫作業時有些畏難的小情緒,但我也通過耐心的引導幫他克服了。可是那天作業有點多,完成的時間有點晚,再加上孩子收拾書包的時候邊收邊玩,又磨蹭了一會兒,導致我們開始洗漱的時候已經接近10點了。
我覺得時間太晚,就在孩子刷牙的時候對孩子說:“要不今晚就不讀故事書了,直接睡吧。”聽到這句話,孩子當即就表示反對,嘴里喊著:“不要!不要!不要!”于是我耐著性子和孩子解釋:“時間太晚了,明天早點弄完,就給你讀。”孩子不愿意接受,馬上開始大哭。我再次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孩子商量:“那么我們就讀一頁,因為時間真的太晚了,你明天又要早起。”沒想到孩子不僅沒有停止哭鬧,反而情緒升級,在地上打滾,牙膏也被抹得到處都是。看到這種景象,我再也忍不住了,情緒爆發,瘋狂地對孩子大喊大叫,孩子也不停地哭,一直吵鬧到11點,讓雙方都非常受傷。
情緒調節的誤區
要么壓抑,要么爆發,這是大部分家長在面對自己育兒時產生的情緒的做法。
一直以來,家長們對于情緒管理的認知普遍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即:情緒管理=忍住不發火。實際上,壓抑并不能讓情緒消失。負面情緒無論是像火山爆發一樣噴涌而來,還是像墻里漏水的水管一樣緩慢滲透,都會對我們造成干擾,影響我們與孩子情感的鏈接和對事實的判斷。并且我們是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沒有情緒,大多數人也沒有王陽明那種“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境界。因此,我們忍住不發火,只是把情緒壓抑下去了,隨著情緒在心里不斷地積壓,總會有那么一個節點,會讓我們的情緒猶如火山噴發一般爆發出來,無意識地說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話,做出一些傷害孩子的行為。
我相信,這樣挫敗的時刻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經歷過。如果你正在經歷這樣的挫敗,或者你剛對孩子發完脾氣,此時此刻,我邀請你放下愧疚的心理負擔,也不要覺得自己是很失敗的家長。
親子關系本來就是最難處理的關系,第一次做家長的你已經很努力在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了。控制不住情緒,不是因為你出了什么問題,而是因為你還沒有覺醒,你的所有情緒都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產生的。你只要學會覺察和區分,就能獲得一把打開“母慈子孝”這扇大門的鑰匙。
高維育兒覺醒之路
家長穩定的內核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我們學習情緒調節的目標,不是要讓情緒消失,而是要學會如何消解情緒,讓我們不被情緒支配,擁有穩定的內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引導孩子,與孩子建立親密合作的關系,塑造孩子的高自我認同。
在心理學上,情緒管理指的是:通過對自己情緒的察覺和調節,實現對自身情緒的把握。
正確的情緒調節其實有三個步驟,這三步分別是:一、停,二、覺察,三、區分。忍住不發火只是第一步,如果你道理都懂,卻就是做不到調節好情緒,就是因為你的情緒調節只停留在第一步。然而99%的家長卻不知道后面的這兩步才是關鍵。
只要把這三個步驟都做到位,育兒對于你來說就不再是一件痛苦且內耗的事,你面對孩子時就是松弛的、愉悅的,你傳遞給孩子的能量也是滋養的能量,可以說,只要你把覺察和區分做到位,那么你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我在書中會毫無保留地把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認真練習、深入理解,掌握覺察和區分的精髓。愿每一位家長都能擁有穩定的內核,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領航員和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