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羽觴曲水試才情,落花詩就滿坐傾

一個平和卻帶著惋惜的嘆息聲,從人群中響了起來。

“今日雅集,本是賞心樂事。何離在諸位面前失儀,確有不當。但因此便鬧得如此地步,恐怕有失我輩風度了。”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兩名衣著同樣華貴的青年排眾而出。

為首那人,乃是陳郡袁氏的袁戚,他臉上帶著遺憾。

他身旁的堂弟袁丹,目視劉奚,面帶悲鳴。

袁戚這話說得極有水平,他先是承認何離確有不當,占據了公允的立場。

隨即話鋒一轉,暗指劉奚反應過激,破壞了整個雅集的風度。

不等劉奚回應,他身旁的袁丹便接上了話,語氣溫和,卻如軟刀子割肉。

“這位小郎君,”他刻意用長輩的口吻稱呼道。

“少年人鋒芒太露,未必是福。何離兄不過是服散之人,神志不清,其言語本就顛倒,當不得真。君子當有容人之量,你卻句句誅心,將其逼至如此境地。這般睚眥必報,恐非立身之正道啊。”

這番話更是陰柔歹毒,反而將劉奚維護尊嚴的反擊,從道德品性上對劉奚進行了貶低。

要知道這種士人集會,今日會上的一舉一動,肯定會在洛陽上流傳下來。

這兩位陳郡士人,顯然是不想被人傳出,陳郡士人居然被一個無名小卒駁倒的趣聞。

這到時候,丟的可不是一個人的臉了。

這一唱一和,瞬間將劉奚置于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

荀蕤氣得血往上涌,卻一時間找不到話來反駁,因為對方句句不君子之量,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

劉奚卻笑了,他對著袁氏二人微微一揖,姿態比他們還要謙和。

“二位說得是,今日雅興,確實被敗壞了。”

袁戚點頭,以為劉奚是在認錯,差點說出孺子可教。

“但這雅興,并非毀于我的反擊,而是毀于何離辱我先祖。難道閣下認為,聽人辱罵先人,也是一種風度嗎?若保持風度的代價是犧牲孝道,那這風度,不要也罷。”

他輕飄飄一句話,就將風度和孝道這兩個士人最看重的價值對立起來,逼著對方做出選擇。

接著劉奚又轉向袁丹,神情變得更加誠懇。

“這位長者教誨的是,君子當有寬仁之心。但寬仁,是對知錯能改的君子,而非對以丑為美的狂徒。服散若只是個人癖好,關起門來,無人置喙。但當眾服散,并以此為憑,行辱罵先賢之實,這便不是言語顛倒,而是德行敗壞了。對德行敗壞之舉施以寬仁那不是寬仁,是縱容。請問長者,我說的可對?”

袁戚和袁丹的臉色終于變了。

這二人可不是何離那等狂徒,反而是抱著目標而來,看著劉奚年少,打算以閱歷壓人。

結果發現劉奚也不吃這套,被扣帽子的時候反而還了一頂更大的帽子回來。

劉奚看著他們微變的臉色,知道火候已到。他收起了笑容,神情變得嚴肅而沉重。

“二位今日為他辯解,稱其為失儀,勸我以寬仁。這看似溫和,實則是在混淆是非,是在為這種腐朽之風張目。”

身為一個經常在網絡上和人對線的鍵盤俠,在原身的知識加持下,這些攻擊人的手法順手拈來。

袁戚和袁丹二人,臉色由青轉白,嘴唇翕動,卻再也說不出一個字。

這場舌戰,他們輸得比何離還要徹底。

何離只是輸了面子,而他們險些輸掉了立身之本。

一陣清越的琴音忽然從不遠處傳來,如山泉石上流,瞬間化解了空氣中的劍拔弩張。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河岸的一處草坪上,一名青年正抱琴而坐。

此人年約二十三四,容貌清朗。

長發隨意地束在腦后,幾縷散發垂在肩頭,顯得頗為灑脫。

他的衣著也頗為隨性,外袍的襟帶松松地系著。

琴音漸歇,那青年緩緩起身,將琴輕放在席上,然后不緊不慢地走了過來。

他先是朝何離的方向看了一眼,見對方已經在藥力作用下陷入迷離狀態,便笑著搖了搖頭。

“諸位,今日良辰美景,何必為這等小事傷了和氣?”

青年的聲音溫和而從容,帶著一種天然的親和力。

“不如就此揭過,大家繼續雅集如何?”

鐘雅微微頷首,顯然對這個建議頗為贊同。

荀蕤也松了一口氣,這種體面的收場方式,確實比讓沖突繼續升級要好得多。

那青年轉向劉奚,眼中閃過一絲贊賞之色。

“剛才一番言辭,可謂是針針見血,字字珠璣。在下佩服得緊。”

他拱手一揖,態度真誠而不卑不亢。

“足下這般口舌犀利,將來若入朝為官,必是朝堂上的一把利劍。”

劉奚回禮,正要謙遜幾句,卻聽荀蕤在旁邊輕聲介紹道:

“賢弟,此乃陳郡謝氏的謝鯤,謝幼輿兄。”

荀蕤的語氣中帶著明顯的敬重,他補充了一句:

“幼輿兄乃是陳郡士人之首,德望素著。”

陳郡謝氏。

陳奚大概也猜到此人的來路了,東晉王謝,并稱頂級門閥。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詞背后,正是這兩個家族在歷史上顯赫無比的地位。

謝氏一門,更是人才輩出。謝安、謝玄、謝道韞……每一個名字都如雷貫耳。

劉奚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個抱琴而坐的青年,心中不禁生出幾分好奇。

此人和那位在淝水之戰中力挽狂瀾的謝玄,究竟是什么關系?

從年齡上看,謝鯤應該是謝玄的長輩,但具體的輩分關系,卻不是他能夠貿然詢問的。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能被荀蕤稱為陳郡士人之首的人,絕不會是什么尋常角色。

劉奚心中暗暗盤算著,看來,這場論戰是要花下休止符了。

“謝兄過譽了。不過是據理而辯,當不得兄臺如此夸贊。”

謝鯤這番話后,眾人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轉向了今日雅集的正題流觴曲水。

鐘雅重新也歸席,環視著在場的眾位士人,聲音朗朗地宣布道:

“既然諸位雅興未減,那我們便開始今日的流觴曲水。”

他略作沉吟,遠眺洛水遠山,又看了看這座歷經滄桑的古都,緩緩說道:

“今日就以落花為題,諸君各展才思,一抒胸臆。”

話音剛落,早有仆從將一只精致的木質羽觴輕輕放入曲水的上游。

羽觴形似鳥雀,通體髹以朱漆,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觴中盛著半滿的清酒,散發著淡淡的酒香。

眾人屏息以待,看著羽觴順著人工開鑿的曲水緩緩而下。

這羽觴仿佛有著自己的生命,時而在某處稍作停留,時而又加快速度,宛如在挑選著自己的主人。

終于,羽觴在一處彎道輕輕撞岸,停在了一位陳郡士人面前。

此人約莫三十出頭,面容清瘦,眉宇間帶著幾分文人的清高。

他見羽觴停在自己面前,也不推辭,起身取過酒觴,一飲而盡。

然后他清了清嗓子,開口吟道:

“行人踏淺徑,花片細如紗。......”

這首詩雖然工整,卻顯得過于平淡,既沒有什么新意,也缺乏深刻的感情。

不過作為開場之作,倒也說得過去。

眾人禮貌地點頭稱贊,那人卻沒有立即將羽觴重新放回水中。

而是換了一個新的羽觴,故意朝劉奚的方向看了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挑釁的光芒。

“剛才這位郎君效仿諸葛武侯,舌戰群儒,想來文采也必定不凡。不如讓羽觴直接到他面前,讓我等見識一下他的文章?”

這話說得冠冕堂皇,但在場的人都聽得出其中的試探意味。

剛才何離和二袁的丟臉,還是讓一些陳郡士人心中不快。

畢竟是同郡同鄉,被一個外來者如此羞辱,多少讓他們有些不甘。

本來還有人想繼續出面和劉奚辯論,都被謝鯤擋住了。

謝鯤也看出來了,說白了一群成名的士人,辯論無論是輸贏都是丟臉。

何況還不一定辯的贏,所以這位士人打算換個打法。

現在正好借著流觴曲水的機會,看看這個劉奚除了伶牙俐齒,是否真有能力。

鐘雅眉頭微皺,正要出言阻止這種破壞雅集規矩的行為,劉奚卻淡淡一笑,主動起身。

“既然諸位雅意如此,劉某便獻丑了。”

他走到曲水旁,接過那人手中的羽觴。

目光悠悠地看向遠方的洛陽城,沉默了片刻。

春風輕拂,水聲潺潺,連鳥雀都仿佛在等待著什么。

終于些許花瓣飄落到身邊。一直沉默的劉奚,忽然低聲吟誦起來: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鐘雅微微一頓,玩味地看著他。

“開篇倒是清雅,但這坐見落花長嘆息,怕不只是在嘆落花吧?“

荀蕤笑著對庾亮說:“你聽聽。劉奚年紀與你相仿,這份見識可比你老成多了。”

庾亮不服氣地踢開腳邊石子,噗通一聲落水。

“學他對花兒唉聲嘆氣?大丈夫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哪有空悲春傷秋。”

劉奚仿佛未聞,繼續吟道。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首詩,本是數百年后唐代詩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

前幾日劉奚練字的時候就想好在找機會念出這首詩。

詩中所蘊含的世事無常之感,以及對權貴傾頹的憂思,與當下這個時代的心緒暗暗契合。

人生如寄的悲涼與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早已是士人階層普遍的集體潛意識。

因此這首詩的意境,并不會讓時人感到突兀。

至于詩的后半闕,劉奚則刻意隱去不說。

因為那是一種閱盡千帆后的蒼涼感慨,一種屬于老者的通透與無奈,與他此刻銳意進取、鋒芒畢露的少年身份不符。

此詩一出,自然也是震撼全場。

謝鯤緩緩撫琴合之,“此詩境界,非常人所能及。”

那個先前挑釁的陳郡士人,反復念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每念一遍,臉色便蒼白一分,最后聲音哽咽:“此詩,正是我等心聲。”

鐘雅點頭:“這詩,以花詠史。桑田變成海,我等這幾年所見,不正是如此?”

一個年輕士人眼圈一紅:“我叔父去年還在軍中,今年……這明年花開復誰在,說的何其切實。”

“我家祖業……“有人掩面,“大軍過境,一夜之間化為焦土。”

庾亮也紅著眼,他想到了自己那些因為疫病逝去的親族。

“我方才失言了。三年前洛陽繁華如昨,如今滿目蕭條,正是古人無復洛城東。”

謝鯤搖頭:“永康年間此地雅集,人才濟濟。今日所見,不及往昔之半。”

“我等祖輩承平日久,“鐘雅深嘆,“輪到我們,卻要承受這般離亂。幸有郎君妙筆,為我們留下心跡。”

先前挑釁的士人走到劉奚面前,聲音誠懇:“方才多有得罪。此詩當為傳世之作。”說完深深一揖。

謝鯤拍拍劉奚的肩膀:“以詩言志,澆胸中塊壘,這才是名士風度。此詩必將流傳。”

鐘雅轉身對眾人道:“今日得聞此詩,已不虛此行。諸君,當共飲一杯,為這洛陽,為這歲歲年年人不同。”

“當飲此杯!”

眾人齊聲應和,紛紛舉觴。

洛水之畔,詩聲裊裊,眾人都知道今夜見證了一首不朽之作的誕生。

每個人都在分享著自己的痛苦,也在傾聽著別人的悲傷。

雅集的氣氛已經從悲傷中沉淀下來,化為一種深沉的敬意。

眾人散去后,鐘雅、荀蕤和庾亮三人,卻不約而同地留了下來,與劉奚一同緩步在河岸邊。

春風習習,吹散了酒意,也讓激蕩的心緒平復了許多。

“經此一詩,明日之后,你的名聲怕是要傳遍洛陽內外了。”

荀蕤率先開口,語氣中是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激動。

劉奚卻只是輕輕搖了搖頭,他望著遠處夕陽下洛陽城的剪影,神色平靜。

“荀兄謬贊。虛名于我如浮云,今日之詩,不過是有感而發。”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懇切而真摯,“若能以此身,為這風雨飄搖的社稷盡一份綿薄之力,方不負生平所學。”

這話一出,空氣似乎微妙地變了。

一直默然不語的鐘雅,此刻抬起眼,一絲不易察覺的審視,落在了劉奚的臉上。

他緩緩開口,聲音平淡,卻像一顆石子投入深潭:

“為國效力,志向可嘉。然無位,則無以行其道。”

他說著,目光不著痕跡地轉向了荀蕤。

這一眼,包含了太多未言明的東西。

荀蕤立刻讀懂了鐘雅的潛臺詞:你舉薦的這個人,才華是有了,但他的心性如何?他想要的,究竟是匡扶社稷,還是僅僅一個向上爬的官位?

荀蕤心中一緊,立刻上前一步,鄭重地解釋道:

“彥胄兄,賢弟有臨危不亂的急智,更有的眼光。這等見識,豈是那些只知鉆營謀利之徒所能有的?此乃真正心懷天下之士!”

鐘雅聽完,沒有立刻說話。

終于鐘雅緩緩點了點頭,眼中的審視化為了決斷。

畢竟晉代有規定,舉人不實,連坐其罪,如果鐘雅舉薦一個無背景又無能力的人,肯定對他自己有影響,需要審視。

不過今天劉奚一首詩肯定要流傳出去的,之前和陳郡士人的爭論也會被人美化為少年意氣,得到能言善辯之名。

鐘雅只是思索了片刻,便點了點頭。

“既有此心,亦有此才,自當為國所用。”

他的語氣變得鄭重起來,直接對劉奚說道:

“我身邊正缺一名尚書令史,掌管文書,參議雜事。此職雖卑,卻能直面朝堂中樞,洞悉天下之變。劉奚,你可愿屈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远县| 宁城县| 平潭县| 文登市| 兴国县| 莱西市| 布尔津县| 平邑县| 黄石市| 彭州市| 阿城市| 萨迦县| 淮安市| 崇州市| 泰来县| 阿图什市| 崇文区| 扎兰屯市| 开平市| 湘阴县| 彝良县| 武城县| 汾西县| 克拉玛依市| 景泰县| 东阳市| 河源市| 泰州市| 郯城县| 山东省| 万源市| 博湖县| 兴文县| 萝北县| 长治县| 大埔区| 延川县| 江川县| 洞头县| 东安县|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