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李湛的工藝設想
- 讓唐朝再次偉大
- 繞船明月
- 2346字
- 2025-08-09 07:54:00
回到宮中的李湛,如愿以償地在郭氏的伺候下,沐浴更衣同眠一榻。
不過什么也沒做,最多親親摸摸一番便沉沉睡去。
主要是年紀的原因,不敢多做贅述。
就像是一顆剛剛成熟的水蜜桃,晚些采摘水更多,也更香甜可口一些。
翌日一大早,李湛直昏昏沉沉睡到日上三竿方才起床,在郭氏的伺候下更衣完畢。
興許是昨日勞累的緣故,起床后的他,只感覺腰酸背痛。
一起用過早膳后,郭氏便回了掖庭宮。面對御案上早已經堆疊好的奏章,李湛直皺眉頭。他大手一揮,吩咐劉克明喚來平日里一起打球的趙士則與靳遂良等人,往球場而去。
勤政?那是沒有的事。
現在表現的越圣明,小命越難保。
李湛與一群玩球的狗腿子們在后宮打馬球一直打到晌午時分方才作罷,好在打馬球的技術像是本能般刻在身體里,要不然就漏了餡了。
期間諫議大夫李渤又來了,此人的提議在昨日常朝被采納后,就一直想著在自己面前刷存在感,于是不停通過小宦官求見。
萬般不耐煩下,李湛方才讓人領著李渤來見自己。
不出意外,對方又來勸自己‘勤政’。
不管真情還是假意,李湛都是虛與委蛇一番,好不容易才將他打發走。
回到紫宸殿用了午膳,來到御案前仔細一琢磨后,命劉克明將柳公權喚了過來。
自己穿越前不會書法,穿越后由于原主不認真學習,寫的字也是歪歪扭扭的,實在令他不敢恭維。
此番喚來柳公權,主要還是為了給戶部提交收羅珍玩清單一事。
由李湛口述,柳公權執筆代寫。
借著等人的契機,將穿越前的記憶整理梳理了一遍。在較為模糊的回憶中,自己好像刷到過一個短視頻博主,他的視頻內容皆為穿越后應該如何改進古代技藝制作諸如香水之類的東西,依靠現代技術發家致富。
但由于較為久遠,且那時候對穿越一事嗤之以鼻,認為是無稽之談。
便將視頻收入收藏夾之后,就再沒關注過。
此刻絞盡腦汁,迫切希望能觸發金手指,回憶起視頻的內容。
簡直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也不知是感應到了自己的希冀,還是無形中觸發了金手指,一個視頻竟活靈活現投映在自己眼前。
如同投影虛幕般,開始上演。
李湛下意識看了一眼候在殿里的宮女,見她們和平時別無二樣,方才確認,這虛影投射和聲音只有自己能感知到。
便也放下心來,認真觀看與暗暗記在心中。
這是一個關于穿越后如何廉價造紙的視頻,短短數分鐘的視頻提到了最為關鍵的幾個點:
一、解決原材料的單一與局限性。
二、烘干室的應用以加快紙張產出量。
三、廢紙、廢棄纖維作物回收進一步降低成本與原材料獲取。
四、流水線式作業,加快紙張產出。
用產量壓低紙張價格或者迅速壟斷市場,這在理論上非常可行。
由于唐朝造紙技藝已經成熟,視頻中的造紙術并沒有什么超越當下時代的技巧與工藝,反倒讓李湛有些失望。
打壓紙張價格,對于隨后推行教育也好,官辦報紙宣揚思想也罷,都至關重要。
最關鍵的是,目前大唐陷入銅荒,錢幣流通幾乎已經枯竭。
必須推行新的貨幣政策。
白銀和黃金此時的存量都不足以支撐作為正式貨幣流通,學習宋朝發行紙幣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至于防偽方面,李湛倒是有些想法。
只要將寶鈔的制作工序切割開,他有信心做到無人偽造或一眼發現偽鈔。
但無論是紙幣發行,還是提高紙張產量,都離不開造紙工藝的革新。
如今看到的視頻對現況提升有限,李湛無奈之下只能將希望寄托于現在大唐的造紙工人們,看能否通過視頻里提到的幾點,給予他們一定的啟發,從而推動造紙術自我革新改進。
至于紙幣,李湛打算用簡易的無酸紙來進行。
他所構想的‘無酸紙’,實則為含酸較低的紙張,并非后世常見的‘無酸紙’。
這個構想與技藝的猜測主要來自于后世的一部經典造偽鈔電影和某個喜歡畫假鈔的博主,那段時間李湛對這個非常感興趣,甚至還去搜了一下相關資料。
對于在古代能否制作出紙幣防偽技術,他也同樣好奇,閑下來時也研究過。
沒想到此刻卻用上了,當真是造化弄人。
回想之際,柳公權在劉克明的引領下入了紫宸殿,見到坐在御案后發呆的李湛,身形一怔。
緊接著,行了禮。
對于陛下為何召自己來,他心里也沒個數,劉克明也沒明說。自陛下登基后,這還是自己第一次被召見。
“朕召柳卿過來,實則是為了擬一份單子。”
柳公權不敢細問,連忙應好。緊接著開始研磨墨汁,為行書籌備。
片刻后,見他準備完畢,李湛開始緩緩講述。
柳公權收袖執筆,聽到什么便寫什么,只是越寫心里越驚訝。
諸如什么‘薄如蟬翼的紙張’、‘兩指粗且堅固的鋼管’以及那‘能炸穿銅爐的爆竹’。
這些字柳公權都認得,可組合起來,卻變得十分陌生起來。
百思不得其解,陛下究竟是想要干什么?甚至陛下還要求招募百名匠人入宮,好給他制作玩具......
簡直是荒唐!
柳公權本想出聲勸阻一番,可轉念一想,自己又算是什么?
沒必要因此惹得陛下不高興,自己還指望能討個好,從侍書位置上動一動呢。
自己身負才華,又博學多才,總不能一輩子當個侍書吧?
在李湛口述完所有需要收集的東西后,不忘添上一句蠱惑人心的話:“凡獻上相應寶物者,賞百貫。”
百貫錢,這可是一名技藝高超的匠人,將近三四年的收入了。
但從李湛的要求上來看,此錢也屬實不太好拿。
不過李湛給招募的匠人開出的條件倒是豐厚,這些人啥也不用獻,只需要有相應的造紙和煉鋼的工藝水平即可,每年可以拿到將近四十貫的工錢。
就是有一點比較古怪,入宮后沒有皇帝特許,不準出宮。
和個宦官似的,唯一區別就是不用割。
李湛原本是不想這么快就推行紙鈔做驗證的,畢竟現在自己要權沒什么權,要安全也沒安全。但考慮到無酸紙制作需要漫長的時間,光是晾曬與浸泡就需要半年之久,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先動起來。
這樣一來,在需要推行的時候,反倒不會那么緊迫。
至于煉鋼的工匠,只是進宮做個簡短培訓,看能否以目前的煉鋼技術,制作簡易火器出來。
以唐朝煉鋼應用的灌鋼法,估摸造火槍有點懸,質量上就不易達標。
想制作出合格能用的火槍,成本太高。
其次就是,李湛不懂怎么制作火槍,只知道其原理,得依靠工匠們的腦子自己去實驗研發。
至于最終能否制作出來,全靠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