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天子及高陽王司馬毅入溫縣后,韓良陪著皇帝司馬熾、高陽王司馬毅入住司馬氏舊居安頓,劉畿則在司馬凱的帶領下,視察溫縣官倉。
溫縣官倉內的物資儲備,比劉畿想象的要富,也比劉畿想象的要窮。
溫縣最富裕的是糧倉。地處中原腹地,溫縣是聲名在外的“膏腴之地”,且作為帝鄉,溫縣倉儲除了日常儲備之外,還有災年災荒救濟及不時的軍需調配儲備,溫縣官倉現今儲備糧食足有三十余萬石!九百多噸。夠三四千人吃上一整年的!
查閱完糧倉后,劉畿指著倉中糧草向司馬凱笑著說道:
“去歲借糧十萬石,君自一口回絕,未曾料想,今日三十萬余萬石糧,已盡歸吾所有!”
“屬下恭賀主公,足食足兵,無前無敵。”
昔日種種,司馬凱懶得多想,現在是劉畿得勢,司馬凱裝起孫子來那是一點也不含糊。
劉畿對于司馬凱也無所謂忠誠與否,只要是個人都有用處,就像現在,即使是忠臣也未必能說的清楚溫縣儲備,而司馬凱則對此如數家珍。
糧倉過后即是武庫。溫縣的武庫比劉畿預想的要窮上不少:
除去給予劉畿的武器外,此時溫縣武庫內僅剩弓一千,弩三百,箭五萬。環首刀一千把,矛、戟、槊等長兵三千桿。皮甲五十領,鐵甲二十領。
其中多數還是在永嘉年間,司馬毅下令私下制造、儲備的。質量明顯比不上裴倫、郭令、梁大寶麾下禁軍制式裝備。
不過劉畿對此也十分滿足,有了這批武器,加上裴倫、郭令、梁大寶麾下禁軍原有武器,劉畿足可將兵力擴充至五六千人。
多出那三四千的兵額足可以讓劉畿壓服麾下裴倫、郭令、司馬力這三位私下略有小心思的將領。
“當年高祖收沛縣子弟二三千人以成基業,此間武備,足矣!”
劉畿也不管司馬凱抑或是司馬毅私下里是否有私庫儲備,反正溫縣劉畿不會待太久,縱有私庫儲備也絕對比不上正經官倉。
有了溫縣糧倉、武庫的儲備,劉畿覺得已然大賺。剩下的邊邊角角要是逼得太狠,司馬毅及司馬凱、司馬力等人聯手鬧起來也是麻煩事。
誰讓現在劉畿名義上還是司馬毅的屬下呢?
見劉畿并沒有糾結官倉數目,司馬凱也是在心中長出了口氣。所謂狡兔三窟,司馬氏又怎會將所有的力量盡數擺在明面上?
官倉儲備雖豐,但溫縣真正的底蘊還是在司馬氏的祖宅之中!只是那里是司馬氏私產,不為人所知罷了。
見劉畿未有深究司馬氏私下儲備,司馬凱也非愚人,當即投桃報李,向劉畿稟報道:
“回稟主公,武庫之中尚有農具,其中有鐵犁百具,耒、耜兩百,鋤五百、鐮五百,更有鍤、杵臼若干。此時已借于縣中佃戶以農桑。若主公有需,臣可為主公盡數取回。”
這些農具都是武庫里擺在明面賬冊上的東西,司馬凱正好趁機拿來向劉畿請功。
劉畿聞言卻是淡笑道:
“此間農具皆為溫縣勸科農桑所用,我若拿了,溫縣百姓何以耕種?奪人所愛者,我不為也!”
劉畿真要從溫縣佃戶手中拿回這些農具,那劉畿還不得被溫縣佃戶們罵死!劉畿麾下還有三百是溫縣的佃戶兵呢!都和溫縣佃戶們沾親帶故的。
拒絕了司馬凱的提議后,劉畿仔仔細細的查看了一番糧倉、武庫的賬冊,根據肉包AI輔助分析,具體數目與司馬凱匯報的大差不差。
些許的出入,劉畿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現在劉畿是勢單力薄,不好壓的太狠,等到勢力穩固之后,劉畿不介意來一出二打溫縣城!
雖然心中已有定計,但劉畿面上依舊是滿面春風,在走出武庫之時,劉畿還仿若情不自禁地輕拍司馬凱肩膀:
“天步艱險,禍難殷流,劉元海造逆于汾陰,石世龍階亂于三魏,百姓流離,肝腦涂地,洛陽皇都,竟茹食居人,交尸塞路,暴骨盈野。我尚有一片拳拳報國之心,愿終有一日,茂生可與我同心同德,救困扶危。”
說罷,劉畿也不管司馬凱如何感想,當即邁著輕步前往司馬氏老宅。
溫縣司馬氏老宅,說是老宅,但這座占據了近乎半個溫縣的老宅還有另一個名字:安樂宮。
安樂宮方圓約有九平方公里,城墻用黏土夯筑,堅如石板,故號稱“板城”。外圍更有諸多箭樓、望樓等嚴密的防御設施。
即使大軍攻入溫縣城內,面對安樂宮外圍那比溫縣外墻還要高出丈許的宮墻,強攻的話,死上萬八千人都跟玩似的。
劉畿掃視著這座經過司馬昭大肆擴建的司馬氏老宅,心中不禁感嘆:
“難怪劉景幾萬大軍都沒攻克溫縣,更難怪歷史上溫縣司馬氏能守著老家度過十六國及南北朝諸多亂世。這等防御也是司馬昭有先見之明了!”
“然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縱有高城大邑,總有敗亡之日。”
一旁自安樂宮內出迎的張平,看著安樂宮那遠超普通縣城的禮制規格、建筑等級也是感慨萬千。
安樂宮內的宮殿區,在張平看來,較之洛陽宮也是大差不差了。這些錢,司馬氏要是投入到民生、軍隊之中,司馬熾也不至于倉惶退出洛陽宮。
“想來陛下在此安居,頗為愜意?”
安樂宮內的設施本就是照著洛陽宮的規制修建的,對皇帝司馬熾來說,那可真是跟回家了一樣。
“那是自然,堪稱流連而忘返矣,莫說陛下,便是一眾臣屬見此等宮室,亦是歡喜非常。直言此方為天子安居之地。”
“又開始做夢了。”
劉畿看著安樂宮奢華的屋舍也是十分艷羨,但劉畿清楚,不管是他劉畿還是司馬熾,都無法在溫縣待太久。
現在胡漢因劉淵病重,太子劉和難以服眾,以致于內部動蕩。一旦劉淵去世,劉聰奪位,胡漢大軍再來,只要劉聰狠的下心,溫縣安樂宮防御再完備,也不是攻不下來。一旦攻城漢軍損失過重,溫縣上下可就要遭遇屠城之禍。
“算了,我就不進去了,讓陛下在安樂宮內安樂幾日,待車馬完備,我再來請陛下北上。”
相較于奢華的安樂宮,劉畿還是更喜歡在軍營里和兵卒們混在一起。
除了方便收買人心,更因為軍中熱鬧,不像宮城看起來威嚴肅穆,實則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