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綾睜開眼時,最先看到的是窗簾縫隙里漏進來的一縷陽光。那光線正好照在床頭柜上攤開的云錦碎片上,金線在晨曦中一跳一跳地閃著光,像是嘲弄她還沒死成。
“喲,大小姐終于舍得醒了?“沈墨白的聲音從墻角傳來,帶著熬夜后的沙啞。他整個人陷在陪護椅里,手里還攥著那本快被翻爛的《天工開物》,眼下掛著兩片青黑。
蘇綾試著動了動左手腕——那道陳年的燙傷疤被紗布裹得嚴嚴實實。記憶像潮水一樣涌回來:染血的挑花結本、林世襄鏡片后冰冷的眼睛、還有沈墨白用宣紙按在她傷口上時發抖的手指。
“織機......“她的嗓子啞得自己都嚇了一跳。
“別急,都在呢。“沈墨白突然站起來,嘩啦一聲拉開窗簾。整面墻貼滿了星圖對比照片,正中央是那張他們用命換來的云錦星紋。陽光一照,經緯線里藏著的金絲突然活過來似的,在墻上投出細密的光斑。
蘇綾瞇起眼睛:“這光斑排列......“
“像不像你小時候玩過的星座投影燈?“沈墨白突然笑了,嘴角扯出兩個淺淺的梨渦。這是蘇綾第一次見他真心實意地笑。
病房很快變成了臨時工作室。程繡姑寄來的蜀繡磁針吸在星圖左上角,陸子琛不知從哪搞來的數碼織機投影儀架在床頭,連周硯青都派人送來一沓特制宣紙。
“準備好了?“沈墨白把宣紙覆在投影上,蘇綾咬著皮筋把長發扎成馬尾。她左手還使不上力,只能用右手單手操作光譜儀。
當儀器發出的藍光掃過第三遍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云錦星紋與宣紙纖維里的暗紋突然重疊,金線與紙漿的陰影交織成三維立體的青銅神樹輪廓,枝椏間還懸掛著七個太陽狀圓盤。
“天啊......“蘇綾的呼吸都停了。那根本不是現有考古發現里任何一件三星堆文物,樹干上密布著與戰國織機相同的銘文,而樹根部分竟然延伸出他們從未見過的地宮結構。
沈墨白的手突然壓住她的肩膀:“看樹頂。“
最頂端的太陽紋中心,有個芝麻大的黑點正在吸收周圍所有光線。蘇綾把放大鏡對準它時,鏡片突然“咔“地裂了。
“這不是腐蝕痕跡,“沈墨白的聲音發緊,“是人為雕刻的——有人在三千年前就預見到了現代光學儀器的精度。“
程繡姑的視頻通話就是這時候闖進來的。鏡頭里的她背后堆滿繡架,懷里還抱著那只總偷絲線的貍花貓。
“磁針指的方向我找到了!“她舉起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廣漢縣志記載,87年發掘二號坑時,有個副坑因為滲水回填了......“
蘇綾的血液瞬間結冰。照片上拿著鐵鍬的年輕考古隊員里,站著穿白大褂的祖母。而她腳邊的探方編號,正是星圖標注的K2-7X。
“這不可能。“沈墨白抓起外套,“官方記錄里根本沒有——“
“因為當天晚上就塌方了。“程繡姑的貓突然慘叫一聲跳開,“參與挖掘的三人,你祖母、我師父,還有當時負責文物鑒定的......“
“沈青梧的父親。“蘇綾輕聲說。
病房門突然被推開。陸子琛舉著手機沖進來,屏幕上是剛收到的新聞推送:《三星堆將啟動首次夜間發掘,特邀國際文物修復專家林世襄現場指導》。
沈墨白一拳砸在墻上,相框里的星圖照片簌簌發抖:“他早就知道。“
收拾裝備時,蘇綾在背包夾層摸到個硬物。祖母那枚金箔緯線筒不知什么時候被沈墨白塞了回來,筒身上新刻了一行小字:“經天緯地,不死不休“。
“你什么時候......“
“昨晚。“沈墨白頭也不抬地給光譜儀裝電池,“趁你打呼的時候。“
蘇綾抄起枕頭砸過去,卻扯到傷口疼得抽氣。沈墨白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指腹輕輕擦過紗布邊緣:“還怕嗎?“
窗外的暮色正在褪去,第一顆星星亮起來。蘇綾想起祖母日記最后一頁被血浸透的字跡:“神樹睜眼時,所有的線都會找到歸途。“
“怕個屁。“她反手扣住沈墨白的手,“這次我要親手把金線扎進林世襄的眼珠子。“
吉普車碾過夜色駛向高速時,蘇綾最后回頭看了眼南京城。云錦博物館的輪廓正在暮色中融化,而她的手機屏幕突然亮起——沈青梧發來一張照片:戰國織機缺失的那個齒輪,正卡在三星堆青銅神樹的太陽輪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