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白的手指輕輕撫過那本被雨水浸透的民國賬冊,紙頁已經發黃變脆,邊緣處像是被火燒過一樣卷曲發黑。賬冊封面上用毛筆寫著“涇縣周氏紙坊收支錄“,落款是民國三十二年。
“這賬本...“沈墨白抬頭看向正在整理濕紙的周硯青,“就是您父親留下的?“
周硯青頭也不抬,手里的竹簾在紙漿池里輕輕一蕩:“小心點翻,那紙現在比蝴蝶翅膀還脆。“
窗外的暴雨還在下,打在紙坊老舊的青瓦上,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沈墨白小心翼翼地將賬本放在準備好的宣紙上,用鑷子輕輕挑開第一頁。突然,一張夾在賬冊中的紙條飄落下來。
“這是...“沈墨白撿起那張泛黃的紙條,上面用鉛筆寫著幾行小字:
“三箱已運至蕪湖,用'雪浪'包裹。日本人查得緊,下次改用'澄心'偽裝。默山,廿七日。“
沈墨白的心猛地一跳。他抬頭看向窗外黑沉沉的天空,雨幕中,紙坊那架古老的水碓還在緩慢轉動,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仿佛在訴說一個塵封多年的秘密。
“周師傅,這'雪浪'和'澄心'...是紙的品種嗎?“沈墨白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
周硯青的動作頓了一下,他放下竹簾,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你看到什么了?“
沈墨白將那張紙條遞過去。周硯青的眼神在接觸到紙條的瞬間變得復雜起來,他布滿老繭的手指輕輕摩挲著紙面,像是在撫摸一個久違的老朋友。
“1938年...“周硯青的聲音突然變得很輕,“那年我十二歲,日本人已經打到了蕪湖。“
屋外的雨聲忽然變得很大,周硯青走到窗前,望著遠處朦朧的山影:“'雪浪'和'澄心'...那是我爹給特殊紙張起的代號。“
沈墨白屏住呼吸,他感覺一個被歷史塵埃掩埋的故事正在自己面前緩緩展開。
“那年冬天特別冷。“周硯青的聲音低沉,“有一天夜里,縣里來了幾個陌生人,帶著十幾個大木箱。他們說箱子里是省博物館的文物,要運到大后方去...“
閃回:1938年冬,涇縣。
寒風呼嘯著穿過紙坊的窗縫,十二歲的周硯青蜷縮在灶臺邊,看著父親周默山和幾個陌生人低聲交談。煤油燈的光線很暗,照在那些人的臉上,顯得格外嚴肅。
“周師傅,這批青銅器必須連夜運走。“一個戴著圓框眼鏡的中年人說,“日本人已經到蕪湖了,他們專門有人在搜羅文物。“
周默山皺著眉頭:“現在到處都有關卡,這么大的箱子怎么運?“
“所以需要您的紙。“眼鏡男子壓低聲音,“我們試過了,您特制的'雪浪紙'裹在青銅器外面,X光機照不出來。“
小硯青看到父親的手在微微發抖。他知道父親最寶貝的就是那些特制的紙張,配方連他這個親兒子都沒告訴。
“...行。“周默山終于點頭,“但我有個條件,得讓我親自押車。“
深夜,紙坊里燈火通明。周默山帶著徒弟們將一張張特制的厚紙浸入藥水,然后仔細地包裹在青銅器表面。小硯青躲在門后,看見父親往紙漿里加了某種白色粉末。
“爹,這是什么?“他忍不住問。
周默山摸了摸他的頭:“明礬粉,加了它,紙就能擋住X光。“說完又低聲叮囑,“記住,這事跟誰都不能說,連你娘都不能告訴。“
三天后的傍晚,小硯青正在紙坊外玩耍,突然聽到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隊日本兵闖進了村子,為首的軍官腰間別著軍刀,操著生硬的中國話:“搜!每一戶都要搜!“
小硯青嚇得往紙坊跑,卻看見父親正將幾卷紙塞進灶膛。“爹!日本人來了!“
周默山臉色一變,迅速將最后幾張紙扔進火里,但還是被闖進來的日本兵抓了個正著。
“這是什么?“軍官用刺刀挑出還沒燒完的半張紙,上面隱約可見“澄心“二字。
周默山挺直腰板:“造紙的配方,祖傳的。“
軍官瞇起眼睛,突然一揮手:“帶走!“
“后來呢?“沈墨白聽得入神,手里的鑷子都忘了放下。
周硯青的眼神暗了下來:“我爹被帶到了蕪湖的日軍司令部...三天后,有人在長江邊發現了他的尸體。“
屋外的雨不知什么時候變小了,紙坊里安靜得可怕。沈墨白看著手中那張泛黃的紙條,突然明白了什么:“所以...這紙條上說的'三箱已運至蕪湖'...“
“是我爹用命換來的。“周硯青的聲音沙啞,“那批文物最后安全到了重慶,但沒人記得是一個造紙匠人救下了它們。“
沈墨白想說些什么,卻聽見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渾身濕透的年輕人闖了進來:“周、周師傅!不好了!有人在破壞水碓!“
“什么?“周硯青猛地站起來。
年輕人喘著氣:“是兩個外地人,拿著什么儀器,說要測水碓的年代...“
沈墨白和周硯青對視一眼,同時沖出門去。雨幕中,沈墨白隱約看到水碓旁有兩個黑影,其中一人手里拿著的東西在黑暗中閃著詭異的紅光。
就在他們快要跑到水碓前時,一聲巨響傳來——那座運轉了上百年的古老水碓,轟然倒塌。
“不!“周硯青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喊叫。
沈墨白死死盯著那兩個迅速消失在雨夜中的身影,其中一個回頭看了一眼,月光下,那人手腕上的鎏金懷表反射出冰冷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