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頂頭上司衛尉桓陽

  • 秦法之上
  • 歲月如夢
  • 2461字
  • 2025-08-11 16:26:29

“我的親爹啊,你真是我親爹啊,你就算是陛下親命,廷尉的兒子,甚至被廷尉視為嫡傳,可……你能不能,提前跟我打個商量?”

“咱們內史地三巨頭,內史騰咱不用提,你我,才是關中穩定的直接負責人,你知道什么叫直接負責人不,啊,知道不?”

“不是權勢有多大,內史的天被捅破了,爹,我的親爹啊,負責人就是,出了事,我是第一個被拿掉腦袋的,你是第二個!”

內尉衙門,衛尉桓陽指著李鞅的鼻子又哭又鬧:“我的內尉大人啊,你是老大行不行,咱能不能把不要搞事,安安穩穩的行不行!”

“咋就說,有什么不能的啊,內史地王政十年之后,格局就沒有變過,誰沒事干在關中大刀闊斧的變革?”

“鬧出亂子怎么辦?”

“你知不知道,內史地是全民皆兵的地方,六百年大秦啊,多少代軍卒分居各縣,你隨便在戶籍冊找戶人家查一查,看看人家祖上是不是秦國軍戶籍?”

“你知不知道,軍戶籍是可以繼承的,六百年前是軍戶,只要不犯罪,那他兒子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全是軍戶。”

“人死賜田,斬敵得爵,得爵五級便有食邑,內史地的水,深不可測。”

“你李鞅算得了什么,想當年呂不韋權勢如何,食雒陽十萬戶,食客三千人,號稱陛下仲父,那又如何,想要在內史地搞土地變革,一樣得死。”

衛尉桓陽說的口干舌燥,狂飲了一壺茶水,氣炸了的坐下來,拍著桌子繼續罵道:

“王十年,衛尉,內史,佐弋,中大夫令等二十余高官被梟首,輕者車裂,重者滅宗,關中血流成河,奪爵流放者四千余家。”

“我能求求你嗎,你隨便搞搞就行了。”

“這樣,你給我交個底,你要查到什么地步,你說,我做東,咱邀請各方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一談。”

“沒有什么事是談不攏的啊,如果談不攏,那咱們就搖人,不要鬧到大家兵戎相見的地步嘛。”

桓陽說的口干舌燥,可見李鞅趴在床榻上看著文書,一點情緒反饋都沒有,崩潰道:“大哥,你給咱點情緒反饋行不行?”

李鞅聽了半天,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放在手中的竹簡,抬頭看向桓陽:“我要進驪山大營!”

“不是!”桓陽崩潰的躺倒,無語道:“你正常的去驪山大營遞拜帖,麃公也會給你面子啊,怎么可能攔著你!”

“問題是,你不是正常去的啊,你帶著幾百個內尉衙役,是我我也不給你進!”

“驪山十余萬人,縱橫數十里地,營地棚戶數千,不帶人我怎么查?”李鞅兩眼一瞪盯著撒潑打滾的桓陽。

內史地三巨頭,這是桓陽起的名字,也是整個朝野內外公認的默認。

三巨頭中,內史騰算是最菜的一個。

桓陽不算頂尖,但地位不弱,算是子承父業,其父桓齮在始皇十四年攻趙,被李牧大敗陣亡。

秦國少有以敗治罪情況,桓齮死后,嫡子桓陽便被提拔為京師衛,并升任衛尉,掌管京師營及京畿衛卒。

在秦朝為將,尤其是能在始皇帝十年之前就擔任為將者,多是秦國軍功家族,數代人效力秦國。

換而言之,始皇帝能一統六國,可以說是軍功爵制的厚積薄發。

恒陽身為九卿之一,可以說深受陛下信任,且身份地位背景十分深厚,除非造反,否則無人可撼動。

“那沒辦法,皇陵是丞相負責的,營造是少府管理的,驪山營在郎中令麾下,刑徒是廷尉直接從各郡劃撥的,人力物力是內史負責提供的。”桓陽一骨碌起身,無奈瞅著李鞅:

“職權非常的明確,不歸內史地管,整個驪山都屬于皇室領地,你查驪山和查陛下,沒什么區別。”

“你進不去,我也進不去!”

“要么,你去找蒙毅,有蒙毅的手令,麃公阻止不了你,要是還敢攔你,我帶兵直接去平叛。”

“要么,你去找御史監,讓御史監出清查令,一個道理,只要你手續合法,敢攔你,就是不把我衛尉放在眼里。”

“在這京畿之地,還沒有敢和我衛尉對著干的。”

“問題是,手續啊大哥,你沒手續,我也幫不了你。”

李鞅兩手一攤,然后一手拄著腦袋側靠著,“我要有手續,驪山大營早就被我踏平了,還用不到京師營。”

“不是,你都走不了路了,還惦記著軍功爵一案,軍功爵案陛下欽點廷尉查辦,你還有什么不放心的。”桓陽苦惱的一嘆:

“而且啊,就算是查軍功爵案,你也沒必要鬧出這么大的動靜吧!”

“京畿之地啊,一旦出了動亂,那是要血流成河的。”

“不要說血流成河,就算是山河傾覆,這案子我也得查。”李鞅頓了頓,神情漸沉問道:

“你有沒有想過,若是在你活著的時候,秦國突然滅亡了,你還能有如今的權勢嗎?”

“咳咳咳!”桓陽一口茶噴了出去,眼珠子一翻,就站起來瞪著李鞅:“不是,這話你也敢說,你是真不怕連累整個李氏全族?”

“打個比方,秦國若是滅亡,桓氏會如何?”李鞅沒有停止,繼續追問。

桓陽眉宇一沉,吞了滿滿的一口唾沫,大跨步走到李鞅身前,半蹲下來,動了動嘴皮子,猶疑道:“我桓氏源于西虢國,周王室東遷,桓氏隨之遷至商洛一帶。”

“晉國滅虢國之時,正值穆公東進關中,桓氏便逃亡至秦國,彼時正是秦晉聯盟之時,秦國雖未將桓氏交予晉國,卻又對桓氏多有打壓,我桓氏也因此沒落,一度淪為平民。”

“近三百余年,桓氏子弟或背井離鄉,或隱忍等待,或淪為奴隸,直至商君變法,桓氏厚積薄發,桓氏子弟從軍,再次崛起,官拜九卿。”

“世人皆稱秦國七代明君勵精圖治,我桓氏又何嘗不是經五代明主治家嚴明。”

頓了頓,桓陽低沉道:“秦國若中道崩殂,桓氏便如往日般,再次逃亡。”

唰!

桓陽起身,面色如常的回到了坐席,笑道:“這茶不錯!”

“這么說來,桓氏既涉及了軍功爵一案,又涉及了隱田不報?”李鞅也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瞇著眼盯著桓陽。

說白了,桓氏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貴族沒落崛起的縮影。

普通的百姓沒有姓氏,姓氏的分化通常以地而分,而桓氏便是如此,在昔日西虢國桓氏被封在虢國君主分在陳倉縣桓鄉里的地方,昔日被稱為桓邑,自此有了桓姓。

因為虢國隨周王室東遷,身為虢國大夫的桓氏也隨之東遷至潁川一帶,也被稱為東虢國。

后來東虢被鄭國所滅,東虢南遷至商洛,也被稱為南虢國,直至南虢國被晉國滅國,虢國王室及公卿這才結束了百年逃亡之路。

其實,在這里桓氏已經滅亡了,現在的桓氏只能說,桓齮父子得益于秦國軍功爵,成為貴族后認祖歸宗,以勢定正統,重聚桓氏而已。

至于說什么厚積薄發,桓氏子弟從軍,聽聽就行了。

但有一點桓陽沒有說錯,桓齮能夠拜將,的確得益于桓氏幾代人在秦國的努力。

所以,桓氏崛起之后,有沒有參與貪墨軍功爵一案,有沒有侵占隱瞞田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和平区| 合肥市| 永仁县| 峨眉山市| 仁怀市| 菏泽市| 出国| 衡东县| 阿城市| 临汾市| 邻水| 醴陵市| 宁波市| 延长县| 金门县| 绥阳县| 禄劝| 漯河市| 泾源县| 罗源县| 高尔夫| 莲花县| 普宁市| 商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泰州市| 霍邱县| 诸城市| 内黄县| 广宁县| 达孜县| 海晏县| 乃东县| 沧州市| 田阳县| 潮州市| 扎兰屯市| 靖江市| 大连市|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