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十七歲的人生(1)
我叫陳恒,一個00后的陽光少年。說起我的家鄉啊,那可是位于大西北的甘肅。這里有著廣袤無垠的黃土高原、蜿蜒流淌的河流以及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
我的家庭,充滿了不確定性。家中除了親愛的爸爸媽媽外,還有幾位溫柔善良的姐姐。她們就像春日里綻放的花朵一般美麗動人,又似冬日里的暖陽那般給予我無盡的關懷和呵護。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共同度過每一個平凡而又幸福的日子。
家中氛圍總是顯得有些不太融洽。我的母親,這位未曾接受過太多教育、來自農村的女性,性格可謂是典型的無理取鬧。平日里,她常常會在家中毫無緣由地對他人破口大罵,那尖銳刺耳的聲音仿佛能穿透墻壁一般。然而,嚴格來說,將其定義為純粹的無理取鬧或許并不準確,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和苦衷。而于我而言,雖然心中有時難免會感到些許無奈與煩躁,但卻始終覺得自己并沒有足夠的資格去指責她。畢竟,是她含辛茹苦地生下并養育了我。想來世間大多數人也大抵如此吧,面對父母的種種行為,即便有所不滿,也難以真正狠下心來加以斥責。
而且,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她便會莫名其妙地開啟一場說教之旅。往往一開口便是那句“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之類的話語,翻來覆去,周而復始。起初,我還會耐著性子聆聽一番,可時間久了,這些話早已耳熟能詳,甚至到了讓人感到厭煩的地步。但無論如何,我知道她終究還是出于對我的關心才會這般喋喋不休,盡管方式可能并不那么令人愉悅。
實際上,這一切的責任都在于我們這些做子女的太過無能了。就拿我來說吧,身為家中唯一的兒子,本應肩負起更多的家庭責任和期望,但我卻選擇了輟學這條路。若是換成其他人家的父母,恐怕也會對自己孩子如此不爭氣的行為感到無比失望和痛心疾首吧。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學有所成、出人頭地呢?而我如今這般模樣,實在是辜負了他們多年來的養育之恩和殷切期盼啊!
我的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那可是標準的全能型人才。無論是耕田種地、養殖家禽家畜,還是修理農具、搭建房屋,甚至一些簡單的木工活兒和電工活,他似乎樣樣都行。相比之下,像我這樣的人就顯得太過無能了,簡直可以說是典型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除了每天按部就班地吃飯、睡覺、上學之外,其他事情幾乎一竅不通。
或許天下的父母都是如此吧,對孩子的學習總是格外關注和重視。而我的父親自然也不例外,他尤其在意我的學業情況。說起父親的家庭背景,還真是有些復雜呢。他有五個姐姐。照理說,家里有這么多姐妹,作為弟弟的他應該備受寵愛才對呀。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時候的父親居然是最常受到欺負的那個。這讓我一直很納悶,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明明有五個姐姐,按常理她們應該最為呵護和疼愛這個小弟弟的呀,怎么反倒聯合起來欺負他呢?
后來經過了解,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父親小時候家境貧困,沒有足夠的錢供他讀書。于是,年紀輕輕的他便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家鄉,外出打工掙錢。也許正是由于自己曾經吃過沒文化的虧,深知知識對于改變命運的重要性,所以如今的父親才會如此堅決地反對我輟學,希望我能夠通過努力學習,擁有更好的未來。
我的幾位姐姐,皆為常人,并無特別出眾之輩,皆是循規蹈矩之人。大姐于四年前出嫁,二姐及其他幾位姐姐皆在求學,說來也是奇怪,家中獨養我一人,最終未能讀書有成的,卻是我。
我呀,宛如萬千繁星中的一顆,平凡無奇。其一,相貌普通,若能再白皙些許,或許就能稱得上是個小帥哥了。其二,毫無才華可言,不過是個高中輟學生罷了。其三,身高一米七五,普普通通,恰如常人。其四,毫無家庭背景,可謂是八代貧民。我這般一無所有,前途渺茫,即便讀書至大學,也不過是過著那種一眼就能望到盡頭的生活。在外打工,月工資四五千,房貸車貸還完后便所剩無幾。父母還要催促結婚,待到四十歲時,孩子也已十來歲,又得操心孩子的事。到了五十歲,還得為孩子娶妻,繼續勞作,緊接著又要照看孫子,直至終老。
因此,即便父母苦口婆心地說教,我依然毅然決然地輟學了。我深知外出打螺絲不過是一條絕路,但我還是做出了這樣的抉擇,無關是非對錯,亦無關錦繡前程。即便選擇失誤又何妨?反正我這條爛命不值錢,不過,我仍然傻傻地幻想自己能夠飛黃騰達。罷了,還是早點洗洗睡吧。
我回首這十七載的悠悠歲月,自我有記憶開始,約莫是五歲之際,他人皆言三歲便記事,瞧,我不過是一介凡夫俗子,腦海中卻如被橡皮擦過一般,十歲之前的諸多事情,我僅能憶起寥寥幾件印象頗為深刻之事,還需苦思冥想一番。
從上學開始,我呢,上的是學前班,不是幼兒園,只上一年就升一年級了。但我上了兩年,因為我考的差,啥也不會,語文數學加起來不到一百分,所以我七歲才開始讀一年級,其實正常,家里本打算早上一年,但我考的不理想,怪誰呢,于是乎,我也就和同齡孩子一起上了一年級。
其實吧,從我看來,我家里的人都很聰明,我在沒上學前班之前就在我媽的教導下就已經可以讀拼音,拼拼音,會認字,會寫字,會背唐詩,雖沒有現在電視上那些動不動就是四歲,五歲的孩子背唐詩三四千首,但我認為我和幾個姐姐都還不錯,遠超同齡孩子,但我慢慢的長大,才漸漸發現差距太大了,希望渺茫。
在我一年級上冊期中考試中,我記得我語文考了84.5分,數學考了100分,我記得很清楚,下午放學時,我媽給我買了一袋方便面,雖然已經忘了味道,但我仍然記得我幾個姐姐羨慕的眼神。
我還記得那時候語文考試卷子上的一道題:“同學們的生日是在哪一天?”考完了之后,我的語文老師問“你們的生日是哪一天都知道嗎?”
我記得全部同學都舉起了手,但其實那時我很慌,沒錯,非常心慌,因為我不知道我的生日是哪天,但我看別人都舉起了手,我也就舉起來了。現在想起來,那時的我還真是天真無邪啊!
接下來老師又問“都知道你自己的生日日期,那你們都知道你媽的生日日期嗎?”有幾人舉沒舉手我已經記不清了,好像是幾個,好像是一個也沒有,其實我那時也不知道我媽的生日,是回到家里問了后才知道。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們的全校學生加起來不過一百多個,一個年級僅有一個班,每個班的學生數量少則十六七個,多則二三十個。人數雖不多,但也算得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了。。
日子就這般平平淡淡地流淌著,不知不覺間,期末考試的腳步已然臨近。我心中猶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激動萬分,懷揣著一顆如小鹿亂撞般的激動之心,手也微微顫抖著。巧合的是,我和兩位同班同學被分到了一起,于是我們便商議著“互幫互助”。我記其中有一道數學題,好像是什么紅蘋果什么的,我和其中一個女生的答案不盡相同,但我依然堅定地捍衛著自己的答案,就這樣,考試結束了。
考試如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在七天后才抵達學校這個終點,去領取那沉甸甸的成績和寒假作業。就這樣,七天如白駒過隙般轉瞬即逝,然而,當我踏入學校的那一刻,心碎成了無數片,仿佛被狂風肆虐過的花朵,手也仿佛折斷般無力。
語文成績如一把鋒利的劍,無情地刺穿了我的心,僅僅只有 61.5分;數學成績96分。我在全班的排名如那搖搖欲墜的倒數第二,而那個與我對答案的女生,數學考了滿分,語文成績我忘了,但記得她是倒數第三。那時的我,還一個勁地算著分數,滿心歡喜地期待著自己的名次,回到家中一個勁地說著名次,述說著誰誰誰明明是第幾,卻還不認,非要說他是第幾。
就這樣到了四年級,我已經長高到了一米四五,雖說還是有點矮,但在同學一起中還是正常的身高。
記得在中午午休后,我和同學們一起出去去做午操,做完之后,我就和同學一起去上廁所去了,在去的途中,和幾個男同學一起打石子,玩的開心的時候,出事了,打到了一個學生的身體上,我是不小心打的,只見下一刻,那男學生就抱著頭哭嚎著,聲音直刺天際,吵的我耳膜疼,我愣在了原地,站在原地懵了。
直到有一個男同學嬉笑著對我說“陳恒,你完了,你把‘樸孚’的娃打了,”說完之后才發覺場景不對,才一副憂心忡忡的說“完了,這家人特別不講道理,專訛詐其他人”,我這才反應過來,趕緊跑過去看,那樸孚家的娃沒完沒了的號天哭地,其聲震耳發聵,我說好著尼嗎?他不答,繼續哭號,我要看傷的嚴重程度,他不給看,沒辦法,最后有一個學生叫來了老師,是一個一米五高的男老師,留著中分發型,皮膚稍微有點黑,好像是嗓子不舒服,說話總咳,說兩句咳兩句,他說起他的他的都上課去,你倆個跟你走,于是我就和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