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學習 做孩子登頂階段的得力助手》:打造一個“書香門第”
-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第4版)
- 劉稱蓮
- 3297字
- 2025-08-07 10:27:54
高中階段,大多數家長已經不能具體指導孩子的功課了,卻依然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及時站出來,只不過家長的角色應該由原來的教導者、指引者,變為服務者、助手。
——
孩子都是喜歡讀書的,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而閱讀正好可以滿足他們這一天然的渴望。父母要做的只有兩點:一是讓孩子有書讀,二是讓孩子讀到書。
女兒從小愛看書,而且閱讀的范圍很廣,這是她知識面豐富、文章寫得漂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升入高中之后,她的功課越來越繁重。每天,各科老師都會留許多作業,她回家吃完飯就得埋頭寫。高一的時候,因為數理化成績較差,她每天晚上在這三科上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總是把作業做完就到睡覺的時間了,沒有一點喘息的機會。為此,她非常煩惱,別說玩,就連自己喜歡的課外書也一本都看不了了。從小到大,她幾乎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看課外書,已經養成了習慣,猛地丟掉這個愛好,她的心里空落落的。而且一段時間不看書,她就感覺筆頭生澀,寫出來的文章也不那么出彩了。
看女兒苦惱,我也著急。作為家長,我知道課內學習的重要,畢竟我們身處應試教育的大環境里,將來參加高考是不容回避的現實。然而我更知道,死學課本而沒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會視野狹窄、理解能力差,而且缺少課外閱讀,不僅會影響到語文的學習,對其他各個學科的學習理解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女兒在學習學校的功課之余多讀課外書籍。
于是,我使出了女兒小時候我用來“誘惑”她讀書的殺手锏。
女兒是3歲的時候愛上讀書的。不過那時候,她都是聽我給她讀。她上幼兒園的3年里,每天晚上我都給她讀書。她倒不挑,只要一看見我拿書,就鬧著要我讀給她聽。所以,那時候她聽到的書,有專門為她挑選的寓言童話和動植物故事,也有我和先生看到的一些別的書上的小故事。后來我們戲稱這3年是我家的“一千零一夜”。
等女兒上小學后,我和先生覺得她認字了,應該自己讀書了。但女兒習慣了聽我講,依然每天纏著我給她讀書。后來,我和先生為了讓女兒自己讀書,就買了一些帶有拼音的有趣的小學生讀物,還有《米老鼠》等雜志,隨意地放在她的寫字桌上、床頭,或者家里的飯桌和沙發上,目的就是引起她對書的注意,誘惑她去看。
起初,小家伙熟視無睹。慢慢地,在沒事的時候她開始翻閱那些散在各處的書了。到后來,無論是坐在沙發上還是床頭,她都會拿起書來看,而且看得非常投入,有的時候,飯都做好了或者到了睡覺的時間,她還沉浸在書的世界里。
孩子都是喜歡讀書的,因為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而閱讀正好可以滿足他們這一天然的渴望。父母要做的只有兩點:一是讓孩子有書讀,二是讓孩子讀到書。所謂“有書讀”,就是家里要有孩子能讀的書;所謂“讀到書”,就是買回家的書要讓孩子看得到,而不是整齊地碼在書柜里。
這樣,女兒到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不僅讀她自己的書,也開始看我和她爸爸讀的書。為了滿足她越來越大的“胃口”,我們不得不持續不斷地買書。
喜歡上讀書以后,只要沒有課外書,女兒就會覺得不舒服,到處找書看。家里沒有新書,她會向同學借,也會把以前看過的書再翻出來讀一遍。到了這時候,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再給她設置那么多“誘惑”了。
女兒在讀書看報的過程中也嘗到了甜頭,她不僅知識面比班里大部分同學要廣,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在同齡人的羨慕和大人們的夸贊聲中,讀書這一愛好逐漸被鞏固,成為伴隨女兒成長的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高中的學習任務雖然很繁重,但是多年養成的愛讀書的好習慣,我舍不得讓女兒丟掉,而且她也不想丟掉。小時候有大量的課余時間供我們讀書,現在沒有那么多時間了,我們就算擠時間也要讀書。
我非常贊成一位教育專家的話:“養成讀書的習慣,等于在孩子的心里裝了一臺成長的發動機。”因為學識的限制,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我和先生總有許多問題不能回答她,但是,我們會給她買書或者借書,讓她從書里找到答案。而且我發現,因為讀了大量的書,女兒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使得她學習的后勁越來越足。高中階段,她從年級的中下游到了年級上游;高三竟然迎頭趕上,最好的成績達到了年級第五名。讀書,讓孩子學到了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很好地補充了課本知識的不足;讀書,讓孩子懂得了老師、父母所不能教到的做人的道理;讀書,讓孩子提高了情商,學會了正確處理學習和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方法。
主意打定,我就開始行動了。每天下午女兒回來之前,我就把家里訂的《北京青年報》放在餐桌上。一般來說,她回家的時候,晚飯還沒有準備好。她放下書包,就先看一會報紙。
女兒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跟著我們讀報,最初只看最后一版的腦筋急轉彎、幽默故事等內容,后來每個版塊都翻閱,并且還和我們討論當下發生的重大或者熱門的事件。
小學的時候,就聽到過老師夸獎女兒,說女兒懂的東西多,而且看問題的觀點很獨特,我想這跟她看報紙有很大的關系。
《北京青年報》是一份非常不錯的日報,內容很豐富,有時效性很強的新聞報道和知識性、文學性很強的副刊,對女兒的幫助很大。訂閱全年的《北京青年報》還可以贈送《讀者》雜志,多年來我們一直選擇要這個贈品。我和先生是《讀者》的鐵桿粉絲,在我們的帶動下,女兒也從小喜歡《讀者》,她寫的文章里許多論據都出自《讀者》中的小故事。小學和初中,每次《讀者》到家,她都會拿到手一口氣就看完。可自從升入高中,就很少有時間享受這種閱讀的樂趣了。于是我就把《讀者》放在沙發扶手上,或者她的床頭,有的時候甚至放在衛生間的暖氣片上,讓女兒隨時都能讀一會兒。
我們家還訂了《中國國家地理》《博物》《青年文摘》等雜志,我都如法炮制,凡是女兒目力所及或者伸手能拿到的地方,我都放上一本。目的就是,只要她想看書,順手就可以拿起一本看一會兒。雜志上的文章都是獨立的,也不是很長,看一篇不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對于學習任務比較繁重的高中生來說,挺適合的,而且讀這些短小的文章也是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好手段。
間或,沙發扶手上也會出現一本“大部頭”,比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還有王小波的“時代”系列,這些書,女兒都是在晚上泡腳的時候一點一點看完的。
女兒從中得到了好處,有的時候我忘了在某個地方放書,她還會提醒我。
到處都放書放報,讓我家看上去很零亂。一次,女兒的姑姑從老家來北京,看我們家東一張報紙、西一本書的,就開始幫我收拾,還數落我不打理家,把好好的家弄得亂七八糟。我笑著告訴她,其實我每天都整理,不收拾那些書報,只是想讓我們的家充滿“書香味”而已。
不然怎么辦呢?如果我把書都整整齊齊地收拾到書房里或者報刊架子上,女兒看起來就不方便了。我想,等女兒日后“下筆如有神”了,我再好好收拾也不遲吧。
女兒偶爾也會放縱一下自己。《暮光之城》出了中文版后,女兒從鄰居姐姐那里借了兩冊來看,卻發現翻譯得實在太差。于是讓我在網上給她買了英文原版。
那是一個周六,我們從快遞員手里拿到了3冊原版的《暮光之城》。女兒愛不釋手,高高興興地把書拿到她的屋里去了。晚上我上床的時候,看她的屋里還亮著燈,我以為她在復習功課,準備周一的期中考試。
周日早晨,都9點了,女兒還在呼呼大睡。叫她,她說昨晚熬夜到凌晨4點,把《暮光之城》的第一冊看完了。實在是太困了,求我讓她再睡一會。為了女兒的健康,為了女兒讀書的快樂,我讓女兒睡了個痛快!成天面對枯燥的課本,孩子渴望閱讀趣味性和文學性都很強的小說,這是非常正常的要求,作為家長,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支持。
女兒擠時間,愣是把《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記》的英文原版讀完了。2009年8月,女兒參加托福考試,滿分30分的閱讀,她拿到了29分。我想這跟她堅持讀原版的著作有很大關系。后來我翻看女兒的英語周記,看到她的英語老師在批閱她的讀后感時鼓勵她堅持閱讀原版小說,因為那是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
即便是到了高三,女兒的課外閱讀也沒有停止。暫且不說閱讀對于一個孩子健康成長那么長遠的好處,就說它對高考,也很有好處。現在的高考跟時事聯系得越來越緊密,對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學習文科的孩子,只讀幾本課本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了。因此,即便是高中階段學習非常緊張,家長也要鼓勵孩子抽出時間閱讀。大量接觸課外的東西,實在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