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進攻為虛,實則撤退
- 三國:這個小霸王,謀略無雙
- 橫江校尉
- 2110字
- 2025-08-04 08:00:00
眼下。
關東聯軍的兵馬,已經滲透到洛陽以南的邙山深處。
形勢對于董卓軍來說,已經是不容樂觀。
李儒不敢怠慢,火速命令親信騎快馬攜書信,前往虎牢關。
信使星夜兼程,于當天夜里,抵達虎牢關上。
此時。
董卓還未睡覺。
左右侍從將李儒書信,火急火燎的呈了上來。
董卓見李儒深夜來信,暗覺不妙,立刻展開書信,通讀一遍。
合上書信,董卓眉頭緊鎖,目光凝重。
今日白天。
在虎牢關下。
上演了漢末三國時期,一場經典的對決。
那就是“三英戰呂布”!
呂布縱使勇猛無雙,也難敵劉關張三人聯手。
桃園三杰合力戰退呂布,關東聯軍士氣大振,差點攻破虎牢關!
原本。
董卓東出洛陽,率領十五萬大軍,又有呂布這等猛將輔佐,還不是橫推千里,輕松擊潰關東聯軍?
誰曾想。
董卓差點栽了一個大跟頭!
現在。
負責防守汜水關的李傕和郭汜,竟然沒有堵住孫堅軍,放對手的一支人馬,進入邙山之中。
書信上。
李儒沒有把自己的主觀判斷,代入進去。
只是闡述了客觀事實。
即邙山之中,旌旗獵獵,似有數萬之眾!
這就更嚇人了。
萬一關東聯軍那邊有高人,派一支精兵,從洛陽以北的盟津渡口,強渡黃河。
洛陽以南的邙山伏兵,再與之南北配合。
董卓軍主力又被虎牢關外的聯軍拖住。
到那時。
二十萬董卓軍被三面夾擊,縱使插上翅膀,也難逃出生天!
綜合所有情況來看。
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并且。
董卓計劃遷都長安,并不是腦袋一熱,就要走的。
而是準備了很長時間。
董卓本是西涼軍閥,長安緊鄰西涼,關中沃野,千里良田,更有潼關天險,易守難攻!
關東諸侯雖然組成聯軍,討伐董卓。
實際是暗流涌動,互相猜忌,更以袁紹和袁術為群雄之首,相互攻殺。
如若據守關中,靜待時機,等到群雄亂戰,疲敝不堪之時。
董卓再命呂布為先鋒,西涼群英為副將,揮師東進,天下可定矣!
想到這里。
董卓微微一笑,輕聲的呢喃了一句。
“是時候,歸長安也!”
當然。
遷都長安是一個超級大工程。
目前,董卓軍主力還在洛陽附近,與關東聯軍交戰。
在這個時候遷都,須仔細謀劃一番。
否則,必然大亂!
李儒是董卓的親信謀士。
這等大事,必然要和李儒研究一下。
董卓就回信一封,命親信騎快馬,連夜返回洛陽。
由于大軍壓境,李儒也是徹夜未眠。
收到董卓的回信后,李儒仔細考慮了一番之后,迅速給董卓回信。
第二天上午。
董卓正與呂布,樊稠,張濟等人商討戰事。
忽然。
侍從來報,李儒回信了!
董卓立刻接過信件,展開一看。
“哈哈!”董卓朗聲一笑,對在場眾將說道:“文優好計謀!”
“吾當用之!”
隨后。
董卓將信件,給在場的眾將傳閱。
眾人看完,面色皆是凝重,并不像董卓那般喜色。
就在眾人面帶疑惑,互相眼神交流之時。
董卓面色一沉,朗聲道:“來人!”
“傳我將令,命李傕郭汜,出兵攻打汜水關!”
左右侍從應了一聲,火速就去傳令。
緊接著。
董卓看向樊稠,張濟,朗聲道:“樊稠,張濟!”
“你二人東出虎牢關,攻打關東聯軍!”
董卓絲毫沒給二人,任何質疑的機會。
他猛的起身,拔出腰間配劍,目光凌厲的喝道:“吾兒奉先!”
“隨孤返回洛陽!”
“吾等所為之事,當驚天地,泣鬼神也!”
……
虎牢關距離汜水關,也不是很遠。
董卓親信騎快馬,晝夜兼程,于當天夜里,抵達汜水關外,李傕軍大營。
此時。
孫策已將圍營之兵撤去。
信使沒遇阻攔,輕松抵達大營之中。
李傕剛要睡覺,忽聞帳外一陣吵鬧,正欲惱怒喝罵。
信使風塵仆仆,大步上前。
李傕見是董卓信使,自然不敢怠慢,知其深夜前來,必有要事!
信使也不廢話,直接拿出董卓將令。
李傕接過一看,心中大驚,雖不知其用意,但也只好照做。
他對信使道:“煩請回復太師。”
“末將于明日清晨,即拔營進軍,攻打汜水關!”
……
軍令如山,行動如風!
李傕當晚命人三更埋鍋,五更造飯,辰時一刻,大軍拔營出發!
軍營外,早有埋伏的孫堅軍細作,發現異樣,火速飛奔城上,向孫堅稟報。
李傕軍據守多日,堅決不出。
孫堅分兵多路,四面攻打,也不為所動。
今日卻突然出兵,事出反常必有妖!
孫堅接到密報,不敢怠慢,火速去找孫策商議。
孫策才剛起床,正欲吃飯,與孫堅迎面相遇。
孫堅也不廢話,直接把細作探查之事,如實言說。
作為一個穿越者,孫策早已知曉歷史進程。
董卓麾下雖兵精糧足,猛將如云,謀士如雨。
但關東聯軍多路出擊,更有世家豪族支持,聲勢浩大。
董卓不能久戰,必會放棄洛陽,西歸長安。
為防止聯軍追擊,也是為遷都爭取時間。
撤走前,董卓必然全線出擊,猛攻關東聯軍。
李傕奉命固守官道,防止孫堅軍突襲洛陽。
他若主動進攻,只有一事發生!
那就是,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
念及此處。
孫策心中澎湃。
他負手而立,望向洛陽,悠悠然道:“屬于我孫家之天下,來也!”
旋即。
孫策目光凜冽,看向孫堅,說道:“敵雖猛攻,但已是強弩之末!”
“我軍盡力堅守,不出三日,敵軍自退!”
此時。
汜水關城中有孫家軍七千,張邈軍近兩千。
以此九千兵馬,抵擋城外五萬大軍,仍有一戰之力!
但城中還有西涼降卒兩萬。
若是降卒嘩變,與城外李傕軍相互配合。
城中九千兵馬,恐怕不是敵手!
孫堅領兵多年,很有經驗。
他立刻向孫策提出自己的擔憂。
孫策微微一笑,回應道:“無妨!”
“這些時日,吾已命猛將典韋,率領五百死士,埋伏于汜水關外密林深處。”
“汜水關后門外,有一條小路,可直通汜水關前門。”
“典韋可利用此小路,繞道李傕軍背后。”
“吾已令典韋舉火為號,前后夾擊,必大破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