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輕松松學會微積分
- (英)西爾維納斯·菲利普斯·湯普森 (美)馬丁·加德納
- 2745字
- 2025-08-06 18:01:58
第3章 關于相對增長
在整個微積分中,我們論述的都是不斷增長的量和增長率。我們把所有的量分為兩類:常數和變量。我們將那些具有固定值的量稱為常數,而且在代數上,我們通常用英文字母表開頭的那幾個字母表示它們,如a,b,c;而那些我們認為能夠增長或(如數學家所說)“變化”的量則稱為變量,我們用英文字母表中最后的那幾個字母來表示它們,如x,y,z,u,v,w,有時也用t。
此外,我們常常同時討論多個變量,并思考一個變量依賴另一個變量的方式。比如,我們認為炮彈達到的高度取決于達到該高度的時間。又如,我們考慮一個給定面積的矩形,如果任意增大它的長,那么會迫使它的寬如何相應地減小?再如,我們思考一架梯子,如果任意改變它的傾斜度,那么會導致它達到的高度如何變化?
假設我們有這樣兩個相互依賴的變量。由于這種依賴關系,一個變量的變化會帶來另一個變量的變化。讓我們將其中一個變量稱為x,而將另一個依賴它的變量稱為y。
假設我們使x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我們要么改變它,要么想象它被改變了——它被加上了一個我們稱之為dx的小量。這樣,我們就使x變成了x+dx。那么,由于x變化了,于是y也會隨之變化,它會變成y+dy。這里的小量dy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正的,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可能是負的,而且它不會與dx一樣大(除了極少數情況)。
我們來舉兩個例子。
【例1】設x和y分別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見圖4),其斜邊與底的夾角固定為30°。假設在保持這個30°的角不變的情況下放大這個三角形,那么當底增大到x+dx時,高就變成了y+dy。這里,x的增大導致了y的增大。高為dy、底為dx的那個小三角形與原始三角形相似。很明顯,的值與
的值相同。當斜邊與底的夾角為30°時,可以看出在這里有[7]


圖4
【例2】有一架長度固定的梯子AB,設x為梯子下端與墻的水平距離,y為它在墻上達到的高度,如圖5所示。那么,y顯然依賴x。很容易看出,如果我們拉動梯子的底端A,使其離墻更遠一點,那么頂端B就會降低一點。讓我們用科學的語言來說明這一情況:如果我們把x增大到x+dx,那么y就會變成y+dy,其中dy<0。也就是說,當x獲得一個正的增量時,就會導致y得到一個負的增量。

圖5
確實是這樣,但此時的增量是多少?假設這架梯子的長度是這樣的:當底端A離墻19英寸時,頂端B離地恰好15英尺[8]。現在,如果你把梯子的底端再向外拉出1英寸,那么頂端會降低多少?將這些值全部換算成英寸:x=19英寸,y=180英寸。現在x的增量(即我們所說的dx)是1英寸,或者說x+dx=20英寸。
y會減小多少?新的高度會是y+dy。如果我們用畢達哥拉斯定理來計算這個高度,就能求出dy是多少。梯子的長度是
=181(英寸)。
很明顯,新的高度y+dy會滿足
(y+dy)2=1812-202=32361,
所以,
≈179.89(英寸)。
y是180英寸,因此dy=179.89-180=-0.11(英寸)。
由此可知,使x增大1英寸,就會導致y減小0.11英寸。因此,dy與dx之比可以表示為

我們很容易看出,(除了在一個特定位置以外)dy的大小與dx的大小是不同的。
通過微分學,我們正在尋找,尋找一個奇怪的東西、一個簡單的比,也就是當dy和dx都是無窮小時dy與dx之比。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當y與x以某種方式相互關聯,從而只要x發生變化,y就會發生變化時,我們才能求出這個比。例如,在剛剛討論的第一個例子中,如果三角形的底x增大,那么它的高y也會增大。而在第二個例子中,如果梯子的底端與墻的距離x增大,那么梯子達到的高度y就會以相應的方式減小,一開始是緩慢地減小,但隨著x變大,高度y會減小得越來越快。在這兩種情況下,x與y之間的關系是完全確定的,可以用數學方式表達出來,分別是
=tan 30°和x2+y2=l2(其中l是梯子的長度)。在這兩種情況下,
則各自具有我們已知的含義。
如果x和之前一樣,是梯子底端與墻的距離,而y不是梯子達到的高度,而是墻的長度、墻上的磚塊數量或者墻建成的年數,那么x的任何變化自然都不會導致y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意義,我們也不可能為它找到一個表達式。每當我們使用微分dx,dy,dz等時,其中就隱含了x,y,z等之間存在著某種關系,這種關系稱為x,y,z等的函數。例如,在上面給出的兩個例子中,表達式
tan 30°和
都是x與y的函數。這兩個表達式隱含著(也就是包含著,但不明確顯示)用y來表示x或用x來表示y的方法。出于這個原因,它們稱為x和y的隱函數,可以分別寫成下列形式:
y=xtan 30°或,
或
。
上面這些表達式明確地表示了用y來表示x或用x來表示y。因此,它們稱為x或y的顯函數。例如,x2+3=2y-7是x和y的隱函數,它可以寫成y=(x的顯函數)或
[9](y的顯函數)。我們看到,當x,y,z等發生變化時,無論每次有一個發生變化或者幾個一起變化,某種東西的值也會發生變化,這種東西就是x,y,z等的顯函數。正由于如此,顯函數稱為因變量,因為它的值取決于函數中其他變量的值,而其他變量則稱為自變量,因為它們的值不是由函數所取的值決定的。例如,如果u=x2 sin θ,那么x和θ都是自變量,而u是因變量。
有時,x,y,z等幾個變量之間的確切關系要么未知,要么不方便表述,已知的和方便表述的只有這些變量之間存在著的某種關系,因此我們不可能單獨改變x,y或z等而不影響其他的變量。在這種情況下,x,y,z等之間存在著一個函數,可用符號形式表示成F(x, y, z)(隱函數)或x=F(y, z),y=F(x, z), z=F(x, y)(顯函數)。有時也使用字母f 或?來代替F,因此y=F(x),y=f(x)和y=?(x)的含義都是一樣的,即y的值以某種沒有說明的方式取決于x的值。
我們將稱為y關于x的微分系數。對于這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這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名稱。但是,當事情本身容易處理的時候,我們不會被嚴肅的名字嚇倒。我們不會感到害怕,只會簡短地咒罵一下這種取冗長拗口的名字的愚蠢行為。在放松了思想之后,我們要繼續討論這件簡單的事情本身,即
[10]。
在學校里學習普通代數時,你總是在追尋一些被你稱為x或y的未知量,有時需要同時追尋兩個未知量。你現在必須學會以一種新的方式去追尋,要獵捕的狐貍現在既不是x也不是y。取而代之的是,你必須去尋找這只稱為的奇妙幼狐。求
的值的過程稱為求導。不過,請記住,要求的是在dy和dx本身都是無窮小的情況下
的值。這個導數的真正值是它在極限情況(即dy和dx都被認為是無窮小的情況)下趨近的近似值。
讓我們繼續學習如何求。
附注
絕不要陷入很多學生常犯的錯誤之中,認為dx的意思是d乘以x,因為d并不是一個因子,它的意思是“……的一小部分”或“……的一個微元”。我們將dx讀作“d-x”。
如果你在這方面得不到他人的指導,我在這里可以簡單地說一下。我們用下面的方式讀導數的符號:導數讀作“d-y-d-x”或“d-y比d-x”,
讀作“d-u-d-t”或“d-u比d-t”。
我們稍后會遇到二階導數。它們看起來是這樣的:,讀作“d平方y比d-x平方”,意思是y關于x的求導運算已經(或必須)進行兩次。
表明一個函數的求導運算的另一種方法是在函數符號上加一個撇號。因此,如果y=F(x),就意味著y是x的某個未指定函數。我們可以將寫成F′(x)。類似地,F″(x)表示原函數F(x)關于x進行兩次求導運算[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