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交匯的命運與文中的回響
- 你聽得見我嗎
- 愛吃蛋糕的小朱朱
- 1280字
- 2025-07-31 08:10:32
接下女性創作者系列叢書策劃任務的第三天,林清語便被出版社安排前往項目組所在的編輯部,與另外三位主創作家碰面。一進門,她就感受到一種與文化機構截然不同的氛圍——這里沒有冗長的匯報,也沒有堆積如山的預算審批,只有各式各樣印著封面樣稿和修改稿件的打印紙散落在桌面,像一種混亂中的秩序。
與她一同合作的三位女性作家各具風格:一位是北方高校的文學副教授,擅長撰寫帶有社會批判性質的長篇;一位是新媒體背景出身的暢銷小說作者,語言犀利、節奏快速;還有一位是旅法歸國的散文家,對細膩情感和女性精神成長有獨特表達。
會議室里,她們四人圍坐在一起,開始第一輪頭腦風暴。
“我們要寫什么?”暢銷小說作者先開口,“寫柔弱女人如何在都市中翻身,還是描寫體制下被掩埋的聲音?”
林清語看了她一眼,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翻開筆記本,輕聲說:“我想寫‘她們為什么沉默,又如何重新發聲’。”
一句話,使房間安靜下來。旅法的作家點了點頭,“我們需要故事,有生命力的個體,有掙扎的具體細節,而不是口號。”
副教授翻著舊報紙,說:“其實我們都明白,真正打動人的不是議題,而是那一個又一個能活在你我心里的形象。”
會議后,項目開始步入實質階段。林清語被指定負責一個小單元,主題是《她們與城市》。她決定用六個短篇故事組合成一個拼貼敘事,用不同職業、年齡、背景的女性形象,交錯呈現出一個城市里女性的孤獨、突破與再生。
為了寫好這些故事,她走訪了社工站、女性援助熱線,還偷偷旁聽了幾次心理輔導課。她在筆記本上記下一個又一個真名或假名背后的故事,有少女打工時遭遇性別歧視,有中年母親默默承擔家庭與自我價值撕扯的痛苦,還有老年女性獨居多年,對死后世界充滿坦然卻又不舍。
這些故事讓她夜不能寐,也令她重拾起自己創作最初的初心——讓那些被忽視的微弱聲音,在文字中得到回響。
工作強度日益上升,林清語的生活再次變得緊湊。清晨六點,她坐在陽臺邊寫稿,深夜十一點還在和編審確認字句之間的情緒表達。李墨對此有些擔心,他勸她:“你總是這樣,把自己逼太緊。”
但林清語只是微笑,說:“這次不同,這些不是虛構的夢,是別人的現實。”
她知道,她不是在替誰寫,而是在替自己也寫。
一切似乎都進入了新的軌道,直到那天夜里,林清語接到一通來自故鄉的電話。
“清語,是我,你媽媽暈倒了,在醫院。醫生說……可能需要你回來看看。”
她怔住,長時間無法回應。電話另一頭的聲音也沉默了幾秒,然后輕聲說:“你回來吧,等不了太久。”
這一刻,現實再次撕開她構筑的安全感。
第二天清晨,她向項目負責人請了假,簡單收拾了行李便匆匆踏上返鄉的列車。窗外景色飛馳,她的心卻重若千鈞。
她想起母親總是靜靜地坐在客廳那盞昏黃燈下,讀她的手稿,即使看不懂,也總說一句:“你寫的,我懂。”她也記得自己多少次逃避與母親深入溝通,用寫作代替言語,卻始終沒有寫下一篇完整關于母親的故事。
現在,她開始害怕——會不會再晚一步,那篇永遠無法完成的稿子,將徹底失去素材。
列車穿過暮靄的田野時,她在筆記本上悄悄寫下句子:
“她什么也不說,卻撐起了我一整段沉默的青春。”
她要把這個故事補上,為她的書,也為自己欠下多年的一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