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困局中的裂縫與曙光
- 你聽得見我嗎
- 愛吃蛋糕的小朱朱
- 1161字
- 2025-07-31 08:09:24
盡管歸國后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但現實的復雜性遠比林清語想象中更難駕馭。她所在的文化機構因為資金鏈吃緊,原本規(guī)劃好的幾場中外作家交流會被迫延期,甚至有幾個項目瀕臨取消。她也因此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許多原本只是創(chuàng)意構想的事物,都需要她去奔波落實,從聯系媒體、籌集贊助,到修改文本方案。
原以為回國后能夠專注于寫作和文化交流,沒想到行政工作幾乎占據了她大半的時間。每天回家時已是深夜,電腦屏幕還在閃爍著各種文案與報表。久而久之,她開始覺得自己仿佛被某種無形的桎梏困住了,遠離了曾經熱愛的文字世界。
這段時間,她幾乎停下了創(chuàng)作。她的文檔里躺著幾個沒有開頭的故事片段,人物設定零碎,情節(jié)搖搖欲墜。她知道,自己陷入了創(chuàng)作者最怕面對的一種狀態(tài):寫不出,也不敢寫。每當打開文檔,便被那片空白反噬,仿佛才思枯竭,靈魂被抽離。
“你寫的不是故事,是你自己。”她曾在國外導師那里聽過這樣一句話,如今想起,卻像一記溫柔卻尖銳的針,扎進她內心最脆弱的角落。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清理老舊資料時翻出了一本大學時期的日記本。那是她最初決定寫作的年代,紙頁泛黃,字跡青澀卻飽含激情。她看見那個年少的自己在日記中寫下:“我要寫出能讓人掉眼淚的文字,不是矯情的傷感,而是真正能擊中人心的東西。”
那一瞬間,她的胸口像被什么狠狠擊中。她意識到自己原來早已在壓力與責任之間,忘了最初出發(fā)的理由。
她開始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每天清晨早起兩個小時,只為自己寫字。那不再是為了市場的評審、出版的需求、講座的期待,而是她與自己之間的默契與呼吸。
這些文字最初只是碎片,關于城市的喧囂、地鐵中人的眼神、一杯熱茶的溫度,一點點匯聚成一個個細節(jié)。漸漸的,她找回了久違的創(chuàng)作節(jié)奏,那種在深夜鍵盤敲擊中與人物對話的喜悅重新回到她的生活。
與此同時,她也開始更加堅定地向機構表達自己的主張——她拒絕被壓榨在無休止的“文化包裝”中,而是希望回到文字和內容本身,去推動真正有溫度、有意義的作品。
這一改變最初遭遇了一些阻力。但意外的是,她的態(tài)度引來了機構內部一些年輕同事的支持。他們悄悄在會議后找到她,說:“我們也不想只做形式上的交流活動,你這樣說出來,我們很佩服。”
這種被理解的感覺,讓她的內心燃起久違的力量。她意識到,她不僅是作家,更可能成為一種帶動者,一個改變機制的人。
就在這一時期,她收到一家知名出版集團的邀請,參與一項全新的“當代女性創(chuàng)作者系列”叢書策劃。這不再是她一個人的作品,而是一整套關于當代女性在社會中掙扎與成長的合集,由多個作家共同完成。她被邀請擔任首席策劃與撰稿人之一。
這是一次機會,也是一份責任。
她答應了。甚至沒有太多猶豫。
那一晚,她重新坐在窗前,翻開新文檔,打下了第一句:
“在這個城市里,太多人學會了沉默,但我選擇開口。”
這是她新故事的開始,也可能是,她人生新階段真正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