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康寶鑒》白話解(下)
- 釋印光編訂 曾琦云注解
- 2084字
- 2025-08-01 14:36:52
1.李登
李登,年十八為解元[1],后五十不第。詣[2]葉靖法師問故,師以叩文昌帝君。帝君命吏持籍示曰:“李登生時,上帝賜玉印,十八發(fā)解[3],十九作狀元,五十二位右相。緣得舉后,私窺鄰女,事雖不諧[4],而系其父于獄,以此遲十年,降二甲。繼又侵其兄屋基,至形于訟,又遲十年,降三甲。后又于長安邸[5]中,淫一良家婦,又遲十年。今又盜[6]鄰女,為惡不悛[7],祿籍[8]削盡,死期將至矣?!睅煔w以告,登遂愧恨而死。
[批]李登所謂“梏之反覆[9]”者也。使其早生悔恨,修德贖愆[10],則狀元、宰相,可以完璧歸趙[11]。即不然,一之為甚,后業(yè)不作,則科甲顯榮,猶可得半而居。乃舉天地之所栽培,祖宗之所積累,而為一人戕削殆盡,辜負(fù)無窮矣!且邪淫之業(yè),視科甲[12]萬不及一,乃以終身富貴,僅易片刻歡娛,不亦愚甚?噫!狀元而為宰相,數(shù)百年中僅見一二,而因此一孽,蕩然無遺。況他人星命[13],萬分不及李登,而造孽同之,吾恐司祿[14]神,未必僅降甲以示罰,而猶展期[15]以待其改也。危乎危乎!今之才高學(xué)廣,而竟窮困不遇以老者,宜自返平生,曾有此種罪孽否?
【注釋】
[1]解元:科舉時,鄉(xiāng)試第一名稱“解元”。
[2]詣:晉謁,造訪。
[3]發(fā)解:明清時鄉(xiāng)試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考中舉人第一名為“發(fā)解”。
[4]不諧:不成。
[5]邸:旅店。
[6]盜:私通。
[7]悛(quān):悔改,停止。
[8]祿籍:舊時謂天上或冥府記錄人福、祿、壽的簿冊。
[9]梏之反覆:《孟子》:“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yuǎn)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故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鬃釉唬骸賱t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闹^與?”孟子以牛山的本來面目來比喻人的良知,牛山樹木本來長得很美的,可那些美好都被人用斧子砍去了,被放牧牛羊吃完了。人也是這樣。那些不仁的人本來也有良知,他們就好像樹木一樣,晚上沒有被斧頭砍時,他的良知又萌發(fā)一點(diǎn),到了早晨,他就有了“平旦之氣”,他們的愛憎也與一般人相近,相差甚微??傻搅说诙彀滋?,則“梏亡”了,意思是因受利欲攪擾而喪失本性。雖然到了晚上,又能萌發(fā)一點(diǎn),可白天不斷喪失,那么“夜氣”不足以保存下來。因為“夜氣”不足以保存下來,這些人就與禽獸差不多了。人們看見他們像禽獸一樣,就以為他不曾有過善良的本質(zhì)。實(shí)際上并非如此。所以,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鬃釉唬骸安賱t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闭f的不是“心”嗎?
[10]贖愆:贖過。
[11]完璧歸趙:比喻將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
[12]科甲:科舉。
[13]星命:指人命八字。術(shù)數(shù)家認(rèn)為人的禍福壽夭,與天星的位置、運(yùn)行有關(guān),因據(jù)人的生年時辰,配以天干地支,來推算命運(yùn),附會人事,稱為“星命”。
[14]司祿:神名,掌司人間祿籍。
[15]展期:寬延日期。
【譯文】
李登十八歲時考中解元,后來至五十歲了還不及第。拜訪葉靖法師問原因,法師祈禱文昌帝君。帝君命官吏拿籍簿出示說:“李登初生之時,玉帝賜玉印,十八歲發(fā)解,十九歲做狀元,五十二歲時出任右丞相。因為他中舉后,私下調(diào)戲鄰家少女,事雖不成,他反而將鄰女之父告下獄,因此功名推遲十年,并降為二甲。后來又因侵占他哥哥的屋基打官司,因此功名又推遲十年,降為三甲。后來又在長安旅店中,奸淫一良家婦女,又推遲十年。而今又私通鄰家女子,為惡不知悔改,官祿全被削去,死期快到了?!狈◣煂⑸鲜銮闆r告訴李登,李登就愧悔而死。
[批]李登正是孟子所說“梏之反覆”的人。假使他早生悔恨心,修德贖罪,那么狀元宰相還是可以物歸原主。退一步講,犯了一次罪,后面不再作惡,那么功名富貴還可以得到一半。把天地的栽培、祖宗的積德,被他一人砍削殆盡,辜負(fù)天地祖宗太多了??!況且邪淫之樂,較之科舉的富貴,萬分不及其一,而以終身富貴,僅僅換來片刻歡娛,不也是太愚蠢了嗎?啊呀!由狀元而官至宰相,數(shù)百年間,僅見有一二人,而因為有邪淫這一罪孽,榮華富貴蕩然無存。何況那些人命八字遠(yuǎn)遠(yuǎn)不及李登的,如果所造的孽又與李登相同的話,我恐怕司祿神,未必只是用“降甲”來示罰,以推遲功名來等待悔改。危險,危險??!如今那些才高學(xué)廣卻窮困潦倒至老不第的人,應(yīng)該自己反省一生中的所作所為,曾經(jīng)犯過這種罪孽否?
【解說】
李登本有大好前途,卻因風(fēng)流把功名富貴一步步蕩盡。孟子說“梏之反覆”,是說明每個人都有良知,就如牛山的樹木,開始好得很,長得很美。可還沒等它長大,總有人就把枝條用斧子砍了,或者把牛羊放牧山上,把樹葉也吃光了。雖然晚上不再遭殃,可那么一點(diǎn)“夜氣”不足以使它健康成長。李登也是這樣,他的前途,經(jīng)不起他時時犯下風(fēng)流債的折騰,這樣把狀元丟了,把宰相丟了,然后官祿全被削去,死期快到了。這就是“梏之反覆”的典型。雖然有一點(diǎn)“夜氣”,到第二天則“梏亡”了。因為“夜氣”不足以保存下來,這些人就與禽獸差不多了。人們看見他們像禽獸一樣,就以為他不曾有過善良的本質(zhì)。實(shí)際上并非如此。所以,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