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湯歸正味,地府第一掃帚精領陰糧了!
- 重生地府當苦力,閻王追著要成親
- 伊伊的伊
- 2173字
- 2025-08-01 22:13:43
輪回井上空,積郁了三年的陰云如潮水般退去,露出了地府萬年不變的幽暗穹頂。
一縷縷柔和的冥光灑落,照在那些剛剛飲下九轉孟婆湯的魂靈臉上。
他們眉間的怨與恨悄然化開,嘴角勾起一抹久違的、孩童般的安詳笑意,步履輕盈地踏入輪回金光,再無半分滯澀。
井邊,孟婆那萬年古井無波的眼中,也映出了幾分清明。
蘇晚昭捧著一本厚重的賬冊,快步穿過恢復了秩序的奈何橋,來到了孟婆的湯臺前。
廚房里,鬼吏們手腳麻利地清洗著巨釜,一切都在回歸正軌,仿佛那場險些顛覆輪回的災禍從未發生。
“婆婆?!碧K晚昭將賬冊遞上,聲音壓得極低,仿佛怕驚擾了這來之不易的安寧,“膳獄堂廚房三年的賬目,我清點完了。”
孟婆并未接,只是用那雙看透了無數生死的眼睛靜靜地望著她。
蘇晚昭深吸一口氣,翻開了其中一頁,指尖點在一個名字上:“湯老九,入職三年,司掌湯勺。三年來,他每日當值,從未缺席。而這三年,他利用職務之便,共計私盜孟婆湯……三百六十五勺?!?
三百六十五,不多不少,恰好是一年輪回之數。
每一個數字都像一根針,扎在蘇晚昭心上。
她抬起眼,眸光銳利如刀:“婆婆,三百六十五勺摻了假、失了效的孟婆湯,足以在陽間釀出一場遮天蔽日的冤魂潮?!?
孟婆終于有了動作。
她那只攪動了無數歲月風云、枯槁如老樹皮的手,第一次離開了湯勺,緩緩抬起,輕輕地落在了蘇晚昭的肩上。
那觸感并不溫暖,卻帶著一股前所未有的、足以安撫神魂的力量。
“孩子,”孟婆的聲音蒼老而悠遠,“你救的,不止是湯?!?
蘇晚昭心中一震,千言萬語都堵在了喉間。
她點了點頭,轉身欲走。
就在這一瞬,她緊握的掌心忽然傳來一陣微弱的燥熱——那是小灰的殘灰,它們在她掌心輕輕顫動,細碎的灰燼相互摩挲,竟像是在為她鼓掌。
她眼眶一熱,將那捧殘灰握得更緊了。
是夜,地府的風比往常更冷冽些。
蘇晚昭獨自一人來到地府功勛碑林。
巨大的石碑如森然的巨獸,靜默地矗立在忘川河畔,上面用幽冥金篆刻滿了地府有功之臣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閃爍著不滅的魂光。
她想為小灰申報“協查有功”。它不該就這么無聲無息地消散。
守碑的鬼差卻將手中的長戟一橫,攔住了她的去路,聲音毫無感情:“此乃地府功勛圣地,閑雜人等退避?!?
“我是膳獄堂掌事蘇晚昭,前來為協查破案的有功之靈申報功勛?!碧K晚昭亮出自己的腰牌。
鬼差瞥了一眼她掌心那捧灰燼,眼中露出一絲鄙夷:“掃帚成精,不過器物之靈,無魂無籍,上不得功勛碑。速速離去,莫要在此玷污了先賢英名?!?
無魂無籍……
這四個字像四道冰冷的鎖鏈,要將小灰最后的存在都徹底抹去。
蘇晚昭笑了,笑意卻冰寒刺骨。
她收起腰牌,手腕一翻,那支被楚硯之的閻王令浸染過的判官筆赫然在手。
筆尖幽光流轉,帶著一絲不容置喙的威壓。
“功勛碑上不得,那這碑側的石壁,總該刻得吧?”
話音未落,她已欺身而上,繞過目瞪口呆的鬼差,揮筆就朝著功勛碑旁那塊同樣古老的石壁上刻去!
她要親手為小灰刻下一份永不磨滅的功績!
“小灰,地府第一掃帚精,功勛鬼差……”
“追授”二字尚未成型,筆尖下的石壁卻陡然一沉,一股沛然神力壓下,讓她再難寸進。
一道幽藍色的符紙悄無聲息地飄落,如一片雪花,精準地蓋住了她剛剛刻下的字跡。
符紙上,朱砂繪制的符文流淌著神圣的光暈,最下方,一個威嚴的印記灼灼放光——那是北陰酆都大帝的閻王令紋!
“北殿特批,追授器靈小灰‘護輪有功’,賜‘功勛鬼差’之職,入地府陰冊,享萬年陰糧?!?
冰冷而威嚴的聲音自頭頂傳來,仿佛九幽之下的玄冰撞擊。
蘇晚昭猛地抬頭,只見功勛碑頂那巨大的黑色飛檐之上,楚硯之負手而立,玄色王袍被冥界的罡風吹得獵獵作響,衣袂翻飛間,仿佛要與這無邊黑夜融為一體。
他那雙深邃的眼眸,正靜靜地注視著她。
“它以器靈之身,舍身破除逆凈之陣,護住了輪回井最后三道魂光不被污染,功在輪回,利在千秋?!背幹穆曇魝鞅榱苏郑恳粋€字都擲地有聲,“地府,欠它一碗陰糧?!?
守碑鬼差早已嚇得魂體不穩,跪伏在地,連頭都不敢抬。
蘇晚昭怔怔地看著碑頂的那個身影,許久,她收回判官筆,緩緩蹲下身,將掌心的小灰殘灰輕輕倒在碑前的石基上。
她又從儲物袋中摸出一壇珍藏的陰釀,和一碗尚帶著熱氣的孟婆湯,鄭重地擺在灰燼前,然后點燃了三支上好的魂香。
青煙裊裊,她低聲呢喃,像是在說給一個老朋友聽:“領了啊,小灰。閻王爺親口許的,陰糧管夠。往后……我給你掃個帶窗的差房,能看見忘川花開的那種?!?
一陣風起,石基上的那捧灰燼竟被卷成了一個小小的旋渦,在湯碗和酒壇邊盤旋、跳躍,宛如一場無聲而盡興的舞蹈。
蘇晚昭仰起頭,癡癡地望著,額間那道時隱時現的金色神紋,在這一刻終于徹底斂去了光華,緩緩隱沒不見。
而此時,遙遠的北殿密室之內,楚硯之正小心翼翼地用一支琉璃玉管,從一只白玉碗中吸取了一滴清亮如晨露的孟婆湯。
湯液一入玉管,他便迅速用特制的符文將其封印在一只通體剔透的琉璃瓶中。
在密室的架子上,已經整整齊齊地擺放了近千只一模一樣的琉璃瓶。
他將新封好的這只也放了上去,修長的手指輕輕拂過瓶底。
那里,早已用神力烙印下了一行小字:
“第九百六十日,湯歸正味,她笑了?!?
無人知曉,在這場風波平息的背后,輪回井的最深處,一縷被九轉真火反復煅燒、本該徹底消散的怨氣,卻并未化為虛無。
它被凈化得只剩下一絲最純粹的執念,悄無聲息地沉入了井底的淤泥之中,凝成了一顆比塵埃還要微不可見的金色光點。
那光點,如珠胎初孕,在萬丈輪回之下,靜靜蟄伏,等待著下一次破土重生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