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綱首李詳桂

眼前的九十個箱子如同九十張咧開的嘴,正無聲嘲笑著大明漕運體系。

箱外還殘留著印有朱紅‘戶部度支司’方印的殘破桑皮紙封條。

朱慈烺蹲身拾起塊青石,石屑沾手的瞬間忽然凝眸——

碎石形狀雜亂無章,圓者如卵,棱者如刃,更夾雜著幾片帶著苔痕的河床石。

這絕非精心準備的替代物,倒像是臨時搜刮而來。

碎石堆里亦無織物殘留,并未發現任何直接線索。

替換之事或涉多人合謀,且行事倉促。

帶著些許失望,朱慈烺一行走出倉庫,步至碼頭邊。

靠碼頭右側停泊著一艘大型漕船,船身正中豎著一根粗大的桅桿,桅桿頂部懸掛著一面略顯褪色的旗幟。

練國事輕叩船板:

“此乃四百料經制官船,載貨合該四百石(二十四噸)。莫看它貌不驚人,龍骨卻是整根鐵力木所造。”

朱慈烺瞇眼打量:

船身長逾三丈,型寬足有七尺,船板以鐵力木榫接,接縫處桐油灰足有小兒臂粗。

這等規制確非尋常漕船可比。

眾人登上漕船,沿著霉斑斑駁的木梯下到艙底,昏暗中霉味裹著河腥氣直鉆鼻腔。

渾濁的天光透過艙門斜斜切落,照亮了漂浮的塵埃。

日影悄然攀上桅桿第三道帆索結,朱慈烺掌心也沁出冷汗。

當第三次搜索仍無所獲時,練國事踉蹌撞上艙壁,緩緩滑坐:

“十萬雪花銀竟在本官眼皮底下化成頑石...此番怕是要連累應天府老宅門前的拴馬樁了。”

“少司馬,天命未絕,此艙定有蹊蹺,安可遽爾喪志!”

朱慈烺突然單膝砸在艙板上,驚得練國事抬頭。

他用細木條挑開翹起的船板縫隙,木條尖端帶出半片泛黃的殘紙。

還有幾顆滾落在麻繩堆里的棕黃色細小籽粒。

‘莜麥籽?’

莜麥是北方旱地作物,在江南水網地帶,根本無人種植。

這艘從南京出發的官船上,怎么會散落著來自北方的莜麥籽?

“少司馬速觀!此間異物,或為破案樞機!”

練國事疾步撲來差點絆倒。

兩人就著窗外漏進的天光,看半片殘紙寫著七個墨字——

“.....崇禎十七年四月.....”

實則殘片不過三指寬,前半截早不知所蹤,后半段亦霉跡斑駁。

七字雖在霉斑中清晰可辨,然月中何日已漫漶難尋。

練國事枯瘦的手指懸在殘紙上方顫抖,最終頹然垂落:

“殘楮片語,難稽首尾,安能佐證軍機?”

他的目光隨即疑惑地掃過朱慈烺另一只手中的幾顆干癟籽粒:

“此乃……何物?些許干癟草籽,碼頭鼠雀攜入亦未可知……”

朱慈烺眸光釘在殘紙上寸步不移。

“崇禎十七年四月”與莜麥籽粒在晦暗中泛著冷幽幽的光,恍若冰棱刺入瞳孔。

他反復推敲紙條來歷與莜麥籽的含義,卻始終無法將其與軍餉失竊案直接勾連。

但仍用絹帕將殘紙和莜麥籽仔細裹好納入袖中。

船舷外浪濤聲聲催魂,兩人靴底沾著腐木碎屑折返衙門。

運河上鷗鳥掠過水面,九十箱官銀竟似憑空蒸融于溽浪。

衙門檐角的鐵馬在燥熱的空氣中發出單調的叮當聲,仿佛在為倒計時敲響喪鐘。

日晷金針已壓巳正三刻,高進忠的親兵正在廊下磨刀。

刃口刮過磨石的聲音,勒成一道催命絞索。

照壁前不知何時多了副刑架,鐵鏈上沾著暗紅血漬。

公署內,“百目百耳勘案”正緊鑼密鼓地進行。

臨時征用的幾間廂房和廊下擠滿了人,鼎沸之聲如同滾燙的粥鍋。

皂隸的吆喝聲、百姓的辯解啜泣聲、筆吏沙沙的錄供聲混雜一片。

人群里不知誰低低嘟囔了一句:

“銀子變石頭……定是河伯收去了!”

朱慈烺得了路振飛默許,得以加入審訊。

他緩緩掃過一張張惶恐或麻木的臉。

“王富貴,”

主簿按照朱慈烺的提示,沉聲喚道。

一個粗布短打的漢子被帶上來,肩頭因常年扛貨壓得微斜。

“你將清晨所見,細細道來,不可有半點遺漏!”

王富貴縮著脖頸,草鞋不安地蹭著青磚:

“回…回官爺話,小的…小的清晨確在碼頭,親眼看見那運河堵塞。”

“堵塞時,前面堵著幾艘船?都是什么船?”

朱慈烺溫地插話問道。

“運河阻塞后,兩艘一模一樣的官船被困前列,后方尚有數十小漕船進退維谷......”

“工人們迅速處置事故沉船,運河約莫半個時辰便恢復通航......”

初步匯總的證詞被呈遞上來:

“漕工張叁稱:卯時三刻許,濃霧彌漫,親眼見兩艘漕船相撞傾覆,阻塞河道……”

“販夫李肆聞:有軍士呼喝‘速速上岸,莫要延誤’……”

“老秀才王伍瞥見:有油布狀物飄落河水……”

此時,一位面黃肌瘦的漕工在供述中提到關鍵一點:

“回…回官爺,綱首李詳桂…”

“他非要俺們都去岸上那個新開的茶寮喝‘免費’茶湯,說是‘船上有他盯著,出不了岔子’……”

“船上有他盯著?”

朱慈烺眼神一凝,突然抬頭對主簿道:

“速查綱首李詳桂!”

主簿慌忙捧來花名冊翻閱,額角沁出細汗:

“名冊上并無此人!”

朱慈烺的心猛地一沉。

名冊無此人說明他沒有被鎖拿到衙門,綱首這個全船關鍵人物,竟人間蒸發了?

這絕非巧合!

線索紛雜如麻,朱慈烺沉心靜氣,將鄭瑄匯總的供詞再次梳理,試圖在字里行間撕開裂隙。

供詞描繪的場景逐漸清晰:

清晨,濃霧鎖江,碼頭南面,兩艘漕船碰撞傾覆阻塞漕道。

押運軍餉的官船被困前列,南北小舟皆無法動彈。

水面浮貨四散之際,工人迅速處置沉船,僅半個時辰疏通河道。

練國事的餉船靠岸,高進忠部開辟通道,

將九十箱軍餉運至百米外的倉廩交接,雙方士卒全程監守。

然而,當練國事與高進忠啟倉驗貨時,十八萬兩白銀已盡數化為頑石!

可這看似嚴絲合縫的流程中究竟藏著什么破綻?

朱慈烺將每個細節在腦中拆解重組。

漕運公署臨時布置的“勘案區”內。

經過密集質詢比對,散亂的證詞終于被“百目百耳”之法串聯起來。

他轉向路振飛與鄭瑄,目光灼灼:

“路漕臺,鄭參政,晚生綜合諸證,梳理出四條關鍵線索!”

“其一,”

他取出一片泛黃脆弱的桑皮紙殘片,

“此物于靠岸官船艙底縫隙尋得,材質墨痕特異。”

他將殘片遞向鄭瑄。

鄭瑄立刻接過,湊近細觀,指尖反復摩挲紙背,眼中精光驟閃:

“此紙…此墨跡…下官似在戶部舊檔中見過類似規制!容下官即刻去檔房查證對照!”

語速急促,不待路振飛明令,他已匆匆一揖,攥緊殘片疾步離去。

“其二,漕船莜麥籽。此物亦在艙底霉爛麻繩堆中發現。”

朱慈烺攤開手掌,幾顆干癟、帶著細密縱紋的棕黃色籽粒,靜靜躺在絹帕上。

“此乃北方旱地作物莜麥之籽,非江南所產。出現在南京駛來之官船底艙,甚是蹊蹺。”

此言一出,堂內響起一片低低的議論聲。

屬官們交換著疑惑的眼神。

巡漕御史捻著胡須沉吟道:

“莜麥籽?此物雖北產,然販夫走卒、行商貨郎往來南北,”

“夾帶些微草籽雜物亦屬尋常…以此斷案,恐難服眾。”

路振飛也微微頷首,目光中帶著審視,顯然認為此物作為鐵證份量不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资溪县| 长顺县| 睢宁县| 泸水县| 紫云| 宁城县| 红安县| 志丹县| 西宁市| 武宣县| 石棉县| 高唐县| 蚌埠市| 江阴市| 方山县| 沿河| 佛学| 伊宁市| 宜良县| 泗阳县| 农安县| 武邑县| 高州市| 如皋市| 乌鲁木齐县| 花莲县| 永平县| 河曲县| 双鸭山市| 青川县| 丽江市| 抚宁县| 邹城市| 调兵山市| 西华县| 吴堡县| 宣化县| 自治县| 吉木乃县|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