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難題(跪求追讀)
- 不是造車廠嗎?怎么改軍工廠了
- 云棲鳳歸
- 2036字
- 2025-08-22 17:53:22
“作戰指揮室”內,彌漫著濃烈的煙草味、松節油味在空氣中彌漫。
十幾張繪圖桌拼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望不到邊的圖紙海洋。
陳明、林雪,以及從全廠抽調來的二十多名最頂尖的繪圖員和年輕技術員,像一群被困在孤島上的求生者,晝夜不分地在這片海洋里泅渡。
“不行!這個數據不對!”
一個戴著厚底眼鏡的年輕技術員,猛地從一堆計算稿中抬起頭,聲音因為緊張而有些尖銳。
“陳總工,林組長,你們來看!”
他叫劉斌,是王浩的同學,一個在數學計算上有著近乎偏執天賦的“怪才”。
“我反復計算了三遍,按照我們設計的座圈尺寸和滾珠數量,在承受十五噸的瞬間后坐力沖擊時,分配到每一顆滾珠上的峰值壓力,超過了三百公斤!”
“三百公斤?”
正在另一張圖紙上繪制液壓緩沖缸結構的李衛國聞聲,猛地抬起頭,臉色瞬間就變了。
“我們能找到的最好的軸承鋼珠,它的安全承壓極限也才兩百五十公斤!三百公斤,開一炮,滾珠不碎,也得被壓變形!到時候整個炮塔都得卡死!”
這個突如其來的數據,像一塊冰冷的鐵錠,狠狠砸進了這鍋剛剛燒開的水里。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筆,目光匯聚了過來。
林雪快步走到劉斌身邊,她拿起那疊稿紙,清秀的眉頭緊緊蹙起。
她的計算尺在紙上飛快地滑動著,嘴里念念有詞,一行行復雜的公式在她腦中飛速驗算。
周圍安靜得只剩下她撥動計算尺時發出的清脆聲響。
一分鐘后,林雪抬起頭,臉色同樣凝重。
“他算得沒錯?!?
“問題出在力的傳導模型上,我們之前的計算,忽略了火炮發射瞬間,炮塔旋轉帶來的額外剪切力?!?
“這個剪切力,和后坐力的垂直壓力疊加,形成了一個致命的杠桿效應。”
她看向陳明,眼神里帶著一絲求助。
“陳明,怎么辦?”
陳明走了過來,他沒有去看那復雜的計算稿,只是拿起那張座圈的設計圖,靜靜地看了幾秒。
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慌亂,仿佛這個問題,早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既然一顆珠子扛不住,那我們就讓兩顆珠子一起扛?!?
他說了一句讓所有人都沒聽懂的話。
“兩顆珠子一起扛?”李衛國不解地問。
“對?!?
陳明拿起一支紅色的鉛筆,在那巨大的、單層滾珠軌道的座圈圖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
他在原來的軌道旁邊,又畫了一條平行的軌道。
“看?!?
“我們把單層滾珠軌道,改成上下雙層?!?
“就像蓋房子,我們蓋一座二層小樓?!?
他指著圖紙,聲音清晰而有力。
“上層軌道,承受炮塔的垂直重力和后坐力的主要沖擊。”
“下層軌道,專門用來對抗旋轉時產生的剪切力?!?
“把一個復雜的、混合在一起的力,分解成兩個簡單的、純粹的力。然后,用兩套獨立的滾珠系統,去分別解決它們?!?
“這樣一來,每一顆滾珠需要承受的力,連原來的一半都不到。”
整個指揮室,鴉雀無聞。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圖紙上那個被陳明信手畫出的“雙層小樓”。
這個思路……
這個思路簡直是……
“鬼才!”
李衛國一拍大腿,激動得滿臉通紅。
“我怎么就沒想到!我怎么就沒想到!把力給拆開!對??!我們一直在想著怎么讓滾珠更硬,怎么讓軌道更結實,怎么就沒想過,把這個該死的力給它拆開!”
劉斌也看著那個雙層結構,眼神里充滿了狂熱的崇拜。
他覺得自己之前算的那些東西,在這個絕妙的構想面前,簡直就像小孩子的涂鴉。
“可是……”林雪很快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她指著圖紙,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陳明,雙層軌道,意味著整個座圈的厚度和重量,至少要增加百分之四十。”
“我們的車體結構,還能承受得住嗎?”
“而且,加工難度,也呈幾何倍數增加了?!?
“問得好。”
陳明贊許地看了她一眼,這個姑娘的成長速度,遠超他的想象。
“所以,我們的‘桌子’,也要改?!?
他拿起另一支藍色的鉛筆,在那根巨大的十字加強梁上,畫了幾個交叉的、三角形的穩定結構。
“我們去構建一個更輕,但更穩固的支撐體系?!?
“把力,用無數個三角形,給它牢牢地鎖死在車架里?!?
他一邊說著,一邊飛快地在圖紙上勾勒。
林雪的眼睛越來越亮,她幾乎是下意識地,就拿起了另一支筆,開始在旁邊的材料清單和工藝說明上,進行同步的修改和標注。
她甚至不需要陳明再多解釋一句。
她已經能跟上他那超越時代的設計思維。
兩人的筆尖,在巨大的圖紙上飛舞,一個主導,一個輔助,配合得天衣無縫。
周圍的人,看著這一幕,都看得癡了。
他們仿佛看到的不是兩個人在畫圖。
而是一個大腦,在用兩只手,同時進行著創造。
“我的娘啊……”
王大錘不知何時也擠了進來,他看著那張越來越復雜,卻又越來越合理的圖紙,只覺得自己的喉嚨一陣陣發干。
……
時間,在鉛筆的消耗和草稿紙的堆積中,失去了意義。
不知道是第五天,還是第六天。
“作戰指揮室”的門,被猛地推開。
渾身沾滿油污的王浩,像一陣風一樣沖了進來,他的手里,拿著一份剛剛出爐的測試報告。
“陳總工!成了!”
他的聲音因為激動而變了調。
“強化發動機的熱負荷問題,解決了!”
“我們按照您的思路,重新設計了冷卻水泵的葉輪,把流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又把節溫器的開啟溫度,從八十二度,提前到了七十五度!”
他把報告拍在桌上,指著上面那條平穩得像心電圖停止一樣的溫度曲線。
“我們讓它連續高負荷運轉了三個小時!水溫,始終沒有超過九十度警戒線!”
“好,又解決了一個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