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一次測試強化發(fā)動機
- 不是造車廠嗎?怎么改軍工廠了
- 云棲鳳歸
- 2563字
- 2025-08-11 11:30:33
那張畫著扭桿彈簧懸掛的圖紙,李衛(wèi)國的手指在圖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連桿和軸承標注上劃過,指尖傳來一陣冰涼的觸感。
他的喉結(jié)滾動了一下,聲音有些發(fā)干。
“陳總工,這個東西……它不是一個零件,它是一套系統(tǒng)。”
“它的復(fù)雜程度,比我們之前造一整臺發(fā)動機還要高。”
他抬起頭,看向陳明,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每一個連接點,都是一個精度陷阱。”
“角度錯一度,孔位偏一根頭發(fā)絲,整個系統(tǒng)就會徹底報廢。”
“這東西,要怎么做?誰來做?”
這個問題,讓剛剛因為裝甲突破而升騰起的熱烈氣氛,瞬間冷卻了下來。
是啊,誰來做?
劉師傅的熱處理手藝,在這里派不上用場。
孫教授的動力學(xué)理論,也無法解決機械加工的難題。
李衛(wèi)國自己,雖然是機加領(lǐng)域的專家,但也清楚,這套系統(tǒng)里有太多零件需要鍛造與機加的精密配合,光靠他一個車間,根本玩不轉(zhuǎn)。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落在了那個從剛才開始就一言不發(fā),只是死死盯著圖紙的魁梧身影上。
王大錘。
他感受到了眾人的注視,緩緩抬起頭,那張被爐火映得黝黑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陳明走到王大錘身邊,伸手指著圖紙上那根最核心的、連接著車輪擺臂和車體的零件。
“王師傅,我問你,這個叫‘擺臂’的東西,它在工作時,要承受來自地面的、超過十噸的瞬間沖擊力。”
“用鑄造,它會斷。”
“用普通的機加工,它內(nèi)部的金屬流線會被切斷,用不了多久就會疲勞斷裂。”
陳明看著王大錘的眼睛。
“只有用您那雙能聽懂鋼鐵脾氣的手,用鍛打,讓它的每一絲紋路都順著力的方向走,才能讓它又結(jié)實,又有韌性。”
他又指向那根長長的、兩端帶著花鍵的鋼棒。
“還有這個,扭桿彈簧。”
“它就是這輛車的‘大筋’。”
“它需要在被擰轉(zhuǎn)幾十度后,還能瞬間彈回原位,幾萬次,幾十萬次,都不能有絲毫的性能衰減。”
“這根筋,要怎么‘煉’出來?”
“除了您,我想不出第二個人。”
王大錘的呼吸,變得粗重起來。
陳明的話,沒有一句是命令,卻句句都敲在他的心坎上,敲在他那身為八級鉗工的驕傲上。
“你小子……”
他從牙縫里擠出三個字,粗大的手指在圖紙上重重地點了點。
“你這是在拿我老王當牲口使喚。”
“又要我打鐵,又要我繡花。”
陳明沒有否認,只是平靜地看著他。
“因為只有您,既能打鐵,又能繡花。”
辦公室里,一片死寂。
王大錘盯著圖紙,足足看了一分鐘。
然后,他猛地一拍桌子。
“砰!”
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來。
“干了!”
他一聲怒吼,像一頭被徹底激怒的雄獅。
“不就是跟頭發(fā)絲較勁嗎?”
“我倒要看看,是我這錘子硬,還是它那精度硬!”
他一把抓起那卷圖紙,轉(zhuǎn)身就往外走。
“老李!把你車間里最好的車工、銑工,都給老子調(diào)過來!”
“從今天起,他們歸我管!”
李衛(wèi)國愣了一下,隨即苦笑著搖了搖頭,也快步跟了上去。
看著那兩個風(fēng)風(fēng)火火的背影,陳明終于松了一口氣。
最難啃的骨頭,總算是有人接了。
他轉(zhuǎn)過身,看向?qū)O教授和林雪,還有一直旁聽的王浩。
“好了,現(xiàn)在,輪到我們了。”
他將另一套關(guān)于發(fā)動機強化方案的圖紙鋪開。
“王師傅他們,是在給‘鐵砧之足’造一副強壯的腿腳。”
“而我們,必須在他們完成之前,給它換上一顆更強大的心臟。”
“時間,不多了。”
孫教授的表情立刻嚴肅起來,他指著圖紙上的增壓器預(yù)留接口。
“陳總工,你那個‘廢氣渦輪增壓’的思路,我這幾天反復(fù)推演過,理論上完全可行。”
“但核心的渦輪葉片和軸承,對材料和加工精度的要求,是天文數(shù)字。”
“我們的設(shè)備,根本做不出來。”
王浩也立刻補充道。
“我計算過,渦輪的轉(zhuǎn)速,可能高達每分鐘數(shù)萬轉(zhuǎn),而且要承受超過八百攝氏度的高溫。”
“我們現(xiàn)有的任何一種軸承鋼,在這種工況下,都會在幾分鐘內(nèi)燒毀。”
這是一個死結(jié)。
“誰說要用我們現(xiàn)有的軸承了?”
陳明拿起筆,在圖紙上畫出了一個全新的結(jié)構(gòu)。
“我們不用滾珠軸承。”
“我們用——浮動軸承。”
“浮動軸承?”孫教授和王浩異口同聲地問道。
“對。”
陳明在紙上畫出軸承的截面圖。
“渦輪的轉(zhuǎn)軸,不與軸承直接接觸。”
“它懸浮在一層高速流動的機油油膜上。”
“用液體,來代替滾珠。”
“用機油的壓力,來承受轉(zhuǎn)軸的沖擊。”
“用不斷循環(huán)的機油,來帶走那致命的高溫。”
孫教授的眼睛瞬間瞪圓了,他一把搶過陳明手里的圖紙,像是看到了什么神跡。
“用油膜來做軸承……用液體潤滑來代替滾動摩擦……這……這簡直是……”
他一時之間,竟然找不到任何詞匯來形容這個設(shè)計的驚才絕艷。
王浩也徹底呆住了,他看著那簡單的示意圖,感覺自己大學(xué)四年學(xué)的《機械原理》,仿佛都成了入門讀物。
“理論我說完了。”
陳明看著他們。
“接下來,就是把它變成現(xiàn)實。”
“孫教授,您負責(zé)軸承的整體結(jié)構(gòu)設(shè)計。”
“王浩,我需要你計算出最合適的油膜厚度、機油壓力和流量。”
“林雪,我們兩個,負責(zé)把這個‘心臟’的其它部分,全部優(yōu)化到位。”
“五天。”
陳明伸出五根手指。
“我只給你們五天時間。”
“五天后,我要看到一臺全新的、經(jīng)過第一階段強化的發(fā)動機,出現(xiàn)在試驗臺上。”
“是!”
……
五天,如同在煉獄中煎熬。
整個743廠,都進入了一種瘋狂的、不眠不休的狀態(tài)。
鍛工車間里,王大錘赤著膀子,眼睛熬得通紅,親自掌錘,將一塊塊燒紅的鋼坯,鍛打成各種形狀怪異的連桿和擺臂。
機加車間里,李衛(wèi)國帶著人,在散發(fā)著滾燙切削油氣味的機床前,將那些鍛件進行著毫厘之間的精加工。
而在“作戰(zhàn)指揮室”,陳明、林雪、孫教授和王浩四人,更是幾乎沒有離開過那張繪圖桌。
當?shù)谖逄斓睦杳鞯絹頃r,林雪畫完了最后一張零件圖。
她抬起頭,看到陳明正靠在椅子上,雙眼緊閉,似乎是睡著了。
他的臉上,帶著一種極度的疲憊。
這幾天陳明好像就沒合過眼。
她悄悄地拿起一件掛在墻上的舊軍大衣,想要給他披上。
就在她的手剛剛靠近時,陳明猛地睜開了眼睛。
那雙眼睛里,沒有絲毫的睡意,只有一片清明和銳利。
“圖紙,都完成了?”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
林雪被嚇了一跳,手里的軍大衣掉在了地上。
“完……完成了。”
“好。”
陳明站起身,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脖子。
“通知總裝車間。”
“準備組裝。”
兩個小時后。
在全廠核心技術(shù)人員的注視下,第一臺經(jīng)過強化改造的“心臟”,被穩(wěn)穩(wěn)地吊裝在了發(fā)動機試驗臺上。
它看上去,和“朝陽一號”發(fā)動機既相似,又完全不同。
那根造型奇異的進氣歧管。
另一側(cè),全新的排氣歧管末端,那個預(yù)留出來的、厚重的法蘭盤。
“所有管路,連接完畢。”
“油路,壓力正常。”
“冷卻系統(tǒng),循環(huán)正常。”
孫教授親自檢查完每一個細節(jié),轉(zhuǎn)頭看向陳明,重重地點了點頭。
陳明深吸一口氣。
“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