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雪落北高樓

13我的中科院考博之路

我是來自山東XX大學的一名大學教師,2010年9月我踏上去BJ的列車,來到BJxx大學信息光子與光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1年升格為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為期一年的學術訪問。也就是在這時我確定了報考中科院2011年博士的想法,原因有三點:

1、作為大學教師,要想有所發展必須拿到博士文憑,否則你很難混下去。

2、我年齡不小了,再不讀博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3、在訪學期間準備考博沒有那些平時工作上班時的千頭萬緒的事情,可以專心準備考試。

選擇在這個時候讀博,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呀!不過還需要經過學校的同意才行,真可謂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當然在訪學期間讀博也存在一些不利條件,比如我選修了幾門課程需要聽課,平時還要去實驗室,另外需要參加實驗室的學術活動。所以只能利用閑暇時間來準備考試。后來我的導師黃老師知道了我的情況就對我說,既然你已經打算考博,那就專心準備吧,你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上課與來實驗室的時間可以減到最少。我心里非常感激,感謝黃老師對我考博給予了最大的支持!

一、選擇中科院和導師。

2010年10月,目標已定接下來就是選擇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導師了,大家都知道考博選導師非常重要。我經過慎重考慮和反復比較,決定報考中科院深圳,做出這一選擇有三個原因:

1、導師大大的有名。

2、考試專業課我很熟悉。

3、研究方向很前沿,我比較感興趣。

下面介紹一下我選擇的導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磁共振成像專家梁xx老師。梁老師是美國伊利諾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教授,IEEE的FELLOW,受聘于Beckman高等科技所及生物工程學系,并且擔任中科院深圳首席科學家,在美國舉行的第31屆IEEE生物醫學工程學會(EMBS)年度會議上當選為該學會下一任主席。更讓人矚目的是梁xx和2003年美國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勞特布爾(PaulC.Lauterbur)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勞特布爾正是他做博士后時導師。他們曾花費5年時間寫成《磁共振成像原理》一書,這部專著現在被很多學校作為教科書使用。勞特布爾獲獎后,他和梁xx的合影就被登在2003年10月7日的《紐約時報》上!梁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牛,我自以為應該是超過了國內的院士水平,跟著他讀博士應該是很有前途的。不過他很少回國,我只好發E-MAIL給他,在信中我表達了想讀他的博士的想法,介紹了一些我的學術背景和工作經歷。但信件發出后就再也沒有回音,后來才知道他在國外實在是太忙了,根本沒時間處理來自國內的郵件。所以我也只好聯系他國內的團隊中的核心成員,也就是替他處理日常事務的學術帶頭人-鄭xx老師,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了回復,他說“你的研究背景很合適,歡迎你報考!”我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但還是有些許不安,畢竟我沒有和梁老師直接對話,不知道他的意向如何,這事只憑他手下的一個副手拍板了靠譜嗎?這也為我以后的諸多坎坷經歷埋下了伏筆。在此奉勸打算將來考博的博友們,不管你選的導師多牛,在報考前都要得到他的親自答復才可以報考,否則你將會遺憾終生!

二、準備考試。

[1]英語的準備。

在導師和研究所確定后,我就開始靜下心來準備考試了。首先談談外語的準備,考過中科院博士的都知道,中科院的外語是很難的,在國內的高校和研究所中其難度應該排在前三。比清華要難一些。排第一的應該是北大的外語,因為北大的博士外語不僅難度大,題型還很變態,聽力簡直是天書,我2008參加過她的考試,所幸外語通過了,但專業課很遺憾,有點低,與北大就這樣擦肩而過。排第二的應該就是中科院了,她的難度大,題量更是非常之大,但中科院的外語有兩個優勢:1、全國統考,沒有聽力。2、歷年的考博真題網上很多,可以容易搞到。我認為對付外語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它歷年的真題!下面就先談談外語應對之法。先說題型:一共六個題型:單選,填空,閱讀,排序,翻譯,作文。首先說單選,單選主要是考察語法與詞匯量,建議你的詞匯在8000以上可以應付它,六級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考研的單詞就差不多了。這一題型本人鄭重推薦:張道真《大學英語實用語法》+馬德高《全新大學英語詞匯必備1-6級》星火英語+俞敏洪《考研英語詞匯詞根+聯想記憶法》新東方。有了以上三本書,你就可以應付這一部分的考試了。

接著談談填空題,填空考的主要是語法,文章來自于美國的英文源刊,比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經濟學家》,《時代周刊》等等。建議你平時多看一下這些材料,對你大有幫助!這一題型本人鄭重推薦:張道真《大學英語實用語法》+江濤英語《考研英語閱讀題源》(包括《紐約時報》,《經濟學家》,《時代周刊》分冊或它們的全集)

對于閱讀則是重頭戲,包括五篇大題量的文章,每篇400-500個單詞,閱讀量遠超考研,對付這一題型除了詞匯量夠大外,還要注意多讀外文文獻,當然做閱讀題時也有一些技巧,它的每個題目的答案基本上和文章的每一段是對應的,你按照順序找答案就沒問題。這一題型本人鄭重推薦:《中科院歷年考博真題》+江濤英語《考研英語閱讀題源》(包括《紐約時報》,《經濟學家》,《時代周刊》分冊或它們的全集)

下面再說說排序題,共2篇。這是我最頭疼的題目,比考研難度低一些。我的做題心得是先看A-F選項,搞懂中文意思,然后再讀原文,看到合適的就可以填進去,最后再通讀一遍,看是否通順,當然在這個題目上最忌諱慌亂,你一旦錯一個就會導致連鎖反應,苦不堪言啊。這一題型本人鄭重推薦:《中科院歷年考博真題》+張錦芯《考研英語閱讀新題型專項突破》人大版。

接下來說說翻譯,翻譯題目不算太難,但要達到“信、達、雅”的高水平很難,我想短期內不可能完成,只要達到“信”就可以了,這一題型本人鄭重推薦:《中科院歷年考博真題》+蔣軍虎《歷年考研英語翻譯真題精讀筆記》人大版。

最后說說作文,我想對付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在考試的最后一個月每天堅持寫一篇,必須是在30分鐘內寫出來,而且還要達到250個單詞以上,據說你的作文到不了這個數子寫的再好也很難得高分,多多益善呀,別忘了中科院博士作文明確規定不能少于200子(no less than 200 words)我的理解就是250個單詞左右最好!所以一定要勤加練習,如果平時不寫,到考場上你會一個句子也寫不出來,即使寫出來也是錯誤百出。當然如果你在平時訓練時能夠多積攢幾個漂亮的句子最好,這是拿高分的關鍵,當然千萬別用那些讓學生用爛的句子,比如“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等等.而文章開頭用下面的句子要漂亮的多,”When it comes to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a scientist, we have many arguments about them,文章的結尾可以試試下面的句子:“there seems scarcely any limit to what could be done in any way of improving city environment, furthermore, in any way of producing a beautiful world!”這一題型本人鄭重推薦:《中科院歷年考博真題》+田育英《考研英語寫作專項突破》人大版。

[2]專業課的準備。

下面談談專業課的準備,我選的專業課程是《信號與系統》和《電子線路》,教材是XXX指定的教材,全是清華的教材,好在我對這些課程比較熟悉,所以沒用太多功夫,主要是找了一些題目練了一下,因為大家都知道,考博的專業課真題很難搞到,更何況我報的2006年才正式成立,根本不對外提供任何試題。所以我就不再多費時間,只是聯系了我導師去年的一個博士生,姓胡。他正好也考的是這兩門課程,憑記憶告訴了我一些他去年考試的重點,我只好根據這些有限的信息來做準備,但心里很踏實,因為專業課問題不會太大,我主要的任務是外語,2010年10月我開始了備考,平時上午八點半準時到自習室,晚上10點半回宿舍。基本上就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又過上了單調的學生生活。盡管有些寂寞、枯燥和無聊的時候,但老婆的鼓勵與鞭策使我奮發向前,絕不退縮。另外我心中懷揣夢想,也就不覺得苦了,就這樣我堅持了下來,倒也過得充實和滿足!

三、決戰沙場。

轉眼過了新年,2011年3月19和20號是中科院全國博士統考的日子。我于3月16號乘坐T107由BJ開往深圳的列車出發了,此時的BJ和中國的大部分北方的城市還是很冷的,由于是晚上的火車,我很快在座位上睡去。第二天早晨醒來的時候看到火車已經進入安徽境內,從窗戶往外望去,滿眼都是還沒有泛青的一片片麥田和光禿禿的荒原。我想此時中國大半個北方都是這樣子的。不過冬天已經過去了,春天也就不遠了吧。我的心情不錯,隨手拿出一本英語單詞書看看,不時和鄰座的旅客聊聊天,時間過的也很快,不一會火車已經進入湖北境內。田間山頭也慢慢增添了綠色,不久就進入江西,看到了九江長江大橋,非常宏偉壯麗。九江長江大橋,始建于1973年12月,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勘察設計,第215橋梁工程處組織施工。是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后,我國在長江上建造的第八座大橋,也是我國目前最長、工程量最大的鐵路、公路兩用橋。無論是橋的設計、施工工藝,還是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都反映了我國迄今最先進的建橋水平。整個大橋設計新穎,造型優美,工藝獨特,雄偉壯觀。大橋鐵路引橋采用的無碴無枕預應力箱形梁,在我國建橋史上還是第一次。主河槽216米寬的大跨度,也居全國橋梁之首!不遠處的江邊矗立著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高大威嚴。用以紀念那些為中國革命事業犧牲的先烈們。

然后是南昌,中國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就發生在這里。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時由周恩來、譚平山、葉挺、朱德、劉伯承和賀龍等中國共產黨領導,針對中國國民黨的反共政策而發起了武裝反抗。“八一南昌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繼承孫中山的武昌革命起義,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中午開始休息,下午醒來的時候看到火車在嵩山峻嶺之間穿行,原來已經到了江西與廣東的交接處,那里是山區縱橫,山上是一片片翠綠的竹子和郁郁蔥蔥的樹木。我想北方還是天寒地凍,南方已經是四季如春了。中國之大難以想象。因為就在前一周BJ還下過一場厚厚的雪呢!那遼闊的東北大地此時還沐浴在雪中吧。

火車沿著京九鐵路在山間奔馳而過,一個個高架橋把整個火車托起來,就像在山頂飛過一樣,那感覺非常棒!京九鐵路是我國目前僅次于長江三峽工程的第二大工程,投資最多,一次性建成雙線線路最長的一項宏偉工程。它于1996年9月1日通車,北起BJ西客站,跨越京、津、冀、魯、豫、皖、鄂、贛、粵九個省級行政區的98個市縣,南至深圳,連接香港九龍,全長2553公里。我向車窗外看去,一個個山洞接連而來,在山間洼處偶爾會有一片平原,住著幾戶人家,從火車向下看非常美麗恬靜,我看山間翠色不由拿出手機拍下幾張,火車在山洞里穿行的時候看不到任何光亮,我忽然想起90年代初的時候為了修這條京九鐵路,一大批軍隊工程兵來到這里,開山洞,架高橋,當時的工程和技術是很落后的,他們為了修筑這條“天路”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和精力,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很多人在爆破山洞時獻出了生命,按照當時的條件沒有辦法運回原籍就埋在了這崇山峻領之間,長眠于此。我們后輩應當珍惜呀,我不由嗟惜不已!就這樣大概穿過了一百多個山洞才到達廣州境內。夜色開始彌漫,天氣乍暖還寒,就這樣奔波了整整24個小時以后,3月17號晚上8點半我終于到達了終點站-深圳。當我下車踏上深圳大地的時候,我還在恍惚之中:這難道就是當年我們敬愛的總設計師鄧爺爺畫下的那個圈?燈光閃耀,車水馬龍,人流熙熙攘攘,一派國際大都市景象。我真的贊嘆時光雕刻的一切,從80年代初到現在才剛剛過去了30年,深圳就從一個小漁村一躍成為中國僅次于BJ、上海和廣州的大城市,也成長為中國最有活力的城市!真的是天斧神工呀!

經過乘坐地鐵和公交,晚上十點我趕到位于南山區的中科院xxx,幸運的是我以前聯系的那個胡博士已經給我訂好了院里的思學寓舍的房間,我順利入住,是個兩人間,另外一個床鋪估計是另外一個博友訂的,今晚還沒趕到,房間環境不錯,一晚上才60元,我非常滿意。放下行李我趕緊給家里的老婆打了個報平安電話,然后沖了個熱水澡,美美地躺在床上,這時候才感到自己疲憊不堪呀,很快就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九點我才醒來,拉開窗簾才真正意義上看到了深圳的第一眼,確切的說應該是xxx的第一眼。感覺很熟悉,咦,這是怎么回事?原來處在深圳西麗大學城內,周圍是深圳大學新校區和南方科技大學,然后是北大和清華以及哈工大的研究生院。也算是名校云集呀!大學城南北兩面環山,東西是一個狹長的地帶,和我們學校的xx分校很像,我想大概全國的大學城都差不多吧。所以才有似曾相識之感!我洗涮完畢,另外一個博友也到了,他是江西南昌的,也是個大學老師,我們很談的來,他剛參加完中國海洋大學的博士考試沒有錄取,又趕到這邊參加考試,我真的很佩服他的毅力,真是天下之大到處是知己呀!

3月19號上午,我們開始參加博士英語考試,3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感覺題量好大,還沒來不及總結,接下來下午和20號上午又是兩門專業課,感覺尚好。考完最后一場的時候,我已經是大汗淋漓,這時才感到自己快要虛脫了,原來自己是在感冒中考完試的,長時間緊張后猛一放松,身體的意志力就跨了,所以才感覺輕松的同時好累好累呀。我下午大睡一場,醒來后跑出去溜溜,散散心,正好趕上南方科技大學開學典禮的日子,南大的首任校長朱清時院士發表了意義深遠的講話,我記住了一個數字:首批入學的大學本科生共45名學生,請記住他們這些令人可敬的孩子吧,也許在幾十年以后,南方科技大學會成為中國大學教育的新旗幟,中國的MIT,當然也有可能會失敗。但不管怎樣,他們和朱校長一起邁出了這一步,盡管這一步現在還看不出有多大的歷史意義,但是他們的勇氣令世人敬佩,畢竟他們是在走與中國傳統的大學完全不同的一條道路,也許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會由這45個孩子來回答,或者是由他們的下一屆或n屆來給出令人滿意的答卷。祝福他們吧!因為他們的成功也是中國的成功!

3月21號是復試的日子,我簡單準備了一下英文材料就進去了,幾個老師問的問題不難,主要是讓我介紹了一些做過的科研項目和工作經歷,20分鐘就結束了。下午是體檢,一切還算順利。

3月22號上午人教處薛老師告訴我復試的結果,她說昨天復試的老師反饋回的結論是我的研究背景和方向與課題組的研究方向相差甚遠,將來不合適進課題組工作,建議我轉到其它實驗室。我當時就有點發暈,心想當時鄭老師說我很適合報考他那里的博士,怎么現在又不合適了?難道話可以隨便說?還是有其他隱情?不會初試成績還沒下來我就被OUT了吧?那也太衰了。我急忙給鄭老師打電話,說了一下我的情況,他說“我還不知道這個情況,我問問人教處和昨天復試的老師,搞清問題后再給你回電”我說:“謝謝!“。心里想原來他還不知道情況,現在才想起他昨天因為太忙沒有參加復試環節,而是由組里的其他老師代替出席的,但決定誰被OUT之前不需要告訴他一聲嗎?那幾個老師也太大膽了吧?!我焦急的等了一個多小時還沒鄭的回話,我決定去他辦公室直接找他問明原因。我通過胡博士找到他的辦公室,敲門進去,初次見到鄭老師,他很年輕,是個海歸。正在和兩個人談話。我自報家門,他很熱情的讓我先坐一下,他說”你的事情我還沒來得及問,請等一下。現在有客人要談,完了后再來處理“。過了一會那兩個客人走了,他便和我交談起來,聽完我的陳述后他便把昨天面試我的一個老師叫過來詢問情況,那個老師見我也在辦公室里有些詫異,我趕忙給她打了個招呼,便坐在一邊。我聽她的解釋是梁老師今年只有一個名額,我的方向和組里做的有些偏差,而且組內有個研究生今年報了梁的,所以就不考慮我了。這些話當然是我在一邊偷聽到的,因為她故意把聲音說的很低,而且都是點到為止。看來還是怕外人聽到呀!鄭頭聽完后便給薛老師打了個電話,問了一下今年的名額問題。然后對我說:”今年名額太少,中科院系統全部削減名額,我們這里不好再申請了,你還是看看其他組里還有沒有機會。”我聽完以后苦笑不得,心想梁老師只有一個名額,怎么就一定要留給內部那個考博的學生,我就這樣被OUT了?如果真是因為方向的問題我無話可說,可當初為什么讓我報考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如果鄭老師當時就提出來我就改報其他單位了,何來唱這出戲?!看來還是不負責任呀。

另一個問題是把唯一的名額留給自己所內的考生這可以原諒嗎?

不管心里有多么氣憤,我還是要聯系其它組的。不知道為什么心里開始對xxx產生反感,可能是有些失望吧!集成組的一個老師找我談話,說“薛老師把你的材料轉到我這里,我看了一下,你以前的工作是做光電的吧,你的基礎很不錯,科研成果很多,發了不少論文。我這邊是做集成電路的,涉及到光電的東西不多,你轉方向的話有點困難,對你將來發展也不太好,我建議你再看看其他老師”。

我決定不再聯系其他老師,我去薛老師辦公室。她給我解釋了一下招生情況,最后說:“今年的名額是剛接到中科院的通知,比往年有大幅度削減,如果你的初試成績過了的話,我們可以給你聯系調劑,即使不能在我們內部調劑,還可以調到中科院其他院所,我們會積極為你聯系,放心吧!”

我說:“謝謝薛老師,您費心了!”

3月23號晚上我請胡博士吃飯,表達了我的謝意!我們聊了很多,他勸我不要灰心,機會還是有的,等初試成績下來后再做打算。

3月24號下午,我坐上了返回BJ的火車,帶著一絲惆悵和不安,離開了我的傷心地-深圳!回到BJ后我大病了一場。

四、博士調劑。

在焦急等待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以后,4月21號中科院博士成績終于公布了,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查到了自己的成績:英語59,信號與系統76,電子線路66。雖然成績不高,但應該是全部過線了,我想付出總有回報,上天還是公平的!深圳薛老師那邊告訴我可以聯系向外單位調劑,她們那里滿了,不可能在院內調劑。我失望之至!從這一天我便開始了漫長的調劑之路,首先我從中科院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找到中科院下屬單位,挑選出和自己專業方向相近的那些所,查詢它們的聯系電話和E-MAIL,抓緊打電話或發E-MAIL聯系。我首先聯系的是BJ的各個研究所,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我人在BJ也方便,但是BJ的各個所生源都比較充足,接受調劑的很少,接到的是一個又一個的拒信。只有遙感所和電工所明確告訴我在他們一志愿沒招滿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我,但需要等待,因為他們還沒開始組織復試。我只好耐心等待,一周后他們相繼給我打來電話,說名額已滿請調劑其它單位,我感到很失望,這種焦慮、彷徨的日子使我刻骨銘心!但我并不氣餒,我開始聯系京外單位,并且首先考慮離家里比較近的地方。4月28號中科院南京天光所研究生處的王嵐老師給我回了信,說她們那里還有名額,問我愿不愿意調劑?我心里很高興,幸福來的太突然了,總算是上天不負有心人啊!王老師熱情地給我介紹了一下她那邊的情況,主要是做大光場天文望遠鏡的,研究方向我很陌生,與我的研究背景有些偏差,但王老師說大方向都差不多,都是搞光學的。我有些猶豫,但我知道我的機會不多了。我最后還是表達了我愿意調劑的意愿,這之間王老師給我了極大的信心,不厭其煩的給我通信,我真的萬分感動!心里想上天在對你不公平的時候,他會給你在其它地方開一條縫,給你以希望!只要你不放棄就好!

五一過后王老師考慮到我去南京不方便,特地通過QQ給我安排了一次視頻面試,導師和我聊了一下,我先是介紹了一下我的工作經歷和學術背景,然后是英文對話,面試的導師是個海歸,口語很好,我勉強可以應付,最后導師感覺很滿意。面試結束后又等了幾天,5月10號,南京那邊給我回信,說“復試已通過,等待研究生院最后審批!”我興奮異常,感覺經過千辛萬苦之后總算成功了!

我把這一喜訊第一時間告訴了我的老婆,讓她和我一同分享這一喜悅!

第二天我和宿舍里的幾個同事便去了長城,我是應該放松一下自己的神經了,這段時間真的是忐忑不安,戰戰兢兢!人都快要憋瘋了。長城上人山人海,我們一口氣爬到八達嶺最高處,四下放眼望去,雄偉的長城在崇山峻嶺之間蔓延前行,根本看不到盡頭,真是美不勝收啊!

然而峰回路轉,5月13號下午忽然接到一個電話,是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的王喆老師打來的,問我博士調劑怎么樣了,愿不愿意到西安來讀博?我這才想起以前也給西安光機所發過郵件,表達了調劑的意愿,只是那邊一直沒有消息,所以就忘了。幸福一個接一個的到來直接把我給砸暈了!我好長時間才回過神來,王老師非常熱情,他說“我剛獲得的消息,現在所里還有和西安交大聯合培養的2個名額,將來畢業后可以拿到中科院和西安交通大學兩個單位的畢業證書,是中科院2009年剛剛實行的新政策,僅限于和國內著名大學之間的聯合培養。所以名額不多,于是便和你聯系,看了一下你的簡歷,知道你是搞光電材料與激光器件的,感覺和我們這里比較對口,看你是否有意向調劑到我們這里?”我聽了很高興,覺得方向比較熟悉,將來畢業后可以回原單位工作。所以我就說:“感謝王老師給我這個機會,只是前幾天通過了南京天光所的復試,他們已經把我的材料調過去了,不知道還能不能去西安?”王老師說:“原來是這樣,那事情有點麻煩了,操作起來可能有難度。因為現在在中科院招生網上看了一下你的信息,深圳那邊的管理員已經把你調出,南京那邊把你給調入了,我們沒有再次調劑的權限,只有南京那邊的管理員把你的信息解開,我們才能調劑。現在關鍵是你的態度,你想去哪里?”我回答:“我首選西安”。王老師說:“既然這樣那就試試吧,我先和南京那邊溝通一下,你也抓緊時間和南京說一下你的意愿,我們最遲下周一即5月18號就得把名額定下來,再晚就來不及了。”

當天下午南京的王老師就給我打了電話,說西安那邊的王老師給她聯系過了(真挺有緣的,兩個老師都姓王),問我的意向,我說了幾個原因,決定選擇西安好一些。王老師很為難,說“我們的計劃已經報上去了,正等領導批準,現在再提出調劑不好操作呀。”我也感覺有點對不住王老師,畢竟她為我調劑事情沒少操心,給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我最后說:“您盡力幫幫我吧!”王老師說:“我盡力而為”。

接下來的兩天我寢食難安,南京那邊一直沒有答復,我猜想我再次調劑的可能性不大了,西安的王老師則多次打電話鼓勵我,幫我聯系所里的導師,和南京溝通,和深圳溝通。后來王老師說:“這幾天我都在給你忙調劑的事,其它好像沒干什么了!”我心里非常感動,心想王老師和我素不相識,他怎么會如此不辭辛勞地幫助我,看來天底下還是好人多呀!我想他就是我的幸運之神吧,即使最后不能調劑成功,我也會感激王老師一輩子的!

5月17號上午,南京的王老師給我打來電話,說:“你的調劑領導批下來了,尊重你的意愿,可以調到西安。”我當時就蒙了,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我想只要不放棄,成功的機會總會垂青你的!我趕緊把這一喜訊告訴了西安的王老師,他也很高興,說:“這個消息我已經知道了,王老師剛給我溝通過了,我一會給你安排一下電話復試,你抓緊時間準備一下.”

接下來面試進展的非常順利,我心里總算放下心來了。

5月18號,也就是西安光機所招收博士的最后一天,這是一個多么吉利的數字呀,注定讓我終生銘記!上午9點,西安的王老師給我打來電話說:“通過多方溝通,你的信息已經調到我們這邊來了,你被錄取了!”

我幾乎無語,回想起來這兩個多月來的種種坎坷和經歷,我喜極而泣!!我是不幸的,不管是什么原因我被OUT出去,遭受了種種的不公平。但我又是幸運的,遇到了這么多的好老師,他(她)們為了我的調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又被“IN”進來,我最終還是成功了!深圳-南京-西安,我在中國的大地上畫了一個完美的三角形!

我想上天在給你種種不公平的時候,在給你重重打擊和失望的時候,也同時為你準備了種種的幸運,無數的鼓勵和希望,只要你不放棄,勇往直前,你總會找到那個為你撕開的縫!

僅以此文獻給可愛而又可敬的西安光機所的王老師!

僅以此文獻給美麗而又善良的南京天光所的王老師!

僅以此文獻給成熟而又穩重的深圳xxx的薛老師!

14過年

我現在時常念叨時間真的不經用啊,轉眼已度過半生,昨天是除夕之夜,聽著羅文的《黃昏》思緒難抑,不禁潸然淚下,好像觸動了回憶的開關,一下子把我拉回到30多年前過年的情景,那濃濃的年味仿佛如燦爛星河,歷歷在目。再聯系當下的城市和農村,到處禁止燃放煙花炮竹,一點年味也找不到了,不禁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我小時候過年真的是太有意思了,記得我那時也就七、八歲的樣子,只要進入臘月,學校一放寒假,我就時時刻刻盼望著新年的到來,因為在那個物質特別匱乏的年代,只有過年我才能吃上炸丸子,吃上菜包子和豆沙包子,當然也可以吃上一頓帶肉的餃子,并且還能穿上母親新做的棉衣、棉褲和棉鞋,父親還會給我買一掛大鞭炮或者是小豆炸(小鞭炮),那個年代是沒有禁放煙花爆竹的說法的。除夕晚上我還可以拿到1~2元的壓歲錢,這對于我這個從小就很少接觸到錢的孩子來說,這就是最大的期盼了,因此,過年那一天對于我就是我一年中最開心的日子。那時候的寒假作業是很少的,就發一本寒假作業,我每天最多做1-2小時的作業,就跑出去和小伙伴玩,那時候大家最喜歡的就是玩撲克牌,基本上沒有籌碼的,因為那時大家兜里都沒有錢,即使說好到過年時家里大人發了壓歲錢再兌現,大多也就是嘴上說說,到過年的時候早都忘到腦后了。

過年的前幾天,每家每戶都忙著置備過年的東西,而且大多是自給自足式的籌備年貨,因為大多數家庭都沒有錢去集市上購買,因此家里有什么就準備什么,比如炸丸子用的配料就是用自家秋天種的白蘿卜或者胡蘿卜,甚至是地瓜,為了防止這些東西冬天凍壞,就把它們收集起來,埋在地窖里,用的時候挖出來就可以了,炸丸子用的面粉就是把家里的麥子磨成面就可以做了。

當然,炸丸子用的油也不用買,就是用棉花的籽榨油,然后提煉就可以用了,當然富裕的家庭也可以用豆油,那時候是沒有花生油的。包餃子的肉餡一般是自己家里殺一頭豬或者是一只羊,把最好的部分拿集市上去賣,賣不掉的部分再拿回來在家里包餃子。即使這樣,我和哥哥姐姐們也開心的不得了,因為終于可以吃上美美的大餐了。家里老人炸東西又叫“過油”,比如炸藕夾、炸丸子、炸帶魚等,個個焦香酥脆,鮮香美味,每次吃的手上嘴上全是油,我們那時候炸東西都用灶臺大鍋,速度快,炸得也多,燒的是劈柴,炸東西時,母親和父親從來不讓我幫忙,叫我遠遠地去玩,什么時候炸完了,才讓我回來,如果我和哥哥姐姐站在旁邊的話,母親就會叮囑不允許我們在旁邊說話,據說是要“禁言”。我小時候想不通,大了以后我的理解可能是古代人講究祭祀與神明,認為炸東西時說話會打擾到神明或是帶來霉運,所以炸丸子時要保持安靜。另外,炸丸子時油溫很高,需要時刻集中注意力,以防油濺或者食物炸糊,如果邊炸邊聊天,可能會分散注意力,增加安全風險。

過年的那天下午,我老家的風俗就是要去上墳,我們一個大家族的所有男孩子都要去,據說是祭拜先人的意思。吃過午飯,我早早地帶上母親準備的紙錢,再帶上一掛鞭炮和一包火柴,就跟著父親和叔叔去上墳了。

大家在村口集合,全部到齊后就去祭奠先人,大人需要跪拜,小孩子就是放鞭炮。上墳完回來,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首先是貼對聯和請灶王爺,那時候沒有膠水和膠帶,就是用開水攪拌一點面粉,做成漿糊就可以用了。然后就是把母親和姐姐們用彩紙糊的小彩人插在家里院子的土堆上(至于這是什么意思,我至今也不知道,估計是辟邪或者是期盼來年的好運吧),接著還要跟著父親和哥哥們掃院子,擦桌子和窗戶。等這些全部完成后,父親就拿來一根長長的木棍擋在家里的大門口外,據說這就是“攔門棍”,意思是攔住故去的又被請回的親人的靈魂同家人共同過年,又防止其它鬼邪進入,這樣的習俗好像是從人們對故去親人的懷念與孝敬逐漸演變來的吧。然后,父親就在院子里撒芝麻桿,“撒芝麻桿”的習俗不僅有驅邪避災、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意義,還有防盜賊的作用。芝麻桿的爆裂聲,象征著新年的到來,也象征著家庭的和諧與幸福。等這一切弄完后天也開始慢慢黑下來了,這時候村里的鞭炮聲已經此起彼伏,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吃餃子了。我母親包好的餃子也準備下鍋了,這時候我就準備好一掛鞭炮,掛在院子里大樹的樹枝上,等著母親說“下餃子了”我就趕緊點著鞭炮,噼噼啪啪的聲音頓時響滿整個院子,大年開始了。

那時候的晚飯非常簡單,就是一人一碗餃子,剛出鍋的餃子我們是不能先吃的,母親首先會盛一碗餃子放在院子里的石頭凳子上,我們老家那邊就叫“香臺子”,就是家里人逢年過節祭拜神靈和先人的地方。然后在碗上放一雙筷子,母親在香臺子前默默念叨幾句,好像是敬“老天爺爺”吧,然后再盛一碗放在灶臺邊,那是敬灶王爺的。等這些儀式完成后我們才可以端起碗來吃餃子。吃餃子的工具是很講究的,那時候沒錢買叉子,我就用高粱的桿子來做叉子,操作過程很簡單,就是選取一尺左右的高粱上部的桿徑,然后把前部削平,中間的瓤子摳出來,堅硬的外皮保持一個叉子的形狀就算做好了,用它叉餃子又方便又衛生,所以我每年都要用這種叉子,基本是不用筷子的。

吃完餃子,我就開始忙碌起來,首先母親給我排活,就是給村里的關系比較好的鄰居,又稱“近門子”送點心(又稱果子)。那時候的果子就是三刀子、羊角蜜等,是我比較喜歡吃的東西,每次母親就會給我用一個提包裝5~6份果子,讓我分別送給離我家較遠的長輩,比如家北的二奶奶,家西的大娘等,都是比我母親和父親年長或者輩份大的老人,每家每戶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因為我們那個村子不大,大概一共不到100來戶人家,大家都姓“高”,實際是一大家子,都是明朝洪武二年,高氏族人自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往SD省鄄城縣,后又遷至巨野縣陶廟鎮形成的自然村落。那時候農村的夜晚月亮是很亮的,再加上經常下雪,夜里如同白晝,晚上出門每條道路和每個胡同都可以看的清楚的,連手電筒都不用拿,我到了近門子家放下果子說一句話就走,根本不耽誤時間,所以一會兒就完成任務回來了。然而,離得比較近的鄰居母親會親自帶著果子送過去,并且還多少花時間拉拉呱。當然,其它關系好的鄰居也會往我家送,所以來來回回差不多,送出去多少還會收回來多少。我父親和母親雖然年齡不是太大。但是輩份在村里較高,所以給我們家送果子的人很多,關系特別緊密的還會加上一包糖,所以最后我家里當門的桌子上就會擺滿各種點心和糖,那時候我就給母親說,我想吃果子,母親拗不過我就會打開一包果子,分給我和哥哥姐姐吃。現在還能回憶起那時的味道,真是香甜極了。

等忙完這些也就差不多到了晚上九點多鐘了,我就有些瞌睡開始準備上床睡覺了。然而母親還要準備紙錢,并且把點心和蘋果擺在院子的香臺子上,點上香祭拜先人。然后把煤油燈放在當門的桌子上,讓它一直亮著,說是要守歲的。那時候應該是七十年代末,好像是沒有春晚的,后來82年有了春晚,但是村里不通電,等后來村里通上了電,我家又買不起電視還是看不上。所以我小時候是沒看過春晚的,我記得第一次看春晚那應該是九十年代的事了,我都快要上大學了,現在想起來那時的艱苦條件,真的是唏噓不已。

大概是凌晨5點左右,外面的天還沒有亮,一陣急促的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就探出頭準備起床了,雖然家里很冷,但也擋不住我們吃年夜飯的熱情。其實母親和父親早已經起來了,他們把給我和哥哥姐姐早就準備好的新棉襖、棉褲和棉鞋從柜子里拿出來,讓我們一個一個的穿上,那時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我家里的孩子比較多,我那時候還不知道母親為了給我們做新衣服,熬過了多少個寒冷的漫漫長夜,縫了多少針,用了多少線,納了多少鞋底,現在想想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能讓我們兄妹幾個吃飽飯,上得起學,過年時都能穿上新衣服,已經是我父母最大的能力極限了,真的是極不容易做到的。等我們都穿好衣服,哥哥和姐姐就領著我給我的父母磕頭拜年了,母親總是笑瞇瞇地說“快起來吧”,然后就把準備好壓歲錢一個一個地發給我們,等我接過2元錢時高興地都要蹦起來了,我知道天亮后我就可以去村里的代銷點買我盼望了一年的糖豆了。這時候母親已經把煮好的水餃和雞蛋端上桌子了,她會分給我們每人一個雞蛋,并看著我們吃下去,這就叫“滾運”,意思是期盼來年好運相伴,無災無難。等我們吃完年夜飯,身上都熱乎乎的,一點也不覺得冷了,這時候整個村子里的鞭炮聲更密集了,因為大家都起來準備吃年夜飯了,我們那時候好像有個說法,就是春節那天誰家起得早好運就會越多,所以很多人家都是4~5點就起床了。

這時候外面的天還是黑的,陸陸續續有人上門給我父母拜年來了,我的父母這時候也會催著我和哥哥姐姐出去給其它的鄰居長輩拜年。一般來說,來我家拜年的人都是年齡比我父母小的或者輩份比我父母低的,我們那里拜年是需要磕頭的,我的父母會在院子里的當門口鋪一個墊子,讓來拜年的人跪拜的時候不至于弄臟褲子。遇到成年男人來拜年時我父親會掏出煙來讓他們吸煙,遇到婦女領著孩子來拜年的我母親會拿出炒好的花生和瓜子招待。大家站著說幾句“過年好”的吉利話就走了,因為還要串好多家,那時候我們村子就是一大家子人家,大家往前數幾十代都是一個老祖宗,所以要磕頭的人很多,后來大家就把一個小家族的全部男人、女人和孩子聚在一起,一塊挨家挨戶去上輩份高的或者是年齡大的人家去磕頭拜年,有時候一個院子里都擠不開,那場面相當壯觀。當然,特別小的孩子也可以自由行動,比如像我這個年齡的,早早就跑出去了,不愿意跟著大部隊拜年。我每到一家進門就高喊著稱呼,比如“二爺爺,我給您磕頭了”或者是“三大娘,我給您拜年了”,磕完頭就走,他們一般都會拉住我,把提前準備好的瓜子和糖塊塞到我的手里,有時候褲兜里都裝滿放不下了,我就放到上衣口袋里,每次轉完半個村子我都是滿載而歸,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等我拜完年回來,天開始慢慢亮了,一大早我就從家里拿著鞭炮、摔炮和火柴跑到村中心的小廣場上找小伙伴玩,大家把鞭炮插在雪地里,比比看誰的鞭炮厲害,大家點上捻子就跑開了,只聽“砰”的一聲,雪被炸開了一個大口子,大家都開心地笑了。然后小伙伴們就往墻上摔摔炮,“砰砰”聲此起彼伏,一個比一個響,大家把過年的氣氛推到了高潮!

大年初一上午我照例是和小伙伴們玩撲克牌,玩累了就去村里的代銷點買糖豆吃,1元錢可以買兩大包糖豆,吃到糖豆的那一刻就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中午的時候大家就各自散開回家吃餃子了。下午還是接著玩撲克、放鞭炮,一直到天黑再回家睡覺。從大年初二開始,各家各戶就開始忙著走親戚了,那個時代走親戚就是拿著一盒果子外加一包糖就算是串門的全部禮品了,富裕的家庭還會捎上一斤豬肉或者是半斤豬油,那就是頂配了。那時候大家走親戚一般是用地排車,自行車是很少的,另外那時候每家孩子都很多,自行車頂多只能帶2個人,所以并不實用。我父親經常是拉著地排車,讓我們坐在上面,再帶上幾斤果子和幾包糖就去姥姥和姥爺家走親戚了,其實那時候我的姥姥和姥爺已經不在了,都是去大舅和大妗子家拜年、坐席。吃飯前還要去二舅和四舅家去拜年,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四舅和四妗子對我們最好,總是拿出最好的糖果來招待我們,中午吃過飯我們家里人就要回去了,我的母親也很少在娘家住,因為家里還有很多事等著她做,是抽不出時間的。我一般會要求留下來在四舅家住上幾天,然后父親再抽空接我回家。

一轉眼就到了初七,這是“送火神”的日子。父親早早就給我們準備了火把,火把的制作很簡單,就是用高粱桿做骨架,在前部綁上稻草和麥秸就可以了,有時候我也在里面塞進去幾個小豆炸,在送火神的路上就會噼噼啪啪的響,好玩極了。天剛剛黑,小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從家里扛著火把來到村南口,等大家匯集完畢,家長就把火把一個一個點燃,孩子們就舉著火把沿著大路向前跑去,跑的越快火勢越大,跑的越遠寓意越好,所以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往前沖,火把趁著風勢越著越旺,里面還不時地發出小豆炸嗶哩啪啦的聲音,從遠處看一個個火把串起來就像一條火龍在空中飛舞,場面相當壯觀。

接下來就是盼著過十五了,十五的晚上更加熱鬧,孩子不僅可以打燈籠,還可以看大人“打鐵花”。據說打鐵花最初是使用鐵水,鐵水綻放的“花”為紅色,而銅水和鋁水則分別呈現綠色和白色,因此為了增加色彩多樣性,火爐中會加入銅、鋁等金屬,從而使得打出的“花”五彩斑斕。打鐵花的時候一般選在十五晚上8點左右,天越黑效果越好,打鐵花的地點大多選在村中心的小廣場上,最好一面挨著土墻,這時候打出的鐵花與墻壁碰撞,火花四濺,更加燦爛多彩。打鐵花的人需要高超技藝,不僅難度大,而且極具危險性,所以都是聚集全村人的智慧選出1-2個打鐵花的人,他們經常在家里訓練,等技藝成熟后才可以為大家表演。當全村的大人和孩子聚齊以后,一般是被村長安排著圍成一個大半圓,另一面靠墻的地方是不能站人的。這時候打鐵花表演正式開始了,首先打鐵人用一個大鐵爐子把鐵屑加熱到通紅的狀態,再加入銅渣或者鋁膜,等全部合金快要融化的時候就用鐵勺子把滾燙的合金放到一個帶眼子的鐵籠子里,裝滿以后就把它用一根粗粗的麻繩拴在一個長長的木棍上端,把木棍的下端插入到事先挖好的土坑里,這樣打鐵人慢慢轉動木棍,鐵籠子借著風勢就開始慢慢燃燒起來,隨著鐵籠子被旋轉的越來越快,融化的鐵屑就開始向外噴射,碰到地面上濺起火花,四處亂竄,大家就哄笑著急著往后退,小孩子一般是被大人抱著往遠處躲,所以一般情況下是安全的,這時候鐵籠子噴出的火花越來越多,就像一個舞動的火龍在空中飛舞,被甩出來的鐵花碰到土墻以后,火花更加燦爛多姿,視覺上及其震撼,真的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那場景比現在的煙花漂亮多了,大家齊聲吶喊,為打鐵人鼓勁,打鐵人不斷輪換,越舞越有勁,鐵花飛舞,人聲鼎沸,把過年的氣氛再次推到了高潮,我到現在還時時回憶起那時的場景,真的是讓人一輩子都忘不了啊!

現在的過年氣氛就淡多了,年味越來越淡,鞭炮在城市里基本上不讓燃放的,農村也有的地方禁止放煙花。不管是城里還是農村,孩子們都可以經常穿著新衣服,甚至是天天都可以吃上肉餃子了,所以都不太盼望新年的到來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堆龙德庆县| 建德市| 车致| 神池县| 北川| 阿坝| 华池县| 大庆市| 武城县| 东莞市| 东平县| 克什克腾旗| 特克斯县| 泰宁县| 秀山| 通榆县| 昭通市| 若尔盖县| 青州市| 彭阳县| 多伦县| 封丘县| 正蓝旗| 连江县| 庄河市| 盐边县| 昔阳县| 社旗县| 江城| 甘谷县| 灵宝市| 遂川县| 芜湖县| 平谷区| 遂溪县| 睢宁县| 中方县| 昌图县| 迁安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