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師徒壽宴論帝心
- 我來大宋搞審計
- 關中老卒
- 2511字
- 2025-08-08 12:13:29
歐陽相公府的菊花開得正盛。章衡踏著滿地金英走進院門時,正聽見歐陽修在書房里吟哦:
“霜林落后山爭出,野菊開時酒正濃?!?
這兩句詩是前些年退居亳州時寫的,如今聽來,倒比當年多了幾分釋然。
“恩師老相公,學生給您祝壽來了?!?
章衡捧著個錦盒,里面是他托人從外地帶來的澄心堂紙,還有兩錠徽墨——都是歐陽修平日最愛的文房。
歐陽修轉過身,鬢角的白發(fā)又添了幾分,可眼里的光依舊清亮。
“子平來得正好,“
他指著案上的棋盤,
“剛擺好一局棋,正缺個對手。“
堂屋里早已擺開壽宴,來的多是文人雅士,還有幾個歐陽修在西京留守時的舊部。酒過三巡,有人說起汴京的新法,席間的氣氛頓時微妙起來。章衡見歐陽修只是捻著胡須笑,知道這位老相公心里自有丘壑。
壽宴散后,章衡幫著收拾殘局,見歐陽修正對著盤殘棋出神。黑白子糾纏在棋盤一角,像極了汴京朝堂上的黨爭。
“恩師還在想新法的事?“
章衡給歐陽修續(xù)上熱茶,水汽氤氳了兩人的眉眼。
歐陽修嘆了口氣,指尖點在棋盤上的“天元“位:
“前日收到子瞻的信,說介甫的市易法鬧得沸沸揚揚,連賣冰的小販都要給官府交錢?!?
他忽然抬頭,
“你說,官家對介甫的信任,真能長久?“
章衡拿起枚黑子,輕輕落在“星“位:
“恩師覺得,當今官家是甘心做守成之主的人嗎?“
“自然不是?!?
歐陽修笑了,
“去年中秋,官家還問某'唐太宗與漢光武孰優(yōu)',某說太宗勝在開創(chuàng),光武勝在中興,官家當時就說'朕更愛太宗多矣'?!?
“這就對了?!?
章衡落下第二子,
“官家登基時才二十歲,眼里的火能燒穿奏折。您想想,他會甘心守著仁宗、英宗的家業(yè),做個'還不錯'的皇帝?“
歐陽修的手指在棋盤上頓住了。
他想起英宗在位時,總是被大臣提醒“當法仁宗“,那份謹慎與隱忍,與如今的官家判若兩人。
“可......“
他欲言又止,終究還是問出了口,
“介甫的法子太烈,朝堂都快被他拆了重建,官家就不擔心?“
章衡拿起枚白子,重重拍在黑子旁邊,
“官家要做的不是守成,是超越。“
書房里的自鳴鐘“當“地敲了一聲,驚飛了檐下的鴿子。
歐陽修望著窗外飄落的菊瓣,忽然問:
“你這話,是說官家支持介甫,為的是建功立業(yè)?“
“不止?!?
“恩師回憶下治平二年正月,英宗陛下......“
歐陽修的眉頭漸漸皺起。
那段記載他自然記得——英宗繼位不久就突發(fā)“心疾“,在殿上胡言亂語,甚至對曹太后失禮。
當時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還有御史暗指“濮王脈氣不純“。
“子平是說......“
歐陽修的聲音有些發(fā)顫,
“官家心里,始終橫著這件事?“
章衡點頭,
“仁宗陛下無子,英宗陛下以濮王之子入繼大統,本就有非議。再加上那場'心疾',多少人在背后說'此脈不該承繼'?!?
他望著跳動的火苗,
“當今官家是英宗長子,您說他登基后,最想證明什么?“
歐陽修沉默良久,忽然拍了下大腿:
“證明他這一脈,比任何人都配坐這龍椅!“
“正是?!?
章衡給歐陽修續(xù)上茶,
“所以他要開疆拓土,要富國強兵,要做件前無古人的大事,讓那些說閑話的人閉嘴。而放眼滿朝,誰能幫他做成這事?“
“王介甫?!?
歐陽修幾乎是脫口而出。
他想起王安石初見官家時說的“民不加賦而國用饒“,那股子改天換地的氣勢,正是急于證明自己的年輕官家最需要的。
章衡笑了:
“司馬君實太穩(wěn),蘇子瞻太放,韓持國太柔,唯有王介甫,既有破釜沉舟的膽,又有一套完整的法子。哪怕這法子有瑕疵,在官家眼里,也是通往'超越'的唯一船票。“
夜風順著窗縫鉆進來,吹得燭影搖搖晃晃。
歐陽修想起嘉祐年間,他力主英宗繼位時的艱難,那些“不合禮法“的彈劾奏章,能堆滿半個書房。
“這么說,官家不是信新法,是信介甫能幫他建功?“
“新法不過是工具?!?
章衡撿起枚棋子,在指間轉著,
“就像當年漢武帝用桑弘羊,不是信均輸法多好,是信他能幫自己打匈奴。官家要的,是'功業(yè)'這兩個字?!?
他忽然說起去年在三司見到的事:
“官家半夜召見介甫,兩人在御書房談到天亮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第二天介甫出來時,袍角都沾著墨漬,說是官家親手改的青苗法細則?!?
章衡的語氣里帶著幾分感慨,
“那股子君臣相得的熱乎勁,連內侍都稱奇。“
歐陽修卻嘆了口氣:
“可介甫的性子太剛,聽不進不同意見。去年富彥國(富弼)說市易法擾民,被他貶到亳州;今年文與可(文同)彈劾李定,又被他壓了下去。長此以往......“
“恩師忘了,“
章衡打斷他,
“正是這份'剛',才合官家的意。
要做大事,怎能不得罪人?官家要的不是八面玲瓏的好好先生,是能幫他把反對派摁下去的鐵拳頭。“
他指著棋盤上的殘局:
“您看這黑子,步步緊逼,哪怕損兵折將也要撕開缺口——這就是介甫。而官家,就是握著黑子的那只手?!?
歐陽修望著棋盤,忽然覺得那糾纏的棋子里,藏著的不是新法舊法之爭,是兩代帝王的宿命。
仁宗的寬厚,英宗的掙扎,當今官家的野心,像走馬燈似的在眼前轉。
“所以,“
他緩緩開口,
“官家對介甫的支持,不是一時興起,是......“
“是必須如此。“
章衡接過話頭,“只要官家還想證明自己,還想讓濮王一脈挺直腰桿,他就離不開王安石。哪怕新法有錯,他也會捏著鼻子認,因為他輸不起。“
院外的更夫敲了三更,遠處傳來譙樓的鐘聲。章衡幫歐陽修披上件厚氅,見廊下的野菊被夜露打濕,倒比白日里更顯精神。
“子平這趟來,不光是為了祝壽吧?“
歐陽修忽然笑了,
“你在汴京清賬局查了那么多舊案,怕是也摸到些官家的心思了?!?
章衡撓撓頭,從懷里掏出本賬冊:
“恩師請看,這是陜西路的軍器監(jiān)賬,去年用新法收的青苗息錢,有三成悄悄轉成了軍餉?!?
他指著“密支“二字,
“這上面沒寫用途,但門生查了邊報,去年冬天,麟州的禁軍多添了三千套甲胄?!?
歐陽修的眼睛亮了:
“官家這是......“
“明著推新法,暗著籌軍餉?!?
章衡合上賬冊,
“介甫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但他把錢收上來了,這就夠了。“
他忽然想起什么,
“對了,蘇子瞻上月寄來信,說'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其實他哪知道,官家眼里的'日',早就不是長安的日了。“
歐陽修望著天邊的殘月,忽然覺得心里那塊壓了許久的石頭落了地。他之前總擔心新法會毀了朝堂,卻沒往深處想——這場變法的背后,藏著的是位年輕皇帝的證明之戰(zhàn)。
“今日把那壇藏了十年的亳州酒取出來。“
歐陽修拍著章衡的肩膀,
“陪老夫再喝幾杯。你說得對,有些事,看清了就不煩了。“
章衡笑著應了。
月光透過菊叢,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影子,——看似雜亂,實則各有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