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夏至黨爭由此始
- 我來大宋搞審計
- 關中老卒
- 2711字
- 2025-08-07 09:46:13
入夏,汴京的蟬鳴剛起,三司衙門的算盤聲就被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
章平舉著張皺巴巴的小報跑進來說:
“公子,伊川先生放話了,說青苗法再這么推行下去,他就掛冠回洛陽!“
章衡正在核對著陜西路的青苗錢賬冊,聞言手一抖,算盤珠子“噼啪“散了一地。
那賬冊上“強攤“二字被朱筆圈了又圈,像一個個血泡。
“掛冠?“
他撿起算盤珠,忽然想起前日程頤在金明池柳堤上說的話,
“正叔先生這是......以退為進?“
程相公要辭官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三日內傳遍了汴京。
國子監的學子們聚在槐樹下議論,有說程先生“守道不阿“,有嘆“理學一脈要斷了“。
章衡路過時,聽見個穿綠袍的學子說:
“伊川先生說了,'新法若不改,吾寧歸田畝',這是要逼官家表態呢!“
他剛走進政事堂西側的廊廡,就見條例司的小吏們圍著份奏稿發愁。
王安石的親吏李定正用朱筆涂改著什么,見了章衡便苦笑:
“章郎中來得正好,介甫相公讓問問,伊川先生這話,到底是真心辭官,還是......“
“是不想讓朝堂變成角斗場。“
章衡打斷他,從袖中抽出程頤前日送他的《論語》注本,扉頁上有行小字:
“君子和而不同“。
他忽然明白,程頤這哪是要辭官,分明是給保守派遞臺階——若是真鬧到辭官,保守派定會借機攻訐新法,黨爭一觸即發。
果不其然,第三日就有內侍來傳旨,說官家要在邇英殿召見程顥。章衡望著內侍遠去的背影,心里稍稍松了些——程顥是程頤的胞兄,性子溫和,當年在京兆府做官時,既修過水利,又辦過鄉學,最懂“和稀泥“的門道。
章平端來新沏的建茶,忽然道:
“公子,聽說明道先生(程顥字明道)昨日去見了司馬相公,兩人在書房談了整整一個時辰。“
章衡捧著茶盞,水汽模糊了視線。
他仿佛看見程顥穿著那件洗得發白的青袍,在司馬光的“獨樂園“里踱來踱去,說的無非是
“新法有善處,當擇其善者而從之“。
這對兄弟,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倒是把官家的心思猜得通透——官家既想推行新法,又怕朝臣斗得太兇。
邇英殿的槐樹剛開花,程顥就帶著程頤的門生謝良佐來了。他沒穿官袍,只著件素色襕衫,見了王安石便拱手:
“介甫相公,前日正叔言語過激,某代他賠個不是。“
王安石正在批改青苗法的細則,聞言筆鋒一頓:
“明道先生這話見外了。正叔兄守道之心,某佩服。“
他從案上推過份奏稿,
“你看,這是新改的青苗法補充條款,添了'不得強攤'一條,還按子平的法子,加了'自愿貸款賬'的樣式。“
程顥拿起奏稿,謝良佐在一旁小聲念:
“借貸人需親自畫押,保正副聯署,縣尉監督......“念到“逾期不催,豐年再還“時,他忍不住抬頭,
“相公真肯加這條?“
“為何不肯?“
王安石笑了,指著窗外的槐樹,
“新法如新苗,也需百姓自愿澆灌才能成活。前陣子是某太急了。“
他忽然壓低聲音,
“昨日官家說,若新法能得明道先生這樣的君子相助,何愁不成?“
程顥放下奏稿,忽然起身行禮:
“既相公肯聽良言,某愿讓洛下學子都來幫著核賬。正叔那邊,某也會去說,讓他收回辭官的話。“
消息傳到保守派那里,司馬光雖仍不贊同新法,卻在政事堂說:
“介甫肯改強攤之弊,也算有容人納言之量。“
范純仁更是讓人送來自己在河中府試行的“青苗自愿賬“樣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著農戶的簽名——這是保守派第一次向新法示好。
章衡在三司整理這些賬冊時,章平樂呵呵地說:
“公子,您看,這事情真是如你所愿啦?明道先生一斡旋,兩邊都退了步。“
章衡卻望著賬冊上皺眉。內心卻無一絲的喜悅。他隱隱感覺事情不會如此順利。
“怕是沒那么容易。“
他輕輕敲著賬冊,
“有些人,是不肯退的。“
果然,夏至這一天,一道驚雷落下。
監察御史張戩(字天祺,著名理學家張載之弟)的彈劾狀遞上來時,汴京剛下過一場暴雨。
章衡在三司門口撞見抬轎子的轎夫,他們說御史臺的張官人
“氣得把硯臺都砸了“,
彈劾狀上的墨痕都帶著火氣。
“王介甫擅改祖制,青苗法名為利民,實為聚斂!“
章衡在政事堂外聽見小吏念彈劾狀,
“其黨羽李定,威逼州縣強攤貸款,鳳翔府已有農戶因還不起債自縊......臣請陛下罷黜王安石,廢青苗法!“
這話像炸雷,把剛緩和的氣氛炸得粉碎。
政事堂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安石正在核賬,聞言猛地將賬冊摔在地上:
“張天祺欺人太甚!某已改了強攤之弊,他還要趕盡殺絕?“
李定等人立刻附和:
“相公,這是保守派的圈套!他們就是不想新法成!“
程顥趕來勸時,王安石正紅著眼圈寫辯狀。
“介甫相公息怒,“
程顥撿起地上的賬冊,
“張天祺只是性子急,并非......“
“不是什么?“
王安石指著彈劾狀上“自縊“二字,黑紅的面堂上幾欲滴血,顯然已是出于暴怒邊緣。
“鳳翔府那農戶明明是因欠了當地員外的高利貸,與青苗法何干?他這是栽贓!“
他忽然冷笑,
“某算看明白了,他們不是反對強攤,是反對新法本身!“
章衡站在廊下,看著官員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或怒目,或竊語,忽然覺得脊背發涼。
前日還互相遞茶的同僚,今日已形同陌路。
程頤派來的人說,伊川先生在洛陽聽說此事,只嘆“黨爭起矣“。
官家在福寧殿召見群臣時,雨又下了起來。
張戩跪在地上,手里舉著彈劾狀:
“官家若不罷王安石,臣愿死諫!“
司馬光趕緊出列:
“官家,天祺兄言辭過激,但新法確有不妥......“
“有何不妥?“
王安石打斷他,手里舉著“自愿貸款賬“,
“陜西路已收回強攤的貸款,農戶按手印的自愿借貸達七成,這難道是不妥?“
兩派立刻爭吵起來,唾沫星子濺到龍椅前的地磚上。
章衡站在角落里,眼見得官家的臉色越來越沉,手里的玉如意都快捏碎了。
“夠了!“
這位一向好脾氣得官家猛地拍案,殿內瞬間安靜。
他望著階下的群臣,忽然問程顥:
“明道先生,你說該怎么辦?“
程顥躬身道:
“官家,新法可留,強攤當廢;介甫可留,黨爭當止。“
程顥的話還沒有說完。
監察御史張戩卻高聲喊道:
“不行!王介甫一日不罷,我等忠志之士勸諫便一日不止!“
官家閉了閉眼,再睜開時,看著十幾位大大小小的官員的決絕之態,眼里卻已沒有了猶豫:
“青苗法繼續推行,按新訂條款,嚴禁強攤。張戩......外放知鳳翔府,好好看看那里的青苗賬。“
這話一出口,所有人都愣住了。
王安石松了口氣,司馬光卻皺起眉——官家這是明著站隊了。
章衡走出福寧殿時,雨下得更大了。
章平撐著傘跑來,看著搖搖欲墜的自家公子,急忙沖上來扶住,聲音卻是忍不住的發顫:
“公子,你這是怎么了?“
“黨分矣......“章衡喃喃重復著,忽然覺得手里的“自愿貸款賬“變得無比沉重。
那些農戶的指印,紅得像在滴血。
他最擔心的事,終究還是來了——本可互相彌補的新法與舊規,終究成了非此即彼的死敵。
回到三司,賬冊散落一地。
他忽然想起浴蘭令節時程頤在柳堤上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如今卻成了“非友即敵“、“你死我活“。
窗外的蟬鳴不知何時停了,只剩下雨聲敲打著屋檐。
章衡望著空蕩蕩的賬房,忽然明白,有些賬,不是算盤能算清的;有些裂痕,一旦出現,就再也縫不上了。
他輕輕合上賬冊,兩行清淚順著眼角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