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糖霜蒸茨菰
- 美食內(nèi)卷:古代廚娘修煉手冊
- 喉舌之上
- 2442字
- 2025-08-18 22:18:11
熱氣漫了滿鋪。
梁綰捧著空瓷碗,指尖還沾著點(diǎn)饃渣,嘴里滿是滿足:“這醬肉夾饃也太絕了!饃皮脆得咬著響,肉燉得酥爛,連筋都化在嘴里,下次我一定得給奶奶帶些回去。她牙口不好,最愛吃這種軟爛的吃食,肯定喜歡!”
柳夫人放下白瓷湯碗,指尖輕輕蹭過碗沿的油星,目光追著宋修出門的背影,嘴角藏著點(diǎn)打趣的笑意。
方才宋修還捧著碗骨湯面吃得熱乎,翰林院的同僚差人來催了兩回,說卯時的當(dāng)值誤不得,他才戀戀不舍地放下筷子,臨走前還特意摸出塊梨木牌晃了晃,說晚上下值就憑這牌子來打包醬肉夾饃。
“這孩子,前陣子總在我跟前顯擺你做的吃食,我還說他小氣。”柳夫人笑著搖頭,語氣里帶著點(diǎn)嗔怪,“今日倒是沒口福。”
方仲槐和太學(xué)的同窗們也吃得酣暢,其中一個戴方巾的少年抹了把嘴,語氣急切:“戚姑娘,你這骨湯面配蔥油餅,比太學(xué)食堂的糙米飯香一百倍!往后我們課業(yè)不忙,準(zhǔn)來常蹭,你可別嫌我們煩啊!”
這話剛落,坐在一旁的周太傅便放下茶盞,抬眼瞪了那少年一眼,語氣帶著幾分嚴(yán)厲又不失溫和的告誡:
“就知道惦記吃食!瞧瞧你們這癡迷模樣,倒像是把經(jīng)世致用的課業(yè)都拋到腦后了。常來嘗鮮無妨,但若敢因為貪嘴耽誤了功課,回頭我定要罰你們抄三遍《淮南子》!”
被點(diǎn)名的少年頓時紅了臉,撓著頭嘿嘿笑:“太傅放心!《淮南子》里藏著諸多天文地理的義理,我們正跟著您琢磨呢,抄三遍正好再細(xì)品品其中智慧,就是……就是實(shí)在忍不住想常來嘗嘗戚姑娘的手藝。”
旁邊另一個同窗也湊趣:“是啊太傅,我們保證先把課業(yè)鉆研得讓您點(diǎn)頭,再來蹭這口熱乎的!”
滿座人被這模樣逗得笑起來,連柳夫人都跟著彎了嘴角,指尖輕輕點(diǎn)了點(diǎn)那幾個少年。
戚蘿看著這融洽的模樣,心里也暖融融的,轉(zhuǎn)身從柜臺下取出一疊早就備好的木牌。
都是她前幾天找木匠鋪定制的,巴掌大的梨木牌,正面刻著“味真館”三個字,背面還淺淺雕了朵青菜紋,樸素里透著精致。
“各位今日來捧場,我也沒什么好謝的。這是味真館的貴賓牌,往后拿著它來,鋪?zhàn)永镆宦刹似范寄芟戆苏郏菐笥褋恚€能多送一碟開胃小菜,不管是現(xiàn)有的吃食,還是往后添的新菜,都按這個規(guī)矩算。”
梁綰率先接了塊木牌,指尖摸著上面的紋路笑:“那我可得好好收著!往后不管是給奶奶帶吃食,還是我自己來解饞,都能省不少銀錢,連你往后做的新菜,我也能憑著這牌子占便宜,太劃算了!”
柳夫人接過木牌時,指尖輕輕摩挲著上面的紋路,眼里滿是歡喜:“早前見阿修那牌子就眼饞,總想著這梨木打磨得光滑,看著就精致,現(xiàn)下我終于也有了!往后我來吃你的手藝,或是給府里人帶吃食,也能憑著它享優(yōu)惠,倒要讓阿修再顯擺!”說著便順手把木牌塞進(jìn)繡著纏枝紋的袖袋里,生怕落了似的。
又說笑了幾句,柳夫人看了眼窗外的日頭,起身道:“時候不早了,我也該回府了,不耽誤你做生意。”
梁綰也跟著起身,還特意叮囑戚蘿:“要是醉仙樓再敢來鬧事,你可別自己扛著,派人去郡主府找我,我準(zhǔn)來幫你撐腰!”
戚蘿一一應(yīng)下,送眾人到鋪?zhàn)娱T口,看著他們的身影消失在巷口,臉上的笑意才慢慢淡了些。
她轉(zhuǎn)身回鋪,掃過案臺上空了的面粉袋和只剩小半筐的醬肉,心里頓時沉了沉。
早上應(yīng)付馮二時糟踐了些食材,方才又招待了一群人,眼下存貨根本撐不起晚上的營業(yè)。
更別提醉仙樓那邊沒徹底安分,要是連新鮮食材都供不上,鋪?zhàn)舆t早要被擠垮。
“阿桃,你守著鋪?zhàn)樱言钆_的火再攏一攏,我去西市菜市尋些新鮮食材,傍晚前準(zhǔn)回來。”
戚蘿迅速拿上布包和錢袋,又叮囑了句“有人來問就說傍晚營業(yè)”,便快步出了門。
菜市這會兒正是熱鬧的時候,挑著菜筐的農(nóng)戶沿街吆喝,魚蝦的腥氣混著青菜的嫩香飄得滿街都是。
戚蘿熟門熟路地走到常買面粉的糧鋪,卻被告知今日的新磨面粉剛被醉仙樓的人訂走大半,只剩些粗面。
她心里咯噔一下,只能先買了小半袋應(yīng)急,粗面十五文一斤,稱了三斤,付了四十五文。
又去肉鋪補(bǔ)了二斤后腿肉,后腿肉二十八文一斤,算下來五十六文。
正琢磨著還得找些新鮮蔬果,眼角忽然瞥見巷尾的小攤前圍了幾個人,卻沒人動手買。
走近了才看清,攤主是個外地來的老農(nóng),面前的竹筐里裝著些圓滾滾、渾身帶刺的物件,淺褐色的外皮上還沾著泥,看著既不像果子也不像菜。
“這啥東西啊?摸著手刺撓,咋吃啊?”圍觀的汴京婦人戳了戳那物件,皺著眉往后退,“怕不是個不能吃的野東西吧?”
老農(nóng)急得臉通紅,連連擺手:“這是俺們南方的‘茨菰’!蒸著吃、做糕都香!就是俺們那邊的做法,汴京的鄉(xiāng)親們沒見過……俺這茨菰新鮮得很,剛從地里挖的,十文錢一斤,便宜賣了!”
可任憑他怎么說,眾人還是只看不買,有幾個還笑著搖搖頭走了。
戚蘿卻停下了腳步。
前陣子她特意在書坊買過一本《南北沿途吃食雜記》,專講從南到北各地少見的食材與吃法,其中就提過這茨菰。
書里說它看著帶刺,實(shí)則削去外皮后,內(nèi)里白肉緊實(shí),蒸軟了會透著股清甜,裹上糖霜或是拌著蜂蜜吃,比點(diǎn)心還爽口。
當(dāng)時她只當(dāng)是書里的新鮮記載,沒想著能在汴京見著實(shí)物,眼下一看,倒和書中描述的模樣分毫不差。
她蹲下身,指尖輕輕碰了碰茨菰的刺,又掂了掂竹筐的分量,抬頭對老農(nóng)笑:“老伯,您這筐茨菰看著足有十斤吧?十文錢一斤,我全要了,您給我稱足些。”
老農(nóng)一聽這話,眼睛瞬間亮了,忙不迭拿起桿秤:“姑娘放心!絕對足秤!”
說著把茨菰往秤盤里倒,稱下來足足十一斤,老農(nóng)干脆抹了零,只按十斤算。
戚蘿爽快付了一百文,老農(nóng)還特意多塞了兩個小茨菰,連聲道謝。
付了銀錢,戚蘿雇了個挑夫。
挑一趟貨給二十文,讓他把茨菰、面粉和后腿肉一并送回鋪?zhàn)樱约簞t跟在旁邊,腳步輕快了不少。
剛踏進(jìn)鋪門,守在灶臺邊的阿桃就湊了過來,目光落在那筐帶刺的茨菰上,眉頭瞬間皺了起來。
“姑娘,您咋買了堆這東西回來?渾身是刺看著怪嚇人的,這能吃嗎?別是您被那老農(nóng)騙了吧?”
戚蘿放下手里的布包,笑著拿起一顆茨菰遞到阿桃面前。
“這叫茨菰,可不是什么沒用的東西。你瞧著它帶刺,其實(shí)只要把外皮削掉,里面的白肉比荸薺還嫩。
我前幾天看的雜記里寫著,這茨菰最適合蒸著吃,蒸熟后裹層糖霜,甜而不膩,還帶著股清香味兒。今晚咱們就做‘糖霜蒸茨菰’,汴京少見這吃法,保準(zhǔn)好吃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