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廚藝進步,廚房大佬頻表揚
- 廬山之戀:愛與夢想的交織
- 文不橙武不舊
- 4411字
- 2025-07-30 08:25:16
晨光剛漫過廚房的瓷磚,王會長就帶著兩位廚師走進了后廚。穿白大褂的是九江餐飲協會的李師傅,手里還提著個食盒;另一位戴廚師帽的是南昌老字號的張主廚,據說最擅長評判點心的優劣。向陽正在給“凍米蟹包”捏褶子,竹制搟面杖還擱在案板上,聽見動靜時,指尖的粉團差點捏破。
“小向師傅,別緊張?!蓖鯐L拍著他的肩膀,聲音洪亮得像敲鑼,“這兩位是來給你把把關,看看去交流會的‘凍米蟹包’還有哪些能精進的。”他把食盒往灶臺上一放,“李師傅特意帶了他做的蝦餃,讓你們交流交流。”
李師傅打開食盒時,蝦餃的清香立刻漫了開來。半透明的皮里能看見粉紅的蝦餡,褶子捏得像朵盛開的菊花,整整齊齊排著,像列隊的小士兵?!拔疫@蝦餃講究‘十二褶’,多一褶少一褶都不行。”李師傅的聲音帶著點自豪,“皮要薄到能看見餡,卻不能破,這才是功夫。”
向陽的手心突然冒出細汗,剛做好的“凍米蟹包”在蝦餃旁邊,褶子歪歪扭扭的,像群剛跑完步的孩子。他正想把蟹包往旁邊挪挪,張主廚已經拿起一只,指尖在皮上輕輕按了按:“這皮的韌性不錯,用了什么法子?”
“摻了凍米碎和兩種澄粉?!毕蜿柕穆曇粲悬c抖,卻把做法說得很清楚,“熱水燙一半粉,溫水調一半,揉的時候加了點山茶油。”他看著張主廚咬開蟹包,橙紅的湯汁在瓷碟里凝成小圓,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張主廚沒立刻說話,細細嚼了半天,突然對李師傅說:“你嘗嘗,這皮有股草木香,比單純用豬油揉的更清爽?!彼钢W里的蝦米碎,“這輔料加得巧,既增鮮又不搶蟹肉的風頭,像講故事時加了恰當的比喻?!?
李師傅捏著蝦餃的手指頓了頓,也拿起只蟹包嘗了嘗。蝦餃的十二褶在晨光里泛著白,和蟹包的歪褶子形成鮮明對比,可他嚼著嚼著,眉頭慢慢舒展開:“皮的口感有層次,凍米碎在里面咯吱響,像給點心加了段小插曲。”他把蟹包放在食盒邊,“比我的蝦餃多了點野趣,不錯?!?
向陽的耳尖突然紅了,像被灶火烤過似的。王會長在旁邊笑得眼睛都瞇成了縫:“我就說這孩子有天賦吧!你們看這包,把廬山的味道都包進去了?!彼蜿柺掷锶穗p新筷子,“快給兩位師傅露一手,讓他們看看你的蓮心糕?!?
蒸蓮心糕時,向陽特意用了老竹籠。米糕的香氣混著桂花的甜漫開來時,李師傅突然湊近蒸籠:“這米糕的發酵程度剛好,不酸不硬?!彼粗蜿柾馍先鲂迈r桂花,“你用的酒曲是老街的吧?帶著點特別的酒香。”
“是小美導游幫忙找的?!毕蜿柊颜艉玫拿赘舛顺鰜恚┌椎母怏w上印著粗陶的紋路,桂花碎嵌在里面,像撒了把碎金,“她說老酒曲發酵的米糕,才有‘會呼吸’的氣孔。”
張主廚舀了塊米糕放進嘴里,米香在舌尖化開時,突然拍了下案板:“這糕有‘骨’!看著軟,嚼著卻有嚼勁,比我上次在蘇州吃的蓮心糕多了點筋骨。”他對李師傅說,“這孩子對火候的把控,比有些做了十年點心的師傅還準。”
李師傅點頭時,蝦餃的熱氣還沒散盡:“我那蝦餃講究規整,他這蟹包勝在鮮活,各有各的好?!彼麖氖澈欣锬贸鰝€小本子,“小向師傅,能把凍米和澄粉的比例告訴我嗎?我回去也試試,說不定能給我的蝦餃添點新花樣。”
向陽趕緊把比例寫在紙上,連揉粉時加山茶油的細節都沒落下。王會長在旁邊看得直樂:“這就對了!廚藝哪有什么秘密,互相交流才能進步?!彼闹蜿柕暮蟊?,“等去交流會,你就這么大大方方的,肯定能讓大家驚艷?!?
送走幾位師傅時,張師傅正往灶里添柴。老廚師看著向陽手里的本子,上面記著李師傅給的蝦餃秘方,突然說:“李老頭年輕時可傲氣了,能主動要方子,說明他是真認可你?!彼艋\里放了籠饅頭,“我剛學做菜時,被他挑了無數毛病,現在他能夸你,不容易?!?
向陽把本子小心地放進抽屜,和小美送的“廬山文人食記”放在一起。灶臺上的“凍米蟹包”還冒著熱氣,他突然覺得這包不僅是道點心,是座橋——把老街的煙火、師傅的經驗、游客的期待,都連在了一起。
中午的客流高峰剛過,南昌來的周老板就找了過來。他開的酒樓在當地很有名,據說專門挖各路廚師?!靶∠驇煾?,有沒有興趣來南昌發展?”周老板往向陽手里塞了張名片,“月薪給你翻一倍,還配專門的研發室。”
向陽剛要開口,張師傅就從蒸箱后探出頭:“我們小向可是酒店的寶貝,哪能被你挖走。”老廚師把剛烤好的芝麻餅往周老板手里塞,“嘗嘗這個,也是小向改良的,加了廬山的云霧茶碎。”
周老板咬了口芝麻餅,茶香混著芝麻香在舌尖散開,突然對向陽說:“你這改良有章法,不是瞎改。”他把名片又往向陽手里推了推,“要是想通了,隨時打我電話,我們酒樓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向陽把名片收進兜里,心里卻很清楚——他舍不得廬山的泉水,舍不得老街的凍米糖老板,更舍不得那個總給他講歷史故事的小美。“謝謝您的好意,我現在只想把‘凍米蟹包’做好?!彼穆曇艉茌p,卻很堅定。
周老板離開前,特意打包了二十只“凍米蟹包”:“我帶回去給后廚的師傅們嘗嘗,讓他們也學學怎么把地方特色融進菜里。”他看著向陽的眼神里滿是欣賞,“你這手藝,在哪都能發光。”
下午準備交流會的食材時,王會長又帶了位老先生過來。頭發花白的是九江飲食文化研究會的陳老,據說吃過的點心能裝滿一卡車?!瓣惱峡墒俏覀冞@兒的‘點心活字典’?!蓖鯐L把剛蒸好的蟹包往他面前一放,“您給掌掌眼。”
陳老沒立刻動筷,先拿起蟹包在鼻尖聞了聞:“有鄱陽湖的蟹香,有老街的米香,還有廬山的桂花香,三味融合得不錯。”他咬開小口時,湯汁在碟里凝成圓,像滴落在青石板上的晨露,“這皮的酸堿度剛好,不澀不黏,是用康王谷的泉水和的面吧?”
向陽眼睛亮了:“您怎么知道?”
“這泉水里的礦物質能中和澄粉的澀。”陳老的聲音像老茶壺倒水,慢悠悠的卻很有分量,“三十年前我在廬山吃過用這泉水做的米糕,和你這包的底味很像?!彼畔驴曜?,“現在能守住老味道,又能創新的年輕人,不多了?!?
王會長在旁邊補充:“這孩子還會刻模具,每個點心都有對應的風景模具,游客吃的時候還能聽故事。”他把如琴湖的模具往陳老面前一遞,“您看這紋路,比機器刻的有靈氣?!?
陳老摸著模具上的湖岸線,突然對向陽說:“下次做點心,試試用石鐘山的陶土做模具?!彼钢>叩倪吘墸疤胀恋目紫赌芪唿c水汽,讓皮更有嚼勁,就像老輩人用陶甕存茶,越存越香?!?
向陽趕緊把這話記在本子上,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像把陳老的智慧都刻進了心里?!爸x謝您,陳老?!彼先送肜锾砹松咨徯闹啵斑@是用您說的康王谷泉水煮的,您嘗嘗?!?
陳老喝著粥,突然對王會長說:“交流會的伴手禮,不如就用小向師傅的‘凍米蟹包’。”他把粥碗放在桌上,“既代表了九江的味道,又有年輕人的巧思,比送普通的糕點有意義?!?
王會長立刻拍板:“就這么定了!小向,你可得多準備點,這可是給咱們九江美食長臉的事?!彼粗蜿栄劾锏墓?,突然想起剛見這孩子時,他還在為打碎盤子哭鼻子,現在卻能獨當一面了。
傍晚收工時,張師傅把向陽叫到身邊。老廚師從柜子里拿出個油紙包,里面是套嶄新的刻刀:“這是我年輕時用的,比你那套鋒利?!彼芽痰锻蜿柺掷锶瓣惱险f的陶土模具,你用這刀刻,能省力不少。”
向陽捏著刻刀的木柄,能感覺到上面的溫度,像老廚師的手心一樣暖。“謝謝師傅?!?
“謝什么?!睆垘煾低掷锶藗€熱饅頭,“你能有今天的進步,都是自己拼出來的?!彼粗巴獾耐硐?,“我年輕時常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現在才明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出名堂,比去再大的酒樓都強?!?
向陽咬著饅頭,突然覺得眼眶有點熱。他知道,自己的進步不是孤軍奮戰——有張師傅的教導,有王會長的推薦,有李師傅、張主廚、陳老的指點,還有小美總在他迷茫時講的故事,這些都像灶里的柴火,一直溫暖著他,讓他有勇氣往前闖。
小美帶團回來時,正看見向陽在刻新的陶土模具。石鐘山蟹的輪廓在陶土上慢慢成形,蟹鉗的弧度比之前的更自然,像剛從湖里爬上來的樣子?!坝衷诿ρ??”她把剛買的野菊往他手里塞了把,“王會長說你得到陳老的表揚了?”
向陽的耳尖紅了,把刻刀往旁邊挪了挪:“陳老說可以用陶土模具,還教我怎么讓皮更有嚼勁。”他指著模具上的紋路,“你看這孔隙,真的能吸水汽呢?!?
小美摸著陶土的紋路,突然說:“明天我帶團去石鐘山,讓游客給你帶點新鮮的陶土回來?!彼龔姆及锾统鰝€小本子,“這是游客給你的建議,說希望‘凍米蟹包’能做成禮盒裝,他們想帶回去給朋友?!?
向陽看著本子上的建議,突然覺得心里滿滿的。這些來自不同人的表揚和建議,像一顆顆飽滿的種子,落在他的心里,慢慢生根發芽,長成了支撐他前行的大樹。
交流會當天,向陽一走進會場就被圍了起來。九江的廚師們都聽說了他的“凍米蟹包”,紛紛過來請教做法。李師傅特意把他拉到評委席前,對著幾位大佬介紹:“這就是我說的小向師傅,年紀輕輕,手藝卻很扎實?!?
評委席上的張主廚朝他招手:“小向師傅,快把你的蟹包拿來讓我們嘗嘗。”他看著向陽把蟹包放進蒸籠,“我可是特意空著肚子來的,就等你這口了?!?
蟹包蒸好時,香氣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張主廚咬開蟹包的瞬間,眼睛亮了:“比上次嘗的更有味道!這皮的嚼勁又精進了,是不是用了陳老說的陶土模具?”
向陽點點頭,心里的緊張突然散了:“用陶土模具蒸了五分鐘,再換竹籠蒸,皮更有層次?!?
“好法子!”張主廚對旁邊的評委說,“這孩子不僅手藝好,還會動腦子,難得?!彼蜿柺掷锶藗€獎牌,“這是‘最佳創新獎’,實至名歸?!?
李師傅在旁邊笑得合不攏嘴:“我就說他能行!這包把我們九江的特色都融進去了,走到哪里都是名片?!彼闹蜿柕募绨?,“以后常來南昌交流,讓我的徒弟們也學學你的創新精神。”
交流會結束時,向陽手里的獎牌還帶著溫度。王會長拍著他的后背:“這下你可是咱們九江的名人了!好多老板都來問你的聯系方式,想請你去做技術指導呢。”
向陽看著手里的獎牌,突然想起張師傅說的“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出名堂”。他知道,這獎牌不是終點,是新的起點——未來他要做更多像“凍米蟹包”這樣的菜,把廬山的味道、老街的煙火、身邊人的故事,都包進點心、炒進菜肴里,讓更多人知道,這里不僅有好風景,還有能讓人記一輩子的好味道。
回去的路上,小美發來消息,是張游客舉著“凍米蟹包”的合影,配文:“這是我吃過最有故事的點心,廚師小哥太厲害了!”后面跟著個崇拜的表情包。
向陽笑著回復:“這軍功章有你的一半,要不是你講的故事,我做不出這么有味道的包。”
手機很快震動起來,是小美發來的:“那我們以后繼續合作,我講故事,你做美食,讓廬山的味道傳遍更遠的地方。”后面跟著個舉著導游旗和鍋鏟的合影表情包。
向陽看著表情包,突然覺得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的廚藝之路還很長,但有這么多大佬的表揚和鼓勵,有身邊這個人的陪伴,他有信心一直走下去,做出更多讓人稱贊的美食,讓每個嘗到的人,都能感受到廬山的溫暖和美好。
車窗外的月光灑進來,把獎牌照得閃閃發亮。向陽把獎牌放在腿上,指尖在上面輕輕劃著“最佳創新獎”的字樣,心里充滿了感激和期待。他知道,這不僅是對他廚藝的肯定,更是對他用心對待每一道菜、每一個故事的認可。而這,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