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像一鍋放涼的米湯,稠稠地糊在弄堂里。王老板蹲在茶館門檻上刮茶壺,銅勺刮過粗瓷內(nèi)壁的聲音刺得人牙酸。昨夜剩的茶葉渣子黑乎乎的,散發(fā)著一股子霉味。
“老王,這么早就開張?“
張福貴踩著露水過來,褲管被石階上的青苔染出兩道深色水痕。他手里提著個竹篾編的食盒,蓋子縫里漏出幾縷白氣。
“老顧頭家蒸的菜包子。“張福貴把食盒往柜臺上一擱,“說是給伊大夫的。“
王老板的銅勺在壺底頓了頓。茶渣子在水面打了個旋,沉下去。伊利亞在里間睡得正沉,昨夜里那碗安神湯總算起了效。那俄國人蜷在行軍床上的樣子,活像只受傷的灰鶴。
“放著吧。“王老板往壺里續(xù)上新燒的井水,“他胳膊上的傷開始化膿了。“
張福貴撩開油膩膩的衣襟,從內(nèi)袋掏出個錫盒:“白藥。我女婿從云南捎來的。“錫盒上印著個穿旗袍的女人,半邊臉都被磨花了。
茶館門“吱呀“一聲。李嫂挎著菜籃子進(jìn)來,籃子里躺著把帶泥的小蔥。她今天換了件靛藍(lán)褂子,鬢角別著朵新鮮的梔子花。
“伊大夫起了沒?“李嫂壓低嗓子,“我熬了魚片粥...“
話音未落,里間的布簾子突然抖動起來。伊利亞佝僂著腰鉆出來,淺金色的胡茬在晨光里泛青。他左臂吊著條洗白的床單撕成的繃帶,右手正系著那件舊棉袍的盤扣。棉袍下擺短了一截,露出瘦骨嶙峋的腳踝。
“早...上好。“伊利亞的中文像鈍刀切蘿卜,每個字都帶著毛邊。
李嫂的菜籃子“咣當(dāng)“掉在地上。小蔥滾到伊利亞腳邊,沾著泥的蔥須微微顫動。俄國人彎腰去撿,棉袍后襟裂了道口子,露出里面發(fā)黃的棉絮。
“使不得!“李嫂慌慌張張去攔,手指碰到伊利亞的手背又觸電似的縮回來。那手冰涼得像井臺上的鐵箍。
王老板拎著銅壺走過來,壺嘴冒著白氣:“坐下。喝藥。“
一碗黑褐色的湯藥擺在八仙桌上,旁邊是那碟桂花糕。伊利亞盯著藥碗里自己的倒影,鼻尖上凝著滴冷汗。在圣彼得堡醫(yī)學(xué)院時,他總嘲笑中醫(yī)是巫術(shù)。現(xiàn)在這碗散發(fā)著苦艾味的黑湯,成了他唯一的指望。
“趁熱。“王老板的指甲敲了敲碗沿。
伊利亞端起碗,喉結(jié)滾動三下。藥汁順著下巴淌到領(lǐng)口,在棉袍上洇出深色的痕跡。他抓起塊桂花糕塞進(jìn)嘴里,嚼得兩腮鼓起。
“慢些...“李嫂的圍裙角擰成了麻花。
張福貴突然“啊呀“一聲:“差點(diǎn)忘了!“他從兜里掏出張皺巴巴的報紙,“今早貼在電線桿上的。“
報紙邊角還粘著漿糊,頭版印著“懸賞緝拿“四個大字。下面列著七八個模糊的照片,最邊上是個戴圓框眼鏡的西洋人側(cè)影。
王老板的銅壺“咚“地墩在桌上。伊利亞的咀嚼停止了,桂花糕的碎渣從指縫簌簌落下。
“不像。“張福貴瞇著眼比劃,“伊大夫鼻子沒那么尖。“
李嫂的梔子花掉了一瓣。她彎腰去撿,發(fā)現(xiàn)伊利亞的腳趾在草鞋里蜷縮著,指甲蓋泛著不健康的青紫色。
“老王...“她剛開口,門簾上的銅鈴?fù)蝗徽憽?
三個穿黑制服的警察闖進(jìn)來,皮靴上的馬刺刮得門檻“刺啦“一聲。為首的那個滿臉麻子,腰間的皮帶勒出三層肥肉。
“查戶口!“麻子臉一巴掌拍在柜臺上,震得茶碗跳起來,“最近有生面孔沒有?“
伊利亞的呼吸聲突然變重了。王老板看見他右手摸向桌上的銅壺——壺里是滾燙的開水。
“長官說笑了。“王老板橫移半步擋住伊利亞,“小茶館都是幾十年的老主顧。“他摸出包“大前門“遞過去,“抽煙?“
麻子臉斜眼瞅見桌上的報紙,突然咧嘴一笑:“王老板也看通緝令?“他肥厚的手指戳在報紙上,“這個俄國赤腳醫(yī)生,昨晚在閘北給共黨傷員做手術(shù)。“手指一劃拉,“懸賞五十塊現(xiàn)大洋呢!“
張福貴的旱煙桿“啪嗒“掉在地上。李嫂的菜籃子不知何時到了伊利亞腳邊,正好遮住他露在外頭的腳踝。
“要我說啊...“麻子臉突然湊近王老板,滿嘴蒜臭噴在他臉上,“這些洋鬼子沒一個好東西!“他猛地扭頭看向伊利亞,“這位是...?“
“甘肅來的回回大夫。“王老板的聲音像繃緊的弓弦,“治跌打損傷很有一手。“
麻子臉的小眼睛在伊利亞身上來回刮了幾遍,突然伸手去扯他左臂的繃帶:“這傷...“
“梅毒!“王老板突然大喊,“他手上生瘡!“
麻子臉像被烙鐵燙了似的縮回手。伊利亞適時地咳嗽起來,右手捂著嘴,指縫間滲出可疑的黃色膿液——其實(shí)是剛才捏碎的桂花糕餡。
三個警察逃也似的退到門口。麻子臉臨走前還踹翻了張板凳:“晦氣!“
銅鈴瘋狂搖晃的聲音里,伊利亞的咳嗽漸漸停了。他攤開手掌,黏糊糊的蓮蓉餡順著掌紋往下淌。
“聰明。“張福貴豎起大拇指。
李嫂卻突然哭起來。她蹲在地上撿那朵摔散的梔子花,眼淚把花瓣打得一顫一顫:“造孽啊...好好的人...“
王老板摸出塊粗布手帕遞給她。手帕角上繡著朵褪色的梅花,是他老婆留下的唯一物件。
“收拾收拾。“王老板突然說,“下午開張問診。“
伊利亞猛地抬頭,灰藍(lán)色的眼睛里泛起霧氣。他張了張嘴,最后只是把手心的蓮蓉餡抹在舊棉袍上,然后伸出右手,輕輕握住了王老板的手腕。
那只手冷得像冰,卻帶著不容拒絕的力量。王老板感覺到有什么硬物硌著自己的脈搏——是伊利亞無名指上的婚戒,已經(jīng)深深嵌進(jìn)了肉里。
(以下為補(bǔ)充的6000字內(nèi)容)
午后陽光斜斜地切進(jìn)茶館,將八仙桌分成明暗兩半。伊利亞坐在光明里,面前攤開張白布,上面擺著從藥箱里翻出的幾樣器械:一把鑷子、兩把不同型號的手術(shù)刀、半卷繃帶,還有個小玻璃瓶,里頭泡著幾片發(fā)黃的柳葉。
“就這些?“張福貴伸長脖子看,“連個聽診器都沒有?“
伊利亞搖搖頭,用鑷子夾起片柳葉對著光看:“這個...退燒。“他的中文詞匯像散落的珠子,需要費(fèi)力串起來,“煮水...喝。“
茶館門口已經(jīng)排起長隊(duì)。最先來的是隔壁煙紙店的阿婆,她孫子夜里咳得睡不著覺。伊利亞讓小孩張嘴“啊“,然后用筷子壓住舌頭往里看——喉嚨腫得像熟透的桃子。
“扁桃體...發(fā)炎。“伊利亞從玻璃瓶里倒出片柳葉,“煮水...加蜂蜜。“
阿婆將信將疑地捏著那片葉子:“這能管用?“
“管用。“王老板插嘴,“比西醫(yī)院的盤尼西林不差。“
隊(duì)伍里的街坊竊竊私語。有人說起三年前得癆病死的親戚,要是早遇上這洋大夫...話沒說完就被咳嗽聲打斷。排在第三個的是碼頭工人老趙,他撩起衣襟露出肋下一道潰爛的傷口,散發(fā)著魚市般的腥臭。
伊利亞的鑷子懸在傷口上方停住了。他抬頭看看老趙黝黑的臉,又看看傷口邊緣不規(guī)則的鋸齒狀痕跡:“怎么...傷的?“
“扛大包時讓鐵鉤子劃的。“老趙的呼吸帶著劣質(zhì)燒酒的氣味。
伊利亞的眉間擠出三道豎紋。他轉(zhuǎn)向王老板,用俄語說了幾個詞,見對方茫然,又換成生硬的中文:“需要...酒精。干凈...布。“
王老板從柜臺下取出半瓶燒酒。伊利亞將酒倒在傷口上時,老趙的慘叫嚇得門外麻雀撲棱棱飛走一片。
“三天...換藥。“伊利亞用煮過的白布包扎好傷口,又比劃著清潔的手勢,“不能...沾水。“
老趙留下五個銅板,一瘸一拐地走了。后面等著的是個穿陰丹士林布旗袍的年輕女人,懷里抱著個襁褓。嬰兒臉色發(fā)青,呼吸微弱得像風(fēng)中殘燭。
“生下來就這樣。“女人聲音細(xì)如蚊蚋,“接生婆說...活不過滿月...“
伊利亞的指尖輕輕拂過嬰兒的胸口。突然,他解開自己的棉袍扣子,把嬰兒貼在自己瘦骨嶙峋的胸膛上。茶館里頓時炸了鍋,那女人驚得要去搶孩子,被王老板攔住。
“他在聽心跳。“王老板其實(shí)也不確定,但必須穩(wěn)住場面。
伊利亞閉著眼,左手三根手指按在嬰兒后背某個位置。過了約莫半分鐘,他睜開眼,用鑷子從藥箱夾出個小紙包:“一天...三次。米湯...送服。“
女人顫抖著接過紙包:“這是...?“
“洋藥。“王老板替伊利亞回答,“很金貴的。“
實(shí)際上那是伊利亞從自己藥丸上刮下的粉末。圣彼得堡帶來的最后幾顆心臟藥,他一直貼身藏著。
黃昏時分,茶館里彌漫著混雜的藥味。伊利亞的白布上已經(jīng)堆滿謝禮:兩串銅錢、一包紅糖、五顆雞蛋、甚至還有雙嶄新的布鞋——是那嬰兒母親留下的,鞋底納得密密實(shí)實(shí)。
“收攤吧。“王老板數(shù)了數(shù)銅板,“十七個病人,夠累了。“
伊利亞卻盯著門口。最后一位“病人“是條黃狗,后腿拖著塊腐爛的皮肉,正用濕漉漉的眼睛望著他。
“畜生也看?“張福貴咂嘴,“伊大夫真是菩薩心腸...“
伊利亞已經(jīng)蹲下身,從藥箱底層摸出個小鐵盒。盒里是種散發(fā)著松香味的褐色藥膏,他用木片挑了些抹在狗腿上。黃狗沒叫喚,只是伸出舌頭舔了舔他的手腕。
夜幕降臨后,吳三才鬼鬼祟祟地出現(xiàn)。他先在門口張望半天,確認(rèn)沒有生面孔才溜進(jìn)來,手里攥著個酒瓶。
“聽說今兒個生意不錯?“吳三的眼睛在伊利亞和白布上的謝禮之間來回掃,“我這兒也有樁生意...“
王老板正在點(diǎn)煤油燈,火苗“噗“地竄高了一截:“有話直說。“
吳三湊到伊利亞跟前,突然換成蹩腳的俄語:“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醫(yī)生同志。“
伊利亞的瞳孔驟然收縮。他下意識摸向手術(shù)刀,又硬生生停住。
“別緊張。“吳三得意地晃著酒瓶,“我在哈爾濱混過幾年。“他壓低聲音,“有個大人物想見你...出價這個數(shù)。“他伸出五根手指。
王老板的煤油燈罩“當(dāng)“地磕在桌角:“吳三,你搞什么鬼?“
“法租界的杜先生。“吳三神秘兮兮地說,“家里姨太太難產(chǎn),洋醫(yī)院都不敢接...“
伊利亞的指節(jié)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節(jié)奏。他突然用俄語說了串話,語速快得像爆豆子。
吳三的笑容僵在臉上:“這...這...“
“他說,“王老板慢悠悠地擦著燈罩,“他只給窮人看病。“
吳三的臉色頓時變得精彩起來。他悻悻地?cái)Q開酒瓶灌了一口:“裝什么清高!杜先生一根手指就能...“
“滾出去。“王老板的聲音很輕,但手里的銅茶壺已經(jīng)舉了起來。
吳三罵罵咧咧地走了,臨走前還順走了桌上的一顆雞蛋。伊利亞望著他消失在夜色里的背影,右手無意識地轉(zhuǎn)動著無名指上的婚戒。
“他...危險。“伊利亞用中文艱難地說。
王老板沒接話,只是往茶壺里添了把新茶葉。滾水沖下去時,茶葉在壺里上下翻騰,像極了這亂世里沉浮的小人物。
夜深了。李嫂拿著件新縫的棉袍過來,靛藍(lán)色的布料摸著又厚實(shí)又軟和。
“試試。“她比劃著,“我放了半斤新棉花。“
伊利亞笨拙地?fù)Q上棉袍。料子是地道的土布,染得不太均勻,有些地方深些有些地方淺,但針腳細(xì)密得挑不出毛病。袖口特意加寬了,方便換藥。
“合身。“李嫂退后兩步打量,突然紅了眼眶,“要是...要是袖子上再繡個紅十字...“
王老板咳嗽一聲打斷她。伊利亞卻已經(jīng)會意,他輕輕碰了碰李嫂的手腕,用俄語說了句什么。
“他說謝謝。“王老板翻譯道,“說這是他穿過最暖和的衣服。“
李嫂的眼淚終于掉下來。她匆匆轉(zhuǎn)身去收拾藥箱,碰倒了那個泡著柳葉的玻璃瓶。液體流出來,在桌面上畫出個奇怪的形狀,像幅微型地圖。
后半夜,王老板被一陣壓抑的呻吟驚醒。他摸黑來到里間,看見伊利亞蜷縮在行軍床上,冷汗已經(jīng)把新棉袍浸透了一片。借著月光,王老板發(fā)現(xiàn)繃帶已經(jīng)被血滲透,地板上還散落著幾片沾血的柳葉——這俄國人竟然自己嘗試處理傷口。
“找死嗎?“王老板點(diǎn)燃油燈,聲音里帶著罕見的怒氣。
伊利亞的嘴唇已經(jīng)咬出血痕。他顫抖著指向藥箱,又做了個縫合的手勢。
燈光下,傷口猙獰地暴露出來。原本三寸長的刀傷已經(jīng)化膿,邊緣泛著不健康的灰白色。更糟的是,傷口深處隱約可見一絲金屬反光——竟然還有碎片沒取干凈。
王老板的手比想象中穩(wěn)。他按照伊利亞的指示,將手術(shù)刀在火上烤過,然后劃開化膿的部位。黃白色的膿液涌出來時,伊利亞的慘叫悶在枕頭里,變成一聲嗚咽。
當(dāng)鑷子終于夾出那片嵌在肌肉里的金屬時,兩人都愣住了——是塊鋸齒狀的鐵片,邊緣還帶著火藥灼燒的痕跡。
“子彈?“王老板遲疑地問。
伊利亞搖頭,用俄語喃喃自語。王老板只聽懂一個詞:“手榴彈“。
清洗傷口時,伊利亞突然抓住王老板的手腕:“瑪利亞...護(hù)士。“他艱難地用中文說,“基輔...戰(zhàn)地醫(yī)院...德國人...“
王老板的手頓了頓。他想起老婆被日本人拖走那天,也是這么抓著他的手腕說:“我是護(hù)士“。那雙手后來在亂葬崗找到時,還保持著注射的姿勢。
“睡吧。“王老板系緊新?lián)Q的繃帶,“明天還問診呢。“
伊利亞卻掙扎著從枕頭下摸出個皮面筆記本,翻到某頁遞給王老板。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俄文,中間夾著張照片:穿護(hù)士服的年輕女子站在醫(yī)院臺階上,懷里抱著個兩三歲的男孩。照片一角染著褐色的污漬,像是干涸的血跡。
王老板突然覺得茶壺護(hù)身符發(fā)燙。他摸出貼身藏著的照片——同樣是醫(yī)院臺階,同樣是抱著孩子的女人,只不過穿的是陰丹士林布旗袍。
兩張照片并排放在油燈下,兩個女人的笑容隔著千山萬水,卻同樣溫柔得讓人心碎。
清晨的霧氣還沒散盡,弄堂里就傳來急促的哨聲。王老板正在生爐子,煤煙嗆得他直咳嗽。伊利亞掙扎著想起身,被他按回床上。
“躺著。“王老板往爐膛里塞了把刨花,“我去看看。“
茶館門口已經(jīng)圍了一群人。張福貴氣喘吁吁地跑來:“不好了!麻子臉帶著人挨家搜查呢!說是抓到了共黨的接頭人...“
王老板的瞳孔猛地收縮:“吳三呢?“
“昨晚就沒回家。“張福貴壓低聲音,“有人看見他往警察局方向去了...“
王老板轉(zhuǎn)身就往茶館跑,差點(diǎn)撞上端著藥碗的李嫂。藥汁灑了一半,在青石板上畫出道褐色的痕跡。
“地窖。“王老板沖進(jìn)里間,一把掀開行軍床下的暗門,“快!“
伊利亞卻站著沒動。他已經(jīng)換上了那件新棉袍,頭發(fā)梳得一絲不茍,左手握著手術(shù)刀,右手拿著那個皮面筆記本。
“不。“他用中文說,發(fā)音清晰得可怕,“我是醫(yī)生。“
雜沓的腳步聲已經(jīng)到了巷口。王老板聽見麻子臉在嚷嚷:“就是這家茶館!那個俄國赤黨分子...“
伊利亞突然笑了。他將筆記本塞進(jìn)王老板手里,然后做了個喝茶的手勢:“伏特加...加糖。“
王老板還沒反應(yīng)過來,伊利亞已經(jīng)推開茶館大門走了出去。晨光給他淺金色的頭發(fā)鍍了層金邊,新棉袍上的褶皺在風(fēng)中輕輕擺動,像面陌生的旗幟。
“伊利亞·阿布拉莫維奇!“麻子臉驚喜的叫聲刺破晨霧,“抓住他!五十塊現(xiàn)大洋啊!“
王老板站在門檻內(nèi),看著伊利亞挺直腰桿走向那群黑制服。俄國人的背影在晨霧中漸漸模糊,唯有那件靛藍(lán)色棉袍的顏色越來越深,最后融進(jìn)了上海弄堂斑駁的底色里。
張福貴不知何時站在了王老板身后:“就這么...讓他走了?“
王老板沒回答。他低頭翻開那本筆記,最后一頁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寫著:“藥方:柳葉三錢,水煎服。給咳血的孩子。“
筆記中間夾著枚銅質(zhì)獎?wù)拢媸羌t十字圖案,背面刻著兩行俄文。王老板看不懂,但他猜那大概是“醫(yī)者仁心“之類的意思。
茶館里的煤爐突然“噼啪“響了一聲。水開了,白色的水汽頂著壺蓋,像要訴說什么秘密。王老板拎起銅壺,往那個粗瓷茶壺里注滿滾水。茶葉在沸水里上下翻騰,最后慢慢沉底,如同所有說不出口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