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匿名獻策,物流解困
- 穿書后我靠新媒體思維在古代暴富
- 霧灰鈴鐺
- 2380字
- 2025-08-11 12:00:00
攝政王府的燭火已燃至第五根,蕭珩指尖的兵符被摩挲得發亮,寒光映著他眼底的紅血絲。案上攤著山海關傳來的最后一封急報,字跡潦草得幾乎辨認不清,只“糧草盡、敵軍臨”六個字像燒紅的烙鐵,燙得他心口生疼。帳外傳來更夫的梆子聲,三短一長,正是寅時——距離定國公所說的“三日之限”,只剩最后六個時辰。
“王爺,各部尚書還在外面候著?!辟N身侍衛的聲音帶著小心翼翼的試探,甲胄摩擦的輕響在死寂的夜空中格外刺耳,“戶部說……說實在湊不齊更多的民夫了,兵部的斥候回報,駝嶺道沿線又發現了三股敵軍游騎?!?
蕭珩猛地將兵符砸在案上,青銅棱角撞出的火星濺在地圖上,燎焦了“黑風口”三個字。他盯著輿圖上被紅筆圈住的死局——常規糧道被劫,備用路線要么瘴氣彌漫,要么被敵軍封鎖,三十萬石糧草像塊燒紅的烙鐵,捧在手里燙得鉆心,扔了又會砸得粉身碎骨。
就在這時,帳簾被夜風掀起一角,裹挾著寒氣灌入。一個渾身浴血的暗衛踉蹌著闖進來,懷里緊緊護著個油布包,血珠順著他的指縫滴落在青磚上,暈開一朵朵妖冶的花:“王爺……這是從……從城門口撿到的,送信的兄弟……沒能撐住……”
油布包解開的瞬間,一股淡淡的墨香混著血腥味飄出。里面是封泛黃的信紙,邊緣因浸血而發脆,卻被人用蠟仔細封過,字跡清晰可辨。落款處沒有署名,只蓋著個小小的“林”字朱印,印章的海棠花紋在燭火下泛著詭異的光。
蕭珩的呼吸驟然停滯。這個“林”字,像把鑰匙猛地捅開了他記憶的閘門——玲瓏閣的賬本、通達貨棧的鏢旗、信風樓的密報……所有被他刻意忽略的線索,此刻都在這枚印章下串聯成線。
他展開信紙,指尖因用力而微微顫抖。開頭沒有多余的客套,字字句句都像淬了冰的刀:
“竊聞山海關危在旦夕,糧草運輸困于三弊:一曰途遠,千里輾轉,耗時過久;二曰損耗,官吏盤剝,劫匪覬覦,十存不過六七;三曰路險,關隘擁堵,敵軍環伺,安危難料。”
每一條都精準地戳中了要害,比戶部呈上來的十本賬冊還要透徹。蕭珩的目光急促下移,心臟在胸腔里瘋狂擂動:
“獻上三策,或可解困:
一曰分段接力。自京城至山海關分五段,每段設三名監運官,各掌一段路線,卯時交接,不得延誤。如此,十日內必達。
二曰中轉倉儲。在狼居胥山、鳳鳴坡設兩座隱秘糧倉,預先囤積糧草,遇阻則就近調運,可避長途勞頓。
三曰優化調度。棄駝嶺道,改走民間商路‘百草溝’,雖崎嶇卻無人知曉。雇傭通達貨棧鏢師五千,統一著裝,持特制腰牌,沿途關卡不得盤查?!?
蕭珩猛地站起身,信紙在他手中簌簌作響。百草溝是條早已廢棄的商道,除了世代往來的藥農,絕少有人知曉,這個“林氏”怎會如此清楚?他想起通達貨棧那些訓練有素的鏢師,想起他們護送胭脂時展現的嚴明紀律,若是用來運糧……
“末頁”兩個小字映入眼簾,他迅速翻到最后,一行娟秀卻帶著鋒芒的字跡讓他瞳孔驟縮:
“通達貨棧愿承此任,愿立軍令狀:十日內必抵山海關,損耗率不超一成。所求有二:一、運費照市價加倍,以補鏢師傷亡之償;二、賜‘皇商’令牌,沿途官府需全力配合,事后歸還。林氏頓首。”
帳內死寂一片,只有燭火噼啪爆響。加倍運費?皇商令牌?這個“林氏”不僅有膽識,更有獅子大開口的底氣。可蕭珩看著信中“十日內必抵”、“損耗率不超一成”的承諾,再想想戶部給出的“七日延誤”、“三成損耗”,心臟像是被無形的手攥緊。
“查!給本王立刻查這個‘林氏’的底細!”他對著空帳嘶吼,聲音驚飛了梁上棲息的夜梟,“還有通達貨棧的所有鏢師名冊,特別是他們的出身!”
暗衛領命而去,帳內只剩下蕭珩和那封信。他將信紙湊到燭火邊,看著“林”字印章在火光下泛出的油光——這是用胭脂調和朱砂特制的印泥,與他在玲瓏閣見過的“云錦醉”成分如出一轍。他想起蘇晚晴在賞花宴上談論“胭脂防水性”時眼中的光芒,想起她腕間那只刻著“通”字的玉鐲,一個荒唐卻又揮之不去的念頭在他腦海中瘋長。
“王爺,各部尚書求見。”侍衛的通報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蕭珩將信鎖進紫檀木匣,轉身時臉上已恢復了攝政王的威嚴:“讓他們進來。”
當他將“林氏”的方案拋在眾臣面前時,議事廳瞬間炸開了鍋。
“荒唐!”吏部尚書氣得吹胡子瞪眼,“讓一介無名商人插手軍務,傳出去豈不讓天下人笑我大周朝無人?”
“可……可這方案聽起來確實可行?!睉舨可袝q豫著開口,手指在“損耗率不超一成”的字眼上摩挲,“若是真能做到,朝廷能省下不少銀子?!?
“省下銀子?”兵部尚書冷笑,“萬一這‘林氏’是敵軍細作,借著運糧的名義泄露軍情,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爭吵聲此起彼伏,蕭珩卻突然想起那個浴血送信的暗衛。他臨死前護著這封信,想必是信得過送信人的。他想起定國公被困孤城的絕望,想起那些在寒風中挨餓的士兵,猛地一拍案:“夠了!”
議事廳瞬間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燭火在他眼底跳躍,映出信紙上那個小小的“林”字:“本王決定,啟用‘林氏’的方案,讓通達貨棧負責運輸!”
“王爺不可!”眾臣異口同聲地勸阻。
“沒有什么不可!”蕭珩的聲音斬釘截鐵,“三日內,若按部就班,就是城破人亡!用‘林氏’之策,至少還有一線生機!出了事,本王一力承擔!”
他抓起案上的兵符,重重拍在桌上:“傳本王令:
一、賜通達貨?!噬獭钆?,即刻生效;
二、著戶部撥付雙倍運費,不得延誤;
三、調三千禁軍配合,由通達貨棧統一調度;
四、明日卯時,糧車準時出發!”
命令一下,眾臣面面相覷,卻無人再敢反駁。蕭珩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轉身從木匣里取出那封信,指尖在“林”字印章上反復摩挲。
晨光透過帳簾縫隙照進來,在信紙上投下一道金線。他突然想起蘇晚晴在玲瓏閣說的那句話:“做生意,最怕的不是風險,是錯失良機?!?
或許,這就是他必須抓住的最后一線生機。
他將信紙折好,貼身藏入懷中,仿佛握住了山海關的命運。帳外傳來糧草調動的喧囂,他知道,一場豪賭已經開始。而那個神秘的“林氏”,究竟是救星,還是潛藏的更大危機?答案,只有等糧車抵達山海關的那一刻,才能揭曉。
但此刻,他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