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金殿試詩·揚名驚城
- 狂仙入唐:詩壓長安三萬里
- 星辰語里
- 2799字
- 2025-07-25 10:55:33
核心理念:“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直面挑戰,鋒芒畢露)
時間線:李白詩破囚籠后不久,賀知章正式引薦。
場景:皇宮金殿,御前詩會。
人物:
李白:(15歲)信心回歸,詩魂澎湃,準備在金殿一鳴驚人。
唐玄宗李隆基:(中年)帝王氣度,喜好詩文,是李白詩名的最終裁決者。
張說:(老年)翰林學士,臺閣體代表,對李白仍有不滿和壓制。
王維:(青年)翰林院官員,對李白充滿嫉恨,伺機挑釁。
賀知章:(老年)李白的伯樂,在關鍵時刻提供支持。
其他朝臣/詩人:烘托氣氛,代表長安詩林眾生相。
詩破囚籠后,李白感覺脫胎換骨。他不再是那個被世俗規矩困擾的少年,而是真正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詩道——那是一種自由、狂放、無拘無束的大道。手中的青蓮劍,也似通了靈性,時刻散發著微弱的青光,與他體內澎湃的詩氣遙相呼應。
賀知章得知李白突破困境,欣喜若狂。他知道,這少年心中的“桎梏”已除,正是一鳴驚人之時。幾番周旋之下,賀知章終于為李白爭取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在皇宮金殿御前,當著圣人李隆基的面,展示他的詩才。
這一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李白身著一襲嶄新的青衫,腰懸青蓮劍,隨賀知章步入大明宮。金殿之上,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彌漫著一股莊嚴而又威儀的香氣,混合著龍涎香與殿宇特有的沉重氣息。朝中重臣、詩壇名宿齊聚,目光皆落在李白這個陌生的少年身上,帶著好奇、審視,甚至一絲不屑。
唐玄宗李隆基端坐龍椅之上,氣度恢弘,眼神銳利而深邃。他素愛詩文,但更看重詩文背后的“規矩”與“氣象”。
“臣賀知章,奏請圣人,引薦一少年英才李白,詩才曠古,劍意通玄,愿于殿前獻詩,以饗圣聽。”賀知章躬身奏道,語氣中充滿了對李白的推崇。
玄宗微微頷首,目光落在李白身上,帶著一絲興趣:“哦?賀愛卿如此推崇,想必確有驚人之才。此子便是那日于酒肆中,吟誦‘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狂士?”
李白上前一步,拱手作揖,不卑不亢:“回稟圣人,正是草民。”
張說捋了捋胡須,冷哼一聲,聲音不大不小,恰好能讓眾人聽見:“詩文一道,重在‘正’與‘雅’,若只知狂悖,恐難登大雅之堂。”他的目光瞟向李白腰間的青蓮劍,眼中帶著明顯的輕蔑。
王維則在一旁,眼中閃爍著嫉恨的光芒。他沒想到李白竟能得到面圣的機會,心中暗恨。他上前一步,恭敬對玄宗道:“圣人,臣以為,詩文乃治國之重器,當求平穩莊重,以示國之氣象。狂悖之詩,恐有傷風化。”這番話,看似中肯,實則在暗示李白詩風不合時宜,難以入朝堂之用。
玄宗聞言,不置可否,只是淡淡道:“既然來了,便請李白作一首詩吧。今日殿前,以‘盛世長安’為題。”
此題一出,殿內眾人皆知其深意。這不僅要贊頌長安的繁華,更要體現大唐盛世的堂皇大氣,這對詩風狂放的李白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許多人眼中都露出看好戲的神色,張說和王維更是嘴角微揚。
李白卻絲毫不懼。他掃視了一眼張說和王維,嘴角勾起一絲譏誚的弧度。他不再是那個被“詩囚”所困的少年,此刻他的詩魂,猶如決堤的洪水,勢不可擋!
他猛地踏前一步,朗聲開言,聲音清越,卻帶著一股穿透金殿的磅礴力量:“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他沒有直接歌頌長安,而是以一段磅礴的旅途開篇!詩句一出,金殿之內,仿佛真的有一道輕舟破浪而來,速度快得令人心悸!一股無形的江水詩氣在殿內彌漫,帶著江風的凜冽和船行時的飛馳感,甚至有幾位官員感到皮膚被無形的氣流刮過,產生一種輕微的刺痛感。這詩,這氣,直接將聽者的心神拉入他所描繪的境界,讓人感受到極致的速度與超越。
張說臉色一變,他沒想到李白竟敢如此破題,詩氣更是如此具象。王維眼中閃過一絲驚駭,他能感受到李白詩氣中那種難以捉摸的靈動與狂野,竟比之前更盛。
玄宗的眼神則亮了起來,他感受到了這詩句中蘊含的澎湃生命力與不羈的自由。
“此乃我游歷巴蜀,順長江而下,行至江陵之所見!”李白朗聲解釋,然后目光再次掃過殿中眾人,尤其是張說和王維,帶著一絲挑釁的笑意:“長安之盛,非止于殿宇之華,更在于胸襟之闊,氣魄之宏!若無千里江山可容,何來盛世氣象?”
他再次吟誦,聲音愈發高亢,詩氣也隨之凝聚,手中的青蓮劍此刻也發出嗡鳴,劍身青光大盛!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這一句,猶如平地驚雷!殿內頓時一片嘩然!“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何等狂悖!何等囂張!所有人都驚呆了,許多朝臣臉色煞白,甚至有人低聲驚呼:“大膽!”
張說勃然大怒,他指著李白,渾身詩氣激蕩:“放肆!狂徒!竟敢在圣人面前口出狂言,褻瀆君上!此等詩,何以為臣?!”他體內的“臺閣體”詩氣如山岳般向李白壓去,試圖將其徹底鎮壓!殿內的空氣變得沉重,帶著一股威嚴而壓迫的氣息,要將李白死死釘在原地。
王維也趁勢發難,他手中長袖一甩,清雅的詩氣瞬間化為無數無形的柳絮,帶著一股柔和卻又綿密的纏繞之力,試圖將李白包裹、束縛。
然而,李白此刻的詩魂早已沖破桎梏,他感受到了那股壓迫與纏繞,眼中反而燃燒起更熾熱的火焰!
“哼!”李白冷笑一聲,手中的青蓮劍猛然出鞘,發出一聲清越的龍吟!他劍指張說和王維,口中爆喝:“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詩句,這劍意,帶著一種徹底的反抗與決絕!李白體內的自由詩氣瞬間爆發,如火山噴發,將張說那山岳般的臺閣詩氣硬生生頂破!而他手中的青蓮劍,更是化作一道青色閃電,直接斬向王維那纏繞而來的柳絮詩氣!
“轟——咔嚓!”
兩股詩氣在殿內猛烈對撞,發出驚心動魄的巨響!王維的柳絮詩氣瞬間被斬得支離破碎,化為點點光斑消散。張說那磅礴的臺閣詩氣也被李白的狂放詩魂沖得七零八落,他猛地悶哼一聲,臉色一白,身形微微晃動,險些跌倒!
李白的詩氣反噬而回,卻帶著一種無形的沖擊力,殿內不少大臣,包括王維,都感到胸口一悶,呼吸困難,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重重擊中。他們的詩魂,在李白這“安能摧眉折腰”的絕世狂傲面前,竟感到本能的顫栗!
玄宗李隆基卻猛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他的眼中沒有絲毫怒意,反而充滿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狂喜!他看到了一個真正的詩仙,一個不被世俗所困,不為權勢折腰的絕世狂徒!
“好!好一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好一個‘使我不得開心顏’!”玄宗朗聲大笑,笑聲震徹金殿,“真乃謫仙人也!此等氣魄,此等詩才,朕生平未見!”
他走到李白面前,親自扶起躬身的李白,目光中充滿了欣賞:“李白,朕心悅你!你之詩,如天上謫仙,朕欲封你為翰林供奉,隨侍君側,專司詩文!”
此言一出,殿內再次嘩然!翰林供奉,這可是直接入朝堂,更是親近天子!無數人眼中充滿了震驚、羨慕與嫉妒。張說和王維更是臉色鐵青,他們費盡心機打壓,卻不料李白竟直接得了圣人賞識,一步登天!
李白心中激蕩,他知道,自己終于在長安站穩了腳跟,揚名立萬!但他也清楚,今日之舉,雖得了圣恩,卻也徹底得罪了張說這等根深蒂固的朝臣,以及王維這類心胸狹隘的詩壇新貴。
他恭敬領旨,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長安詩林,從今日起,將不再平靜。他的“大鵬”,終于在這座帝都,真正地展開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