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詩經·小雅·六月》“六月棲棲,戎車既飭“
貞觀十三年清明次日,卯時的雨還沒停。終南山的密林里彌漫著濕冷的霧氣,雨珠順著松針滴落,砸在玄昭的粗布道袍上,暈開一片深色的水漬。他伏在黑風口的懸崖邊,手里緊握著那柄桃木劍,劍鞘上的“知行合一“已被雨水浸透,字跡卻愈發清晰。
崖下傳來鐵甲摩擦的鏗鏘聲。兩千羽林軍正分三隊推進,前鋒舉著盾牌開路,弓箭手緊隨其后,中軍簇擁著一頂八抬大轎,轎簾緊閉,想來就是那個“國師“。帶隊的秦將軍騎在高頭大馬上,腰間佩著橫刀,不時呵斥著腳下打滑的士兵,罵聲在山谷里回蕩。
“玄昭哥,他們要過黑風口了!“王二柱伏在他身邊,手里攥著塊磨尖的石塊,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他身后,二十個精壯的山民屏息凝神,每個人腳邊都堆著準備好的滾木和石塊,手心的冷汗混著雨水往下淌。
玄昭沒有回頭,目光死死盯著崖下的隊伍。他算準了羽林軍會急于立功,定會選擇黑風口這條捷徑;也算準了雨天路滑,鐵甲兵行動不便。但他沒算到雨會下這么大——潮濕的木柴難以點燃,原本準備的火攻計劃怕是要落空。
“等他們過半再動手。“玄昭的聲音壓得極低,雨水順著他的下頜滴落,“先砸中軍,亂他們陣腳。“
王二柱用力點頭,悄悄給身后的人打了個手勢。山民們抿緊嘴唇,握緊了手里的武器,心臟在胸腔里擂鼓般跳動。他們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何曾面對過這等陣仗?可想起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想起被官兵搶走的糧食,恐懼就化作了一股狠勁。
巳時初刻,羽林軍的中軍剛踏入黑風口的狹窄處。玄昭猛地揚起手臂,又狠狠劈下——這是約定的信號。
“動手!“王二柱嘶吼一聲,率先推下身邊的巨石。
轟隆隆的巨響瞬間撕裂雨幕!數十塊滾木巨石順著濕滑的崖壁砸落,帶著雷霆萬鈞之勢撞向人群。崖下頓時響起凄厲的慘叫,前排的士兵被砸得腦漿迸裂,鐵甲在巨石面前脆如紙片,戰馬受驚狂躁嘶鳴,整個隊伍瞬間亂作一團。
“放箭!放箭!“秦將軍的怒吼聲穿透混亂,弓箭手慌忙抬弓,卻連敵人的影子都看不見,只能對著懸崖胡亂射箭。箭矢呼嘯著掠過頭頂,玄昭猛地拽過身邊一個躲閃不及的少年,兩人翻滾著避開,箭簇擦著玄昭的耳畔釘進樹干,箭尾還在嗡嗡震顫。
“往回撤!“玄昭大喊著揮手,山民們立刻按預定路線退向密林。他們腳踩泥濘,動作卻異常敏捷——這是他們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都熟稔于心。
剛退到密林邊緣,身后突然傳來破空聲。三枝火箭拖著火焰射來,釘在干燥的枯枝上,瞬間燃起明火。玄昭心里一沉——那國師竟懂火攻,還算準了他們的撤退路線!
“往左側峽谷跑!“玄昭當機立斷。左側是回音谷,谷內多溪流濕地,不易起火。他回頭望去,只見中軍轎簾掀開,一個穿著紫色道袍的老者正站在雨中,手持桃木劍作法,身邊的侍衛舉著傘為他遮雨,神情肅穆如祭天。
“妖道!“王二柱啐了一口,拉著玄昭就跑,“那老東西準是在咒咱們!“
玄昭沒說話,卻將那國師的模樣記在心里。紫袍、桃木劍、作法的手勢——這不是真正的道士,倒像是江湖術士的伎倆。朝廷用這等人物來“清剿妖道“,何其諷刺。
回音谷里水聲潺潺,雨勢漸小。玄昭剛清點完人數,就見一個后生渾身是血地跑來:“玄昭哥!張大叔被箭射穿了腿,走不了了!“
玄昭心頭一緊,跟著后生跑到谷口的隱蔽處。五十多歲的張大叔倒在血泊里,右腿插著一支羽箭,箭頭穿透了小腿,血正順著褲管往泥地里滲。他咬著牙不吭聲,額頭的青筋卻突突直跳。
朱明已經到了,正用布條用力勒住他的大腿止血。她的素色襦裙沾滿血污,鬢角的發絲貼在汗濕的臉頰上,眼神卻異常鎮定:“箭頭有倒鉤,不能硬拔?!八龔乃幭淅锬贸鲆话研∏傻你y刀,在火上烤了烤,“大叔忍一忍,我要割開皮肉取箭頭。“
張大叔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門牙的牙床:“郡主動手吧!我老張砍柴時被斧子劈過手,比這疼!“話雖如此,他緊握的拳頭卻把泥地摳出了五個指坑。
玄昭蹲在旁邊,按住張大叔的肩膀。他看著朱明用銀刀小心翼翼地割開皮肉,看著箭頭被緩緩取出,看著鮮血再次涌出,染紅了她纖細的手指。這一刻,他突然無比痛恨自己的“博學“——他懂兵法,懂戰略,卻無法替眼前的人分擔半分痛苦。
“小公子,你看!“一個眼尖的山民指向谷外。只見那國師正站在高處,手里揮舞著桃木劍,嘴里念念有詞,羽林軍竟對著空谷跪拜起來,嘴里喊著“誅滅妖邪“。
玄昭冷笑一聲。這是在借鬼神惑眾,動搖軍心。他突然高聲喊道:“將士們!你們家中可有父母妻兒?可有田宅家業?“
聲音在回音谷里回蕩,竟蓋過了雨聲。崖下的跪拜聲明顯一滯。
玄昭繼續喊道:“趙德言在長安貪污賑災糧,你們的父母或許正在挨餓;他強搶民女,你們的姐妹或許正在受辱!你們拿著俸祿,卻替奸臣賣命,殺的是和你們一樣的百姓!這難道就是你們從軍的初心?“
“妖道蠱惑人心!放箭!“秦將軍的怒吼聲傳來,幾支冷箭呼嘯著射進谷中,擦著玄昭的耳邊飛過。
但效果已經達到。玄昭看見幾個羽林軍的動作遲疑了,握著長矛的手有些松動。這些士兵多是農家子弟,誰家里沒有本難念的經?
“玄昭哥,他們要沖進來了!“王二柱緊張地喊道。羽林軍列成方陣,舉著盾牌開始推進,步伐雖慢,卻帶著鐵甲的壓迫感。
玄昭站起身,目光掃過身邊的山民。他們手里只有鋤頭、柴刀、削尖的木棍,身上沒有甲胄,甚至沒有一雙像樣的鞋子??伤麄兊难凵?,卻比崖下的鐵甲更堅定。
“我們退到第二道防線?!靶阎钢壬钐幍莫M窄隘口,“王二柱帶五個人,把石頭堆在兩側,聽我號令再推?!?
當羽林軍進入隘口時,玄昭猛地揮手:“推!“
早已備好的巨石轟然滾落,瞬間堵住了退路。羽林軍陣腳大亂,玄昭趁機帶人從兩側沖出,用削尖的木棍攻擊他們的軟肋。一時間,兵器碰撞聲、慘叫聲、怒吼聲在谷中交織,血水流進溪流,染紅了清澈的泉水。
玄昭揮舞著桃木劍,格擋開迎面劈來的橫刀。他的劍法是先生教的,講究“后發先至“,雖無殺傷力,卻能自保。他看見王二柱用鋤頭砸倒了一個士兵,卻被另一個士兵用長矛刺穿了胳膊;看見一個老農用柴刀砍向敵人的腿,自己卻被馬蹄踩中了胸膛;看見朱明背著藥箱,在混亂中穿梭,哪里有傷員就奔向哪里。
這就是戰爭。沒有詩詞歌賦,沒有哲學理論,只有血與肉的碰撞,生與死的抉擇。
激戰半個時辰后,羽林軍終于潰敗。秦將軍見退路被堵,又怕中了埋伏,只得帶著殘兵往谷外突圍。玄昭沒有追擊——他知道窮寇莫追,更知道山民們已經力竭。
谷中一片狼藉。折斷的兵器、散落的甲胄、浸透雨水的尸體,還有呻吟的傷員。山民們癱坐在地上,有的在哭,有的在笑,有的只是呆呆地看著自己的雙手。他們贏了,卻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三個后生永遠倒在了隘口,五個重傷員不知能否挺過今晚。
玄昭走到張大叔身邊,他已經昏迷過去,朱明正用最后的草藥給他包扎?!霸趺礃??“
“血止住了,但需要靜養?!爸烀鞯穆曇魩еv,指尖還在微微顫抖,“我們的草藥不多了,尤其是止血的金瘡藥。“
玄昭看向那些被俘的羽林軍傷員,他們正瑟縮在角落,恐懼地看著山民?!鞍阉麄兊膫仓我幌隆!?
“玄昭哥!他們是敵人!“王二柱急道,他的胳膊還在流血。
“傷了的,就不是敵人了?!靶训穆曇艉茌p,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給他們水和干糧,愿意留下的,我們歡迎;愿意走的,放他們下山?!?
山民們愣住了,但沒有人反駁。這些日子,他們早已習慣了聽玄昭的話——這個看似文弱的少年,總能在最混亂的時候找到方向。
雨停時,夕陽透過云層照進谷中。玄昭站在隘口,望著那些離去的羽林軍背影,又看了看地上的尸體,突然想起先生說過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原來所謂的“功成“,背后是這么多破碎的家庭,這么多無辜的亡魂。
朱明走到他身邊,遞給他一塊干糧。“吃點東西吧,你一天沒進食了。“
玄昭接過干糧,卻沒有吃。他望著長安的方向,那里依舊燈火輝煌,仿佛這終南山的血雨腥風從未發生?!鞍⒔?,你說史書會怎么寫這場仗?“
“或許會寫'妖道大敗王師',或許會寫'羽林軍剿匪不利'?!爸烀鬏p聲道,“但我們知道,這是百姓為了活下去的掙扎。“
玄昭咬了口干糧,粗糙的麥粒在口中咀嚼,帶著淡淡的血腥味。他突然明白,所謂的“革命家“,從來都不是天生的。是饑餓,是壓迫,是眼睜睜看著同胞受苦卻無能為力,最終把一個詩人、思想家,逼成了拿起武器的反抗者。
暮色中,山民們開始掩埋尸體。沒有棺槨,沒有墓碑,只是在墳頭插了根樹枝。玄昭親自為那三個后生培土,他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記得一個喜歡笑,一個愛唱山歌,一個總把干糧分給更小的孩子。
“玄昭哥,“王二柱走來,手里拿著幾支羽箭,“這箭桿上有字,好像是羽林軍的番號。“
玄昭接過箭桿,上面刻著“左羽林衛第三營“。他摩挲著那些刻痕,突然笑了——這不是結束,只是開始。終南山的烽火已經點燃,總有一天,會燒到長安去,燒到那些高高在上的權貴面前。
貞觀十三年清明,這場被史書輕描淡寫為“終南小亂“的戰役,在終南山的土地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血水流進溪流,滋養了來年的杜鵑;亡魂融入山風,在每個夜晚低聲訴說。而那對龍鳳雙子,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眼神愈發堅定——他們要走的路,注定鋪滿荊棘,卻也注定通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