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 終南有鳳龍初鳴
- 逍遙半生游江湖
- 3153字
- 2025-07-19 20:21:22
——取自許渾《咸陽城東樓》“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
貞觀十三年的清明,終南山的杜鵑開得正艷,殷紅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像潑灑的血。十七歲的李玄昭站在茅屋前的曬谷場,看著山民們將去年的存糧裝袋。谷粒飽滿,帶著陽光的暖意,可他的眉頭卻鎖得很緊——山下傳來消息,官府要加收“春稅“,說是為了籌備邊防,每畝地額外繳兩升谷子,逾期不交者,按“通敵論處“。
“玄昭哥,這哪是收稅,分明是要命啊!“王二柱扛著糧袋,黝黑的臉上滿是憤懣。他家三畝薄田,去年收成才勉強夠糊口,這兩升谷子一繳,全家就要喝西北風(fēng)。
玄昭拍了拍他的肩膀,指了指曬谷場角落的幾麻袋土豆:“我去年試種的土豆,產(chǎn)量比谷子高兩倍,耐儲存,煮熟了能當(dāng)主食。每戶先分十斤,種在屋后的坡地上,秋收后就能多些存糧。“
土豆是他托西域商人帶來的種子,在終南山試種了三年才成功。這不起眼的塊莖,在他眼里比黃金還珍貴——民以食為天,有了糧食,百姓才有活下去的底氣。
朱明提著藥箱從人群中走來,她今日穿著件粗布男裝,長發(fā)束成發(fā)髻,少了幾分女兒家的柔媚,多了幾分干練。“東頭張婆婆的孫子燒退了,“她低聲對玄昭說,“但山下的藥鋪被官府查了,說是'私藏禁藥',現(xiàn)在連艾草都買不到了。“
玄昭的眼神冷了幾分。所謂“禁藥“,不過是些治療外傷的草藥。官府連這個都要管制,分明是怕百姓有了自救的能力。他想起先生信里說的“長安城中,禁軍日夜操練,兵器庫的甲胄三個月?lián)Q了三批“,看來朝廷不僅提防外患,更在提防內(nèi)憂。
正說著,一個貨郎打扮的漢子匆匆走來,他是玄昭安插在山下的眼線,名叫老馬。“小公子,不好了!“老馬滿頭大汗,從懷里掏出張皺巴巴的告示,“官府貼出布告,說終南山有'妖道惑眾',要派官兵進山清剿!“
告示上的字跡歪歪扭扭,卻透著殺氣:“查終南山妖道李玄昭,勾結(jié)刁民,私藏糧草,意圖不軌。著京兆府調(diào)五百兵丁,三日內(nèi)進山清剿,格殺勿論!“
人群瞬間炸了鍋。山民們雖不知玄昭的真實身份,卻都受過他的恩惠——他教大家種糧,朱明教大家治病,茅屋前的曬谷場從來都是敞開供應(yīng),哪家有難處,姐弟倆總會伸手幫襯。如今官府要殺他們的恩人,誰能忍?
“這群狗官!拼了!“王二柱抄起鋤頭,眼睛紅得像要滴血。
“對!跟他們拼了!“幾個年輕后生紛紛響應(yīng),拿起柴刀、扁擔(dān),就要往山下沖。
“住手!“玄昭一聲斷喝,聲音不大,卻讓躁動的人群安靜下來。“五百官兵,我們手里只有鋤頭柴刀,硬拼就是送死。“他走到場院中央,目光掃過一張張憤怒而惶恐的臉,“但我們熟悉終南山的每一條路,每一處險灘,這就是我們的優(yōu)勢。“
朱明迅速鋪開一張羊皮地圖,這是她和玄昭花了三年時間繪制的終南山詳圖,上面標(biāo)注著山泉、密林、懸崖,甚至還有幾處隱秘的山洞。“官兵進山必經(jīng)黑風(fēng)口,那里狹窄陡峭,適合伏擊。“她指著地圖上的一處峽谷,“月牙泉可以藏糧,回音谷能設(shè)疑兵,我們......“
“阿姐,你帶老弱婦孺去鷹嘴崖的山洞,那里有去年儲存的糧食和草藥。“玄昭打斷她,語氣不容置疑,“王二柱帶十個熟悉地形的后生,去黑風(fēng)口滾石頭,不用傷人,只要拖延時間。剩下的人跟我去回音谷,我們讓官兵知道,終南山不是他們?nèi)鲆暗牡胤剑 ?
他說話時,陽光透過云層照在他身上,粗布道袍仿佛鍍上了一層金光。山民們看著這個平日里溫文爾雅的少年,此刻眼中閃爍的光芒,竟讓他們忘了恐懼。
“玄昭哥,我們聽你的!“王二柱第一個表態(tài),將鋤頭往地上一頓,“就算死,也要拉個墊背的!“
“對!聽小公子的!“
人群的情緒從惶恐變成了激昂。玄昭看著他們,心里既有暖意,又有刺痛——這些淳樸的百姓,若非走投無路,誰愿拿起鋤頭對抗官府?
分派完畢后,朱明悄悄拉了拉玄昭的衣袖:“你要小心,官兵里有弓箭手。“她從藥箱里拿出個布包,里面是幾塊打磨光滑的硬木,“把這個墊在衣襟里,能擋擋箭。“
玄昭接過木牌,指尖觸到她微涼的手。“阿姐,照顧好大家。“他想說些什么,最終卻只化作這一句。有些話不必說,他們是龍鳳雙子,從降生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并肩面對風(fēng)雨。
午時三刻,黑風(fēng)口傳來轟隆隆的巨響。王二柱他們成功了,滾落的巨石阻斷了山路,還砸傷了幾個官兵。玄昭站在回音谷的山崗上,聽見遠(yuǎn)處傳來官兵的怒罵和慘叫聲,嘴角卻沒有笑意——這只是開始,真正的硬仗還在后面。
他讓人在谷中燃起濃煙,又讓十幾個后生在不同的山頭吶喊,制造出山民眾多的假象。果然,半個時辰后,一小隊官兵小心翼翼地進入回音谷,剛走到谷中央,就被從天而降的石灰粉迷了眼睛。山民們趁機沖出來,用削尖的木棍將他們繳械,綁了個結(jié)實。
“小公子,抓了二十個活的!“后生們興奮地報告。
玄昭走到俘虜面前,他們個個鼻青臉腫,眼神里滿是恐懼。為首的隊正穿著七品武官服,抖得像篩糠:“小......小的有眼不識泰山,求好漢饒命!我們也是奉命行事......“
“奉命?“玄昭蹲下身,目光銳利如刀,“奉誰的命?是皇帝的命,還是趙德言的命?“
隊正臉色驟變:“好漢怎么知道......“
“長安城里的齷齪事,終南山的風(fēng)都吹來了。“玄昭站起身,聲音傳遍山谷,“趙德言貪墨賑災(zāi)糧,害死三州百姓;他兒子強搶民女,逼死七條人命;他侄子在京兆府當(dāng)差,每年搜刮的錢財夠填滿十個糧倉!這些你們都知道嗎?“
俘虜們面面相覷,有的茫然,有的羞愧。他們雖是官兵,卻也多是窮苦出身,對官吏的盤剝深有體會。
“今日我不殺你們,“玄昭的聲音緩和了些,“但你們要帶句話給京兆尹:終南山的百姓,不是好欺負(fù)的。若再逼得緊了,這山谷里的石頭,就是我們的武器;這密林里的草木,就是我們的糧草。魚死網(wǎng)破,對誰都沒好處!“
他讓人給俘虜松了綁,發(fā)了些干糧,讓他們滾下山去。王二柱不解:“玄昭哥,放虎歸山?“
“他們是棋子,不是敵人。“玄昭望著山下的方向,“真正的敵人在長安,在朝堂上。這些士兵的家人,或許也在等著他們回家種田。“
傍晚時分,朱明派人送來消息:鷹嘴崖安置妥當(dāng),只是有個孕婦動了胎氣,怕是要生了。玄昭剛要去看看,卻見老馬又匆匆跑來,臉色比上午更白:“小公子,大事不好!長安派來了羽林軍,領(lǐng)頭的是個姓秦的將軍,據(jù)說帶了兩千人,還請了個懂道法的'國師',說是要......要踏平終南山!“
玄昭的心猛地一沉。羽林軍是皇帝的親軍,戰(zhàn)斗力遠(yuǎn)非京兆府兵可比。而那個“國師“,十有八九是趙德言請來的道士,用來給“清剿妖道“找借口——自古朝廷對付百姓,總愛扣上“妖言惑眾“的帽子。
夜幕降臨時,終南山下起了雨。雨滴打在樹葉上,沙沙作響,像無數(shù)人的低語。玄昭站在山崖上,望著山下隱約的火把,那是羽林軍正在安營扎寨。他知道,真正的風(fēng)暴來了。
“阿弟,這是先生托人送來的信。“朱明撐著油紙傘走來,信紙上只有八個字:“民心可用,伺機而動。“
玄昭握緊信紙,雨水打濕了他的頭發(fā),卻澆不滅他眼中的火焰。“阿姐,你信天意嗎?“
朱明望著雨中搖曳的杜鵑,輕聲道:“我信人心。就像這花,就算被暴雨摧殘,明年春天還是會開。“
玄昭笑了,那是連日來第一個笑容。他轉(zhuǎn)身對聚攏過來的山民們說:“今夜我們不睡覺,男人們跟我去挖陷阱,女人們?nèi)?zhǔn)備滾木,孩子們......“
“我們?nèi)シ派冢 皫讉€半大的孩子齊聲喊道,眼里閃爍著與年齡不符的堅定。
雨越下越大,山風(fēng)呼嘯,仿佛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廝殺助威。玄昭站在雨中,拔出那柄陪伴他多年的木劍,劍尖指向長安的方向。他知道,從今夜起,他不再只是隱居終南的詩人、道士,而是被逼上梁山的反抗者。
貞觀十三年的清明,史書上記載著“終南山妖道作亂,朝廷遣兵鎮(zhèn)壓“,卻絕口不提為何而亂,為何而壓。就像史書永遠(yuǎn)不會記載,那個雨夜,終南山的山洞里,一個孕婦平安生下了孩子;就像不會記載,山民們分著最后一點干糧,卻把最大的那塊給了受傷的俘虜;就像不會記載,李玄昭在巖壁上寫下的那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雨幕中,終南山的輪廓愈發(fā)模糊,卻又愈發(fā)清晰。這里不再是避世的桃源,而是風(fēng)暴的起點。而那對龍鳳雙子,終將在這場風(fēng)暴中,展開他們真正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