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商君書·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貞觀十四年冬至,關中的雪比往年更大。玄昭踏著積雪,巡查華州的均田情況。白茫茫的田野里,百姓們正在搭建草棚儲存農(nóng)具,見到玄昭,紛紛熱情地打招呼,凍紅的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
“李大人,今年分了三十畝田,夠吃了!“一個老農(nóng)捧著剛蒸好的土豆,非要塞給玄昭,“這都是托您的福啊!“
玄昭接過土豆,溫熱的觸感從掌心傳來:“大爺,這是陛下推行新政的功勞,也是你們自己勤勞的結果。“他掰了一塊土豆放進嘴里,軟糯香甜——這是鳳翔引進的新品種,在關中試種成功,產(chǎn)量比普通土豆高了三成。
然而,并非所有州縣都如此順利。同州的地主豪強們對新政抵觸極大,他們隱匿田產(chǎn)、賄賂官吏、甚至煽動百姓鬧事,試圖阻撓均田制的推行。
“玄昭哥,同州的張大戶把田產(chǎn)都掛在了佃戶名下,還說誰敢如實登記,就收回田地!“王二柱怒氣沖沖地趕來,身上還沾著雪,“佃戶們敢怒不敢言,負責登記的弟兄都被他們打傷了!“
玄昭的臉色沉了下來。張大戶是同州最大的豪強,祖上曾出過宰相,在當?shù)貏萘ΡP根錯節(jié),連州官都要讓他三分。這正是新政推行的最大阻力——盤根錯節(jié)的地方勢力。
“備馬,去同州。“玄昭當機立斷,“新政不能在同州卡殼。“
趕到同州時,天色已晚。州衙外擠滿了百姓,他們大多是張大戶的佃戶,臉上滿是惶恐。見到玄昭,一個膽大的佃戶上前哭訴:“李大人,張大戶說我們要是敢認田,明年就沒飯吃啊!“
“別怕。“玄昭站在臺階上,聲音清亮,“朝廷推行均田制,是讓百姓有田種,不是讓豪強兼并土地。張大戶隱匿田產(chǎn),威脅百姓,已經(jīng)觸犯了國法!“他對同州刺史說,“請刺史大人立刻派人,隨我去張府查勘田產(chǎn)!“
同州刺史面露難色,支支吾吾:“李大人,張大戶......不好惹啊......“
“有國法在,有陛下的圣旨在,有百姓在,有什么不好惹的?“玄昭直視著他,“大人若不敢去,我自會向陛下上奏,說明同州推行新政的阻力。“
刺史被噎得說不出話,只得硬著頭皮下令:“備車,隨李大人去張府!“
張府燈火通明,張大戶正和幾個地主飲酒作樂,聽說玄昭帶人來了,頓時冷笑道:“一個毛頭小子,也敢管老夫的事?讓他進來!“
玄昭走進張府,無視滿桌的酒肉,直接開門見山:“張大戶,朝廷推行均田制,凡田產(chǎn)超過百畝者,多余部分需登記造冊,分予無田百姓。請出示你的田契,配合查勘。“
張大戶放下酒杯,傲慢地說:“老夫的田產(chǎn)都是合法所得,憑什么分給那些泥腿子?李大人剛回長安就如此高調(diào),就不怕根基不穩(wěn)嗎?“
“田產(chǎn)合法,為何要掛在佃戶名下?“玄昭拿出百姓的證詞,“這些佃戶都指證你威脅他們隱匿田產(chǎn),這也是合法的?“
張大戶臉色一變,隨即冷笑:“空口白牙,誰信?有本事你拿出證據(jù)!“
“證據(jù)自然有。“玄昭對王二柱使了個眼色,“帶上來。“
王二柱帶著幾個佃戶走進來,他們都是被張大戶威脅的人,此刻見到玄昭,紛紛跪下哭訴:“大人,張大戶逼我們認下他的田產(chǎn),還說不認就打死我們!“
“你......你們竟敢反水!“張大戶氣得拍案而起。
“不是反水,是不敢再助紂為虐!“一個佃戶鼓起勇氣說,“李大人推行新政,讓我們有田種,我們不能昧著良心說瞎話!“
人證物證俱在,張大戶啞口無言。同州刺史見狀,連忙打圓場:“張大戶,既然如此,就配合查勘吧,也是為了同州的安定。“
張大戶知道大勢已去,卻依舊不甘心:“查就查!老夫倒要看看,你們能奈我何!“
經(jīng)過三天三夜的查勘,張大戶隱匿的千畝田產(chǎn)被全部查出。玄昭當場宣布,將多余的田產(chǎn)分給無田的百姓,張大戶因“隱匿田產(chǎn),威脅百姓“被革去功名,交由公審堂審判。
消息傳開,同州的百姓歡呼雀躍,紛紛主動配合新政推行。其他豪強見狀,也不敢再明目張膽地阻撓,有的主動交出多余田產(chǎn),有的則悄悄轉移,卻被早有準備的新民軍骨干發(fā)現(xiàn),一一登記在冊。
關中試點的局面終于打開。到貞觀十五年立春時,三州共丈量出隱匿田產(chǎn)五千余畝,分給無田百姓三千余戶;開設醫(yī)館十二所,學堂十八所;百姓的稅賦減輕,生產(chǎn)積極性高漲,連往年荒蕪的土地都種上了莊稼。
玄昭將關中的成效寫成奏折,呈給皇帝。奏折中沒有邀功,只有詳實的數(shù)據(jù)和百姓的證詞,還附上了幾張描繪百姓耕作、孩子讀書的圖畫。
皇帝看到奏折,龍顏大悅,當即下旨嘉獎玄昭,并下令將新政試點擴大到關中十州,還調(diào)撥了糧食和銀兩支持新政推行。
然而,平靜的表面下依舊暗流涌動。保守派大臣并未放棄阻撓,他們暗中聯(lián)絡反對新政的豪強,散布謠言說“新政耗費國庫,民不聊生“,甚至策劃了一場針對玄昭的陰謀。
“玄昭哥,最近長安流傳謠言,說你私吞朝廷撥款,還說關中百姓怨聲載道。“王二柱帶來消息,臉上滿是憤怒,“肯定是那些保守派干的!“
玄昭并不意外:“謠言止于智者。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讓百姓真正受益,謠言自然不攻自破。“他對王二柱說,“你去關中各州縣收集百姓的聯(lián)名信,讓他們說說新政的好處,送到長安來。“
朱明也從鳳翔趕來,帶來了鳳翔的糧食和草藥:“長安不比鳳翔,人心復雜,你要多小心。我?guī)砹诵P翔的弟兄,讓他們暗中保護你。“
玄昭握住她的手,心中溫暖:“有阿姐在,我放心。“
不久后,關中百姓的聯(lián)名信送到了長安,足足裝滿了三輛馬車。信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樸實的話語:“新政讓我們有田種““醫(yī)館救了我的命““孩子能讀書了“......每封信都按下了百姓的手印,密密麻麻,觸目驚心。
皇帝看到聯(lián)名信,深受觸動,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百姓的手印,比任何彈劾都有力!李玄昭推行新政有功,即日起升任關中巡撫,全面負責關中新政!“
保守派大臣們面面相覷,卻再也無人敢提出反對——民心所向,連皇帝都態(tài)度鮮明,他們的阻撓已無濟于事。
玄昭站在朝堂上,接過圣旨,心中充滿了感慨。從子午谷到鳳翔,從鳳翔到長安,從朝堂舌戰(zhàn)到關中試點,這條路走得艱難,卻也充滿了希望。他知道,這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貞觀十五年春分,關中新政全面推行。玄昭騎著馬,走在關中的田野上,看著百姓們春耕的身影,聽著學堂里的讀書聲,心中充滿了欣慰。遠處的長安城在陽光下矗立,而關中的土地上,新的生機正在蓬勃生長。
他想起了子午谷的誓言,想起了鳳翔的麥田,想起了那些犧牲的英靈。他們未竟的理想,正在這片土地上一點點實現(xiàn)。
玄昭勒住馬,望著遠方的群山,眼中閃爍著光芒。他知道,新政的路還很長,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zhàn),但他不會退縮。因為他身后,是千千萬萬支持新政的百姓;因為他心中,是“讓天下人活得像人“的信念。
這信念,如關中的春風,吹遍田野,吹進民心,也終將吹遍整個天下。而他,將繼續(xù)帶著這份信念,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