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長安路遠民心伴
- 終南有鳳龍初鳴
- 逍遙半生游江湖
- 2926字
- 2025-07-19 20:43:22
——取自《史記·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貞觀十四年夏至,鳳翔府的麥子熟了。金色的麥浪在風中翻滾,空氣中彌漫著谷物的清香。百姓們揮舞著鐮刀,歡聲笑語在田埂間回蕩,孩子們提著籃子撿拾麥穗,連最年長的老人都拄著拐杖在田邊幫忙。這是鳳翔推行新政后的第一個豐收年,倉廩里堆滿了糧食,百姓們的臉上洋溢著踏實的笑容。
玄昭站在打谷場上,看著忙碌的百姓,心中充滿了欣慰。監御史回長安后,皇帝雖未再下旨意,但關于鳳翔新政的討論卻越來越多。有大臣上奏請求在全國推廣均田制,也有大臣質疑玄昭“私聚民心,恐有不臣之心“,朝堂上爭論不休。
“玄昭哥,長安又來人了!“王二柱興沖沖地跑來,手里拿著一封燙金的圣旨,“這次是內侍省的總管公公親自來的,說陛下召您即刻進京!“
玄昭接過圣旨,上面寫著“鳳翔令李玄昭,推行新政有功,著即赴長安,覲見圣顏,共商國是“。沒有赦免的字眼,卻也沒有再提“亂匪“之事,顯然皇帝的態度已經軟化。
“終于要去長安了。“朱明走到他身邊,手里捧著幾件收拾好的衣衫,“我已經讓老馬備好了馬車,帶了些鳳翔的新糧和草藥,給父親母親嘗嘗?!?
玄昭點點頭,目光掃過打谷場上的百姓。他們聽到消息,紛紛圍了過來,眼中滿是不舍和擔憂。
“小公子,長安危險,您可千萬要小心??!“王老五攥著玄昭的手,老淚縱橫,“那些當官的心眼多,您別被他們騙了!“
“我們跟您一起去長安!誰敢欺負您,我們就跟他們拼了!“幾個年輕后生舉起鐮刀,激動地喊道。
玄昭心中一暖,擺擺手讓大家安靜:“鄉親們放心,我去長安,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讓鳳翔的新政能推行到天下。我會照顧好自己,也會記得大家的囑托。“他看向王二柱,“我走后,鳳翔的事就交給你了。記住,要按《新民約》辦事,不能偏袒,不能懈怠?!?
王二柱用力點頭:“玄昭哥放心!有我在,鳳翔就亂不了!“
臨行前,玄昭去了城外的紀念碑前,獻上一束剛摘的麥穗。陽光灑在“民心不死,英魂永存“八個字上,仿佛在訴說著犧牲的意義。他對著紀念碑深深鞠躬:“影子,弟兄們,我要去長安了。你們未竟的心愿,我會替你們完成?!?
朱明站在一旁,默默看著他。她知道,玄昭此行不僅是為了新政,更是為了告慰那些犧牲的英靈。
午時三刻,玄昭與朱明登上馬車。百姓們自發地站在道路兩旁,手里拿著麥穗、鮮花,默默地為他們送行。沒有震天的吶喊,只有無聲的注視,這注視里藏著比言語更沉重的期盼。
馬車緩緩駛離鳳翔城,玄昭掀開窗簾,望著越來越遠的城樓,望著田埂上揮手的百姓,心中百感交集。他在這里奮斗了近兩年,從最初的艱難求生到如今的豐衣足食,鳳翔早已成了他的第二個家。
“別擔心,我們還會回來的。“朱明握住他的手,掌心溫暖而堅定。
玄昭點點頭,將目光投向遠方。通往長安的路漫長而曲折,官道兩旁的景象漸漸從農田變成了城鎮,行人也多了起來。他們的馬車插著“鳳翔貢使“的旗幟,一路暢通無阻,卻也引來了不少異樣的目光——有人好奇地打量著他們,有人低聲議論著“終南亂匪“,還有人對著馬車指指點點。
行至半途,他們在一個驛站休息。傍晚時分,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在驛站外徘徊,眼巴巴地望著里面的食物。玄昭看到了,讓車夫端了一碗熱粥和兩個饅頭給他。
乞丐接過食物,狼吞虎咽地吃著,眼淚卻掉了下來:“小公子......您是鳳翔來的李公子吧?“
玄昭有些驚訝:“你認識我?“
“去年我在鳳翔討飯,是您讓我種了半畝土豆,才有了活路。“乞丐抹著眼淚,“后來我回了老家,可這里的地主還是照樣收苛捐雜稅,日子又過不下去了......“
朱明遞給他一塊干凈的布巾:“慢慢說,怎么回事?“
乞丐哽咽著說,他老家的縣令為了討好上司,把朝廷減免的賦稅加在了其他苛捐雜稅里,百姓們不僅沒得到實惠,反而負擔更重了。不少人聽說鳳翔的好,都想往鳳翔跑,卻被官府攔了下來。
玄昭沉默地聽著,心中五味雜陳。他知道鳳翔的新政只是個開始,天下還有無數百姓在受苦。這更堅定了他去長安的決心——只有讓皇帝真正看到民間的疾苦,看到新政的成效,才能改變這一切。
“你若信得過我,就跟我去長安。“玄昭對乞丐說,“我會把你的遭遇告訴陛下,讓他知道百姓的難處。“
乞丐愣了愣,隨即撲通跪下:“多謝小公子!您真是活菩薩??!“
一路上,這樣的事情遇到了不少。有被地主欺壓的佃農,有被官吏勒索的商人,有想送孩子去學堂卻沒錢的夫婦......他們聽說玄昭是鳳翔來的“李公子“,都紛紛圍上來訴說冤屈,希望他能為百姓做主。
玄昭讓書生把這些遭遇一一記下,編成冊子。他知道,這就是最好的“奏折“,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有力量。
離長安越近,氣氛越緊張。官道上巡邏的士兵多了起來,盤查也越來越嚴格。當他們的馬車經過長安城門時,守城的士兵仔細檢查了他們的行李,看到那本記錄百姓疾苦的冊子時,眼中閃過一絲警惕,卻沒敢多說什么。
進入長安,玄昭忍不住掀開窗簾打量。這座他闊別多年的都城,依舊繁華,朱雀大街上車水馬龍,商鋪林立,行人衣著光鮮。但他也看到了繁華背后的陰影——街角瑟瑟發抖的乞丐,被士兵驅趕的流民,還有那些對著權貴卑躬屈膝的官吏。
馬車在駙馬府門前停下。李道淵和長公主早已等候在門口,看到玄昭和朱明下車,夫婦倆激動得熱淚盈眶。
“我的兒!你們可回來了!“長公主一把抱住朱明,又拉過玄昭,仔細打量著他們,“瘦了,也黑了,但結實了?!?
李道淵拍拍玄昭的肩膀,聲音哽咽:“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進入府中,玄昭發現駙馬府雖然依舊氣派,卻少了往日的熱鬧,侍衛也換成了生面孔。長公主悄悄告訴他,趙黨雖被清除,但朝廷里的勢力盤根錯節,不少人對他們父子仍心存忌憚,駙馬府的日子并不好過。
“陛下雖然召你回來,卻也有不少大臣在暗中盯著?!袄畹罍Y憂心忡忡地說,“你推行新政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他們不會輕易放過你的。“
玄昭拿出那本記錄百姓疾苦的冊子:“父親放心,我來長安,不是為了做官,是為了百姓。只要我心懷蒼生,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別人算計?!八麑宰舆f給父親,“這是我一路上收集的百姓遭遇,或許能幫陛下看清民間的真相。“
李道淵接過冊子,越看眉頭皺得越緊,最后重重一拍桌子:“這些官吏竟敢如此膽大妄為!難怪百姓怨聲載道!“
當晚,駙馬府設宴為玄昭和朱明接風。沒有奢華的排場,只有簡單的幾道菜,卻充滿了家的溫暖。席間,長公主詢問鳳翔的近況,玄昭一一細說,從均田制到學堂,從醫館到公審堂,聽得夫婦倆連連點頭。
“玄昭,你做得很好?!袄畹罍Y欣慰地說,“陛下雖然還沒明確表態,但對鳳翔的新政很感興趣。明日早朝,我會奏請陛下召見你,你要好好準備。“
玄昭點點頭,心中卻有些忐忑。他知道,明日的朝堂,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貞觀十四年夏至,李玄昭終于回到了長安。史書上只會簡單記載“鳳翔令李玄昭入京覲見“,卻不會記載他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不會記載百姓們的期盼與囑托,更不會記載那本沉甸甸的、寫滿疾苦的冊子。
但玄昭知道,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帶著鳳翔的春風,帶著百姓的心聲,走進了這座繁華而復雜的都城。他不知道前路如何,但他知道,只要心中裝著百姓,腳下的路就會越走越寬。
夜色漸深,長安的燈火次第亮起。玄昭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皇宮的方向,心中充滿了堅定。明日,他將站在朝堂之上,為天下百姓發聲。這聲音或許微弱,卻承載著無數人的希望。
因為他相信,民心所向,便是正道所在。而正道,終將照亮長安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