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鳳翔春暖生新篇

——取自《禮記·月令》“東風解凍,蟄蟲始振“

貞觀十四年立春,鳳翔府的積雪尚未完全消融,田埂上已冒出點點新綠。玄昭踩著泥濘的小路,巡查著城外的農田。百姓們正忙著翻耕土地,牛蹄踏過凍土,發出沉悶的聲響,孩童們跟在身后,撿拾著遺漏的麥穗,笑聲在曠野里回蕩。

“小公子,按您說的法子漚的肥,黑黝黝的可帶勁了!“老農王老五舉著一把腐熟的肥料,臉上溝壑里還沾著泥點,卻笑得比陽光還燦爛,“今年準是個好收成!“

玄昭蹲下身,捻起一點肥料放在鼻尖輕嗅,一股草木的清香混雜著泥土的氣息撲面而來。他去年在《鳳翔新民約》里增補了“農桑新法“,教百姓們用秸稈、糞便漚肥,改良土壤,還推廣了從終南山帶來的高產谷種和土豆,如今看來,效果已然顯現。

“王大爺,別忘了土豆要種在向陽的坡地,耐旱?!靶讯诘溃种冈谔飰派蟿澇錾顪\適宜的溝壑,“行距留三尺,株距留兩尺,這樣通風好,不容易生病?!?

王老五連連點頭,讓兒子趕緊記下:“小公子說的準沒錯!去年種的土豆,一家人吃了一冬天都沒吃完,還換了不少布匹呢!“

不遠處的官道上,幾輛馬車正緩緩駛來。為首的馬車上插著一面“長安貢使“的旗幟,車簾掀開,露出一張熟悉的面孔——竟是父親李道淵身邊的老管家。玄昭心中一動,快步迎了上去。

“小公子!“老管家跳下車,對著玄昭深深一揖,眼眶瞬間紅了,“老奴可算見到您了!“

“管家伯伯,您怎么來了?父親和母親還好嗎?“玄昭扶住他,心中涌起一陣暖流。長安政變后,他雖收到過父親的家書,卻因路途遙遠,始終未能親見。

“駙馬爺和長公主都好,就是惦記您和大小姐?!袄瞎芗夷税蜒蹨I,從懷中掏出一封家書,“長安的事了了,陛下下旨為駙馬爺平反,趙黨余孽也清剿干凈了。這次老奴來,一是送家書,二是......陛下有旨,召您和大小姐回長安。“

玄昭接過家書,指尖觸到信紙的剎那,竟有些微微顫抖。他展開信紙,父親的字跡依舊沉穩有力,字里行間滿是關切,還說皇帝對鳳翔的“新政“頗為好奇,雖未明說赦免,卻也松了口風,讓他“酌情回京,共商國是“。

“回長安?“王二柱不知何時湊了過來,手里還提著剛捕的野兔,聽到這話頓時急了,“玄昭哥,咱們好不容易在鳳翔站穩腳跟,回長安豈不是羊入虎口?“

玄昭將家書遞給走來的朱明,目光掃過田埂上忙碌的百姓,又望向城內升起的炊煙。鳳翔府經過半年的休養生息,早已不是當初那座孤城——街道重新鋪砌,學堂里書聲瑯瑯,醫館外排隊的百姓臉上帶著平和,甚至連城墻都翻新了磚石,處處透著生機。

“阿姐怎么看?“玄昭輕聲問。

朱明讀完家書,指尖在“共商國是“四個字上停留片刻:“父親在信中說,陛下對趙黨亂政心存愧疚,想推行新政,卻苦于沒有章法。召我們回去,或許是真心想聽聽民間的聲音?!八ь^望向玄昭,眼中帶著一絲期盼,“而且......我們也該回去看看父親母親了。“

玄昭沉默良久。他知道,回長安意味著風險,趙黨余孽或許還在暗處窺伺,朝堂上的明槍暗箭更是防不勝防。但他更清楚,鳳翔的新政雖好,卻只是一隅之地,若能將“新民“理念帶入長安,讓皇帝真正看到百姓的需求,天下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回長安。“玄昭站起身,目光堅定,“但不是現在?!八麑瞎芗艺f,“請您回復陛下,鳳翔春耕正忙,百姓離不開。待秋收之后,玄昭自會帶著新政的成效,赴長安面圣。“

老管家有些為難,卻還是點頭應下:“老奴會如實稟報。只是......陛下派來的監御史已在城中驛館等候,說是要'考察鳳翔新政',小公子需得留意?!?

玄昭心中了然,這監御史名為考察,實為監視。他笑道:“請管家伯伯轉告監御史,鳳翔的新政不怕看,就怕他看得不夠仔細。“

送走老管家,玄昭立刻召集頭領們議事。得知皇帝召玄昭回京,眾人反應不一——王二柱堅決反對,怕落入朝廷圈套;老馬則認為是機會,能讓新政被天下知曉;朱明提議先讓監御史看到鳳翔的成效,為回長安鋪路。

“監御史來了,正好讓他看看我們的'均田制'有多好!“玄昭拍板決定,“王二柱,你帶他去看農田,讓百姓們自己說收成;朱明姐,你帶他去醫館和學堂,讓他看看百姓的生活;老馬,你準備好新政推行以來的賬目,田增了多少,糧多了多少,稅減了多少,一筆一筆算清楚!“

三日后,監御史果然開始考察。這御史年約四十,面容清瘦,眼神銳利,顯然是個不好糊弄的角色。他先是查賬,一筆筆核對田畝、稅收、糧倉,發現鳳翔的稅銀雖減,入庫的糧食卻比往年多了三成,賬本記得清清楚楚,挑不出半點錯處。

接著去農田,正是春耕大忙時節。監御史看到百姓們自發組織起來,互助耕種,田壟整齊,肥料充足,連最貧瘠的土地都種上了耐旱的土豆,不由得暗暗點頭。當聽到王老五說“今年的糧食夠吃,還能存下種子“時,他緊鎖的眉頭松動了幾分。

最后去醫館和學堂。醫館里,朱明正帶著醫者為老人免費體檢,藥柜上貼著“小病免費,大病減費“的字條;學堂里,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傳出墻外,黑板上寫著“民為邦本“四個大字,連頭發花白的老婆婆都在跟著認字。

“這些孩子......都不要束脩?“監御史指著學堂里的農家子弟,語氣帶著難以置信。在長安,就算是最低等的私塾,也要收幾斗糧食當束脩,哪有免費讀書的道理?

“《鳳翔新民約》規定,凡七歲以上孩童,皆可入學,束脩由公田收入支付?!靶呀忉尩溃鞍傩兆R字了,才能懂規矩,才不會被奸吏蒙騙,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監御史沉默不語,目光掃過醫館里的藥柜、學堂里的課本、田埂上的農具,又看了看百姓們臉上的笑容——那是一種踏實的、有希望的笑容,是他在長安官場從未見過的表情。

考察過半時,鳳翔突然下了一場春雪,氣溫驟降,不少百姓染上風寒。監御史以為醫館會人滿為患,甚至可能出現疫情,急忙趕往醫館,卻看到朱明早已帶著醫者們分赴各村,送藥上門,還教百姓們用生姜、蔥白煮水預防感冒,秩序井然,沒有一絲慌亂。

“你們怎么知道要提前準備?“監御史忍不住問道。

玄昭指著墻上的《鳳翔防疫法》:“我們根據節氣和往年經驗,制定了防疫預案,提前儲備了草藥,還培訓了各村的'赤腳醫者',小病小痛在村里就能解決?!?

監御史看著那條文細致的防疫法,又看了看送藥歸來的醫者們被凍紅的臉頰,心中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在朝中多年,見慣了官吏們對百姓疾苦的漠視,從未想過在這曾經的“亂匪窩“里,竟有如此周密的民生安排。

當晚,監御史在驛館寫下密信,派人送往長安。信中沒有彈劾,沒有質疑,而是詳細描述了鳳翔的新政:均田制讓百姓有田種,低稅制讓百姓有余糧,醫館學堂讓百姓有保障,公審堂讓百姓有尊嚴。最后,他寫道:“鳳翔之治,非靠刀劍,而靠民心。李玄昭雖年少,卻懂民生,知民心,可為朝廷之鑒?!?

玄昭不知道監御史寫了什么,他正忙著和百姓們補種被春雪凍傷的幼苗。月光灑在田埂上,朱明提著燈籠走來,遞給玄昭一個溫熱的窩頭:“監御史明日就要走了,他說想見你最后一面?!?

玄昭接過窩頭,咬了一口,溫熱的谷物香氣在口中彌漫:“他想問什么?“

“或許......是想問你真正的想法?!爸烀魍h處的燈火,“他不是趙黨,是個想做實事的御史。“

次日清晨,監御史臨行前,果然單獨見了玄昭。他沒有問新政細節,只問了一個問題:“李公子,你推行新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百姓?“

玄昭看著他,認真地說:“為了百姓能活下去,有尊嚴地活下去。御史大人,您在長安見慣了權貴,可曾見過百姓餓肚子的模樣?見過孩子因為沒錢治病而夭折的痛苦?鳳翔的新政,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讓這些事少發生一些。“

監御史深深看了他一眼,躬身一揖:“李公子心懷蒼生,下官佩服。長安見?!?

看著監御史離去的馬車,玄昭知道,鳳翔的春天,才剛剛開始。而通往長安的路,已經在腳下緩緩展開。

貞觀十四年春分,鳳翔府的新政在長安悄然傳開。有人說玄昭“沽名釣譽,收買人心“,也有人說“鳳翔之治,可為天下法“。而在鳳翔,百姓們只知道,今年的春天來得格外暖,地里的種子發了芽,心里的希望也生了根。

玄昭站在城樓上,望著漫山遍野的新綠,仿佛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天下。他知道,回長安的路充滿未知,但只要帶著鳳翔的春天,帶著百姓的期盼,就沒有跨不過的坎。

因為民心所向,便是春暖花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霍林郭勒市| 阜阳市| 家居| 临高县| 图们市| 汶川县| 广昌县| 德安县| 梧州市| 湘乡市| 万载县| 连江县| 东兰县| 高青县| 海林市| 海原县| 南汇区| 申扎县| 普宁市| 韶关市| 九江县| 金塔县| 余姚市| 鹿邑县| 吴堡县| 新巴尔虎右旗| 喜德县| 荣昌县| 民勤县| 乐都县| 巴林左旗| 福贡县| 仪征市| 桓台县| 五莲县| 米脂县| 洪泽县| 宝鸡市| 鄂伦春自治旗|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