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長痛不如短痛
- 開局收音機廠,你讓我造相控陣?
- 年輕的馬師傅
- 2153字
- 2025-07-20 18:00:00
第二天下午兩點,會議室里坐滿了人。
各科室主任齊刷刷的坐在長條桌旁,神色各異。
有人翻著手里的筆記本,有人低頭抽煙,整個會議室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氛。
林濤推門而入,手里拿著一份厚厚的材料。
他環視了一圈,目光在每個人臉上停留了片刻。
“同志們,今天召集大家來,是要討論一個重要問題。”
林濤在主位上坐下,聲音平穩但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我們廠要進行全面的體制改革。”
“林廠長,改革這個詞聽起來很嚇人啊,咱們廠現在不是好好的嗎?”
人事科的馬科長率先開口,他是個五十歲出頭的瘦高個子,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
去年虧損10萬,今年前三個月又虧損了4萬,這叫好好的?”
林濤翻開手中的材料。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只有墻上的掛鐘滴答滴答的響著。
“林廠長,虧損是有客觀原因的,原材料漲價,設備老化,這些都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生產科的老劉咳嗽了一聲。
“客觀原因確實存在,但主觀原因更嚴重。”
林濤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開始寫字。
“我們廠現在有三百一十二人,其中生產工人只有一百八十人,管理人員和后勤人員卻有一百三十二人。”
他在黑板上寫下了這組數字,粉筆在黑板上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這是什么概念?平均每一點五個生產工人,就要養活一個管理人員。”
林濤轉過身,面對著眾人。
“其他廠子是什么情況?上海無線電廠,三比一的比例,天津收音機廠,四比一的比例。”
會議室里開始有人竊竊私語,幾個科室主任臉色都有些不好看。
“林廠長,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馬科長的聲音提高了幾分。
“我們管理人員也是為了廠子好,難道我們就不該吃飯了?”
“我沒說不該吃飯,但要看你們干了什么活。”
林濤的語氣很平靜,但每個字都像釘子一樣釘在人心里。
“人事科八個人,整天處理的無非是考勤、調動、檔案這些事情,生產科十二個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統計產量,傳達指令。”
他走回座位,從文件夾里拿出一張紙。
“這是我這幾天統計的各科室工作量,大家可以看看。”
林濤把紙遞給馬科長,馬科長接過來看了看,臉色變得更難看了。
“從下個月開始,我們要實行新的人員配置。”
林濤的聲音在會議室里回蕩。
“各科室要精簡人員,多余的管理人員轉到生產崗位。”
“不行!”
馬科長猛的站起身,眼鏡差點掉下來。
“林廠長,我們這些人都是有文化的,讓我們去車間干活,這不是大材小用嗎?”
“有文化更好,說明學東西快。”
林濤毫不退讓。
“現在是1979年,不是1959年,光有文化不會干活是不行的。”
會議室里的氣氛越來越緊張,幾個科室主任的臉色都很難看。
“林廠長,你這是要砸我們的飯碗啊!”
生產科的老劉也站了起來,聲音都有些顫抖。
“我不是要砸飯碗,我是要讓大家的飯碗更結實。”
林濤站起身,走到窗邊。
外面的天空灰蒙蒙的,遠處的煙囪冒著黑煙。
“你們知道現在一線工人的工資是多少嗎?”
沒有人回答。
“四十二塊錢。”
林濤轉過身。
“而你們這些管理人員的工資是多少?六十五塊錢。憑什么?”
“憑我們的學歷,憑我們的資歷!”
馬科長的聲音有些尖銳。
“學歷和資歷能創造價值嗎?”
林濤走回座位。
“是工人們在車間里組裝收音機,還是你們在辦公室里計算數據?”
會議室里一片沉默,只有掛鐘的滴答聲在回蕩。
“從下個月開始,我們實行新的工資制度。”
林濤翻開另一頁材料。
“基礎工資加績效工資,所有人的基礎工資都是二十八塊錢,剩下的收入看你們的工作表現。”
這句話像炸雷一樣在會議室里炸開,幾個科室主任的臉色都變了。
“這不可能!”
馬科長的聲音都有些走調。
“工資制度是國家規定的,你一個廠長說改就改?”
“國家現在鼓勵改革,鼓勵創新。”
林濤的語氣很平靜。
“我們這是響應國家號召,有什么不可以的?”
他在心里默默詢問紅星:“這樣的改革方案,在法律上有沒有問題?”
“經分析,當前改革方案符合1979年國家政策導向,建議以試點形式實施,可規避政策風險。”
“這個方案我們先試行三個月,看看效果如何。”
林濤心里有了底,繼續說道。
“試行三個月?”
財務科的小趙有些緊張。
“林廠長,這樣搞下去,萬一出了問題怎么辦?”
“出了問題我負責。”
林濤的語氣很堅定。
“但如果不改革,我們廠子遲早要倒閉。”
會議室里的氣氛依然緊張,但已經沒有人再直接反對了。
“具體怎么實施?”
生產科的老劉問道。
“很簡單。”
林濤在黑板上又寫了幾個字。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
“生產工人按照產量和質量計算績效,管理人員按照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計算績效。”
他放下粉筆,轉身面對眾人。
“那我們這些老同志怎么辦?”
馬科長的聲音有些無奈。
“年紀大了,手腳不靈便,真的干不動了。”
“可以申請內退,或者轉到適合的崗位。”
林濤的語氣緩和了一些。
“我們不會讓任何一個老同志吃虧。”
會議開了兩個多小時,直到下午四點才結束。
各科室主任陸續離開,臉色都不太好看。
“濤哥,這樣搞會不會太激進了?”
王紅林走到林濤身邊,壓低聲音說。
“不激進不行。”
林濤收拾著桌上的材料。
“溫水煮青蛙,慢慢死,大火快炒,還有活路。”
夜晚的廠區里一片寂靜,只有幾扇窗戶還亮著燈。
林濤獨自一人坐在辦公室里,桌上擺著一杯已經涼了的茶水。
他閉上眼睛,在心里詢問紅星:“這樣的改革方案,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綜合分析顯示,改革成功概率為78%,主要風險在于人員抵觸情緒和政策變化。建議分步實施,逐步推進。”
林濤睜開眼睛,看著窗外的夜色。
遠處的路燈發出昏黃的光,幾只野貓在垃圾桶旁覓食。
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