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心歸安寧,道德之經

輕微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停在側殿門外。

這腳步聲沉穩,輕盈,仿佛踏在無形的道韻之上,每一步都引動周遭靈氣極其微妙的共鳴。

殿門無聲滑開,一道身影逆著門外稍亮的光線走了進來。

玄色道袍,日月星辰、山河社稷暗繡其上,紫金道冠下是古拙平靜的面容——正是掌門李道明!

他沒有看地上那些姿態各異的弟子,目光如同實質,瞬間便落在盤膝而坐的張陵身上。那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皮相,直視神魂深處。

“醒了?”李道明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在這寂靜的殿宇內響起,帶著一種洞悉一切的淡然。

張陵心中微凜,知道瞞不過這位深不可測的掌門真人。

他緩緩睜開眼,動作自然地起身,對著李道明躬身行禮:“弟子張陵,拜見掌門真人。”

姿態恭敬,眼神卻已恢復了澄澈與平靜。

李道明微微頷首,目光掠過張陵腰間那枚看似普通的玄青半佩時,似乎有極細微的停頓,隨即又若無其事地移開。

他負手而立,望向墻上那面水波微瀾的青玄古鏡,鏡中依舊上演著其余八人光怪陸離的“人生”。

“青玄鏡照見人心,推衍未來,此乃嫡傳之位最后一重考驗,未入名冊,故未明言。”李道明的聲音平緩,如同在敘述一件平常事,“鏡中之夢,或為心中所求,或為命運一隅。沉溺者,需外力喚醒,或待其自悟。”

他轉過頭,目光重新落在張陵臉上,那雙古井無波的眼眸深處,似有星河流轉,倒映著張陵的身影。

“方才,青玄鏡氣機有異。你明明已自鏡中夢魘掙脫,神智清明,然鏡面反饋,你的‘存在’卻驟然從推衍軌跡中消失,被拉入一處連青玄鏡本體都無法清晰映照的奇異空間……那氣息,浩渺蒼茫,非此界所有。”

李道明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絲罕見的探詢與篤定:“能如此輕易介入青玄鏡本源空間,又對此鏡運轉規則了如指掌者……張陵,你可是見到了……祖師?”

最后兩個字,他說得極輕,卻重逾千鈞。

張陵心頭劇震!掌門竟能通過青玄鏡的細微變化,精準推斷出祖師的存在!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翻涌的思緒。祖師嚴令不可泄露《三洞真經》相關,但見祖師之事,似乎已在掌門預料之中,隱瞞反而不智。

“回稟掌門真人,”張陵再次躬身,聲音沉穩,“弟子確于那奇異空間之中,得見一位前輩。其自稱……乃我青玄門祖師。”

“那位前輩形容枯槁,赤足垂釣于一片……汪洋絕地之上。弟子不識其面貌,只聽得他念出‘青葉問道玄門開,九山拱衛道自來’之謁語。”

李道明古拙的臉上,第一次出現了明顯的情緒波動。那并非震驚,而是一種深沉的、近乎虔誠的了然與追思。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投向虛空,仿佛穿透了殿宇的阻隔,看到了青玄門綿延無盡的道統源頭。

“果然是他……”一聲極輕的嘆息,帶著萬古的滄桑,“青玄門祖師……青玄子……”

他收回目光,看向張陵時,已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只是眼底深處多了一抹難以言喻的復雜意味:“祖師可有訓示?”

“祖師言,今日相見,緣法使然。囑弟子謹守本心,勤修不輟,莫負道途。”張陵謹慎地復述著能說的部分,將《三洞真經》、天道感知、玉佩護身以及那可怕的警告盡數深埋心底,“祖師亦賜下半枚玉佩,言有護身之效。”他輕輕示意了一下腰間的玄青半佩。

李道明的目光在那半枚玉佩上停留了一瞬,那玉佩散發的“空無”氣息,連他都感到一絲難以捉摸的深邃。

他并未追問玉佩具體功效,也未深究祖師為何獨獨現身于張陵面前。到了他這等境界,深知有些緣法,強求不得,更不可深究。

“既是祖師所賜,必有其深意。好生收著。”李道明微微頷首,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溫和卻蘊含力量,“張陵。”

“弟子在。”

“青玄鏡照心,亦照過往未來一絲痕跡。你命格奇特,命源……更是前所未見。”李道明的目光仿佛能洞穿一切迷霧,卻又帶著包容萬物的溫和,“祖師現身于你,便是明證。你身上,必有大秘,亦或背負著難以想象的因果。”

張陵心頭一緊,袖中的手指下意識地蜷縮了一下。

然而,掌門接下來的話語,卻如同一股溫熱的暖流,瞬間驅散了他心中的寒意與忐忑。

“然,既入我青玄門,得授嫡傳之位,你便是我青玄門人!”李道明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千鈞,帶著一宗之主的威嚴與承諾,“只要你不違門規,不行傷天害理、禍亂蒼生之事,無論你身負何等秘密,面臨何等艱險……”

他的目光掃過墻上青玄鏡中那些沉溺的身影,最終落回張陵身上,帶著磐石般的堅定。

“青玄門,永遠是你的家!”

一股難以言喻的暖流,如同決堤的江河,瞬間沖垮了張陵心中因祖師警告而筑起的冰冷堤壩。

從踏入青玄門至今,師尊的護短、小師姐的依賴、杜師兄的信任、冉長老的惜才……點點滴滴匯聚成河。

而此刻掌門這擲地有聲的承諾,便是那定海的神針,將他漂泊無依的道心,穩穩地錨定在這片名為“青玄門”的土壤之上!

鼻尖竟有些發酸。

張陵深深低下頭,掩去眼中一閃而逝的微光,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與前所未有的堅定:“弟子……叩謝掌門!弟子張陵,此生此世,永為青玄門人!必不負宗門,不負師長!”

“善。”李道明臉上露出一絲極淡卻真實的欣慰笑意,抬手虛扶,“起來吧。”

就在兩人交談之際,殿內原本沉寂的氣氛被幾聲輕微的呻吟和喘息打破。

“呃……”

“嘶——頭好痛……”

“剛才……那是夢?”

只見地上躺著的幾位新晉嫡傳,如同大夢初醒般,陸陸續續睜開了眼睛。

蘇錦雪,眼中殘留著一絲迷離的月華,仿佛剛從廣寒仙闕跌落凡塵;石磊,甩了甩腦袋,臉上帶著戰場廝殺后的煞氣與疲憊;徐丹青揉著額角,似乎還在回味丹爐中霞光萬丈的景象;李明心,則長嘆一聲,復而平靜……

“嗯,都醒了?”李道明目光平靜地掃過眾人,淡淡開口,“青玄鏡幻夢,乃入嫡傳必經之考。沉溺者,需知幻夢雖美,終非真實;掙脫者,當明道心可貴,更需砥礪前行。爾等能在時限內自行醒來,皆是品性上佳、道心堅韌,未來可期!”

他的話語帶著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讓眾人因幻境落差而產生的劇烈心緒波動稍稍平復。

眾人連忙起身,整理儀容,恭敬行禮:“謝掌門真人教誨!”

“大典在即,諸事繁雜。爾等既已通過此關,便安心準備。”李道明勉勵幾句,不再多言,對張陵微微頷首示意,便轉身飄然而去,玄袍身影消失在殿門外的光影中。那股籠罩殿宇的無形威壓也隨之消散。

掌門剛走,儀典堂那位須發皆白、面容古板的執事長老便快步走了進來,手中捧著一摞厚厚的玉簡。

他板著臉,目光如尺子般掃過九位新晉嫡傳,尤其在張陵身上多停留了一瞬,顯然也注意到了他是最早清醒甚至與掌門交談之人。

“肅靜!”長老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掌門真人日理萬機,爾等既已過關,便該收束心神,專注大典!”

接下來的時間,對張陵而言,簡直比幻夢中面對血魔老人鏖戰三日還要耗費心神。

儀典長老捧著玉簡,如同宣讀天條律令,一板一眼,逐字逐句地講解著七日后的冊封大典流程。

從何時在何地集合,如何列隊,步幅大小,到登上那九十九級白玉階時的儀態、速度、眼神,再到在祖師堂前告拜祖師時的每一個動作細節、角度、停留時間……事無巨細,繁復冗長到了極致!

“……立于問道殿前,需心存敬畏,目視前方掌門所在玉階中段,不可直視掌門法眼,亦不可目光游移!雙手交疊置于丹田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拇指相扣,此乃‘抱元守一’印……”

“……受掌門親授玉碟、指環時,需躬身至九十度,雙手平伸,掌心向上,承接時指尖不可觸及掌門手部!接過后,退半步,再躬身行禮,口稱‘謝掌門賜,弟子定不負所托’!聲需清朗,不可過高,亦不可過低……”

“……告拜祖師堂,需先于堂前廣場青石板上行三禮,停留三息,心念祖師恩德!起身后,入堂,于祖師法像前三步處,行九禮...動作需連貫肅穆,不可拖沓……”

儀典長老的聲音如同魔音灌腦,配合著玉簡中投射出的光影演示,一遍又一遍地沖擊著張陵的神經。饒是他神魂強大,記憶超群,也被這繁瑣到了極致的禮儀流程弄得腦袋發沉,眼皮直跳。

他強打精神,強迫自己記住每一個細節,但心思卻不由自主地飄向了腰間那溫潤的玉佩,飄向了懷中那本沉甸甸的《道德經》,更飄向了祖師那石破天驚的警告……與掌門“宗門永為后盾”的暖流交織碰撞。

其余幾位嫡傳也好不到哪里去。

l柳依依眉頭微蹙,顯然也頗感不耐;石磊則努力瞪大眼睛,卻忍不住偷偷打了個哈欠;蘇錦雪手指無意識地絞著衣角...唯有李明心,似乎對這種刻板森嚴的規矩更能適應,神情相對專注。

“……最后,需謹記!”儀典長老的聲音陡然拔高,將眾人有些渙散的注意力強行拉回,“大典當日,九山徽記旌旗招展,爾等玄青嫡傳袍加身,萬眾矚目之下,一言一行,皆代表青玄門之顏面!若行差踏錯半分,輕則受罰,重則褫奪嫡傳之位!爾等可都記住了?”

“弟子謹記!”眾人齊聲應道,聲音帶著一絲解脫般的疲憊。

當儀典長老終于合上最后一枚玉簡,宣布講解結束時,張陵只覺得像是打了一場大仗,精神上的疲憊感甚至超過了身體的消耗。

他隨著眾人走出儀典堂側殿,踏出問玄山恢弘的殿宇群落,御起師父給的代步云梭,朝著云舒山的方向飛去。

夕陽的金輝灑落在綿延的云海和蒼翠的山巒之上,為歸途染上了一層溫暖的色調。晚風帶著山間特有的草木清氣拂面而來,終于將儀典堂內那股沉悶刻板的氣息稍稍吹散。

張陵深深吸了一口氣,感受著腰間玉佩的微涼和懷中古冊的沉實,紛亂的心緒也在這熟悉的歸途中漸漸沉淀下來。

云梭輕盈地降落在云舒山熟悉的院落前。

剛踏下云梭,一道鵝黃色的身影便如同歸巢的云雀般飛撲過來,清脆的鈴聲叮當作響,帶著滌蕩心神的安寧氣息。

“小師弟!你可算回來啦!”陸青黛發間的九霄云鈴隨著她的蹦跳歡快地搖曳著,小臉上滿是明媚的笑容,似乎早已將之前的傷痛陰霾拋到了九霄云外。

她繞著張陵轉了一圈,好奇地打量著他身上的玄青色嫡傳袍服,“哇,這就是嫡傳弟子的衣服?真精神!不過……小師弟你怎么看著有點蔫蔫的?是不是問玄山那些老頭子太兇啦?”

她口中的“老頭子”,顯然包括了掌門和儀典長老。

“青黛,不得無禮。”溫和的女聲傳來,師娘站在廊下,依舊是一身素雅的衣裙,面帶溫婉笑意,目光關切地落在張陵臉上,“陵兒回來了?臉色是有些倦意,可是今日領受服飾,儀程繁瑣累著了?”

“師娘,小師姐。”張陵心中微暖,臉上也露出笑容,“是有些繁瑣的禮儀要記,費了些心神,不礙事。”

“哼,問玄山那群老家伙,就愛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排場!”杜衡懶洋洋的聲音從旁邊一株虬枝老松下傳來。他依舊沒骨頭似的癱坐在石凳上,手里不知何時又捏著幾顆松子,正有一搭沒一搭地拋著。

“小師弟,甭理他們那套,記個大概意思就行,到時候跟著前面的人做,錯不了!實在不行,咱師父打哈欠的時候,你就跟著打個哈欠,準保沒人注意你!”

他促狹地朝正從主屋踱步出來、還伸著懶腰的陸云飛努了努嘴。

“杜衡!你小子又編排為師!”陸云飛打了個大大的哈欠,圓潤的身軀裹在寬松的袍子里,睡眼惺忪,哪還有半點在大典上淵渟岳峙的法性真人風范。

他走到張陵面前,胖乎乎的手掌隨意地拍了拍張陵的肩膀。

“嗯,衣服不錯,合身!器宇軒昂!像我年輕時候”陸云飛上下打量著自己的寶貝徒弟,滿意地點點頭,隨即又打了個哈欠,“累了吧?趕緊回屋歇著去!吃飯再叫你!別聽杜衡那臭小子胡咧咧,大典那天該有的禮數還是得有,給咱云舒山長長臉!不過嘛……”

他賊兮兮地壓低聲音,“真要是記不住,就學為師,眼神放空,神游天外,只要動作大差不差,沒人敢說啥!嘿嘿!”他擠了擠眼,一副“你懂的”表情。

師娘無奈地搖搖頭,眼中卻滿是縱容的笑意。小師姐陸青黛則捂著嘴咯咯直笑。

看著眼前這熟悉又溫暖的一幕,聽著師父不著調卻充滿護犢意味的“教導”,感受著師娘的關切、小師姐的活潑、杜師兄的懶散調侃,張陵只覺得一股暖洋洋的氣息包裹了全身。

祖師的警告、儀典的繁瑣……所有沉重的、紛亂的思緒,在這一刻都被這云舒山上獨有的、帶著煙火氣的溫情所撫平。

“謝師父,師娘。弟子知道了。”張陵笑著應道,心中一片安寧。

他辭別了師父師娘和師兄師姐,轉身走向自己那間位于竹林掩映下的僻靜小屋。

推開木門,熟悉的淡淡竹香混合著陽光曬過被褥的味道撲面而來。屋舍簡樸,一床、一桌、一蒲團而已。他反手關上房門,隔絕了外界的一切聲響。

世界瞬間安靜下來。

他沒有立刻點燃燈燭,而是借著窗外透進來的最后一點天光,走到桌前。心念微動,那本緊貼胸膛、帶著古老歲月氣息的薄冊,便無聲無息地出現在他掌心。

書冊入手微沉,觸感非皮非紙,倒像是某種溫潤的玉石薄片疊成,卻又異常柔韌。

封面上,三個古老扭曲、仿佛由流動的云紋與星辰軌跡自然凝結而成的篆文,在昏暗中散發著極其內斂的、近乎于“無”的微光。

《道德經》!

張陵的手指輕輕拂過那三個古字,然后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翻開書頁。

沒有想象中的霞光萬道、異象紛呈。內里的書頁材質與封面相似,觸手溫潤。其上書寫的文字,依舊是那種古老而陌生的篆文,筆跡古樸自然,仿佛天成。

張陵凝神看去,奇異的是,當他目光專注地落在那扭曲的篆文上時,其意竟自然而然地流入心間,如同清泉流淌,毫無滯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沒有具體的修行法門,沒有神通的施展口訣,沒有境界的劃分描述。通篇皆是這般闡述天地至理、宇宙本源、萬物生滅、人心修持的玄奧文字。

講的是“道”的不可名狀,講的是“德”的自然無為,講的是清虛自守,講的是抱樸歸真。

字字珠璣,句句箴言。

張陵起初只是抱著研讀祖師所賜秘典的鄭重心態,逐字逐句地默讀。

然而,讀著讀著,他的心神卻不由自主地被那字里行間蘊含的至簡至深、至廣至微的道理所吸引。

那些紛亂的雜念、深埋的恐懼、對未來的憂慮,在這如同清泉流淌、如同大地般厚重的文字浸潤下,竟奇異地、緩緩地平復下來,如同被一只無形的大手輕輕拂去。

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感,從神魂深處彌漫開來,澄澈而通透。那是一種卸下了所有重負,回歸生命本源般的安寧。

體內的“有無之核”命源核心,在這份寧靜中緩緩旋轉,仿佛也變得更加圓融內斂。泥丸宮中,《三洞真經》的經文烙印光芒柔和,與手中《道德經》的氣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不知不覺間,窗外已是月華初上。

清冷的月光透過竹窗的縫隙,在桌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張陵依舊沉浸在手中的書冊里,渾然不覺時間的流逝。他并未刻意去記憶,但那些玄奧的經文卻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入了他的神魂深處。

當翻過最后一頁,合上書冊時,張陵長長地、無聲地舒了一口氣。眼中再無半分疲憊與迷惘,只剩下如古井般深邃的平靜。

沒有修為暴漲,沒有頓悟神通,但他卻感覺自己的心境,仿佛經歷了一場無聲的洗禮,變得更加堅固,更加澄明,隱隱觸摸到了一絲與天地自然相合的韻律。

他低頭看著掌心這本看似樸實無華的《道德經》,感受著它沉甸甸的分量。

這絕非僅僅是一本修身養性的書!其清心安寧之效,或許只是其最微不足道的冰山一角。

祖師將此書“物歸原主”,其用意之深,恐怕遠超他此刻的理解。

小心翼翼地將《道德經》貼身收好,與那半枚溫潤玉佩一同緊貼心口。

張陵走到窗前,推開竹窗。清冷的山風裹挾著草木清香和遠處瀑布的水汽撲面而來,夜空如洗,星河璀璨。云舒山在月光下靜謐而安詳。

七日之后,便是真正的冊封大典。前路依舊迷霧重重,兇險莫測。但此刻,張陵的心卻異常安定。他不再僅僅是那個背負血仇、身懷巨秘的少年。

他是張陵,是云舒山弟子,是青玄門第四十七代嫡傳。

道阻且長,然吾輩修士,當循道而行,守心如一。

他望著那輪皎潔的明月,目光沉靜如水,又似蘊含著穿透萬古迷霧的微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超| 临武县| 图片| 马鞍山市| 宜兰县| 凤阳县| 崇明县| 中牟县| 郯城县| 平和县| 元江| 达州市| 乐业县| 桦南县| 涿州市| 涿州市| 神池县| 通辽市| 铜川市| 焉耆| 汉源县| 腾冲县| 漯河市| 瓦房店市| 横山县| 乐业县| 辽阳市| 安化县| 天柱县| 鹤山市| 金沙县| 台湾省| 宝丰县| 若羌县| 库伦旗| 慈利县| 嘉善县| 营山县| 吉安市| 景谷|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