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敬聲被押回長安的那天,天空陰沉得像要下雨。
福朋站在京兆尹府的門口,看著囚車從遠處駛來。公孫敬聲穿著囚服,戴著手銬腳鐐,頭發被雨水打濕,貼在臉上,狼狽不堪。
“大人。”王二走上前,遞上一個錦盒,“這是從他身上搜出來的。”
福朋打開錦盒,看到里面的竹簡,冷笑一聲:“果然是偽造的。”
“他還嘴硬,說這是真的,是當年巫蠱案的原始供詞。”王二道。
“帶他去天牢,”福朋道,“好好‘招待’他,讓他把背后的人都供出來。”
“是。”
看著囚車消失在街角,福朋心里卻沒有輕松。他知道,公孫敬聲雖然被抓了,但他偽造的“罪證”,很可能已經泄露出去了,否則,他沒必要急著逃跑。
果然,第二天早朝,就出事了。
一個名叫眭弘的議郎(負責顧問應對的官員),突然站出來,上奏說:“陛下,臣近日得到一份當年巫蠱之禍的供詞,上面寫著‘太子劉據曾命人制作木偶,詛咒先帝’!此等大逆不道之事,陛下豈能容忍?臣懇請陛下徹查!”
朝堂上一片嘩然。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看向劉據的眼神充滿了復雜。
劉據坐在龍椅上,臉色平靜,心里卻早已掀起驚濤駭浪。又是巫蠱!這些人到底要糾纏到什么時候?
“眭弘,”劉據的聲音帶著一絲寒意,“你說的供詞,在哪?”
眭弘從懷里掏出幾塊竹簡,高高舉起:“陛下,這就是供詞!上面還有當年審理此案的官員的簽名!”
福朋站在殿下,一眼就認出,那竹簡和公孫敬聲錦盒里的一模一樣。看來,公孫敬聲在逃跑前,已經把偽造的供詞傳出去了。
“陛下,”福朋上前一步,“臣懇請查看這份供詞。”
“準。”
內侍將竹簡遞給福朋。福朋仔細看了看,果然是偽造的。上面的簽名雖然模仿得很像,但筆畫間的力度和神韻,與真正的官員筆跡差遠了。
“眭議郎,”福朋看向眭弘,“這份供詞,你是從哪里得到的?”
眭弘梗著脖子:“無可奉告!反正供詞是真的,陛下只要派人去查當年的卷宗,就能證明!”
“查卷宗?”福朋冷笑,“當年巫蠱之禍的卷宗,早就被江充和蘇文銷毀了,哪里還有存根?你拿一份來歷不明的偽造供詞,就想誣陷陛下,居心何在?”
“你胡說!這供詞是真的!”眭弘激動地喊道。
“是不是真的,一查便知。”福朋道,“陛下,公孫敬聲已經被抓了,這份供詞,就是他偽造的。他因為當年被卷入巫蠱案,心懷怨恨,所以才想借此扳倒陛下。”
“公孫敬聲?”大臣們議論紛紛,“他不是衛家的外甥嗎?怎么會誣陷太子?”
“仇恨能讓人失去理智。”福朋道,“陛下,臣懇請將眭弘打入天牢,與公孫敬聲對質,看看是誰指使他這么做的。”
劉據點點頭:“準。將眭弘拿下!”
侍衛上前,將還在大喊“供詞是真的”的眭弘拖了下去。
朝堂上終于安靜下來。劉據看著大臣們,沉聲道:“當年巫蠱之禍,牽連甚廣,很多人都受了冤屈。朕登基后,已經為不少人平反了。但總有一些人,想借巫蠱之禍興風作浪,擾亂朝綱。朕在此聲明,誰要是再敢拿巫蠱說事,誣陷忠良,一律嚴懲不貸!”
大臣們紛紛跪下:“陛下英明!”
退朝后,劉據在御書房召見了福朋。
“公孫敬聲招了嗎?”劉據問。
“還沒有,”福朋道,“他嘴很硬,一口咬定供詞是真的。”
劉據嘆了口氣:“他也是個可憐人,被仇恨沖昏了頭腦。”
“陛下仁厚,但對這種人,不能心軟。”福朋道,“他背后肯定還有人,否則眭弘一個小小的議郎,不敢在朝堂上公然誣陷陛下。”
劉據點點頭:“你說得對。繼續審,一定要查清楚,到底是誰在背后搞鬼。”
“臣遵旨。”
福朋剛要告退,劉據忽然道:“福朋,你說……當年的巫蠱之禍,真的都查清了嗎?會不會……真的有什么我們不知道的隱情?”
福朋心里一緊,知道劉據這是被眭弘的話勾起了心結。
“陛下,”福朋鄭重地說,“當年的事,江充和蘇文是主謀,他們偽造證據,濫殺無辜,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至于其他的,就算有一些小的隱情,也絕不可能是陛下您參與了巫蠱。您仁厚孝順,怎么可能做出這種事?”
劉據看著福朋,眼神里漸漸有了光彩:“你說得對。是朕想多了。”
“陛下,”福朋道,“有些事,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好好治理國家,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樣才能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
劉據點點頭:“你說得對。傳朕旨意,讓趙充國將軍在北境加強防備,防止匈奴人趁機南下。另外,讓張敞在關中加快開墾荒地,爭取今年有個好收成。”
“臣遵旨。”
福朋走出御書房,心里松了口氣。他知道,劉據雖然嘴上不說,但當年的巫蠱之禍,始終是他心里的一根刺。這次公孫敬聲的事,又把這根刺拔了出來。
但他相信,只要他們一起努力,把國家治理好,總有一天,這根刺會徹底消失。
回到御史府,王二稟報說,眭弘已經招了,他是受了一個名叫李壽的大臣的指使。李壽是前丞相劉屈氂的門生,一直對劉據心懷不滿。
“李壽?”福朋皺起眉,“又是劉屈氂的人。看來,劉屈氂雖然死了,但他的余黨還在暗中活動。”
“要不要把李壽抓起來?”王二問。
“暫時不用,”福朋道,“先盯著他,看看他還和哪些人有聯系。我們要一網打盡。”
“是。”
福朋坐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陽穴。他覺得很累,好像永遠有處理不完的事。但他知道,他不能停下。因為他的肩上,扛著大漢的安危,扛著劉據的信任,也扛著自己穿越到這個時代的意義。
窗外的雨停了,一縷陽光透過云層照進來,照亮了書房里的每一個角落。
福朋看著那縷陽光,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風雨總會過去,陽光總會到來。未央宮前的風雨,雖然還沒完全平息,但他相信,只要他們堅持下去,總有一天,這里會迎來真正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