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江南的煙雨
- 撥動歷史的脈搏
- 第25號宇宙
- 1770字
- 2025-07-15 10:23:04
江南的春天,總是籠罩在一片煙雨之中。
蘇州城外,一座臨河的宅院里,一個穿著青色長衫的男子,正坐在窗前,看著雨打芭蕉。他面容清瘦,眼神里帶著一絲陰郁,正是公孫敬聲。
桌上放著一封密信,是從長安寄來的。信上只有一句話:“昌邑王已敗,速離江南。”
公孫敬聲捏著信紙,手指因為用力而發白。他怎么也沒想到,劉髆這么不中用,居然連一個朔方城都打不下來,還把自己搭進去了。
“廢物。”公孫敬聲低聲罵了一句,將信紙扔進旁邊的火盆里。
火苗舔舐著信紙,很快就將它燒成了灰燼。
“先生,”一個老仆走進來,端著一碗湯藥,“該喝藥了。”
公孫敬聲接過湯藥,皺著眉喝了下去。藥很苦,但他必須喝。當年在獄中受的傷,落下了病根,每逢陰雨天就疼得厲害。
“外面有什么動靜嗎?”公孫敬聲問。
“沒有,”老仆道,“街上還是老樣子,沒人打聽咱們宅子。”
公孫敬聲點點頭,心里卻還是不安。他知道,福朋那個人,心思縝密,絕不會輕易放過他。昌邑王雖然沒把他供出來,但夏侯始昌那邊,保不齊會說漏嘴。
“收拾東西,”公孫敬聲道,“我們今晚就走。”
“去哪?”
“去會稽(今浙江紹興),”公孫敬聲道,“那里靠海,船多,萬一有事,方便出海。”
老仆點點頭,轉身去收拾東西。
公孫敬聲走到書架前,移開一排書,露出后面的暗格。他從暗格里拿出一個錦盒,打開一看,里面放著幾塊竹簡,上面刻著一些模糊的字跡。
這就是他所謂的“巫蠱之禍的真相”,其實是他模仿當年負責審理巫蠱案的官員的筆跡,偽造的“供詞”,上面寫著“太子劉據曾命人制作木偶,詛咒陛下”。
他知道,這東西經不起仔細推敲,但只要能在朝堂上引起轟動,讓劉據百口莫辯,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劉據,福朋,”公孫敬聲撫摸著竹簡,眼神里充滿了恨意,“你們欠我的,我會一點一點,都討回來!”
當年,他因為被誣陷搞巫蠱,父親公孫賀被處死,家族流放,他自己也差點死在獄中。他一直覺得,這一切都是因為劉據——如果不是劉據是太子,衛家權勢太大,別人也不會把矛頭對準他這個“衛家外甥”。
而福朋,那個幫劉據坐穩皇位的人,自然也成了他的眼中釘。
“等我東山再起……”公孫敬聲喃喃自語,將錦盒放進懷里。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敲門聲。
“誰?”公孫敬聲警惕地問。
“是我,老王。”門外傳來一個沙啞的聲音。
老王是他在蘇州認識的一個船主,負責幫他傳遞消息。
公孫敬聲松了口氣,讓老仆去開門。
門一打開,老王就匆匆走了進來,臉色慌張:“先生,不好了!長安來的人查到這里了,正在街上挨家挨戶地搜查呢!”
“什么?!”公孫敬聲臉色大變,“怎么會這么快?”
“不知道,”老王道,“領頭的是個年輕人,看著很精明,好像叫……阿竹?”
阿竹?福朋的人!
公孫敬聲知道,不能再等了。他抓起錦盒,對老仆道:“走后門!”
三人剛跑到后門,就聽到前門傳來“砰砰”的砸門聲。
“里面的人聽著!我們是京兆尹府的!奉命搜查!”是阿竹的聲音。
公孫敬聲不敢耽擱,打開后門,就往巷子里跑。老王熟悉地形,在前面帶路,七拐八繞,很快就到了河邊。
河邊停著一艘小船,是老王早就備好的。
“先生,快上船!”老王催促道。
公孫敬聲和老仆跳上船,老王解開纜繩,撐起篙,小船很快就消失在煙雨朦朧的河道里。
阿竹帶著人沖進宅子時,里面已經空無一人,只剩下還沒收拾完的行李。
“大人,他們跑了!”一個手下指著后門道。
阿竹跑到后門,看到河邊空蕩蕩的,只有水波在蕩漾。
“追!”阿竹咬咬牙,“沿著河岸追!他們肯定跑不遠!”
一行人沿著河岸追了下去。江南的雨越下越大,打濕了他們的衣服,卻澆不滅他們的決心。
阿竹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抓住公孫敬聲,不能讓他跑了,不能讓大人失望。
小船在河道里飛快地行駛著。公孫敬聲回頭看了一眼,沒看到追兵,稍微松了口氣。
“老王,再快點!”
“好!”
就在這時,前面的河道突然變窄,兩岸出現了幾個拿著弓箭的黑衣人。
“不好!有埋伏!”老王大喊一聲,趕緊想掉頭。
但已經晚了。
“咻咻咻”,幾支箭射了過來,正中老王的肩膀。老王慘叫一聲,掉進了水里。
小船失去控制,撞在岸邊的石頭上。
公孫敬聲和老仆剛想跳船,就被黑衣人圍了起來。
為首的黑衣人摘下斗笠,露出一張熟悉的臉,正是福朋派去江南的得力手下,王二。
“公孫敬聲,別跑了。”王二冷笑一聲,“大人早就料到你會從水路走,特意讓我們在這等著。”
公孫敬聲看著圍上來的黑衣人,知道自己跑不掉了。他握緊懷里的錦盒,眼神里充滿了絕望。
他終究還是沒能斗過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