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離散與牽念(下)
高考的那幾天,天氣格外晴朗。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在地面上織出斑駁的光影,空氣里沒有往常的燥熱,反而帶著一絲清涼的風,像是上天特意為考生們準備的禮物。
林夏穿著平時的校服——藍白相間的上衣,藏青色的褲子,背著裝有準考證、身份證和文具的透明文件袋,走進了考場。走進考場前,她在教學樓門口看到了澤禹、以謙、錦汐他們,大家都穿著校服,臉上帶著些許緊張,卻又強裝鎮定。
“林夏,別緊張,正常發揮就好!”澤禹笑著說,露出了熟悉的虎牙,“你平時復習那么認真,肯定沒問題。”
“是啊,林夏,加油!”以謙推了推眼鏡,手里還攥著一本語文古詩文手冊,“考試的時候別慌,仔細讀題,我們等你好消息。”
錦汐走過來,緊緊抱了抱她:“林夏,我們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學,以后還要一起去江南看風景。”
林夏點點頭,眼眶有些濕潤:“你們也加油,我們都要好好的。”
簡單的幾句鼓勵,卻包含了太多的情感。林夏深吸一口氣,轉身走進考場,心里默默告訴自己:“別緊張,為了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一定要全力以赴。”
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時,林夏走出考場,心里既有如釋重負的輕松,又有一絲不舍。她看到操場上擠滿了人,同學們都在互相詢問考試情況,臉上帶著或興奮或緊張的表情。澤禹第一個跑過來,笑著問:“林夏,考得怎么樣?語文作文寫得還順利嗎?”
“還好,作文題目是‘那一刻的溫暖’,我寫了我們一起復習的日子,應該能拿到不錯的分數。”林夏說,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那就好!”錦汐跑過來說,臉上滿是興奮,“我剛才問了梨漾,她理科考得也很好,我們晚上一起去聚餐吧,慶祝高考結束!”
“好啊!”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聲音里滿是壓抑已久的喜悅。
晚上的聚餐,定在學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館——那是他們高一經常去的地方,老板人很好,菜也做得很地道。同學們圍坐在一起,點了滿滿一桌子菜: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番茄炒蛋、麻婆豆腐……都是大家平時愛吃的。餐桌上,啤酒和飲料擺了一排,有人提議要喝酒慶祝,卻被澤禹攔住了:“還是喝飲料吧,等我們拿到錄取通知書,再好好喝一次。”
大家都笑了,紛紛拿起飲料杯,碰在一起:“干杯!祝我們高考順利!”“祝我們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學!”“祝我們的友情永遠不變!”
杯子碰撞的聲音清脆悅耳,映著大家臉上的笑容,成了這個夏天最溫暖的畫面。
聚餐的時候,大家聊起了高中三年的點點滴滴。卓瀟說起高一第一次在數學課上被趙老師批評,臉都紅到了脖子根;知弈想起自己下棋輸給校隊隊長時的沮喪,是茂淵用古詩鼓勵他“長風破浪會有時”;伊檸和芮檸分享著她們“跨科姐妹”的日常,每天中午一起吃飯,互相分享各自班里的趣事;沐萱說自己最難忘的是高二幫大家整理錯題集,看到大家成績進步時,比自己考得好還開心;清嘉和莞淳說起一起在圖書館復習的日子,兩人總是互相監督,誰也不敢偷懶;若瑤和雯琪聊起分享小零食的時光,課間的一顆糖、一塊巧克力,都成了最珍貴的回憶;瑜苒和文瑜則說起討論語文閱讀題的場景,兩人經常因為一個觀點爭得面紅耳赤,卻又很快又能笑著達成共識。
“還記得高一那次運動會嗎?梵恩跑接力賽的時候,差點摔了一跤,還是憑著一股勁沖過了終點線!”錦汐笑著說,眼睛里滿是回憶。
梵恩摸了摸頭,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時候太想贏了,還好沒給班級拖后腿。”
“還有茂淵,古詩文朗誦比賽拿一等獎的時候,我們全班都在臺下為你歡呼,你還記得嗎?”林夏看向茂淵,語氣里滿是驕傲。
茂淵點點頭,眼神變得溫柔:“當然記得,那天你們舉著‘茂淵加油’的牌子,喊得比我還激動,我到現在都記得那種感覺。”
聊著聊著,有人提議大家互相留下聯系方式,以后方便聯系。林夏拿出手機,和澤禹、以謙、錦汐、梨漾他們一一交換了手機號和QQ號,還建了一個名為“青春不散場”的微信群,把所有人都拉了進去。她看著手機里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經常和大家聯系,不能讓這份友情慢慢變淡。
離別的時刻終究還是來了。聚餐結束后,大家站在餐館門口,沉默了很久。夜晚的風帶著一絲涼意,吹起了女生們的發絲,也吹紅了大家的眼眶。
“以后常聯系啊,不管到了哪個城市,都要記得給我發消息。”錦汐的聲音有些哽咽,她抱住林夏,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
“一定會的,我們還要一起去旅行呢,你不是說想去云南嗎?等我們都放暑假了,就一起去。”林夏拍了拍錦汐的背,努力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靜,可眼淚還是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澤禹看著大家,深吸一口氣,說:“這樣吧,我們約定好,每年春節都回來聚一次,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好不好?”
“好!”大家齊聲說,聲音里滿是堅定。
然后,大家各自道別,轉身走向不同的方向。林夏看著錦汐、梨漾的背影消失在街角,看著澤禹、以謙走向公交車站,看著茂淵、梵恩騎著自行車漸漸遠去,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強烈的不舍。她想起了王勃的“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雖然他們不是“宦游人”,但那種為了夢想各奔東西的心情,是一樣的。而她相信,只要大家心里記得彼此,“天涯若比鄰”,這份友情就永遠不會褪色。
填報志愿的時候,林夏坐在電腦前,反復看著招生目錄,最終選擇了江南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那是她從小就向往的專業,也是她和錦汐約定好要一起去的城市。澤禹報考了北方的一所理工大學,學機械工程,他說要造出最先進的機器;以謙去了東部的一所重點大學,學數學,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數學家;錦汐選擇了一所師范大學的語文教育專業,以后想當一名語文老師,像劉老師一樣,把知識和溫暖傳遞給學生;梨漾去了西部的一所醫學院,想成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茂淵報考了一所綜合性大學的中文系,繼續追尋他的詩歌夢想;梵恩則去了一所體育大學,想成為一名專業的籃球運動員,為國爭光;卓瀟和知弈一起報考了南方的一所建筑大學,一個學建筑學,一個學城市規劃,他們說要一起設計出最美的城市;北初去了一所理工大學的物理系,想探索宇宙的奧秘;錦佑和銘緒去了同一所大學的動漫設計專業,他們想制作出屬于自己的漫畫;伊檸學了新聞,想成為一名記者,記錄世間百態;芮檸學了英語,想成為一名翻譯,架起中外溝通的橋梁;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也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選擇了喜歡的專業……
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林夏第一時間把好消息告訴了朋友們。澤禹在電話里興奮地說:“林夏,恭喜你!我就知道你一定能考上江南大學!以后我們雖然不在一個城市,但我會經常去看你的。”
“謝謝你,澤禹,你也一樣,要在北方好好照顧自己,冬天冷,記得多穿點衣服。”林夏說,心里滿是欣慰。
錦汐則特意給林夏寄了一張明信片,上面畫著江南的小橋流水,還寫著:“林夏,雖然我們不在一所大學,但都在江南,以后可以經常見面啦!等開學了,我們一起去逛西湖,一起去吃好吃的。”
開學前,林夏收拾行李時,特意把那本泛黃的筆記本放進了行李箱的最深處。她翻開筆記本,一頁頁地看著上面的記錄——從高一開學第一天的忐忑,到高三一起奮斗的艱辛;從第一次數學小測失利的沮喪,到期末考試進步的喜悅;從古詩文朗誦比賽的歡呼,到籃球比賽的激動;從分班時的不舍,到高考后的釋然……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承載著青春的記憶,都凝聚著友情的溫暖。
林夏離開家鄉的那天,澤禹、錦汐、梨漾他們來火車站送她。站臺上人來人往,很是熱鬧,可大家的心情卻有些沉重。“到了學校要照顧好自己,記得按時吃飯,別熬夜學習。”錦汐拉著林夏的手,不停地叮囑著,眼眶紅紅的。
“知道啦,你也是,在師范大學要好好學專業知識,以后當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林夏說,努力擠出一個笑容。
“林夏,這個給你。”以謙遞過來一本數學筆記本,“里面有我整理的一些數學公式和解題技巧,雖然你學文科,但以后可能也會用到,你拿著吧。”
林夏接過筆記本,心里暖暖的:“謝謝你,以謙,你太貼心了。”
火車開動的時候,林夏趴在車窗邊,看著站臺上的朋友們漸漸變小,直到消失在視線里。她拿出手機,給“青春不散場”的微信群發了一條信息:“我走了,謝謝你們這三年的陪伴,我會想你們的!祝我們都能在新的旅程里,閃閃發光!”
很快,手機就收到了大家的回復。
澤禹:“一路順風,到了學校記得報平安!我們都在!”
以謙:“有什么困難隨時說,不管多遠,我們都會幫你。”
錦汐:“記得常聯系,我會經常去江南看你的,我們一起逛遍江南的美景!”
梨漾:“照顧好自己,期待我們下次見面,到時候再一起復習,一起聊天!”
茂淵:“到了江南,記得多感受那里的文化氣息,對你的專業有好處。有機會的話,也寫點關于江南的文字,分享給我們看看。”
梵恩:“在學校要是想打籃球了,就告訴我,我可以視頻教你!等我放假了,就去江南找你打球!”
卓瀟:“以后要是想設計什么東西,隨時找我,免費幫你出方案!”
知弈:“要是想下棋了,我們可以線上對戰,我肯定能贏你!”
北初:“有物理方面的問題,隨時問我,我會盡力幫你解答。”
錦佑、銘緒:“我們會盡快制作出漫畫,到時候第一個發給你看!”
伊檸、芮檸:“以后有新聞或者英語學習資料,會分享到群里,大家一起學習!”
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照顧好自己,常聯系,我們永遠是朋友!”
林夏看著手機屏幕上的消息,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卻不是因為難過,而是因為幸福。她知道,青春的這場離散,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而這份青春的牽念,會像一根無形的線,將大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無論相隔多遠,都不會斷裂。她合上手機,靠在車窗上,看著窗外飛逝的風景,心里充滿了期待——期待著大學生活的美好,期待著和朋友們的再次相見,更期待著未來的日子里,能繼續書寫屬于他們的青春故事。
第五章:重逢的序章(上)
大學四年的時光,像流水一樣匆匆而過。林夏在江南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里,如魚得水——她泡在圖書館里,讀遍了中外名著;她加入了學校的文學社,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詩歌、散文;她還在老師的指導下,發表了幾篇短篇小說,離自己的作家夢越來越近。
這四年里,她和朋友們的聯系從未斷過。每個周末,她都會和錦汐見面——有時候一起去逛西湖,看斷橋殘雪、三潭印月;有時候一起去吃江南的特色小吃,比如小籠包、東坡肉、桂花糕;有時候一起去圖書館復習,互相分享學習心得。澤禹每年寒暑假都會來江南,帶林夏去吃北方的特產,給她講北方的雪景;以謙會經常給她發數學題,偶爾還會視頻給她講題,雖然林夏學文科用不上,但心里還是暖暖的;梨漾在醫學院很忙,卻總會抽出時間給林夏打電話,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活;茂淵在中文系繼續研究古詩,會把自己寫的詩發給林夏,讓她提意見;梵恩成了體育大學的籃球明星,每次比賽都會給林夏發直播鏈接,讓她為自己加油;卓瀟和知弈在建筑大學成績優異,會把自己設計的圖紙發給林夏,讓她感受建筑的美;北初在物理系繼續深造,偶爾會給林夏講一些有趣的物理知識;錦佑和銘緒制作的漫畫已經小有名氣,每次更新都會第一時間發給林夏;伊檸成了學校電視臺的記者,會把自己采訪的視頻發給林夏;芮檸的英語水平越來越高,已經能做簡單的翻譯工作,會把自己翻譯的文章分享給林夏;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也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里努力著,偶爾會在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成就。
畢業季到來時,林夏順利拿到了一家出版社的編輯offer,留在了江南這座城市。她租了一間小小的出租屋,雖然不大,卻很溫馨。搬家那天,錦汐來幫忙,兩人一起整理行李時,又看到了那本泛黃的筆記本。
“你還帶著這本筆記本啊?”錦汐拿起筆記本,翻開第一頁,笑著說,“還記得嗎?高一開學第一天,你就在上面寫了澤禹的虎牙,當時我還笑你,說你是不是對他有意思呢。”
林夏的臉頰瞬間紅了,不好意思地說:“那時候就是覺得他笑起來很可愛嘛,你別亂說。”
“好啦好啦,不說了。”錦汐笑著說,“不過說真的,每次看到這本筆記本,我就想起高中的日子,那時候雖然辛苦,卻很開心。”
林夏點點頭,接過筆記本,輕輕摩挲著封皮:“是啊,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有你們在身邊,真好。”
參加工作后的第一個春節,林夏回到了家鄉。回家的路上,她心里既期待又忐忑——期待著和朋友們見面,又擔心時隔多年,大家會變得陌生。
剛到家第二天,林夏就收到了錦汐的微信:“林夏,我們高中同學要舉辦一場聚會,就在大年初五,地點在以前的青槐中學門口的那家小餐館,你能來嗎?”
“當然能!”林夏立刻回復道,心里滿是興奮。她放下手機,開始翻找衣服——她想穿得漂亮一點,給朋友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大年初五那天,林夏早早地就出門了。她來到青槐中學門口,看著熟悉的校門,心里感慨萬千。幾年不見,學校的變化不大,校門口的梧桐樹還是那么茂盛,只是門口的文具店換成了一家奶茶店。
“林夏!這里!”
林夏順著聲音看去,只見錦汐站在小餐館門口,向她揮手。錦汐比大學時成熟了不少,穿著一件米白色的大衣,頭發留長了,披在肩上,看起來溫柔又優雅。
林夏快步走過去,和錦汐緊緊抱在一起:“錦汐,好久不見,你越來越漂亮了!”
“你也是啊,比大學時更有氣質了。”錦汐笑著說,拉著林夏的手,“快進去吧,大家都在等你呢。”
林夏跟著錦汐走進餐館,剛推開門,就聽到了熟悉的聲音。她抬頭一看,只見澤禹、以謙、梨漾、茂淵、梵恩、卓瀟、知弈、北初、錦佑、銘緒、伊檸、芮檸、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都在,大家圍坐在一張大桌子旁,說說笑笑,熱鬧非凡。
“林夏!你終于來了!”澤禹第一個站起來,笑著向她走來。澤禹穿著一件黑色的羽絨服,比以前更高了,也更成熟了,只是笑起來的虎牙還是那么明顯。
“澤禹,好久不見!”林夏笑著說,心里的忐忑瞬間消失了——大家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絲毫陌生感。
“林夏,快坐這里!”以謙推了推身邊的椅子,笑著說。以謙戴著一副新的黑框眼鏡,看起來更斯文了,手里還拿著一本數學書,顯然還是那么喜歡數學。
林夏在以謙身邊坐下,看著身邊熟悉的面孔,心里滿是溫暖。她環顧四周,看著大家的變化——梨漾穿著白大褂,顯然是剛從醫院趕來,臉上帶著一絲疲憊,卻依舊笑容滿面;茂淵穿著一件灰色的毛衣,手里拿著一本詩集,眼神里滿是對詩歌的熱愛;梵恩穿著一件籃球服外套,身材比以前更壯了,看起來更有活力了;卓瀟和知弈穿著西裝,手里拿著設計圖,顯然是剛從工作崗位上過來;北初穿著一件藍色的襯衫,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錦佑和銘緒穿著休閑裝,手里拿著平板電腦,正在展示他們最新制作的漫畫;伊檸穿著記者服,手里拿著錄音筆,顯然還在工作狀態;芮檸穿著職業裝,看起來干練又優雅;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也都穿著得體的衣服,臉上帶著成熟的笑容,卻依舊保留著當年的純真。
“大家這幾年都過得怎么樣啊?”林夏笑著問,眼里滿是期待。
“我啊,現在在一家機械廠工作,負責機械設計,雖然累,但很有成就感。”澤禹笑著說,“上次我們設計的機器還獲得了國家專利呢!”
“哇,太厲害了!”林夏由衷地說。
“我現在在一所高中當數學老師,每天和學生們在一起,感覺自己又回到了高中時代。”以謙笑著說,“有時候看到學生們為了一道題爭論,就想起我們以前一起討論數學題的日子。”
“我現在在一家醫院當醫生,雖然工作很忙,經常要加班,但每次看到病人康復,就覺得一切都值得。”梨漾說,眼神里滿是堅定。
“我現在在一所大學當語文老師,主要教古詩文,每次講課的時候,就想起高中時和大家一起背誦古詩的日子。”茂淵笑著說,“有時候還會給學生們講我們當年古詩文朗誦比賽的故事呢。”
“我現在是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雖然訓練很辛苦,但每次站在賽場上,聽到觀眾的歡呼,就覺得特別開心。”梵恩說,臉上滿是驕傲。
“我和知弈現在開了一家建筑設計公司,雖然剛起步,但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會設計出屬于我們的標志性建筑。”卓瀟說,眼里滿是憧憬。
“我現在在一所研究所工作,研究宇宙物理,雖然很多問題還沒有答案,但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北初說,語氣里滿是執著。
“我和銘緒現在有了自己的漫畫工作室,我們的漫畫已經出版了好幾本,銷量還不錯呢。”錦佑笑著說,拿出平板電腦,給大家展示他們的漫畫。
“我現在是一名記者,經常去各地采訪,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風景,也記錄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伊檸說,眼里滿是熱愛。
“我現在是一名翻譯,經常參加國際會議,為中外溝通搭建橋梁,感覺很有意義。”芮檸說,臉上滿是自豪。
“我現在在一所中學當班主任,每天和學生們在一起,雖然累,但很開心。”沐萱說,眼神里滿是溫柔。
“我現在在一家公司當會計,每天和數字打交道,雖然枯燥,但很穩定。”清嘉說,笑著說。
“我現在在一家出版社當編輯,和林夏是同行呢!”莞淳笑著說,“以后我們可以互相交流經驗。”
“我現在在一家廣告公司當策劃,每天都在想創意,雖然累,但很有挑戰性。”若瑤說,眼里滿是活力。
“我現在在一家公司當文員,工作很輕松,每天都過得很開心。”雯琪說,笑著說。
“我現在在一所大學當輔導員,每天和大學生們在一起,感覺自己也很年輕。”瑜苒說,語氣里滿是欣慰。
“我現在在一家公司當HR,每天負責招聘和培訓,雖然忙,但很充實。”文瑜說,笑著說。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分享著自己這幾年的生活和工作,臉上滿是笑容。林夏聽著大家的分享,心里滿是欣慰——大家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著,都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都在為了夢想而奮斗。
“對了,林夏,你現在在出版社工作,有沒有想過把我們高中的故事寫成一本書啊?”錦汐笑著說,“我覺得我們的青春故事很精彩,“肯定會有很多人喜歡的!”
錦汐的話讓餐桌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夏身上,眼里滿是期待。林夏愣了一下,隨即笑了,指尖下意識摸向口袋——那里放著手機,手機相冊里存著那本筆記本的照片,每一頁都記錄著高中的點滴。
“我其實……已經開始寫了。”林夏輕聲說,聲音里帶著一絲緊張,卻又滿是堅定,“從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整理筆記本里的內容,把我們一起經歷的事寫成片段,只是還沒敢告訴大家。”
“真的嗎?太好了!”澤禹率先歡呼起來,虎牙在燈光下閃著光,“我就知道你肯定會寫的,你高中時就總在筆記本上記我們的事,現在終于要變成書了!”
以謙推了推眼鏡,認真地說:“如果需要補充細節,隨時問我,我還記得高一那次數學競賽,你因為緊張忘帶尺子,還是我借你的。”
“還有高二那次運動會,你跑八百米的時候差點摔倒,是我扶你起來的!”梨漾笑著說,眼里滿是回憶。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起往事,餐館里的氣氛再次熱鬧起來。林夏看著眼前熟悉的面孔,聽著熟悉的聲音,忽然覺得,把這些故事寫下來,不僅是圓自己的作家夢,更是為了留住這份珍貴的青春記憶,讓所有人都能在文字里,重新回到那個充滿蟬鳴和粉筆灰的夏天。
“我會把大家的故事都寫進去的。”林夏認真地說,“會寫澤禹的虎牙,以謙的眼鏡,錦汐的梨渦,梨漾的笑容,茂淵的詩集,梵恩的籃球……會寫我們一起上課、一起復習、一起歡笑、一起難過的日子,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們有過一段多么美好的青春。”
“我們都支持你!”大家齊聲說,聲音里滿是鼓勵。
聚餐結束后,大家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夜晚的家鄉很安靜,路燈發出柔和的光,把大家的影子拉得很長。澤禹和以謙走在前面,討論著數學難題;錦汐和梨漾挽著林夏的胳膊,聊著女生之間的悄悄話;茂淵在旁邊輕聲念著自己新寫的詩;梵恩和卓瀟、知弈聊著籃球和建筑;北初和錦佑、銘緒討論著物理和漫畫;伊檸和芮檸分享著記者和翻譯的趣事;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跟在后面,說說笑笑……
林夏看著身邊的朋友們,心里滿是溫暖。她知道,這次重逢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以后的日子里,他們還會繼續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前行,還會有更多的重逢和相聚,還會有更多的故事值得記錄。
回到家后,林夏打開電腦,點開了名為“墨香里的青春余溫”的文檔。文檔里已經寫了幾萬字,都是她從筆記本里整理出來的故事。她看著屏幕上的文字,想起了高中時在晚自習偷偷寫筆記的日子,想起了朋友們的陪伴和鼓勵,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起來——她要把今天的重逢寫進去,把大家的變化和祝福寫進去,讓這本書,成為他們青春最珍貴的紀念。
第五章:重逢的序章(下)
春節過后,林夏回到了江南的出租屋。她把那本泛黃的筆記本放在書桌最顯眼的位置,每天下班回家,都會翻開它,整理那些散落的青春片段。有時候寫到深夜,她會想起高中時和錦汐一起在宿舍挑燈夜讀的日子,想起澤禹和以謙為了一道數學題爭論到天亮的場景,嘴角總會不自覺地向上揚起。
三月的江南,春雨淅淅瀝瀝,把整個城市都籠罩在一片朦朧的詩意里。林夏在出版社的工作漸漸步入正軌,她負責編輯的幾本書都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但她沒有忘記自己的作家夢,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寫《墨香里的青春余溫》,有時候遇到瓶頸,她會給錦汐打電話,和她一起回憶高中的往事,尋找寫作的靈感。
“林夏,你還記得高二那次文藝匯演嗎?我和詩朵一起表演詩朗誦,你和梨漾在臺下為我們加油,還送了我們一束向日葵。”錦汐在電話里說,聲音里滿是回憶。
“當然記得!”林夏笑著說,“那束向日葵還是我和梨漾特意去花店買的,花了我們半個月的零花錢呢。詩朵的聲音很好聽,你朗誦的時候也特別有感情,我到現在都記得你們站在舞臺上的樣子。”
“那你一定要把這段寫進去啊!”錦汐說,語氣里滿是期待。
“會的,我已經記下來了,等寫完了第一個給你看。”林夏說。
除了錦汐,林夏還會經常和其他朋友聯系,收集他們的故事。澤禹給她發來了自己設計的機器圖紙,還跟她講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以謙給她寄來了自己寫的數學教案,里面有很多他和學生之間的趣事;梨漾給她發來了自己在醫院工作的照片,還跟她講了自己救治病人的故事;茂淵給她發來了自己新寫的詩集,里面有很多關于青春和夢想的詩句;梵恩給她發來了自己比賽的視頻,還跟她講了自己在訓練中受傷和恢復的經歷;卓瀟和知弈給她發來了自己設計的建筑圖紙,還跟她講了自己創業的艱辛和收獲;北初給她發來了自己在研究所工作的照片,還跟她講了自己研究宇宙物理的趣事;錦佑和銘緒給她發來了自己漫畫的手稿,還跟她講了自己創作漫畫的靈感來源;伊檸給她發來了自己采訪的視頻,還跟她講了自己在采訪中遇到的感人故事;芮檸給她發來了自己翻譯的文章,還跟她講了自己在國際會議上的經歷;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也都給她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趣事,為她的寫作提供了很多素材。
隨著素材越來越多,《墨香里的青春余溫》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林夏不僅寫了自己的經歷,還寫了朋友們的故事,從高一的初見,到高二的成長,再到高三的奮斗,從高考后的離別,到大學的思念,再到工作后的重逢,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青春的氣息,每一個細節都飽含著友情的溫暖。
夏天到來的時候,《墨香里的青春余溫》終于完成了初稿。林夏把初稿發給了出版社的領導,領導看后非常滿意,說這是一本充滿真情實感的書,肯定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決定盡快安排出版。
拿到出版合同的那天,林夏激動得哭了。她第一時間給朋友們打了電話,告訴他們這個好消息。
“林夏,恭喜你!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成功的!”澤禹在電話里興奮地說,“等書出版了,我一定要買很多本,送給我的同事和朋友,讓他們都看看我們的青春故事。”
“是啊,林夏,太厲害了!”以謙笑著說,“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到這本書了,到時候你一定要給我簽名。”
“林夏,恭喜你!我們的青春故事終于要被更多人知道了!”錦汐在電話里說,聲音里滿是激動,“等書出版了,我們一起舉辦一個簽售會吧,讓所有朋友都來支持你。”
“好啊!”林夏笑著說,眼淚還掛在臉上,卻充滿了幸福。
十月的江南,秋高氣爽,陽光明媚。《墨香里的青春余溫》正式出版了,封面設計得很溫馨——淺棕色的底色上,印著一本泛黃的筆記本,筆記本上放著一支鋼筆,旁邊還有幾朵小小的向日葵,像極了林夏高中時的那本筆記本。
簽售會定在江南大學的圖書館里,那天來了很多人,有林夏的同事、朋友,還有很多喜歡這本書的讀者。澤禹、以謙、錦汐、梨漾、茂淵、梵恩、卓瀟、知弈、北初、錦佑、銘緒、伊檸、芮檸、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也都來了,他們穿著整齊的衣服,手里拿著《墨香里的青春余溫》,站在隊伍的最前面,為林夏加油。
“林夏,簽我的!”澤禹第一個走到林夏面前,笑著說。
林夏接過書,在扉頁上寫下:“澤禹,謝謝你的陪伴,愿你的夢想像你的機器一樣,永遠充滿力量——林夏。”
“林夏,也簽我的!”以謙笑著說。
林夏寫下:“以謙,謝謝你的幫助,愿你的學生都能像你一樣,熱愛數學,熱愛生活——林夏。”
錦汐走到林夏面前,眼里滿是感動:“林夏,謝謝你把我們的故事寫下來,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林夏寫下:“錦汐,謝謝你的鼓勵,愿我們的友情像江南的春雨一樣,永遠溫柔綿長——林夏。”
簽售會持續了整整一天,林夏雖然很累,卻很開心。她看著眼前熟悉的朋友們,看著那些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心里滿是成就感。她知道,這本書不僅是自己的心血,更是大家共同的青春記憶,它會像墨香一樣,永遠留在每個人的心里,溫暖著每一個人的歲月。
簽售會結束后,大家一起去了江南的一家小餐館,慶祝《墨香里的青春余溫》出版成功。餐桌上,大家拿著書,互相傳閱,聊著書里的故事,聊著高中的往事,聊著未來的夢想,笑聲和歡呼聲回蕩在餐館里,像一首青春的贊歌。
“林夏,以后我們每年都要聚一次,每次都帶著這本書,好不好?”澤禹笑著說。
“好啊!”大家齊聲說。
林夏看著身邊的朋友們,舉起酒杯:“敬我們的青春,敬我們的友情,敬我們的未來!愿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干杯!”
酒杯碰撞的聲音清脆悅耳,映著大家臉上的笑容,成了這個秋天最溫暖的畫面。林夏知道,青春不會消失,它會變成墨香里的余溫,藏在每一段樸素的記錄里,藏在每一個人的心里,在往后的日子里,輕輕一翻,就滿是深情,滿是對生命最初熱烈的回望與珍視。而她和朋友們的故事,還會繼續書寫下去,在時光的長河里,永遠閃閃發光。
墨香里的青春余溫
第六章:時光里的回響(上)
《墨香里的青春余溫》出版后的第二年春天,林夏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信封上沒有寄件人地址,只寫著“青槐中學高一(3)班林夏收”,字跡有些蒼老,卻透著熟悉的溫柔。
拆開信封,里面是一張泛黃的信紙,開頭第一句就讓林夏紅了眼眶:“林夏同學,展信佳。我是劉老師,偶然在書店看到你的書,讀著里面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帶你們的日子……”
劉老師是林夏的高中語文老師,也是她寫作路上的啟蒙者。高一那年,林夏的一篇作文《窗外的梧桐樹》被劉老師當作范文在班里朗讀,還特意在文末寫了一句評語:“文字有溫度,能讓人看見青春的模樣。”后來,劉老師還經常鼓勵她多寫、多練,把心里的故事都記錄下來。
信里,劉老師細數著書里的片段:“看到你寫茂淵朗誦杜甫的詩,我想起他當年為了找一句詩的出處,在辦公室陪我查了一下午資料;看到你寫梵恩的籃球絕殺,我想起比賽結束后,他抱著獎杯跑過來跟我說‘老師,我們贏了’時的模樣;還有澤禹、以謙、錦汐……每個孩子的樣子,都還清晰地印在我腦子里。”
劉老師還說,她把《墨香里的青春余溫》放在了語文組的書架上,很多年輕老師都借去看,還說要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他們也感受這份純粹的青春。信的末尾,劉老師寫了一句祝福:“愿你們永遠記得青槐中學的日子,也愿林夏你,永遠能寫出有溫度的文字。”
林夏把信讀了一遍又一遍,手指輕輕摩挲著信紙,仿佛能觸到劉老師當年批改作業時的溫度。她立刻給劉老師回了信,還寄了一本簽好名的《墨香里的青春余溫》,在扉頁上寫著:“敬愛的劉老師,謝謝您當年的鼓勵,是您讓我相信,文字能留住時光——您的學生林夏。”
沒過多久,林夏接到了青槐中學的邀請——學校要舉辦“青春文學分享會”,想請她回去當嘉賓,和學弟學妹們聊聊寫作與青春。林夏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還特意在“青春不散場”的微信群里發起號召,邀請朋友們一起回母校看看。
“回青槐中學!必須去啊!”澤禹第一個響應,“我早就想回去看看趙老師了,當年他雖然嚴,卻教會了我很多解題思路,現在工作上遇到難題,還會想起他說的‘慢慢來,總能找到辦法’。”
“我也去!”錦汐緊接著回復,“我要回去看看當年的教室,還有我們一起種的那棵小樹苗,不知道現在長得多高了。”
以謙、梨漾、茂淵他們也紛紛響應,連遠在北方的北初和西部的梨漾,都特意調了假期,要回來赴這場“青春之約”。
分享會那天,陽光格外好。林夏和朋友們一起走進青槐中學的校門,校門口的梧桐樹比當年更粗了,枝葉繁茂,像一把撐開的綠傘。教學樓還是熟悉的紅色磚墻,只是墻上多了很多新的照片——有現在學生的活動剪影,也有歷屆畢業生的合影,林夏在最角落的一張照片里,找到了當年的自己和朋友們:大家穿著校服,站在操場上,笑得一臉燦爛。
“快看!那是我們!”錦汐指著照片,興奮地說。
“是啊,那時候梵恩還留著短發,卓瀟的校服領口總是敞開的。”林夏笑著說,記憶像潮水一樣涌來。
分享會在學校的禮堂舉行,臺下坐滿了學弟學妹。林夏拿著《墨香里的青春余溫》,給他們講起了高中的故事:講她第一次寫作文被表揚的喜悅,講和朋友們一起復習的夜晚,講高考結束后的那場聚餐……她的聲音很輕,卻帶著滿滿的真誠,臺下的學弟學妹們聽得很入迷,偶爾還會發出陣陣笑聲。
“學姐,寫青春故事最難的是什么呀?”一個戴眼鏡的女生舉手提問。
林夏想了想,笑著說:“最難的是留住‘真’——不用刻意寫轟轟烈烈的事,那些課間的玩笑、一起分享的零食、考試失利后的安慰,這些最樸素的瞬間,才是青春最珍貴的樣子。就像我書里寫的,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每個人的青春里,都有值得記住的溫暖。”
分享會結束后,林夏和朋友們一起去了當年的高一(3)班教室。教室的布局沒變,靠窗的位置還是那幾排桌椅,林夏走到自己當年的座位前,指尖拂過桌面,仿佛還能摸到當年刻下的小小的“夏”字。
“我當年就坐在你后面!”澤禹笑著走到后排,“那時候你總在晚自習偷偷寫筆記,我還幫你望風,怕被王老師發現。”
“是啊,”林夏笑著說,“有一次王老師走過來,你還故意把筆掉在地上,幫我擋了一下。”
大家在教室里聊起當年的趣事,笑聲此起彼伏。這時,門被輕輕推開,劉老師和趙老師走了進來。劉老師比當年胖了一點,頭發也白了些,卻還是那么溫柔;趙老師還是不茍言笑,手里卻拿著一摞數學練習冊,看到澤禹,嘴角難得露出了笑容:“澤禹,聽說你現在搞機械設計了?不錯,沒白費當年我教你的那些知識。”
“謝謝趙老師!”澤禹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說。
老師們和大家聊了很久,問起每個人的近況,還拿出當年的成績單給大家看。林夏看到自己高一第一次數學小測的65分,忍不住笑了:“當年我還因為這個分數哭了好久,多虧了以謙和梨漾幫我復習。”
“現在回想起來,那些難走的路,都是有人陪著的。”梨漾笑著說,眼里滿是溫柔。
離開學校前,大家一起去看了當年種在操場角落的小樹苗——現在已經長成了一棵小樹,枝葉翠綠,生機勃勃。澤禹拿出手機,給大家拍了一張合影,照片里的人穿著不同的衣服,臉上帶著成熟的笑容,卻依舊能看到當年的影子。
“以后每年都來拍一張,看看這棵樹長多高,我們又多了哪些故事。”林夏說。
“好!”大家齊聲答應,聲音里滿是約定的鄭重。
第六章:時光里的回響(下)
從青槐中學回來后,林夏的生活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卻多了一份對時光的珍視。她依舊每天下班回家后寫東西,只是筆下的故事,多了些對“重逢”與“延續”的思考——她開始寫朋友們當下的生活,寫澤禹如何在機械設計中突破瓶頸,寫錦汐如何用溫柔化解學生的叛逆,寫梨漾如何在醫院里守護生命……
這年冬天,江南下了一場罕見的大雪。林夏坐在窗邊,看著窗外的雪花飄落,手里捧著一杯熱奶茶,正修改著新故事的結尾。手機忽然響了,是錦汐打來的,聲音里滿是興奮:“林夏,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要結婚了!”
“真的嗎?太好了!”林夏激動地說,“新郎是誰啊?是不是我們認識的人?”
“是我同事,教數學的,人很溫柔,跟以謙有點像。”錦汐笑著說,“我想請你當伴娘,還要請所有高中朋友來參加婚禮,你幫我聯系一下大家好不好?”
“沒問題!包在我身上!”林夏立刻答應下來,掛了電話就打開微信群,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
群里瞬間炸開了鍋——澤禹說要提前請假回來幫忙布置婚禮現場,以謙說要幫新郎準備數學相關的“考驗”,梨漾說要給錦汐準備最實用的新婚禮物,茂淵說要為錦汐寫一首婚禮專屬的詩,梵恩說要在婚禮上表演一段籃球秀,卓瀟和知弈說要幫錦汐設計婚禮現場的布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鬧得像回到了高中課間。
錦汐的婚禮定在第二年春天,正好是江南最美的時候。婚禮前一天,朋友們都陸續趕到了錦汐的家鄉。澤禹和卓瀟、知弈一起布置婚禮現場,他們用氣球和鮮花裝點著禮堂,還在墻上掛了一張巨大的照片——是高中時錦汐的笑臉,旁邊寫著“錦汐,新婚快樂”。
以謙和北初幫新郎準備“接親考題”,題目里既有數學難題,也有關于錦汐的小細節,比如“錦汐高中時最喜歡的零食是什么”“錦汐第一次當眾朗誦的詩是哪一首”。北初還特意設計了一道物理題,笑著說:“要娶我們的朋友,得先過了我們這關。”
林夏和梨漾、伊檸、芮檸一起幫錦汐試穿婚紗。錦汐穿著白色的婚紗,站在鏡子前,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真好看,像仙女一樣。”林夏笑著說,眼里卻有些濕潤——她想起高中時,錦汐曾趴在課桌上跟她說,以后想穿最美的婚紗,嫁給一個溫柔的人,現在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
“謝謝你們,”錦汐握住林夏和梨漾的手,“如果沒有你們,我可能不會這么勇敢地追求幸福。高中時你們陪我度過難過的日子,現在又來參加我的婚禮,有你們真好。”
婚禮當天,陽光明媚,禮堂里坐滿了賓客。當婚禮進行曲響起,錦汐挽著父親的手,緩緩走進禮堂時,所有人都站了起來,眼里滿是祝福。林夏站在伴娘的位置上,看著錦汐走向新郎,忽然想起高中時她們一起在操場散步的日子,想起錦汐說“要像海子的詩里寫的那樣,擁有簡單又美好的生活”——現在,錦汐終于擁有了這樣的生活。
婚禮儀式上,茂淵站在臺上,朗誦了為錦汐寫的詩:“從青槐的蟬鳴到江南的煙雨,從校服的藍白到婚紗的潔白,你走過的每一步,都滿是熱愛……”他的聲音很輕,卻帶著滿滿的真誠,臺下的朋友們都紅了眼眶。
儀式結束后,大家圍在一起,看著錦汐和新郎切蛋糕、敬酒。澤禹拿著手機,不停地拍照,說要把這些畫面做成相冊,留給錦汐當紀念。以謙笑著說:“以后錦汐有了孩子,我們還要一起教他數學、語文,讓他知道我們當年的故事。”
“對!還要帶他去青槐中學,看看我們種的那棵樹。”梵恩說。
林夏看著眼前的場景,心里滿是溫暖。她忽然明白,青春從來不是一場短暫的煙火,而是一段會不斷延續的故事——當年一起奮斗的朋友,現在會一起見證彼此的幸福;當年藏在筆記本里的回憶,現在會變成新的故事,被講給更多人聽。
婚禮結束后,林夏回到江南,把錦汐婚禮的故事寫進了新的章節里。她在結尾處寫道:“我們的青春,沒有隨著畢業而結束。它藏在每一次重逢里,藏在每一次祝福里,藏在每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愛里。就像那本泛黃的筆記本,即使紙頁陳舊,墨香依舊,余溫不散。”
這天晚上,林夏做了一個夢。夢里,她回到了高中的晚自習,窗外蟬鳴陣陣,講臺上老師的粉筆“沙沙”作響,澤禹在旁邊小聲問她“這道題怎么做”,錦汐偷偷塞給她一塊草莓味的糖,茂淵在后排輕聲朗誦著古詩……醒來時,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桌上,那本泛黃的筆記本就放在手邊,封皮上的毛邊,在陽光下泛著溫柔的光。
林夏拿起筆記本,輕輕翻開,指尖拂過那些熟悉的字跡。她知道,不管時光走多遠,只要這本筆記本還在,只要朋友們還在,這份青春的余溫,就會永遠溫暖著她的歲月,讓她在往后的日子里,永遠記得生命最初的熱烈與真誠,永遠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與熱愛。
墨香里的青春余溫
第七章:歲月里的同行(上)
錦汐婚禮后的第三年,林夏收到了一個快遞——是錦汐寄來的相冊,封面是她和新郎抱著寶寶的合影,寶寶穿著藍白相間的小衣服,像極了當年他們的高中校服。
翻開相冊,第一頁就是婚禮當天的照片:澤禹舉著相機傻笑,以謙在幫新郎解數學題,茂淵站在臺上朗誦詩歌,梵恩穿著西裝卻還保持著打球時的挺拔姿態……每一張照片里,朋友們的臉上都滿是笑容,連眼角的細紋都透著幸福。后面幾頁,是錦汐寶寶的成長記錄:滿月時的小拳頭,周歲時抓周抓了支鋼筆,兩歲時在青槐中學的梧桐樹下追著蝴蝶跑——照片里的小樹又高了些,枝葉已經能遮住半片天空。
相冊最后一頁,是錦汐手寫的一段話:“林夏,謝謝你寫的書,讓我們的青春有了痕跡。現在我有了寶寶,才明白當年我們的老師和父母,看著我們長大時的心情。以后等寶寶懂事了,我要把我們的故事講給他聽,讓他知道,有一群朋友一起長大,是多么幸運的事。”
林夏把相冊放在書桌最顯眼的位置,每次看到,心里都暖暖的。這幾年,朋友們的生活都有了新的變化:澤禹的機械廠接到了國際訂單,他經常要去國外出差,卻總會在途經江南時,給林夏帶一包北方的糖炒栗子;以謙成了高中數學組的組長,帶的學生在競賽中拿了獎,他特意拍了獎狀照片發在群里,像當年分享解題思路一樣興奮;梨漾從住院醫師升成了主治醫師,雖然更忙了,卻還會在深夜給林夏發消息,分享救治病人后的成就感;茂淵出版了自己的詩集,第一本簽贈版寄給了林夏,扉頁寫著“致林夏,謝謝你把我們的故事寫進文字,我把青春寫進詩里”;梵恩雖然退役了,卻開了一家籃球訓練營,專門教小孩子打球,朋友圈里全是孩子們奔跑的身影;卓瀟和知弈的建筑公司中標了家鄉的文化中心項目,他們特意邀請朋友們去看設計圖,圖紙上的落地窗正對著青槐中學的方向;北初在宇宙物理領域有了新突破,論文發表那天,他在群里發了一句“終于沒辜負當年趙老師說的‘堅持’”;錦佑和銘緒的漫畫被改編成了動畫,播出那天,他們包了場,請朋友們一起看,動畫里的主角們,分明帶著當年他們的影子;伊檸成了資深記者,報道的新聞獲了獎,領獎時她特意提到“高中時和朋友們一起討論理想的日子,是我追夢的起點”;芮檸成了同聲傳譯,在國際會議上流利切換語言時,總會想起當年和伊檸一起背英語單詞的清晨;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也都在各自的生活里穩步前行,有人升職,有人買房,有人解鎖了新的愛好,每次在群里分享消息,都會引來一片祝福。
林夏自己也有了新的收獲——《墨香里的青春余溫》再版了,出版社還為她策劃了“青春巡講”活動,讓她去不同的城市,和讀者分享青春與寫作的故事。每次巡講,她都會帶上那本泛黃的筆記本,告訴臺下的年輕人:“青春不是用來懷念的,而是用來記錄的。那些你以為會忘記的小事,只要寫下來,就會變成永遠的溫暖。”
這年秋天,林夏的巡講到了北方的一座城市,正好離澤禹出差的地方很近。澤禹特意趕過來,陪她一起逛了當地的書店。書店的書架上,《墨香里的青春余溫》擺在顯眼的位置,旁邊還放著茂淵的詩集。澤禹拿起書,翻到寫他籃球比賽的那一頁,笑著說:“沒想到我當年這么帥,你把我寫得像個英雄。”
“本來就是啊,”林夏笑著說,“你最后那個絕殺球,我到現在都記得。”
逛完書店,兩人去吃了當地的特色菜。澤禹說起自己工作中的煩惱:“最近國外的客戶要求很高,圖紙改了好幾版都不滿意,有時候真覺得累。”
林夏想起高中時,澤禹為了一道數學題熬到深夜,卻從來沒說過放棄。她拿出手機,翻出當年班級群里的聊天記錄,遞給澤禹:“你看,當年你說要造最先進的機器,現在你已經做到了。再難的坎,只要像當年解數學題一樣,一步一步來,總能過去的。”
澤禹看著手機屏幕上的舊消息,眼眶有些濕潤:“是啊,當年那么難的題都解出來了,現在這點困難算什么。”
離開北方前,澤禹給林夏送了一份禮物——是一個小小的機械模型,做得很精致,是他親手做的。“這個送給你,就像我們的友情一樣,雖然簡單,卻很堅固。”
林夏接過模型,心里滿是感動。她知道,不管相隔多遠,不管過了多少年,她和朋友們之間的友情,就像這個機械模型一樣,永遠不會生銹,永遠不會褪色。
第七章:歲月里的同行(下)
冬天來臨的時候,“青春不散場”微信群里又熱鬧了起來——茂淵提議,春節大家一起回青槐中學,給當年的老師們拜年,再看看那棵一起種的樹。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響應,連遠在國外的伊檸,都特意訂了回國的機票。
春節前一天,林夏和錦汐一起回到了家鄉。錦汐抱著寶寶,寶寶已經會說話了,看到林夏,就奶聲奶氣地喊“林夏阿姨”,還伸手要摸她手里的筆記本。“這是阿姨高中時的筆記本,里面寫滿了阿姨和媽媽的故事。”錦汐笑著說,眼里滿是溫柔。
第二天,大家如約在青槐中學門口集合。時隔幾年,朋友們又有了新的變化:澤禹留了點胡子,看起來更成熟了;以謙的頭發里多了幾根白發,卻依舊戴著那副黑框眼鏡;梨漾剪了短發,更顯干練;茂淵的詩集又出了新的版本,手里總拿著一本;梵恩的籃球訓練營越辦越好,身邊還跟著兩個小徒弟;卓瀟和知弈的文化中心項目已經完工,說起設計細節時眼里滿是自豪;北初比以前更沉默了,卻會在大家聊天時,偶爾說一句幽默的話;錦佑和銘緒的動畫又出了新一季,手機里存滿了動畫截圖;伊檸曬黑了些,說是在國外采訪時曬的;芮檸的英語說得更流利了,偶爾還會蹦出幾句外語;沐萱、清嘉、莞淳、若瑤、雯琪、瑜苒、文瑜也都帶著家人,孩子們在一旁追跑打鬧,熱鬧得像個大家庭。
大家一起走進青槐中學,劉老師和趙老師已經在門口等他們了。劉老師抱著錦汐的寶寶,笑得合不攏嘴:“時間過得真快,當年的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老了。”
“老師您不老,還是那么溫柔。”林夏笑著說。
趙老師看著澤禹,點了點頭:“聽說你現在搞機械設計,還拿到了國際訂單?不錯,有當年解數學題的韌勁。”
“都是您當年教得好。”澤禹不好意思地說。
大家陪著老師們在校園里散步,走到操場角落的那棵樹下時,都停下了腳步。小樹已經長得很高了,樹干粗壯,枝葉繁茂,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在地上織出斑駁的光影。“當年我們種這棵樹的時候,它還沒我高呢。”梵恩笑著說,伸手摸了摸樹干。
“是啊,”林夏說,“那時候我們還說,要看著它長大,現在它已經能為我們遮風擋雨了。”
澤禹拿出手機,提議大家拍一張合影。所有人都圍在樹下,孩子們坐在前面,大人們站在后面,劉老師和趙老師站在中間。相機快門按下的瞬間,大家都露出了笑容,陽光落在每個人的臉上,溫暖又明亮。
中午,大家一起去了當年的小餐館。老板已經認不出他們了,直到澤禹提起當年經常點的糖醋排骨,老板才恍然大悟:“哦!你們是當年青槐中學的學生啊!時間過得真快,你們都成大人了。”
餐桌上,大家點了當年常吃的菜,聊著這些年的生活。孩子們在一旁玩耍,偶爾會跑過來問:“爸爸媽媽,你們高中時是什么樣子的呀?”
“我們高中時啊,”錦汐抱著寶寶,溫柔地說,“和你們現在一樣,每天一起上課、一起玩,有很多很多好朋友,還有很多很多開心的事。”
林夏看著眼前的場景,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墨香里的青春余溫》里寫的一句話:“青春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旅程,而是一群人的同行。那些一起走過的路,一起說過的話,一起經歷的事,都會變成歲月里最溫暖的光,照亮往后的每一段日子。”
吃完飯,大家在餐館門口道別。雖然又要回到各自的城市,各自的生活,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滿是期待——他們約定好,明年還要一起回青槐中學,一起看那棵樹,一起分享新的故事。
林夏坐在回家的火車上,手里拿著那本泛黃的筆記本,翻開最新的一頁,上面寫著:“今天和朋友們一起回了青槐中學,看到了長高的樹,看到了老去的老師,看到了朋友們的孩子。原來青春從來沒有結束,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在我們的生命里延續。那些藏在筆記本里的墨香,那些留在歲月里的余溫,會永遠陪著我們,一直走下去。”
火車緩緩開動,窗外的風景漸漸向后退去。林夏合上筆記本,靠在椅背上,嘴角帶著微笑。她知道,未來的日子里,還會有更多的重逢,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溫暖。而她的筆記本,會繼續記錄下去,記錄著她和朋友們的青春,記錄著歲月里的同行,記錄著生命中每一個值得珍藏的瞬間。
因為她相信,只要這份友情還在,只要這份回憶還在,這份青春的余溫,就會永遠溫暖著她的歲月,讓她在往后的日子里,永遠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永遠擁有著面對未來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