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里的青春余溫
選自:《禹雨之期》
作者:霖筆?康喬烈夫
時間:二〇一一年十月二日傍晚
地點:故里府邸
第一章:舊物驚夢
林夏站在出租屋的書桌前,指尖懸在最下層抽屜的拉手上,遲遲沒有落下。窗外的雨絲斜斜織著,將老城區的磚瓦染成深灰,窗臺綠蘿的葉片上凝著水珠,順著葉脈緩緩滾落,在木質窗臺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痕跡。這間出租屋是她去年剛租下的,墻皮在角落處有些剝落,衣柜門推拉開合時會發出輕微的“吱呀”聲,唯有這張書桌是從家鄉帶來的舊物——淺棕色的實木桌面,邊緣被歲月磨得圓潤,桌腿內側還留著一道淺淺的刻痕,那是高中時澤禹幫她搬書時不小心磕到的。
她深吸一口氣,終于拉開抽屜。一股混合著舊紙張的霉味、藍黑墨水的清苦,還有陽光曬過的暖意的氣息撲面而來,像有人突然掀開了塵封多年的百寶箱。那本筆記本靜靜躺在抽屜最深處,被一疊高三的復習資料和幾張褪色的班級合影壓著。封面是當年校門口文具店最暢銷的淺藍色,如今卻泛著不均勻的黃,邊角卷成了柔和的毛邊,仿佛被無數次指尖摩挲過。林夏伸手將它取出,指腹觸到粗糙的紙頁時,一陣熟悉的溫熱順著指尖蔓延至心口,像冬日里不小心碰到了曬過太陽的棉被,暖得人鼻尖發酸。
她走到窗邊的藤椅上坐下,雨聲淅瀝,恰好成了翻開筆記本的背景音。第一頁,是用藍黑鋼筆寫下的字跡,筆畫帶著十六歲的青澀,偶爾還有一兩處被劃掉重寫的痕跡:“9月1日,高一開學。天特別藍,校門口的梧桐樹還綠得發亮,葉子在風里晃得人眼睛都軟了。我分到了3班,同桌是個叫澤禹的男生,個子很高,坐在靠窗的位置,陽光落在他發梢上,像撒了把碎金。剛才數學老師提問函數題,他站起來回答時,聲音很亮,笑起來有兩顆淺淺的虎牙,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林夏的嘴角不自覺地向上揚起,眼前忽然浮現出那個清晨的畫面:她扎著馬尾辮,校服領口的紐扣扣得嚴嚴實實,攥著書包帶站在教室門口,看著滿屋子陌生的面孔,手指緊張得蜷起。而澤禹已經坐在座位上,正低頭整理數學課本,側臉的線條很柔和,聽到她的腳步聲,抬頭時眼里盛著晨光,虎牙在陽光下閃了閃:“同學,這里沒人,坐吧。”
筆記本的第二頁,記錄著更多開學第一天的碎片:“班主任是王老師,頭發卷卷的,說話像春風吹過麥田,軟軟的。她說我們就像剛冒芽的小苗,要在高中這三年好好扎根。后排有個男生叫梵恩,課間時一直在和同桌聊籃球,聲音大得連前排都能聽見,他穿的球鞋是白色的,鞋邊沾了點泥土,大概是早上騎車來的。斜前方的女生叫錦汐,她的筆記本封面是粉色的,印著小雛菊,剛才我筆掉在地上,她彎腰幫我撿的時候,發梢上別著的珍珠發卡閃了一下……”
一頁頁往下翻,字跡從歪歪扭扭逐漸變得工整,記錄的內容也從最初的“誰穿了新鞋子”“今天食堂的糖醋排骨很好吃”,慢慢多了關于課堂、習題和心事的片段。林夏的目光停在某一頁,上面畫著一個簡單的小太陽,旁邊寫著:“10月12日,數學小測考砸了,72分。趴在桌上不想說話,錦汐偷偷塞給我一塊草莓味的糖,糖紙是亮晶晶的紅色,她說‘沒關系呀,下次我們一起問澤禹題’。她的手暖暖的,像小太陽一樣,把我心里的烏云都曬化了。”
雨聲漸漸小了,窗外的天空透出一絲淺藍。林夏合起筆記本,指尖輕輕摩挲著封皮上的毛邊,忽然想起上周整理舊物時,在箱子底發現的那張高三畢業照——照片里的澤禹穿著白襯衫,站在她旁邊,虎牙依舊明顯;錦汐扎著低馬尾,笑得眼睛彎成了月牙;以謙戴著黑框眼鏡,站在第一排,手里還攥著一本數學練習冊;梨漾、茂淵、卓瀟……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在腦海里浮現,像老電影里的片段,一幀幀都帶著暖黃的濾鏡。
她忽然涌起一股沖動,拿出手機翻找通訊錄,手指在“澤禹”的名字上頓了頓,最終還是點開了高中班級群。群里已經很久沒有動靜,最新一條消息還是去年春節時錦汐發的祝福。林夏猶豫了一會兒,敲下一行字:“大家最近還好嗎?我翻到了高中時的筆記本,突然很想你們。”消息發出去的瞬間,她心里既期待又忐忑,像高中時遞出第一封情書那樣,指尖微微發燙。
沒過幾分鐘,手機“叮咚”響了一聲——是錦汐的回復:“林夏!我就知道你會翻那本筆記本!我上周還跟梨漾說,等有空我們聚聚呢!”緊接著,澤禹的消息也跳了出來:“筆記本還在啊?我記得你當時總在晚自習偷偷寫,被王老師抓過一次吧?”后面還跟著一個大笑的表情。
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消息,林夏的眼睛慢慢濕潤了。原來那些被她藏在筆記本里的時光,從來都不是她一個人的回憶,而是一群人共同的青春。她翻開筆記本的新一頁,拿起筆,在上面寫下:“2024年6月15日,雨。今天又想起了高中的日子,原來有些時光,就算過了很久,還是會像墨香一樣,留在心底,暖暖的。”
第二章:青春初綻(上)
九月的風還帶著夏末的余溫,吹過青槐中學的校門,將“青槐中學”四個鎏金大字吹得愈發鮮亮。校門口的梧桐樹長得枝繁葉茂,陽光透過葉片的縫隙灑下來,在地面上織出斑駁的光影。高一(3)班的教室里,風扇在天花板上緩緩轉動,送來陣陣微風,卻吹不散空氣中彌漫的新鮮感與拘謹——這是開學的第一堂語文課,也是同學們第一次正式見面。
林夏攥著書包帶,在教室門口站了好一會兒。教室里已經坐了不少人,大家要么低頭整理書本,要么和新同桌小聲交談,偶爾有笑聲傳來,卻讓林夏更覺緊張。她深吸一口氣,目光在教室里掃了一圈,最后落在靠窗的一個空位上——那個位置旁邊,坐著的正是早上幫她撿筆的澤禹。
她抱著書包,腳步輕得像怕踩碎地上的光影,慢慢走過去。澤禹似乎察覺到了她的到來,抬起頭,露出了那標志性的虎牙笑:“同學,你是坐這里嗎?”
林夏的臉頰瞬間有些發燙,她點點頭,聲音細若蚊蚋:“嗯,是的。”
“那快坐吧,我幫你挪一下椅子。”澤禹說著,伸手將旁邊的椅子往外拉了拉,動作自然又熱情。他的手指修長,指甲修剪得很干凈,手腕上戴著一塊簡單的電子表,表盤是深藍色的,和他的校服褲子很搭。
林夏坐下后,緊張地將書包放在腿上,手指無意識地摳著書包帶。澤禹看出了她的局促,主動開口找話題:“我叫澤禹,大禹治水的禹。你呢?”
“我叫林夏,夏天的夏。”她抬起頭,對上澤禹清澈的眼睛,那里面映著窗外的梧桐樹,像盛著一汪淺綠的湖水,心里的緊張似乎少了一些。
“林夏,很好聽的名字,像夏天的風一樣。”澤禹笑著說,“你以前是哪個初中的呀?我是城南中學的,我們學校旁邊有家賣手抓餅的,超好吃,下次可以帶你去。”
就這樣,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聊了起來。林夏漸漸發現,澤禹不僅數學好,性格也很開朗,和他聊天就像喝冰鎮汽水一樣,清爽又舒服。她還知道了,澤禹從小就喜歡數學,家里的書架上擺滿了數學競賽的書籍,有時候遇到難題,他能坐在書桌前研究一下午,連飯都忘了吃。
上課鈴響了,語文老師劉老師拿著課本走進教室。他戴著一副金邊眼鏡,頭發有些花白,卻精神矍鑠,走路時脊背挺得筆直。“同學們好,我是你們的語文老師,姓劉,大家以后叫我劉老師就好。”劉老師的聲音抑揚頓挫,像老唱片里的戲曲,帶著獨特的韻味,“今天我們不講課,先做個自我介紹,每個人說一下自己的名字,再分享一句喜歡的話,讓大家互相認識一下。”
第一個站起來的是坐在第一排的男生,他個子不高,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雙手放在身前,顯得有些拘謹,卻聲音洪亮:“大家好,我叫以謙,謙虛的謙。我喜歡的話是《尚書》里的‘滿招損,謙受益’,我爸爸總跟我說,做人要謙虛,不能驕傲,所以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謙虛的態度,和大家一起好好學習。”
以謙的自我介紹簡潔又真誠,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林夏在筆記本上寫下“以謙——‘滿招損,謙受益’”,筆尖頓了頓,又畫了一個小小的眼鏡圖案——她覺得,以謙的樣子和這句話特別配。
接下來,同學們陸續站起來自我介紹。坐在林夏斜后方的男生叫卓瀟,他穿著一件白色的T恤,領口處印著籃球明星的頭像,說話時眼神堅定,充滿自信:“大家好,我叫卓瀟,瀟灑的瀟。我喜歡的話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以后想當一名建筑師,設計出很多好看又實用的房子,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卓瀟旁邊的男生叫知弈,他留著短發,手指修長,看起來很干練:“我叫知弈,博弈的弈。我喜歡下棋,圍棋、象棋都喜歡,所以我分享的話是‘落子無悔,人生亦無悔’。我覺得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下棋一樣,一旦決定了,就不要后悔,認真去做就好。”
女生們的自我介紹也很精彩。錦汐站起來時,臉上帶著淺淺的笑容,眼睛彎成了月牙:“大家好,我叫錦汐,錦繡的錦,潮汐的汐。我喜歡的話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希望我們都能像這句話里說的一樣,擁有簡單又美好的生活,每天都開開心心的。”錦汐的聲音很溫柔,像春日里的細雨,落在人心里,輕輕的,暖暖的。
坐在錦汐旁邊的女生叫梨漾,她扎著一個丸子頭,發梢處別著一個黃色的小發卡,看起來很活潑:“我叫梨漾,梨子的梨,蕩漾的漾。我喜歡的話是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當然啦,我知道現在要好好學習,不能只顧著玩,不過也希望大家能在學習之余,多找點開心的事做,畢竟青春只有一次嘛!”梨漾的話逗得大家笑了起來,教室里的氣氛瞬間變得輕松了許多。
林夏是最后一個站起來的。她深吸一口氣,雙手緊緊攥著衣角,聲音有些發顫:“大家好,我叫林夏,夏天的夏。我喜歡的話是朱自清《春》里的‘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我希望高中這三年,我們都能像春天的娃娃一樣,每天都有新的進步,一起成長。”說完,她飛快地坐下,臉頰燙得像火燒,卻在抬頭時看到澤禹沖她比了個“加油”的手勢,心里頓時安定了不少。
自我介紹結束后,劉老師開始講課。他講的是朱自清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劉老師的聲音帶著磁性,將春天的生機與美好娓娓道來。林夏聽得很入迷,偶爾抬頭看向窗外,陽光透過梧桐樹葉的縫隙灑進來,落在課桌上,像撒了一把碎金。她忽然覺得,高中生活,或許會像這春天一樣,充滿希望與美好,而身邊的這些人,會成為她青春里最珍貴的伙伴。
第二章:青春初綻(下)
語文課結束后,課間十分鐘成了同學們交流的好時機。卓瀟和知弈因為剛才自我介紹時都提到了“人生態度”,湊在一起討論起了對未來的規劃,聲音不大,卻很認真。
“我跟你說,建筑師可不容易做,不僅要懂數學、物理,還要有審美,以后我們得一起好好學。”卓瀟說著,還拿起筆在草稿紙上畫了一個簡單的房子輪廓,線條歪歪扭扭的,卻看得出來很用心。
知弈點點頭,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著,像是在模擬下棋的動作:“我知道,你得先把立體幾何學好,不然連圖紙都看不懂。我呢,想當一名職業棋手,要是能參加國際比賽就更好了,不過現在還是要先把學習搞好,不然爸媽肯定不同意。”
“那你可得加油,不過也別光顧著下棋,英語也很重要,以后出國比賽還得用呢。”卓瀟笑著說,伸手拍了拍知弈的肩膀。
“知道啦,你不也一樣,得先把數學補補,上次我看你數學作業錯了好幾個題。”知弈反駁道,眼里滿是笑意。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爭論得不亦樂乎,旁邊的謙宇見狀,笑著走過來。謙宇個子很高,皮膚白凈,說話很溫和,像春日里的陽光:“好啦好啦,你們倆別吵了,都是為了未來努力,現在最重要的是一起進步,而不是互相‘抬杠’。對了,以謙不是數學好嗎,以后你們有題可以問他,我也可以幫你們整理筆記。”
謙宇的話像一場及時雨,瞬間化解了兩人之間的“小矛盾”。卓瀟和知弈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林夏看著他們,在筆記本上寫下“卓瀟、知弈、謙宇——吵吵鬧鬧的友情”,筆尖落下時,心里暖暖的——她忽然覺得,有這樣一群伙伴,高中生活一定會很有趣。
放學鈴聲響起時,夕陽已經西斜,將天空染成了溫柔的橘紅色。林夏收拾好書包,剛走到教室門口,就被錦汐叫住了:“林夏,等一下!”
林夏轉過身,看到錦汐手里拿著一塊用保鮮膜包好的西瓜,正快步向她走來。西瓜的外皮是深綠色的,上面有好看的墨綠色紋路,還帶著一絲涼意,顯然是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我媽媽今天買的西瓜,特別甜,我特意留了一半給你,你快嘗嘗。”錦汐說著,將西瓜遞到林夏手里,眼里滿是期待。
林夏接過西瓜,指尖觸到冰涼的保鮮膜,心里卻暖暖的。她說了聲“謝謝”,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舌尖散開,瞬間驅散了一天的疲憊。“真的好甜啊!比我家買的甜多了!”林夏忍不住說,眼睛亮晶晶的。
“是吧,我媽媽挑西瓜可厲害了,她總說,要選紋路清晰、拍起來聲音渾厚的,準沒錯。”錦汐笑著說,露出了兩顆小小的梨渦,“對了,你家住在哪個方向呀?要是順路的話,我們可以一起走,正好路上聊聊天。”
“我家在東邊的幸福小區,你呢?”林夏問,一邊吃著西瓜,一邊注意不讓汁水沾到校服上。
“太巧了!我家也在幸福小區,不過我住在西區,你住在東區對吧?我們可以一起走到小區門口,然后再分開。”錦汐開心地說,拉著林夏的胳膊,腳步輕快地向校門口走去。
兩人并肩走在放學的路上,路邊的梧桐樹葉被夕陽照得金黃,偶爾有幾片葉子飄落,打著旋兒落在地上,像一只只飛舞的蝴蝶。她們聊著天,從喜歡的科目到喜歡的零食,從看過的電影到聽過的歌,越聊越投機。林夏知道了錦汐喜歡看言情小說,尤其是顧漫的《何以笙簫默》,已經看了三遍;錦汐也知道了林夏喜歡寫東西,從小就有一個當作家的夢想。
“那你一定要堅持寫下去呀!”錦汐認真地說,“以后你要是出書了,我肯定第一個買,還要讓你給我簽名。”
“會的,我會努力的。”林夏點點頭,心里充滿了力量——這是第一次有人這么認真地鼓勵她的夢想,像在她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讓她有勇氣去期待開花結果的那天。
不知不覺就到了幸福小區門口,兩人站在保安亭旁邊,不舍地告別。“那我明天早上七點在小區門口的早餐店等你,我們一起去學校吧?”錦汐說,手里還攥著林夏吃完西瓜剩下的保鮮膜,準備扔進旁邊的垃圾桶。
“好啊!我明天一定準時到!”林夏點點頭,看著錦汐的背影消失在小區西區的入口處,才轉身向東區走去。路上,她想起剛才錦汐說的話,嘴角忍不住向上揚起——她覺得,能遇到錦汐這樣的朋友,是她的幸運,而高中這三年,一定會像這夕陽一樣,溫暖又美好。
第二天早上,林夏提前十分鐘來到小區門口的早餐店,錦汐已經在那里等她了。錦汐點了兩杯豆漿和兩個肉包,看到林夏來,立刻揮手:“林夏,這里!我幫你點了你喜歡的甜豆漿,對吧?”
“對!你怎么知道的?”林夏驚訝地問,昨天聊天時她只是隨口提了一句,“我記著呢!”錦汐把甜豆漿推到林夏面前,眼睛彎成月牙,“你昨天說不喜歡咸豆漿的豆腥味,我就特意給你點了甜的。快吃吧,不然一會兒該遲到了。”
林夏接過豆漿,溫熱的觸感順著指尖傳到心里,她咬了一口肉包,肉餡的鮮香混著面香在嘴里散開,忽然覺得這是她吃過最好吃的早餐。兩人邊吃邊聊,很快就到了該出發的時間。走出早餐店時,恰好遇到了同校的伊檸和芮檸——她們是一對雙胞胎,穿著一樣的白色帆布鞋,扎著一樣的高馬尾,連發繩都是同款的淺粉色,遠遠看去就像復制粘貼的一樣。
“錦汐,林夏,早上好呀!”伊檸先打招呼,聲音清脆,像剛剝開的橘子,帶著酸甜的活力。
芮檸跟在后面,笑著點頭,手里還拿著一本英語單詞書,顯然是在利用路上的時間背單詞。“你們也是去學校嗎?正好一起走呀!”
“好啊!”錦汐立刻答應,拉著林夏的手跟了上去。路上,林夏才知道,伊檸和芮檸雖然長得一模一樣,性格卻差了不少——伊檸活潑外向,喜歡參加各種活動,芮檸則文靜內斂,最愛泡在圖書館里看書。但不管做什么,她們總是形影不離,連選座位都要挨在一起,像兩株并排生長的向日葵,永遠朝著同一個方向。
到了學校,四人剛走進教室,就看到沐萱抱著一摞厚厚的習題冊,正快步向老師辦公室走去。沐萱的頭發很長,披在肩上,發尾微微卷曲,走路時腳步匆匆卻很穩,懷里的習題冊疊得整整齊齊,連邊角都沒有折痕。“那是沐萱,我們班的學習委員。”錦汐小聲對林夏說,“她特別認真,每天都會提前半小時到學校,幫老師整理作業,還會把大家錯得多的題整理成錯題集,分享在班級群里。”
林夏點點頭,看著沐萱的背影,心里很佩服。她想起自己昨天晚上寫作業時還偷玩了半小時手機,頓時有些不好意思。剛回到座位,澤禹就湊了過來,手里拿著一本數學練習冊:“林夏,昨天劉老師講的《春》里的重點句子,你都記下來了嗎?我幫你整理了一份,你看看有沒有漏的。”
林夏接過練習冊,只見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了重點——紅色是易錯字,藍色是段落賞析,黑色是中心思想,字跡工整得像印刷出來的一樣。“謝謝你,澤禹!我昨天記筆記的時候還漏了幾句,正好用你的補一補。”
“不客氣,以后有不會的隨時問我。”澤禹笑了笑,露出虎牙,轉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開始預習當天的數學課本。
上課鈴響后,第一節是數學課。數學老師是個不茍言笑的中年男人,姓趙,大家都叫他“趙老嚴”。他一上課就拿出昨天的小測卷,開始念分數:“以謙,98分;澤禹,95分;卓瀟,78分;知弈,82分……”
念到卓瀟的分數時,趙老師皺了皺眉:“卓瀟,這道立體幾何題我昨天剛講過,你怎么還錯?下課來我辦公室一趟。”
卓瀟的臉瞬間紅了,低著頭,手指緊緊攥著衣角。下課鈴一響,他就蔫蔫地向辦公室走去。知弈看著他的背影,有些擔心:“要不要我們一起去看看?趙老師會不會批評他呀?”
“別擔心,趙老師雖然嚴,但人很好的。”以謙推了推眼鏡,笑著說,“我上次也因為錯題被他叫去辦公室,他還給我講了半小時的解題思路,特別有耐心。”
果然,沒過多久,卓瀟就回來了,手里還拿著一張寫滿解題步驟的草稿紙,臉上的沮喪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興奮:“趙老師給我講了三種解題方法!還說以后有不會的可以隨時找他,太厲害了!”
大家都圍了過來,看著草稿紙上清晰的步驟,紛紛稱贊。謙宇笑著說:“我就說吧,趙老師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卓瀟,以后你要是再錯立體幾何題,可得好好反省了。”
“知道啦!”卓瀟撓了撓頭,拿起筆開始整理錯題,眼神里滿是認真。林夏看著他們,在筆記本上寫下“卓瀟、知弈、以謙、謙宇——一起進步的伙伴”,筆尖落下時,心里滿是溫暖——她忽然覺得,這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在互相幫助,互相鼓勵,讓她不再害怕陌生的環境,反而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接下來的日子里,林夏漸漸融入了高一(3)班這個大家庭。她和錦汐每天一起上學、放學,一起在晚自習時偷偷分享零食;她會和澤禹、以謙一起討論數學題,有時候為了一道題,幾個人能爭論到上課鈴響;她還認識了更多的同學——茂淵喜歡讀古詩,常常在語文課上分享自己的感悟,尤其是杜甫的詩,他總能讀出不一樣的韻味;梵恩是學校籃球隊的成員,每次比賽都會吸引很多女生的目光,他打球時的樣子特別帥氣,汗水浸濕球衣也毫不在意;北初性格安靜,喜歡坐在座位上看書,不管周圍多吵鬧,他都能靜下心來,像一株安靜的蘭草;錦佑和銘緒是漫畫迷,課間總會偷偷傳紙條,討論最新的漫畫劇情,有時候還會畫一些可愛的小頭像,貼在課本上……
這些細碎的日常,像一顆顆珍珠,被林夏用筆記本串聯起來。她會在筆記本上畫下澤禹笑起來的虎牙,錦汐的梨渦,伊檸和芮檸同款的發繩;會寫下茂淵分享的詩句,梵恩比賽的比分,北初推薦的好書;還會記錄下大家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運動會上,梵恩帶領班級贏得了接力賽冠軍,全班都在操場上歡呼;文藝匯演時,詩朵和錦蘇一起表演了詩朗誦,她們的聲音溫柔又有力量,贏得了滿堂彩;期末考試前,大家一起在圖書館復習,沐萱幫大家整理重點,清嘉和莞淳互相檢查錯題,若瑤和雯琪分享小零食,瑜苒和文瑜探討語文閱讀題的解法……
林夏看著筆記本上滿滿的記錄,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幸福感。她知道,高中這三年,將會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之一,而身邊的這些人,會成為她青春里最珍貴的回憶。她輕輕合上筆記本,指尖摩挲著封皮,仿佛能感受到里面藏著的溫度——那是青春的溫度,是友情的溫度,也是成長的溫度。
第三章:風雨微光(上)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高一的第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隨著期末考試的臨近,教室里的學習氛圍越來越濃厚。原本熱鬧的課間,現在大多是同學們討論題目的聲音;放學后,也很少有人再去操場玩耍,更多的人是留在教室里復習,直到保安叔叔來鎖門。
林夏的數學成績一直不算好,面對即將到來的數學期末考試,她心里很焦慮。每天晚上,她都會在家復習數學到很晚,臺燈下,她的筆記本上寫滿了公式和解題步驟,卻還是有很多題不會做。一次數學小測,她又考砸了,試卷上的紅叉像一個個小惡魔,看著就讓人難受。
放學鈴聲響起后,同學們都陸續離開了教室,林夏卻趴在桌上,不想動。她看著試卷上的分數——65分,比上次還低了5分,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卻強忍著不讓它掉下來。她想起澤禹說的“有不會的隨時問我”,卻不好意思開口,怕別人覺得她笨。
夕陽透過窗戶,斜照在教室里,把白墻染成了溫柔的橘色。就在這時,林夏感覺到有人輕輕敲了敲她的桌沿。她抬起頭,看到梨漾站在她的身邊,手里拿著一塊巧克力,包裝紙是金色的,在夕陽下閃著光。
“別難過啦,一次小測而已,不能代表什么。”梨漾說著,將巧克力遞給林夏,聲音溫柔得像春風,“我以前數學也很差,第一次小測才考了60分,后來跟著以謙一起復習,成績就慢慢提上來了。如果你不介意的話,以后我們可以一起復習數學,有不懂的問題,還可以問以謙或者澤禹,他們數學都很好的。”
林夏接過巧克力,指尖觸到溫熱的包裝紙,心里暖暖的。她看著梨漾真誠的眼睛,點了點頭:“謝謝你,梨漾。我……我就是覺得自己太笨了,好多題都不會做。”
“才不是呢!”梨漾坐在她旁邊的座位上,認真地說,“你只是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已。你看,你寫的作文那么好,上次語文老師還在班里表揚你呢,這說明你很聰明,只是數學需要多花點時間而已。”
梨漾的話像一束光,照亮了林夏心里的陰霾。她擦干眼淚,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謝謝你,梨漾。那……我們今天晚上就去圖書館復習吧?”
“好啊!”梨漾開心地說,“我去叫上以謙,他今天晚上也打算去圖書館。”
圖書館里很安靜,只有偶爾傳來的翻書聲和筆尖劃過紙張的聲音。林夏和梨漾、以謙找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拿出數學課本和習題冊,開始認真復習。遇到不懂的問題,林夏就先標記出來,等梨漾和以謙有空了再問。
“林夏,這道函數題你是不是不會?”以謙看到她標記的題,主動開口,“其實這道題很簡單,你只要記住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再結合圖像,就能解出來了。”說著,他拿起筆,在草稿紙上畫出函數圖像,一步一步地給林夏講解。
以謙講題很有耐心,會把復雜的知識點拆分成簡單易懂的部分,還會舉一反三,讓林夏更容易理解。林夏聽得很認真,偶爾打斷他提問,他也會耐心解答,從不覺得煩。梨漾則在一旁整理錯題,遇到林夏和以謙都不會的題,就記下來,等第二天問趙老師。
不知不覺,圖書館要閉館了。林夏合上書,看著自己整理的筆記,心里有了一絲底氣。“謝謝你,以謙,還有梨漾,如果不是你們,我可能還在難過呢。”
“跟我們客氣什么,”梨漾笑著說,“我們是同學,互相幫助是應該的。走吧,我送你到小區門口。”
在回家的路上,林夏看著身邊的梨漾,忽然想起了《送東陽馬生序》里的句子:“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雖然她現在的情況和宋濂不一樣,但那種因為有朋友陪伴、有目標可追而感到滿足的心情,是相似的。她知道,只要有這些朋友在身邊,再難的路,她也能走下去。
從那以后,林夏每天都會和梨漾、以謙一起復習數學。澤禹偶爾也會加入他們,給他們分享一些解題技巧,比如如何快速找到立體幾何的輔助線,如何用排除法做選擇題。在大家的幫助下,林夏的數學成績漸漸有了起色,她對數學也越來越有信心了。
期末考試結束后,成績出來的那天,林夏緊張地拿著成績單,手都在發抖。當她看到數學成績時,驚喜地叫了出來——85分!比上次小測進步了20多分!
錦汐看到林夏的成績,比她自己考得好還開心,跑過來抱住她:“林夏,你太厲害了!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梨漾也走過來,笑著說:“看吧,我就說你能行。以后繼續努力,我們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學。”
澤禹和以謙也走了過來,手里拿著一張數學試卷:“林夏,你這道題做得很好,比我還多了一種解題方法呢!”
林夏看著身邊的朋友們,心里充滿了感激。她知道,這份成績的背后,不僅有她自己的努力,更有朋友們的幫助。而這份友情,就像風雨中的微光,照亮了她前行的路,讓她在成長的路上,不再孤單。她拿出筆記本,在上面寫下“85分——謝謝我的朋友們”,筆尖落下時,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卻不是因為難過,而是因為幸福。
第三章:風雨微光(下)
高一的第二個學期,學校舉辦了一次古詩文朗誦比賽。消息傳來,班里的同學們都很積極,尤其是茂淵——他從小就喜歡古詩,家里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版本的《唐詩宋詞》,有時候讀到動情處,還會忍不住念出聲來。聽說要舉辦朗誦比賽,他立刻就報了名,眼里滿是期待。
為了準備比賽,茂淵每天都會利用課間和放學后的時間練習朗誦。他會拿著詩集,在教室的角落或者學校的小花園里輕聲朗讀,有時候還會配上一些簡單的動作,讓朗誦更有感染力。林夏和錦汐偶爾會去聽他練習,每次都能被他的認真和熱情打動。
有一次,林夏路過小花園,看到茂淵正坐在長椅上朗誦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夕陽落在他的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他的聲音洪亮又富有感情,尤其是讀到“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時,眼神里充滿了堅定和向往,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個太平盛世。
林夏悄悄走過去,在他身邊坐下。茂淵看到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林夏,你怎么來了?是不是我吵到你了?”
“沒有,你讀得很好。”林夏搖搖頭,認真地說,“尤其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句,我好像能感受到杜甫的理想和情懷。”
“是啊,杜甫一生都在追求這個理想,即使歷經磨難,也從未放棄。”茂淵的眼神變得深邃,“我覺得,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并且為之努力。”
林夏點點頭,心里很受觸動。她想起自己的作家夢,以前總覺得遙不可及,現在卻覺得,只要像茂淵一樣堅持,總有一天會實現。她拿出筆記本,把“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茂淵的理想”寫在上面,希望自己能記住這份感動,也能像茂淵一樣,為了理想而努力。
比賽那天,茂淵穿著一身干凈的白襯衫,站在舞臺上。當音樂響起,他開始朗誦,聲音洪亮又富有感情,將古詩的意境展現得淋漓盡致。臺下的同學們都聽得很入迷,林夏和錦汐更是用力地為他鼓掌,手里拿著寫有“茂淵加油”的牌子,喊得嗓子都啞了。
最終,茂淵獲得了比賽的一等獎。當他拿著獎狀走下臺時,班里的同學們都圍了上去,向他表示祝賀。茂淵笑著說:“謝謝大家的支持,這個獎不僅是我的,也是我們班的。”
林夏看著茂淵臉上的笑容,心里滿是驕傲——她為有這樣的同學而驕傲,也為這個充滿溫暖和力量的班級而驕傲。她在筆記本上畫了一個小小的獎杯,旁邊寫著“茂淵——古詩文朗誦比賽一等獎”,筆尖落下時,心里滿是歡喜。
除了古詩文朗誦比賽,學校還舉辦了籃球比賽。梵恩作為學校籃球隊的主力,自然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比賽前,梵恩每天都會和隊友們一起訓練,有時候會練到很晚,汗水浸濕了他的球衣,貼在背上,卻絲毫沒有影響他的狀態,反而讓他看起來更像一顆耀眼的太陽。
林夏和錦汐偶爾會去操場看他們訓練。只見梵恩穿著紅色的籃球服,在球場上奔跑、跳躍、投籃,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與活力。他的速度很快,像一陣風,總能在對方球員反應過來之前,突破防守,將球投進籃筐。
有一次訓練結束后,梵恩看到林夏和錦汐,笑著走過來打招呼:“你們怎么來了?是不是來看我打球的?”
“當然是啦!”錦汐興奮地說,“梵恩,你剛才那個三分球太帥了!我都錄下來了,回頭發給你看。”
梵恩摸了摸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謝謝,還不夠好,還要再練。明天就是比賽了,我得好好準備,爭取拿個冠軍。”
“你一定可以的!我們明天會去給你加油的!”林夏說,眼神里滿是鼓勵。
比賽那天,操場上擠滿了人,大家都在為自己班級的球隊加油。高一(3)班的同學們來了很多,手里拿著寫有“梵恩加油”“高一(3)班必勝”的牌子,聲音響亮地喊著口號。林夏和錦汐站在最前面,手里拿著喇叭,喊得格外用力。
比賽開始后,梵恩和隊友們配合得很默契。他像一只靈活的獵豹,在球場上穿梭,一次次突破對方的防守,為球隊得分。當比賽進行到最后一分鐘,雙方比分還僵持不下時,梵恩接到隊友傳來的球,毫不猶豫地起跳、投籃——籃球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穩穩地進了籃筐!
“進了!進了!”高一(3)班的同學們歡呼起來,操場上瞬間沸騰了。最終,學校籃球隊贏得了比賽,梵恩成了全場的英雄。
比賽結束后,梵恩大汗淋漓地走到班級隊伍前,同學們都圍了上去,遞水的遞水,遞毛巾的遞毛巾的遞毛巾。梵恩接過錦汐遞來的礦泉水,仰頭喝了大半瓶,水珠順著他的下頜線滑落,滴在紅色球衣上,暈開一小片深色。他抹了把臉,笑著看向大家:“謝謝你們,沒有你們的加油,我可能最后那球就沒勇氣投了。”
“跟我們客氣什么!”卓瀟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小,“你剛才那絕殺球,簡直帥呆了!我錄了視頻,以后要當屏保!”
知弈也湊過來,眼里滿是崇拜:“梵恩,你打籃球也太厲害了吧,以后能不能教我兩招?我也想跟你一樣,在球場上這么酷。”
“沒問題啊!”梵恩爽快答應,“以后周末有空,我們可以一起去操場練。”
林夏看著眼前熱鬧的場景,忽然想起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雖然籃球比賽和登山的場景不同,但那種憑借努力與堅持站上“頂峰”的意氣,那種被眾人歡呼包圍的驕傲,是相通的。她拿出筆記本,飛快寫下“梵恩——球場上的‘凌絕頂’者,絕殺球太帥了”,還在旁邊畫了一個小小的籃球,筆尖劃過紙頁的聲音,混著同學們的笑聲,成了此刻最動聽的旋律。
高二分班的消息傳來時,教室里的氣氛突然變得有些沉重。大家拿著分班意向表,眉頭都皺了起來——有人想選理科,卻擔心和文科好的朋友分開;有人糾結選科,更舍不得這個相處了一年的集體。
林夏拿著意向表,心里也七上八下。她文科成績不錯,尤其是語文和英語,但澤禹、以謙、梵恩都打算選理科,錦汐、梨漾、茂淵則傾向文科。“我要是選文科,以后就不能和澤禹他們一起上數學課了。”她小聲跟錦汐說,語氣里滿是不舍。
錦汐握住她的手,輕聲安慰:“沒關系呀,就算不在一個班,我們還是可以一起吃飯、一起復習。而且文科班有我、梨漾、茂淵,我們還能一起討論古詩和作文呢。”
梨漾也走過來,笑著說:“就是!你寫的作文那么好,選文科肯定能發光。再說了,澤禹他們理科好,以后我們有理科題不會,還能問他們,這不還是互相幫助嘛。”
在朋友們的鼓勵下,林夏最終選了文科。分班結果出來那天,她被分到了文科(1)班,錦汐、梨漾、茂淵、詩朵、錦蘇都在同一個班;澤禹、以謙、梵恩、卓瀟、知弈、謙宇則去了理科班,北初、錦佑、銘緒選了理科重點班,伊檸和芮檸一個選了文科,一個選了理科,成了“跨科姐妹”。
分開的第一天,林夏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課間去衛生間時,路過理科(3)班的門口,她忍不住往里看了一眼——澤禹正趴在桌上寫題,側臉還是熟悉的樣子;以謙戴著眼鏡,在給卓瀟講題;梵恩則和隊友討論著下午的訓練,一切都和以前一樣,卻又好像不一樣了。
“林夏!”身后傳來錦汐的聲音,“別發呆啦,我們去買冰淇淋吧,今天食堂有新出的草莓味。”
林夏轉過身,看到錦汐手里拿著兩個冰淇淋,遞了一個給她:“別難過啦,雖然不在一個班,但我們還是可以經常見面呀。你看,伊檸和芮檸不也分開了嗎,她們每天中午都一起吃飯呢。”
林夏接過冰淇淋,冰涼的觸感讓她瞬間清醒了不少。她咬了一口,草莓的甜香在嘴里散開,心里的不舍也淡了些。“你說得對,我們還是可以一起玩。”
從那以后,大家果然像約定好的那樣,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每天中午,文科班和理科班的同學都會湊在一起吃飯,分享各自班里的趣事——林夏會說文科班老師講的歷史故事有多有趣,澤禹會吐槽理科班的數學作業有多難;錦汐會分享新發現的好看小說,梵恩會講籃球隊的訓練日常。周末的時候,大家還會約好一起去圖書館復習,遇到不懂的問題,文科生抽空問理科生,理科生也會向文科生請教語文作文技巧。
有一次,林夏在物理課上遇到了一個難題,想了很久都沒想出來。放學后,她找到了正在班級里補筆記的北初。北初雖然性格安靜,但物理成績特別好,是理科班的“物理大神”。
“北初,這道物理題我不會,你能幫我看一下嗎?”林夏小聲地問,手里攥著習題冊,有些緊張——她和北初平時交流不多,怕打擾到他。
北初抬起頭,露出溫和的笑容,接過習題冊:“當然可以,你坐吧,我給你講。”
他拿出草稿紙,先在上面畫出受力分析圖,然后一步一步地推導公式,聲音輕輕的,卻很清晰。遇到林夏不懂的地方,他會反復講解,直到她明白為止。“這道題的關鍵是找到合力的方向,你只要記住受力分析的步驟,以后遇到類似的題就不怕了。”
林夏點點頭,認真地把解題步驟記在筆記本上:“謝謝你,北初,我終于懂了。”
“不用謝,互相幫助嘛。”北初笑了笑,繼續低頭補筆記,陽光落在他的發梢,像鍍了一層金邊,讓他看起來格外溫柔。
林夏看著他安靜的側臉,忽然覺得,這個平時話不多的男生,就像一本耐讀的書,雖然不張揚,卻藏著很多閃光點。她在筆記本上寫下“北初——安靜的物理大神,講題超有耐心”,心里想著,不管在哪個班,身邊有這么多優秀的朋友,都是她的幸運。
高二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考試也越來越頻繁。有一次,林夏的歷史考試考得很差,看著試卷上的紅叉,她忍不住趴在桌上哭了起來。錦汐看出了她的不開心,拉著她去操場散步。
“別難過了,一次考試而已,下次努力就好。”錦汐說,指著遠處的晚霞,“你看,今天的晚霞多好看啊,像不像你筆記本里畫的夕陽?”
林夏抬起頭,看向天空。夕陽將天空染成了一片絢爛的橘紅色,云朵像被點燃了一樣,美得讓人移不開眼睛。微風吹過,帶來了陣陣花香,也吹散了她心里的陰霾。
“是啊,真好看。”林夏笑著說,眼淚還掛在臉上,卻已經不覺得難過了。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情,都可以跟我說,我們一起面對。”錦汐握住她的手,溫柔地說,“就像以前你陪我度過不開心的日子一樣,現在我也會陪著你。”
林夏點點頭,心里充滿了感動。她知道,在青春的這段旅程中,有朋友的陪伴,再大的風雨也能扛過去,再黑暗的夜晚也能看到微光。而這些微光,會匯聚成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她前行的路,讓她在成長的路上,勇敢地向前走。她拿出筆記本,在上面寫下“錦汐的陪伴——像晚霞一樣溫暖”,然后合上本子,和錦汐一起迎著晚霞,慢慢走回教室。
第四章:離散與牽念(上)
高三的鐘聲敲響時,青槐中學的校園里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教學樓的走廊上,原本貼滿校園活動照片的墻,換成了“距離高考還有XX天”的倒計時牌,紅色的數字一天天減少,像在提醒著所有人,這場青春的戰役,即將迎來終章。
林夏的書桌抽屜里,除了那本記錄日常的筆記本,又多了一摞厚厚的復習資料——語文的古詩文默寫手冊、英語的作文模板、歷史的時間軸梳理、政治的知識點背誦清單,每一本都被她翻得卷了邊,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著重點。每天早上,她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打開臺燈,開始背誦英語單詞;晚上,她會在教室里待到保安叔叔來鎖門,才戀戀不舍地離開,書包里永遠裝著沒看完的復習題。
澤禹和以謙就坐在理科(3)班的斜前方,林夏偶爾路過他們教室,總能看到兩人埋頭演算數學題的身影。他們的草稿紙堆得像小山一樣高,上面寫滿了復雜的公式和解題步驟。有一次課間,林夏看到澤禹和以謙因為一道導數題爭得面紅耳赤,謙宇在旁邊笑著勸架,三人湊在一起,草稿紙寫了一張又一張,直到上課鈴響,才戀戀不舍地回到座位。
錦汐的文科成績一直很穩定,尤其是語文和英語。她知道林夏的英語作文總是寫不好,就把自己整理的作文模板和常用句型抄下來,工工整整地寫在筆記本上,送給林夏:“這些都是我總結的高頻考點,你多看看,多練練,肯定能有進步。比如寫議論文的時候,開頭可以用名言引入,結尾要呼應主題,這樣能加分不少。”
林夏接過筆記本,上面的字跡清秀又工整,每一個知識點都標注得很詳細,甚至還在旁邊畫了小小的笑臉。她翻到最后一頁,看到錦汐寫的一句話:“林夏,我們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學,以后還要做最好的朋友。”眼眶瞬間就紅了,她緊緊抱住錦汐:“謝謝你,錦汐,有你真好。”
梨漾的理科成績雖然不算頂尖,但一直很穩定。她會把自己做過的錯題整理成錯題本,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錯誤原因和解題思路,然后分享給林夏和其他文科班的同學:“這些錯題都是高頻考點,我們一定要弄明白錯在哪里,下次才不會再犯。比如這道歷史題,我上次就是因為記混了時間,才錯了,你們一定要注意。”
茂淵則成了文科班的“古詩文小老師”。每次語文早讀,他都會站在講臺上,帶領大家背誦古詩文。遇到難理解的句子,他會結合歷史背景,給大家詳細講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寫這句話的時候,正處于北宋內憂外患的時期,他希望自己能為國家和百姓分憂,這種家國情懷,我們雖然現在還不能完全體會,但也要記住,不管以后做什么,都要有一份責任感。”他的聲音很有感染力,讓大家對古詩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枯燥的背誦變得有趣起來。
梵恩雖然每天要參加籃球隊的訓練,但也沒有落下學習。他會利用訓練間隙,背單詞、記公式,訓練服的口袋里永遠裝著一本迷你英語單詞書,休息的時候就拿出來看。有一次,梵恩因為訓練時不小心崴了腳,腳踝腫得像饅頭一樣,卻還是堅持來學校上課。“馬上就要高考了,不能耽誤學習。”他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邊敷著冰袋,一邊認真聽老師講課,眼神里滿是堅定。
林夏看著他腳踝上的繃帶,心里既佩服又心疼。她在筆記本上寫下“梵恩——堅持的力量,就算受傷也不放棄學習”,然后拿出自己整理的數學筆記,偷偷放在梵恩的桌洞里——她知道梵恩的數學成績不算好,希望這些筆記能幫到他。
隨著高考的臨近,班里的氣氛也越來越緊張。有同學因為壓力太大,偷偷在課桌上哭;有同學因為一次模擬考試失利,變得一蹶不振;還有同學每天熬夜復習,黑眼圈重得像熊貓。每當這時,班主任王老師都會找同學們談心,她會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泡一杯熱茶,輕聲說:“高考就像一場馬拉松,現在已經到了最后沖刺階段,大家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記住,努力過就不后悔,不管結果如何,老師都會為你們驕傲。”
王老師的話像一劑強心針,讓同學們重新振作起來。大家互相鼓勵,互相支持——有人感冒了,會有人主動遞上感冒藥;有人心情不好了,會有人陪在身邊,講個笑話緩解氣氛;有人學習累了,會有人分享自己的小零食,補充能量。林夏看著身邊的同學們,心里忽然覺得,高三雖然辛苦,卻也充滿了溫暖。她想起了《論語》里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這段時光里,每個人都在努力,每個人都在成長,也每個人都在影響著身邊的人——澤禹的堅持、以謙的認真、錦汐的溫柔、梨漾的樂觀、茂淵的熱愛、梵恩的執著……這些都成了她前進的動力。
五月的一天,學校舉辦了高考動員大會。操場上,彩旗飄揚,橫幅高懸,“十年寒窗磨一劍,今朝出鞘試鋒芒”“全力以赴,不負韶華”的標語格外醒目。校長站在主席臺上,聲音洪亮地對高三的同學們說:“同學們,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今朝一搏。希望大家都能調整好心態,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大學,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記住,青槐中學永遠是你們的后盾!”
動員大會結束后,同學們回到教室,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的理想大學和目標分數。林夏看著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字跡——“北京大學——以謙”“清華大學——澤禹”“師范大學——錦汐”“體育大學——梵恩”“文學院——茂淵”……心里充滿了期待。她也拿起粉筆,在黑板的角落寫下“江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林夏”,然后轉過身,看著澤禹、以謙、錦汐、梨漾他們,大家相視一笑,眼神里滿是對未來的憧憬,也滿是對彼此的祝福。
林夏知道,高考結束后,大家就要各奔東西,去不同的城市,讀不同的大學,開啟新的人生旅程。但她也相信,這段一起奮斗、一起成長的時光,會成為大家心中最珍貴的回憶。而她的筆記本,會繼續記錄下這些溫暖的瞬間,成為連接彼此的紐帶,讓這份青春的牽念,永遠不會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