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世家 謝錢聯姻
《滿江紅?金陵懷古》有句:“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燕子”已成為南渡謝氏的代名詞,以謝安為杰出代表的河南太康謝氏,從會稽東山遷至建康(今南京)烏衣巷,又有謝氏后裔從河南太康南渡至毗陵(今常州)。“謝家燕子”飛入常州的原因,即北宋基業飄沒的“靖康之變”,雖然時隔七百余年,但《毗陵謝氏宗譜》記載有序:
1917年謝承恩纂修的寶樹堂《毗陵謝氏宗譜》載:“始遷祖謝廙在南宋建炎初由河南陳郡陽夏,隨宋高宗南遷,卜居常州城西北三十里安善鄉(今常州新北區)謝莊繁衍生息。”謝廙(謝安二十六世孫,1109年舉進士)之孫謝穆有四子,長子仲孚,字信卿,在南宋嘉定間(1220年前后)始遷邱莊(今常州羅溪鎮邱莊村),開邱莊支派。次子仲舒,字漢卿,居祖地。此二支世稱“西謝”。三子德誠,四子德安,因宋末兵亂攜家遷居郡城東北鄉橫山南麓(今常州橫山東城灣)。此二支世稱“東謝”。
毗陵謝氏世系圖
毗陵謝氏仲舒公邱莊貴實公派青山里支世系圖 (上承遠祖世系)


毗陵謝氏遠祖世系圖



毗陵謝氏宗譜
謝唐民,字文熙,仲舒之孫。幼讀史書,宋景定年間以茂才領鄉薦,咸淳三年(1297)舉進士,官儒學教授,進國子學錄。其對遠祖謝安等輩輔國定晉的功勛引以為傲,立志仿效,雖無救國之能,但有殉國之義。謝唐民是宋臣,甘為宋魂,寧死不屈,拒為元用。德祐元年(1275)春,謝唐民在元軍上門勸降時,“闔門三十人自焚死”。在這一毀家殉朝的過程中,謝唐民獨子謝安芳,又名庭芳,因外出游學得以幸免,留下單傳一脈,即謝玉岑、謝稚柳、謝伯子一支的先祖。
青山謝氏前有遠祖東晉“前三謝”(謝尚、謝奕、謝安)肇基家學,繼有“后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朓)登峰造極,中有南渡后的“寶樹三謝”(謝唐民、謝紹芳、謝應芳)承上啟下,近現代則有“青山三謝”(謝玉岑、謝稚柳、謝伯子)及謝伯子堂叔謝啟泰(即章漢夫,中共外交部常務副部長)、姑母謝月眉(工筆花鳥圣手)等再鑄輝煌,這是貫穿常州青山謝氏一千六百余年家族文化史的主線條。
1912年刻印的《謝氏家集》載:“常州謝氏家族,一門風雅,工詩善文,歷代不墜其家學。”仲舒派的十六世謝格,字士正,于崇禎初(1628)遷居常州郡城東門,傳至二十三世謝黻恩(1797—1861),字尹東,已入戶北直街青山里。黻恩有五個兒子,長子謝夢葭(1819—1852),才氣俊邁,于詩尤長,以一秀才游京師授經文時,得瘵疾卒,有《剪紅軒詩稿》傳世。二十五世謝祖芳在《剪紅軒詩稿》跋中云:“蓋公幼而穎悟,有神童之目,九歲為文章,曾大父春塘公見之嘆曰:‘吾家千里駒也!'”夢葭的四個弟弟玉階、申嘉、香谷、秉鈞,或秀才,或佾生,五兄弟“長而以家計困難,兼治商業,終未肯廢讀,性喜為詩,每有所得,必相與商榷,一門之內,怡怡相唱酬,至樂也”。
謝祖芳(1850—1907),字養田,號祖芳。玉階次子,秀才,少時以詩鳴于鄉里。其詩清真宕逸,妙契自然,深博時人好評。養田娶同鄉舉人錢鈞次女錢蕙蓀為妻,其子謝仁卿、謝仁湛,其女謝靜華、謝靜薇,其長孫謝玉岑。一門夫妻、兄弟姊妹相以詩詞唱和,其樂融融。謝養田《寄云閣詩鈔》有句:“吾家昔在晉,風雅有前軌。至今千余年,敢云世濟美。”

謝祖芳

錢蕙蓀
常州青山謝氏家族就是這樣一代代詩書飄香、綿延不絕、傳承家學的,正如晚清常州詩人錢向杲詩句所言:“江南謝氏盡詩豪,東晉多才冠六朝。”
讀書、寫書、刻書是古代文人的三大愛,對人的評價自古以來無非是道德與文章,所以“古今多少世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人品還是讀書”為許多世家家訓。常州青山謝氏是著名的江南文化世家,自東晉以來即以“烏衣門巷”“青山草堂”“青山世家”為世所稱。這部1912年印行的《謝氏家集》,收集了晚清時期青山謝氏三代人的詩詞文作品,正體現了這種文化傳統,印行的歷程可歌可泣,極不平常。
《謝氏家集》分兩冊共十三卷:卷一《剪紅軒詩稿》(謝夢葭),卷二《吉羊止止室剩稿》(謝玉階),卷三《運甓小館吟稿》(謝香谷),卷四至卷七《寄云閣詩鈔》(謝養田),卷八《雙存書屋詩草》(錢蕙蓀),卷九《覆瓿遺稿》(謝君規),卷十《青山草堂詞鈔》(謝仁卿),卷十一《青山草堂詩鈔》(謝仁卿),卷十二《瓶軒詞鈔》(謝仁湛),卷十三《瓶軒詩鈔》(謝仁湛)。
《謝氏家集》各作者的情況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及其編印過程等,閱讀書前總序與書后跋文中可略知。總序、跋文的撰者,分別是晚清舉人錢向杲和晚清進士錢名山,兩人是父子關系。《寄云閣詩鈔》的作者謝養田既是錢向杲的妹夫,又是錢名山的姑父;而《雙存書屋詩草》的作者錢蕙蓀,便是錢向杲之妹、錢名山之姑母、謝寶樹之曾祖母了。從總序、跋文中可知,《謝氏家集》刻印成書歷時6年,與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真可謂常州謝錢兩家世代交誼,以及相互砌磋學問、共同賞析詩文的見證。
《謝氏家集》在晚清時期眾多家集中具有何種地位、何種研究價值呢?可以說,《謝氏家集》不僅是一部反映晚清青山謝氏家族三代人文學作品之代表作,而且是一部反映晚清時期社會背景與生活環境之下,青山謝氏三代人追求自己的精神源泉,安貧樂道、頑強生存、各抱雄志的人生態度,在勞作之余以讀書、創作詩文為樂事,正如總序中所云:“人間富貴,恒不百年,而謝氏得以風雅世其家,可不謂難能而可貴者乎?”至于研究價值,那就可以將《謝氏家集》視作是一部反映家族文化的典型現象:這個文化現象既有時代特征——晚清,又有江南地方色彩——常州。由此可見,對于這樣一些屬于中國晚清末期的家族文化現象,以及書香世家,關于它是如何產生的,又是怎樣發展的,起著怎樣的作用,與當今社會的教育、學習、人生觀有什么不同等等問題,難道不應該吸引研究者去予以研究嗎?
說到常州青山謝家,人們又會很自然地聯想到常州陽湖錢家。
錢振锽(1875—1944),字夢鯨,號謫星、名山,以名山行。早歲即以文名,自署“星影廬主人”;晚年客居上海,自署“海上羞客”等。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進士,以刑部主事用。因屢上書言事,均留中不用,于宣統元年(1909)辭官歸里,一心從事學問研究與教學。1912年起,錢名山重興寄園,設帳傳授國學二十余年,門下弟子近千,是著名的詩人、書家、教育家,被稱為“江南大儒”。著有《名山詩集》《名山文約》《良心書》等。其得意弟子有謝玉岑、程滄波、王春渠、唐玉虬、鄭曼青、馬萬里、陸孔章、虞逸夫、謝稚柳、謝伯子等。

錢名山
錢家書香門第,耕讀傳家,刻有《錢氏家集》三十四卷,家訓“讀書便佳,為善最樂”。錢名山祖父錢鈞(1819—1877),字幫燦,號廉村,為錢氏菱溪三十三世孫。曾有句“平生無他嗜好,唯愛書成癖”,有《佳樂堂遺稿》傳世。父親錢向杲(1849—1906),字仲謙,號鶴岑,舉人功名,有詩句“寒窗依舊一燈青,歲歲埋頭史復經”,著有《九峰閣詩集》《夷夏用兵鑒古錄》等。姊錢夢龜(1872—1930),著有《云在軒詩集》。妹錢夢鮫(1888—1977),著有《北窗吟草》《北窗醫案》。二弟錢夢鯤、四弟錢夢鯉分別為詩人、畫家。
錢鈞與謝氏夢葭、玉階、香谷三兄弟為契友,錢鈞次女錢蕙蓀嫁與謝玉階子謝養田。這樣,錢名山與謝仁卿、謝仁湛就是姑舅表兄弟了,錢蕙蓀也就成了謝寶樹的曾祖母。后來,錢名山長女錢素蕖嫁與謝玉岑,謝玉岑大妹、四妹分別嫁與錢名山侄子錢煒卿和長子錢小山,謝錢聯姻,傳為佳話。
常州謝錢兩家的聯姻,豐富了江南以婚姻為紐帶的文化內涵,象征著中國文化的傳承不是孤立的,常在家族親友及師生間進行,謝錢兩家即涵蓋著文化傳承的這種多層關系。
謝寶樹在如此濃郁的謝錢家族文化環境中成長,在氣質與學養等方面,自然受到了良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