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聽潮:新海派美術(shù)評論作者名: 毛時安本章字數(shù): 1183字更新時間: 2025-07-22 15:30:17
來自靈魂深處的愛
張安樸速寫嘉定
1996年,我應(yīng)邀為《嘉定歷代書畫作品古陶瓷書畫藏品選集》作序,題為《她的名字叫嘉定》。序文最后我寫道:“上海的西北角有一個美麗去處,她的名字叫嘉定。每一個生活在上海,每一個來到上海的人,都應(yīng)該創(chuàng)造機會,到嘉定去走一走,呼吸一下那里的文化氣息。走在嘉定,就是讀山川、讀歷史、讀文化。”確實,走在嘉定,你幾乎處處可以觸摸到文化溫熱的肌體,感受到文化溫馨的呼吸,看到文化綿長的脈絡(luò)。
相傳,二百年前有個張姓漢子,船過嘉定望仙橋,洗碗失手,飯碗掉進了河里。也是一個太有想象力的男子,突發(fā)奇想,既然飯碗喜歡嘉定,就落戶在了望仙橋下。我想,一定是這個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漢子在飯碗落水的瞬間,被岸邊飄來的那股濃郁的書香吸引住了。當然他沒有想到,二百年后他的一個叫張安樸的后人真的為他續(xù)寫了一段美麗的藝術(shù)傳奇。
嘉定城有著他從嬰兒到成人的生命成長史;有他追隨名師哈定、孟光學藝,在當時的嘉定縣文化館開始美術(shù)創(chuàng)作,為父老鄉(xiāng)親寫照傳神的藝術(shù)史;有他和妻子在西街的石板路上漫步月光,開始初戀,美麗難忘的愛情史。他棲身嘉定孔廟,參天的古柏、巍峨的殿堂和他相伴朝夕。嘉定于他,是人生的底色,是生命的一部分。盡管后來,他成了《解放日報》的名記,成了成就卓著的大畫家,但走千里,走萬里,他似乎總在嘉定母親的懷抱里。

張安樸 古漪園荷香

張安樸 南翔雙塔
他,永遠是嘉定的兒子。
如今這個年屆古稀的兒子,畫家張安樸帶著自己的一批極具風格的嘉定鋼筆水彩作品,看望母親來了。鋼筆水彩,是一個很特殊的畫種。幾乎所有的大小畫家都有過鋼筆水彩畫的經(jīng)歷。但它在大多數(shù)畫家那里,只是創(chuàng)作前的準備素材,或者是美術(shù)創(chuàng)作之余的遣興節(jié)目。唯有安樸幾乎以一腔熱情,把鋼筆水彩作為一生的藝術(shù)事業(yè)在追求。安樸樂此不疲,上海的大街小巷時常可以看見他穿著風衣速寫的身影。幾十年孜孜不倦的生命投入,安樸在鋼筆水彩畫上有著非常個人獨到的理解和心得,形成了一套極為完整的技法和畫法。獨創(chuàng)了有色的“彩”和無色的“白”的結(jié)構(gòu)性對比。“白”是空曠、是高墻、是天空。白讓色更突出更豐富,色讓白更單純更透亮。最為出色的是“白”處理過的水面,亮得純凈、耀眼。他使我常常想起嘉定的山水畫大家陸儼少在宣紙上對天水的特殊處理。這使他的鋼筆水彩畫達到了一個相當?shù)乃囆g(shù)高度,使這個原先并不起眼的美術(shù)小草長成了引人仰望的參天大樹。畫面上,水在流動,色在歌唱,塊面和線條交互。輕巧靈動,像一首首抒情的小詩,點綴著我們的生活。
在“落戶”于張安樸工作室的五十件鋼筆水彩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嘉定古城既古老又青春煥發(fā)的面容。西門的老街、南門的城墻、臨河水榭的詩情、秋霞圃的幽雅、匯龍?zhí)兜纳畛痢⑼ねと鐕w的上海001號古銀杏……現(xiàn)代的賽車場、宏偉的保利大劇院。那么熟悉親切的氣息,又那么如夢幻的飄忽。安樸畫出了自己來自靈魂深處的對于鄉(xiāng)土的那份濃得化不開的摯愛。
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