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霍華德的公寓門虛掩著,鎖芯有被高溫熔化的痕跡。陳愈輕輕推開門,初始打火機在手中微微發熱。晨光透過百葉窗在地板上投下條紋狀的陰影,空氣中飄浮著細小的灰塵。
“有人嗎?“林霧低聲呼喚,右手按在腰間的槍套上。
沒有回應。公寓整潔得反常,茶幾上擺著一杯已經涼透的茶,旁邊是一本翻開的書——《量子意識理論》。陳愈注意到書頁邊緣有規律的小凹痕,像是被人反復摩挲。
“監控顯示他昨晚9點15分獨自離開。“林霧查看手機上的警局報告,“鄰居說沒聽到爭執或呼救。“
陳愈走向書房。門把手上有些微白色粉末,他小心地用紙巾取樣。推開門,眼前的景象讓他停住呼吸——
書桌上散落著各種光學儀器零件:棱鏡、透鏡、微型激光發射器。墻上貼滿了手繪的設計圖,中央是一張球形房間的草圖,標注著“鏡子測試第47次“。最令人不安的是地板上的痕跡:幾滴干涸的蠟油圍成一個完美的圓圈,圓心處有一小撮銀色灰燼。
“這不是綁架。“陳愈蹲下檢查灰燼,“馬克在做什么實驗...“
林霧用手機拍下整個場景:“看這個。“她指向書桌抽屜縫隙中露出的一角紙張。拉開抽屜,里面是一份打印郵件:
“第47次測試獲批。請于21:30準時到達B7入口。記住:不要直視中心光源。——P“
落款處的“P“被畫了個小圓圈,與銀曜會的標志驚人地相似,只是多了一道閃電穿過。
“自愿參與...“林霧皺眉,“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嗎?“
陳愈的太陽穴突然刺痛,系統的機械女聲響起:“檢測到量子殘留...情感特征匹配度:89%...“
他不由自主地走向書柜,手指被無形的力量牽引般停在一本舊相冊上。翻開第一頁,是馬克與一個小女孩的合影。女孩約七八歲,金發,眼睛大得不自然,穿著老式的連衣裙。
“安娜?“陳愈脫口而出。
林霧湊近查看:“照片背面有字。“
褪色的鋼筆字跡寫著:“馬克與侄女艾米麗,2003年夏“。不是安娜,但女孩的相貌與初始打火機錄像中的安娜極為相似。
“系統,分析量子殘留來源。“
“來源確認:近期高強度量子活動...特征匹配:鏡子迷宮協議...“
陳愈的AR眼鏡突然投射出一段模糊影像:馬克站在球形房間中央,周圍鏡子里反射出無數個他,每個反射的表情都略有不同。一個機械女聲在計數:“47%同步率...49%...突破閾值...“
影像戛然而止。陳愈踉蹌一步,鼻腔涌出溫熱的液體。
“又來了。“林霧遞來紙巾,眉頭緊鎖,“這已經是今天第三次。我們需要韓真真調整你的過濾器。“
陳愈擦去鼻血:“先找莫里斯。他提到過沃爾夫診所...“
“查到了。“林霧已經調出地圖,“海川市老城區,格林街217號,2005年關閉。現在是文物保護單位。“
照片上的女孩與安娜的相似性揮之不去。陳愈小心地將相冊放入證據袋:“我們去診所前,先查查這個艾米麗。馬克的侄女...如果她還活著,應該二十多歲了。“
“已經有人在查了。“林霧發完信息收起手機,“走吧,趁'凈火'還沒發現我們來過。“
格林街的鵝卵石路面讓陳愈想起童年。沃爾夫診所是棟三層小樓,紅磚外墻爬滿常春藤,門廊上方的木牌依然清晰:“沃爾夫心理診所,1949-2005“。
“艾琳娜從德國移民后開的私人診所。“林霧檢查門鎖,“專治戰后心理創傷...鎖是新換的。“
她從發髻中取出一根細鐵絲,幾秒鐘后鎖舌咔噠回縮。門開的瞬間,一股混合著霉味和某種草藥的氣息撲面而來。
前廳保持著二十年前的樣貌:實木接待臺,綠色皮革沙發,墻上掛著各種資格證書。陳愈注意到一張1951年的執照上寫著“艾琳娜·沃爾夫,專長:情感障礙與記憶修復“。
“系統,掃描建筑結構。“
“掃描中...檢測到地下層異常空間...生命跡象:無...量子殘留:高...“
林霧已經找到通往地下室的門。樓梯間的電燈早已不工作,初始打火機的銀藍光芒成為唯一光源。臺階盡頭是一道金屬門,上面用德文刻著一行字:
“誰解開了心結,誰就掌握了光。“
門沒有鎖。陳愈推開門,打火機的光芒自動增強,照亮了一個令人驚嘆的空間——
約五十平米的地下室被改造成實驗室,中央是一臺形似牙科椅的設備,周圍環繞著各種光學儀器。墻上貼滿兒童畫作:彩色蠟筆描繪的星空、河流、還有無數眼睛般的圓圈。最引人注目的是北面整面墻都是鏡子,但現在已經碎裂,裂紋形成一個奇怪的輻射狀圖案。
“安娜的治療室。“陳愈輕聲說。他能感覺到空氣中飄蕩的量子回響,仿佛時間在這里停滯。
林霧走向工作臺,上面散落著發黃的病歷本。“看這個。“她翻開一本標有“A.W.“的筆記,“艾琳娜的記錄...全是德文。“
陳愈辨認著潦草的字跡:“'安娜今天又看到光之河流...說里面有聲音在唱歌...同步率提高到67%...'“他抬頭看向那面破碎的鏡子,“他們在進行某種鏡像訓練。“
“找到了!“林霧從工作臺下拖出一個小型保險箱,“需要密碼。“
陳愈環顧四周,目光落在一張兒童畫上:太陽、草地,和七個手拉手的小人。畫角標注著日期:1999年7月7日。
“試試199977。“
保險箱應聲而開。里面只有一盤老式錄音帶和一張照片。照片上是年輕的艾琳娜摟著約十二歲的安娜,兩人站在鏡子前,手中各拿著一個初始打火機原型。
“錄音機在那里。“林霧指向角落的老式設備。
錄音帶開始播放,先是沙沙的空白噪音,然后是一個小女孩用德語說話,隨后是艾琳娜的翻譯:
“'今天的光之河流分成了兩條...一條明亮溫暖,一條黑暗冰冷...媽媽說它們都是我...鏡子游戲可以幫助我不被沖走...'“
錄音中傳來玻璃碰撞的聲音,然后是艾琳娜溫柔的指導:“'記住,安娜,鏡子里外都是你。不要害怕黑暗的部分,也不要沉迷光明的部分...'“
錄音突然中斷,幾秒后,一個成年女性的聲音插入,說著流利但帶口音的英語:
“如果有人聽到這段錄音,請記住:鏡子迷宮不是為了治療,而是分離。'凈火'想要將人類情感中的光明與黑暗徹底分開,認為這樣能凈化世界。但他們錯了...沒有影子的光只會讓人失明。我在迷宮中心等你們...安娜·沃爾夫留言。“
錄音結束。陳愈和林霧沉默對視。太多信息需要消化:安娜可能還活著?“鏡子迷宮“的真正目的?還有那句神秘的“在迷宮中心等你們“...
“韓真真應該聽聽這個。“林霧取出錄音帶小心收好,“我們需要——“
一聲輕微的“咔嗒“從樓上傳來。有人在前廳。
林霧瞬間熄滅了打火機,兩人隱入黑暗。腳步聲緩慢而謹慎,從樓梯逐漸接近。陳愈的系統中響起警報:“檢測到情緒抽取器信號...匹配度:98%...“
灰衣人。而且不止一個。
林霧的手在黑暗中找到陳愈的,在他掌心快速寫下:“后門?“
陳愈回憶建筑結構圖,在腦中標記出位置。他捏了捏林霧的手指表示明白。
腳步聲停在金屬門外。借著門縫下透入的微光,陳愈看到一只手伸向門把——那只手腕上戴著鑲有閃電三角形標志的手表。
就在門被推開的瞬間,林霧擲出一枚閃光彈。強光與巨響中,兩人沖向實驗室后方隱蔽的小門。陳愈聽到身后傳來憤怒的吼叫和電子設備啟動的嗡鳴。
小門通向一條狹窄的隧道,墻壁上裸露著老式電線。兩人彎腰疾行,身后追兵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左轉!“林霧突然拽住陳愈。他們擠進一個配電間,屏息等待追兵跑過。
“他們怎么知道我們在這里?“陳愈壓低聲音問。
林霧搖頭,眼中閃爍著懷疑:“只有警局知道我們在查馬克的案子...“
言下之意令人不寒而栗——警方內部可能有“凈火“的人。
隧道盡頭是一扇生銹的鐵柵欄。林霧三兩下撬開鎖,兩人跌入一條小巷。陽光刺眼地照下來,陳愈瞇起眼睛適應光線,同時初始打火機再次變熱——不是警報,而是某種指引。
“它在指向...“陳愈順著打火機的牽引轉身,看到巷子對面的咖啡館二樓窗口,一個金發女子正低頭凝視他們。女子約三十歲,面容與安娜的照片有七分相似,但眼神滄桑得多。
兩人愣神的剎那,女子已經拉上窗簾消失不見。
“艾米麗?“林霧猜測,“還是...“
“安娜本人?“陳愈補充道。初始打火機現在燙得幾乎拿不住,七個碎片瘋狂旋轉,投射出一段模糊圖像:一個球形房間,中央站著金發女子,周圍鏡子里反射出無數個她,每個表情都不同——有的哭泣,有的微笑,有的憤怒...
圖像消失前,女子直視著陳愈,嘴唇無聲地形成一個詞:“快來。“
身后隧道里傳來喊叫聲。林霧拉住陳愈:“現在不是時候。我們需要準備。“
兩人快速混入街道人群。陳愈回頭看了一眼咖啡館,二樓窗口已經空無一人,只有窗簾微微擺動。
回到車上,林霧立刻撥通韓真真的電話:“我們被跟蹤了。查一下警局內部誰調閱過馬克·霍華德的檔案...不,不要用正式渠道。“
陳愈則再次檢查錄音帶。在成年安娜留言的末尾,背景中有個微弱的電子音,他之前沒注意到。放大后,隱約可辨是某種倒計時:“...21天...5小時...32分鐘...“
“系統,分析這個時間節點。“
“匹配中...與已知天文事件吻合度:97%...下一次太陽耀斑高峰期...“
林霧掛斷電話,表情凝重:“韓真真發現'凈火'最近采購了大量抗輻射材料。他們計劃在太陽活動高峰期進行某種大型實驗...“
“鏡子迷宮的最終測試。“陳愈想起馬克筆記上的“第47次“,“而安娜在警告我們...他們在分離人類情感的光明與黑暗面。“
初始打火機突然自動激活,全息投影顯示出一張復雜的地圖:海川市地下管網系統,其中一個點閃爍著紅點——正是他們剛剛離開的沃爾夫診所正下方約50米處,標著“迷宮入口“。
“他們一直在我們腳下...“林霧喃喃道。
陳愈的AR眼鏡收到一條加密信息。解碼后只有一行字:
“當鏡子內外一致時,迷宮將指引你找到我。——A“
太陽漸漸西沉,給海川市披上血色余暉。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地下空間,一個金發女子站在球形房間中央,周圍無數鏡子反射著她的身影。而在城市另一端的警局里,某個警官悄悄刪除了馬克·霍華德檔案的查詢記錄,手腕上的閃電三角形紋身一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