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賺錢很重要
- 什么叫大唐正統在西域
- 小蘇打摻了水
- 2072字
- 2025-08-07 15:32:13
說起來,到目前為止,蘇淮的每一步都走準了。
這中間但凡走錯一步,前功盡棄不說,估計想翻身也沒有希望了。
沒辦法,西域環境太惡劣了,走錯了,就是死路。
蘇淮一直非常謹慎,沒有把握的事情,不敢冒險,也是因為這一點。
目前來說,也是一樣,想想,回鶻人還在虎視眈眈看著呢。
高昌,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蘇淮吃不準,當然不敢冒險。
他跟顏顏不同,只要他完蛋了,鎮西軍瞬間就散了。
再說,大唐繁華的京城,他還沒去見識過。
雖說現在經過安史之亂、黃巢大屠殺,已經不成樣子,但是,應該底子還在。
思考了很久,蘇淮終于下定決心,不打。
高昌有回鶻人做后臺,不能輕易開戰。
但是,吐蕃,要打,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從沙州、涼州東西夾擊,橫掃河湟,切斷吐蕃北上通道,這才是大事。
目前涼州衛、莫離衛整軍已經完成,也都進行了新軍訓練,再加上新裝備的武器,相信戰斗力上兩個臺階沒問題。
想通了接下來的布局,蘇淮帶著手下立即往回走。
伊州才剛下來,顏顏離不開,這次哈尼非要跟著。
這是打仗呢,帶著一個女人算啥,況且還是一個偽裝的女王。
沒辦法,只能帶著,西域跟中原不一樣。
回到喀布斯,蘇淮又有點擔心了,萬一回鶻進攻怎么辦。
“將軍,可是要拿下河湟?”
被喊來商談戰事的秦義聽完,直接問了一句。
“我聽說河湟有鹽。”
跟秦義,蘇淮也不隱瞞,直接說了自己的目的。
想要發展經濟,無疑,鹽是最好的物資。
中原,除了鐵就是鹽最珍貴。
“將軍,河湟確實有鹽湖傳說,可是,都是毒鹽,不能吃。”
秦義臉色變了,這事他還真聽說過。
蘇淮笑了,這事他也知道,不過,這事好解決,提純就行。
“老秦,不瞞你說,我無意中得到一個秘籍,昆侖山的,能把毒鹽變成食鹽。”
秦義一下子愣住了,看著蘇淮,有點不敢相信。
“老秦,我想拿下湖西的鹽湖,建一個鹽場。”
“你幫我想想,要怎么做才好?”
蘇淮沒有什么搞經濟的路子,西域除了牛羊,就沒有別的了,只能想歪招。
“將軍,你,你真的有辦法?”
秦義一臉的驚詫,這怎么可能,將軍見到高人了。
“老秦,我騙你干什么,都嘗試過了。”
“但是,鹽場的管事,必須可靠,這可是大事,我準備交給你。”
“當然,不是讓你去做管事,管事歸你管。”
蘇淮特意解釋了一句,怕秦義不理解。
“鎮西軍有一個長吏的位置,先屈尊一下。”
秦義傻了,根本不敢相信蘇淮讓他做長吏。
這個位置太重要了,相當于蘇淮之下第一人。
就算是裴功業、羅興這些人,最多就是一個將軍,都在長吏之下。
“將軍,這,這,屬下,......”
“老秦,能不能勝任這樣的話,就不用說了。”
“你也知道,我就是征西軍一個小兵,現在不也成了指揮幾萬大軍的指揮。”
“大漢那個劉邦,最開始的手下,不就是街市上一點人。”
秦義心里一震,這個,將軍用這個例子,難道......
又把裴功業、羅興、楊尋喊來了,商討怎么打吐蕃。
“將軍,喀布斯到達木格估計有1000多里,只有馬能運出來。”
“將軍,我認為還是運毒鹽出來,到沙州近了不少,只有七八百里。”
楊尋對地形更熟悉一點,在沙盤上比劃了一下,馬上有了想法。
“將軍,甘泉河邊上有個甘河鎮,距離將軍說的那個地方,不到500里。”
“都可以用馬車運,甚至冬天還能用雪板。”
蘇淮發明了一種運輸工具,雪板,就是雪橇,冬天運東西,可快了。
均勻受力,不用擔心輪子卡在雪地里,效果非常好。
幾個人眼睛都亮了,確實是個好辦法。
最關鍵的一點,距離沙州很近,不用擔心吐蕃人搞破壞。
“楊尋說的不錯,就按照這個辦法。”
“鹽場歸秦義管理,保安方面由楊尋派人,你們兩個合作。”
蘇淮馬上做出了決定,立即開始搞,時間不等人呢。
最關鍵的一點,不用出兵了,省了不少事。
秦義推薦了一個人在鹽場管事,王通,秦義培養的人才。
據聽說也是名門之后,實際上,蘇淮也知道,能在西域這種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就沒有普通人。
就說那些炮灰,需要多少,哪里有機會。
事情安排下去,蘇淮就不用操心了,有些事自然有人做。
不過,蘇淮還是要指導一下,特別是那些設備,要做好。
不到10天,從達木格運來的第一批毒鹽到了,大概3000斤。
蘇淮早就叮囑,不要著急,又派了護軍警衛。
路途中還好,沒有遇到吐蕃軍隊,安全運回來了。
蘇淮馬上吩咐鹽場的幾十個人,按照自己的要求還是提煉。
先三次加熱,析出那些有毒物質,最后把提出的鹵水加熱,弄出細鹽。
只有最后一步的時候,蘇淮喊來了王通,悄悄叮囑了幾句。
等細鹽端到幾個人的面前,所有人都驚呆了。
在西域,精鹽可是稀罕物,珍貴著呢。
“你們說說,這些東西要是運到龜茲、疏勒,碎葉,能不能賺錢?”
“肯定能,這,這可是比黃金還珍貴。”
“將軍,幾千斤毒鹽出了多少細鹽?”
“大概十分之三,一千斤,三百多斤,還行。”
原料不要錢,關鍵是人工和運費,算起來,一斤鹽,也需要一兩銀子。
“一斤鹽,五兩銀子,怎樣?”
“行,沒問題,這個價格合適。”
在場幾個人馬上都同意了,這個價格,肯定能賣不少。
這段時間,已經出來上千斤鹽了,運出去,就是幾千兩白銀。
還有涼州、蘭州,往中原去,價格更高,也更好賣。
張家現在已經跟鎮西軍捆綁在一起了,有他們幫忙,相信周邊幾個大州很快就會成為最好的買家。
有錢,就能買到裝備,就能武裝部隊,戰斗力肯定上一個大臺階。
打仗,就是打經濟,好像有人說過這樣的話,確實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