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阜縣美濃市。和紙的作品。
中國發(fā)明的紙經(jīng)朝鮮半島進(jìn)入日本,經(jīng)過精細(xì)的工藝之后,發(fā)展為和紙。


△石川縣金澤市。
在我的回憶中,金澤是一個金光閃閃的地方,跟它的名字一樣。


△新潟縣村上市。
一趟雪國之旅,則是把隱莊之魅給相當(dāng)豐沛地領(lǐng)略了。

△愛媛縣松山市。梅津寺町梅津寺驛站。
《東京愛情故事》最后一集,完治和莉香最后分手的場景在這里拍攝。

△香川縣香川郡直島町。
草間彌生的作品“黃色大南瓜”。瀨戶內(nèi)海似乎有一種寂寞的微甜。

△岡山縣倉敷市兒島。
“兒島制造”中,最有名的是“桃太郎”牛仔褲。


△東京,下町。
那種日常凌亂的景象,在鏡頭里很有質(zhì)感。當(dāng)我們真的置身于場景之中,濾鏡的效果就會加倍。

△東京,晴空塔。
當(dāng)我去一個我希望到達(dá)的城市,去之前會對它有一番揣測和想象,像夢里面的一種向往的情緒。回來以后,它似乎就像夢一樣地消失了,隱隱約約。


△北海道富良野市。
夏天的萬畝花海到了冬天就成了茫茫雪原,視覺觀感和心理感受都有一種上天入地、頭腳倒懸的差別。

△兵庫縣蘆屋市,蘆屋川。
返程時日光已經(jīng)西斜,遠(yuǎn)遠(yuǎn)地,一個中年男人從下層河岸朝著我站的橋這邊走過來。我四下望了望,視線里完全沒有其他人,突然間覺得很寂寞。如果沒有這個人,我還不會覺得寂寞呢。

△四川峨眉山的中日詩碑亭(陳維建攝)。
良寬詩作《題峨眉山下橋杭》:“不知落成何年代,書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橋,流寄日本宮川浜。”


△京都,龍安寺。
走過這樣的一個“參道”,唯有清白原味的豆腐,才能把輝煌的視覺記憶通過簡素的味覺體驗來做一個平衡吧。

△山形縣,羽黑山。
“凜然可畏,青葉若葉交織,日光粲然。”《奧之細(xì)道》中芭蕉寫于日光的這首俳句,放在我們攀登羽黑山一路所見的景貌上,特別合適。


△山形縣,立石寺。
山風(fēng)浩蕩清涼,稍微駐足一小會兒,渾身汗水便收束了。此地此景,三百多年前,芭蕉和曾良所見也應(yīng)該如此。

△栃木縣,那須鹽原市。
景氣之說,實在是妙。物與物之間互相借力交融,有的因同質(zhì)和諧相處,有的卻因異質(zhì)相抵,但都須得彼此映托。


△仙臺市,松島,瑞巖寺。
秋光一旦沉淀下來,是灰藍(lán)色的。

△北海道,小樽市。
在小樽,影迷自然會想起電影《情書》,會在小樽的街上那個著名的坡道逗留張望一番。

△北海道,美瑛町。
在北海道的雪原上,我發(fā)現(xiàn),從天而降的大雪會讓我非常亢奮,但晴朗的靜默的雪原會引發(fā)我的害羞。

△北海道,小樽市。
雪是一種幻想,大雪是一種妄想。

△北海道,阿寒摩周國立公園,屈斜路湖,一棵倒下的樹(郭小明攝)。
郭小明拍下了倒伏的這棵樹,他說,他會想辦法找到肯納的聯(lián)系方式,告訴他,你的樹已經(jīng)倒了,我?guī)湍憧催^了。


△岐阜縣,大野郡,白川鄉(xiāng)。
遠(yuǎn)看合掌屋,就像一個個胖子蹲在那里,莫名其妙合掌朝天,有一種特別的喜感。


△京都,西本愿寺。
廣場中立一棵巨大的銀杏樹,金黃盈透,成為視線的焦點。這種開敞宏大的氣勢讓我發(fā)蒙,與我對于寺院的相對私密的感受是錯位的,一時間我完全找不到探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