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
- 三國:吾兒劉備,大帝之資!
- 山河故舊
- 3839字
- 2025-07-20 12:10:19
班師回營的號角聲低沉雄渾,穿透了塞外的朔風。
劉弘五人被抬進大營時,迎接他們的是震天的歡呼和崇敬的目光。醫師們跑著迎上來,小心翼翼地將他們安置在傷兵營里。
劉弘的左臂被重新清洗、上藥、包扎。王老黑肩頭的箭簇被小心翼翼地取出,老卒痛得滿頭冷汗,卻只從牙縫里擠出幾聲悶哼。李二愣的肋骨似乎有裂傷,每一次呼吸都牽扯著疼痛,他咧著嘴,卻還在對圍觀的軍士吹噓自己劈翻了多少鮮卑狗。孫瘸子肋下的傷口很深,臉色蒼白,趙麻子的大腿被重新縫合,呲牙咧嘴。
五人此時的樣貌實在凄慘,但圍觀的軍士卻沒人為此嘲笑。
劉弘一邊吸著冷氣,一邊在心中想著,若是再碰到這種事,他還會出頭嗎?
想來想去,他也始終給不出答案。
就像在這次之前,他從未想過,他這種人有朝一日也會為陌生之人奮不顧身。
事情到了眼前,唯有拔刀而已!
……
張奐親自來到了傷兵營。
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帥,掃過擔架上劉平的尸體,很快又將目光落在劉弘臉上,目光之中似乎大有深意。
劉弘心頭猛地一緊,心中想著果然是人老成精,莫非被張奐看出了什么破綻不成?
好在,張奐的目光并未停留太久,也沒有任何質問。
他臉上堆起哀戚,撫摸著劉平的尸體,聲音洪亮而悲愴,“痛哉!惜哉!劉什長,漢室宗親,忠勇無雙!為護黎庶,為誅胡虜,壯烈捐軀!實乃我大漢之英烈,三軍之楷模!”
劉弘一愣。
都他娘的是演員!
張奐轉向身邊肅立的親兵,“傳令全軍!要號召全軍像劉什長學習!其功績,本帥定當上奏朝廷,彰其忠烈,澤被后人!”
“諾!”親兵領命而去。
張奐的目光再次落到劉弘五人身上,滿是贊許與嘉勉:“爾等五人,以寡敵眾,浴血奮戰,全殲胡騎,力保柳樹聚百姓周全!更…護衛劉什長英靈歸營!功莫大焉!本帥已為爾等請功!各賞金十斤,帛百匹!”
封賞的詔令宣讀完畢,營帳內外再次爆發出熱烈的歡呼。
劉弘五人掙扎著想要起身致謝,被張奐抬手制止。
張奐的目光在劉弘臉上再次短暫停留。
正如劉弘方才所想的,他已經猜到了真相。
不過,他現在需要的是劉平這個為國捐軀的漢室宗親形象來凝聚軍心,至于這形象背后是赤金還是敗絮,無關緊要。
家族之間的爭斗,他見的是在太多了。
他拍了拍劉弘未受傷的右肩,力道不輕,劉弘痛得微微一顫。
……
數月之后,探馬飛騎來報,鮮卑大軍,拔營退去了!
瞭望塔上,張奐、董卓等人憑欄遠眺。
只見遠處鮮卑人龐大的營盤如同退潮般涌動,無數的氈帳被拆卸,車馬輜重匯成一條條灰黑色的長龍,向著北方蒼茫的地平線緩緩退去。
煙塵滾滾,遮天蔽日,檀石槐的王旗在隊伍中若隱若現,那立于大纛之下的魁梧身影,鷹隼般的目光最后一次掃過漢軍森嚴壁壘的營寨,最終歸于沉寂,隨著退卻的洪流消失在天際。
這位鮮卑首領明白,此時中原尚未可圖也!
對峙數月,緊繃如弓弦的邊塞,驟然松弛下來。
鮮卑人退了。
慶功的宴席終究帶著離別的意味。
張奐奉詔回京述職,董卓也要返回涼州本部。
而這數月的相處下來,劉弘與張奐和董卓等人的關系更為親近。
營門外,寒風卷起塵土。
張奐已換下戎裝,一身深色常服,更顯儒雅深沉。他翻身上馬,勒住韁繩,對前來送行的劉弘頷首:“子高,此間事了,你等也該歸家了。他日若得機會,定要來洛陽看看。洛陽天子腳下,冠蓋云集,藏龍臥虎,非邊塞可比。開闊眼界,結識英豪,于你前程大有裨益。”
“謝張公提點!弘銘記于心!張公一路珍重!”劉弘鄭重抱拳行禮。
王老黑四人雖隨張奐而去,卻頻頻轉頭回顧。
另一邊,董卓的告別則豪邁得多。
他重重拍在劉弘右肩上,蒲扇般的大手力道十足,又是拍得劉弘一個趔趄,“哈哈哈!子高!此番能與你相識,實在痛快的很!”
董卓聲如洪鐘,對劉弘蒼白的臉色渾然不覺,“老子要回涼州了!這趟出來,就數跟你投緣!來!”
他一揮手,一名親兵牽著一匹神駿非凡的紅馬走了過來。那馬通體赤紅如火,唯有四蹄雪白,肩高體健,雙目炯炯有神,顧盼間帶著一股桀驁不馴的野性。
涼州大馬,名不虛傳!
“這匹‘赤火’,跟了老子兩年,是匹好馬!性子烈,跑得快,耐力足!送你了!”
董卓忽的一笑,調侃道:“早些年,老子在家中種地的時候,挖到了一把斷刃,有人說是當年楚霸王昔年的兵刃,雖是斷刃,但老子喜愛的緊!當年高皇帝斬白蛇而起家,以火興漢。子高,你說會不會有朝一日,你會騎著火紅的赤火,也給拿著霸王斷刃的我,來一個十面埋伏?”
劉弘愕然。
董卓又重重一拍他的肩膀,“玩笑罷了,你我兄弟,如何會有此事!他日來了涼州,吾為東道主!為了招待你,便是再要我殺掉家中最后一頭耕牛,我也是愿意的!”
董卓語氣真誠,似是出自真心。
說罷,他也不等劉弘推辭,帶人打馬而去。
劉弘看著董卓遠去的背影,沉默良久。
此時此刻的董卓,即便打破頭,也絕不會想到,他日后能成為大名赫赫的“董太師”。
劉弘又看向身邊這匹打著響鼻、不安地用前蹄刨著地面的紅馬,心頭百感交集。
他伸手想去撫摸馬頸,赤火警惕地偏開頭,噴了個響鼻。
劉弘無奈地笑了笑,牽住韁繩。
……
歸途漫長,好在長路漫漫有盡頭。
當熟悉的涿縣城墻終于出現在視野中時,劉弘沒有先回家,而是帶著劉平的骨灰,徑直去往城西的劉氏宗祠。
宗祠里香煙繚繞,氣氛莊嚴肅穆。
族長劉琰領著族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早已等候在此。
劉琰須發皆白,面容清癯,看向那陶罐的目光充滿沉痛。
當劉弘雙手捧著陶罐,步履沉重地走進祠堂時,一名族老顫巍巍地迎上幾步,老淚縱橫。
“平兒…我的平兒啊…”老人聲音哽咽,撫摸著冰冷的陶罐,如同撫摸愛子的臉龐。他身后,另外幾位族老也是唏噓不已。
劉弘將陶罐鄭重地交給負責安放靈位的族老,然后對著劉琰和諸位族老深深一揖,聲音低沉而沉痛,“族長,諸位叔伯…弘…弘愧對宗親!平弟…他…他為了救護百姓,為鮮卑狗賊所襲!弘…弘無能!未能護得平弟周全…只能…用這種方式,將他護送歸鄉…”
他說著,聲音微微發顫,眼眶也適時地泛紅,抬手用袖口用力擦了擦眼角,仿佛要拭去無法抑制的淚水。
這番情真意切的陳述,配合著他一身未愈的傷痕和風塵仆仆的疲憊,更添說服力。
劉琰緊緊抓住劉弘未受傷的右臂,老淚縱橫,不住地點頭:“好孩子…好孩子!不怪你!不怪你!平兒…平兒他是好樣的!是為國盡忠!為我劉氏爭光!你將他帶回故土,讓他魂歸宗祠,已是…已是全了他的忠孝!你也是我劉家的好兒郎!”
劉弘表面附和,心中則在想著,又一個演員!
劉琰當了這么多年的族長,豈能看不出當中的貓膩!
不過,對劉琰此人,劉弘也有些了解,能猜到些他的心思。
在劉琰看來,不論活著回來的是誰,都無所謂。
只要他能壯大家族!
劉琰此人,當族長確實是合格的。
祠堂內一片悲聲與贊嘆。
而此時此刻,劉弘仁厚、重情、勇毅的形象,在宗族耆老心中,已經達到了頂峰!
……
婉拒了族長留飯的邀請,劉弘牽著赤火,踏著暮色,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臥虎莊。
莊門早已大開,仆從肅立兩旁。燈火通明的門廊下,兩道熟悉的身影正翹首以盼。
妻子吳氏站在最前面。她穿著一身素凈的襖裙,發髻梳得一絲不茍,面容似乎清減了些。
當看到劉弘牽著馬的身影出現在光影里時,她的身體幾不可察地微微一晃,嘴唇緊抿了一下,隨即又強行穩住。
她沒有像尋常婦人般哭喊著撲上來,只是靜靜地站著,那雙沉靜如水的眸子定定地望過來,里面翻涌著千言萬語——擔憂、心疼、后怕、失而復得的慶幸,最終都化為一片深不見底的、無聲的溫柔。
一切盡在不言中。
“父親!”一個清亮又帶著激動的聲音響起。
劉備從母親身后一步跨出,小跑著迎了上來。少年身量明顯拔高了一截,臉上褪去了不少稚氣,多了幾分英挺。
劉弘伸出右手,用力揉了揉兒子的頭頂,臉上露出了離家以來第一個真正舒心、溫暖的笑容:“我兒又長高了!”
吳氏此時才緩步上前,走到劉弘身邊,沒有多言,只是伸出微涼的手,極其輕柔地拂去他肩頭沾染的一點塵土。她的指尖帶著細微的顫抖,動作卻無比珍重。
“回來就好。”她的聲音依舊還是輕而溫婉。
一家人走進溫暖明亮的堂屋。仆婦端上熱騰騰的飯食湯水。
劉弘坐在主位,吳氏安靜地為他布菜添湯。劉備則顯得很興奮,迫不及待地開始匯報。
“父親!您知道嗎?河東的那位關姓少年,前些日子也到莊上來了!”劉備的眼睛閃著光,“是趙大叔親自送來的!關兄弟武藝超群,為人更是忠義!如今就在莊上住著,孩兒常與他切磋武藝!”
“哦?河東關羽?”劉弘喝了一口熱湯,暖流下肚,驅散了寒意。
他一入城,就得了不少消息,知道了些“涿縣少年團”的事情。
他放下碗,臉上露出一絲促狹的笑意,故意拖長了語調,目光在劉備的臉上上轉了轉,“就是那個…在涿縣街頭,跟你和張飛那小子打得難分難解,最后還被你們幾個合伙‘請’去喝了一頓酒,最近得了個‘涿縣之龍’名號的小子?”
劉備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父親!您…您都知道了啊?都是…都是不打不相識嘛!”
“哈哈哈!”劉弘難得地開懷大笑起來,笑聲牽動了傷口,讓他微微吸了口冷氣,但笑意卻未減,“好一個‘不打不相識’!龍虎相會,風云際會!妙!甚妙!”
他笑著,目光在兒子身上轉了一圈,帶著幾分戲謔,“我兒這‘涿縣小霸王’身邊,左龍右虎,這氣象,可是越來越足了。”
“父親!”劉備咳嗽一聲。
他臉上掩不住那份被認可的驕傲和與摯友并肩的意氣風發。
堂屋內,燈火溫暖。吳氏看著丈夫難得爽朗的笑容和兒子羞澀又自豪的模樣,沉靜的眼底也漾開溫柔的笑意。
粗瓷碗盞碰撞的輕響,少年清亮的嗓音,男人低沉的笑語,交織成最尋常也最珍貴的家的聲音。
一時之間,劉弘有些恍惚,塞外的血火、權謀的冰冷、旅途的艱辛,仿佛都如一場大夢。
劉弘靠在椅背上,放松了緊繃許久的神經。左臂的傷口還在隱隱作痛,但看著燈下妻子溫煦的身影,聽著劉備絮絮叨叨地說著莊里莊外、少年團里的趣事,一股暖洋洋的、踏實的倦意,如同溫水般緩緩包裹上來。
此心安處是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