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的方法:為什么你該這樣記
- 王剛
- 1105字
- 2025-07-09 17:23:50
第二節 記憶法的起源
記憶術又叫助記術,或稱記憶技巧,是一種從古希臘開始使用并沿用至今的心智技術,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mnemonic(記憶術)一詞來源于Mnemosyne(謨涅摩敘涅),指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記憶之神。其實如果更廣泛地定義記憶法,那么一切有助于我們記憶的方法都是快速記憶法,不管白貓還是黑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所以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當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運用到快速記憶法,有的可能是無意為之,有的可能是有意為之。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下狹義上的記憶術的來龍去脈。
記憶術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古羅馬,當時古希臘、古羅馬崇尚演講,所以他們十分需要記憶大量信息的方法。西塞羅是當時的一位著名演講家,有一次他參加演講時恰好發生了地震,除了他以外其他人都被壓在石柱下面失去了生命,死者的家屬無法辨認死者的身份,西塞羅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辨認這些死者身份的呢?他通過回憶當時大殿上的地點來確認死者的身份,比如靠近第一根柱子的人是張三,那靠近這個柱子的死者就是張三,靠近桌子的人是李四,那靠近桌子的死者就是李四,他通過這種回憶地點的方式確認了所有死者的身份。后來他發現用這種方法來記演講稿也很高效,這就是記憶法的起源,這種方法一開始叫古羅馬房間地點法。
記憶法是在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呢?1595年,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在江西南昌傳教,為了吸引當地人的注意,以便更廣泛地傳播天主教,他開始表演記憶技術,還專門撰寫了《西國記法》交給當地的巡撫。但利瑪竇的《西國記法》只是曇花一現,直到民國年間才又有記憶術的中文專著出版,1920年大東書局出版了吳縣郭杰的《實用記憶法》。
1935年,南洋出版社出版了魯葆如的《實用記憶術》;新中國成立后,出版過少量的蘇聯譯本《記憶》和《記憶注意與聯想》。
1984年9月25日,以王維為代表的中國首家記憶研究會——錦州市記憶研究會成立。同年10月,中國首個實用記憶函授班開課。截至1993年底,該機構培訓過的人數已達100萬人。可見當時記憶法培訓行業在中國還是非常火的。
世界記憶錦標賽由思維導圖創始人托尼·博贊于1991年發起,距今已經有30余年的時間。據說邁克爾·杰克遜在生前還曾為博贊的大腦項目出資34萬美金。
這樣看來,記憶方法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不是一兩個人智慧的結晶,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自從2014年江蘇衛視開播《最強大腦》節目后,國內又掀起了一股記憶風暴,目前《挑戰不可能》《我中國少年》《一站到底》等節目上都有關于記憶力的挑戰,很多人開始了解并加入快速記憶方法的學習和訓練當中。當然通過上面的材料我們不難看出,記憶法存在的時間確實比較悠久,但是在中國存在的時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短暫的,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