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助農計劃
- 校花主播與代碼騎士的逆襲合體
- 波波天地
- 1313字
- 2025-07-08 07:55:02
“陽光直播聯(lián)盟”啟動了助農計劃,劉藝甜和王中波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農戶合作。一次去城郊調研時,他們偶然聽說了李大爺?shù)墓适隆@位種了一輩子地的老人,堅持用傳統(tǒng)方式種植水稻,不用化肥和農藥,種出的大米顆粒飽滿、香氣濃郁,卻因不懂網(wǎng)絡營銷,每年都要為銷路發(fā)愁。
劉藝甜覺得這樣的優(yōu)質農產(chǎn)品值得被更多人看見,便主動聯(lián)系李大爺,提出幫他通過直播推廣的想法。起初李大爺還有些猶豫,擔心自己不會用手機、說不好普通話,但在劉藝甜和王中波的耐心勸說下,終于同意試試。王中波還特意為他開發(fā)了方言實時翻譯功能,確保觀眾能聽懂他的話,這才有了這場連麥直播。
“今天我們要連麥的是李大爺,”劉藝甜對著鏡頭側身,身后的稻田在秋風里翻起金浪,稻穗沉甸甸地彎著腰。她特意穿了件洗舊的棉布襯衫,是王中波用防污噴霧處理過的—上次去田里幫李大爺拍素材,白T恤沾了泥,他連夜研究了噴霧配方,說“這樣你跑田間也不怕蹭臟”。“大爺種的大米不用化肥,熬粥能香到招蜜蜂,”她笑著舉起手機,鏡頭對準田埂邊忙碌的身影,“我們讓他自己說說秘訣。”
屏幕右側的實時翻譯框里,文字隨著她的話音跳動,小耳朵坐在旁邊,手指靈活地比劃著,把每句話都變成聽障觀眾能懂的手語。這是他們一起設計的“雙軌直播模式”,語音、字幕、手語同步輸出,確保沒人被落在信息的縫隙里。
李大爺舉著手機對著稻穗,滿臉皺紋笑成了花:“甜丫頭教我看數(shù)據(jù),說傍晚六點人最多,拍米得逆光,能看見上面的白霜。”他顫巍巍地把手機湊近稻粒,鏡頭里的米粒飽滿透亮,彈幕瞬間涌來一片贊嘆:“大爺太可愛了”“買10斤支持一下”“地址在哪?我要給爸媽囤”。有人發(fā)了張自家熬粥的照片,配文:“上周買的已經(jīng)煮了,真的香!”
王中波的消息突然彈進來,帶著三個感嘆號:“在線人數(shù)12萬了!助農鏈接點擊量破5萬!”截圖里的觀眾留言區(qū)滾得飛快,一條被頂?shù)阶钋懊娴膶懼骸案鹄蠋煆摹當M態(tài)環(huán)境’學到‘群體傳播’,現(xiàn)在居然能看懂大爺?shù)闹辈?shù)據(jù)了”;另一條來自聽障網(wǎng)友:“我是聽障人士,以前看直播像猜謎語,現(xiàn)在有了手語和字幕,終于能跟上大家的節(jié)奏,謝謝你們”。
劉藝甜看著那些滾燙的文字,指尖突然泛起暖意。她想起第一次直播時的狼狽——摔碎的水杯在桌角留了圈印子,聲音抖得像秋風里的葉子,直到王中波刷來那個“一塊錢的小心心”,才讓她沒在空蕩的直播間里哭出來。而現(xiàn)在,身后的稻田里,李大爺正對著鏡頭數(shù)訂單;身邊的小耳朵比劃著“開心”,眼里的光比稻穗上的霜還亮;調試設備的王中波對著屏幕傻笑,手指在鍵盤上敲下“直播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完成”,夕陽把他的側臉描成金邊,眼鏡片反射著稻田的金光。
“這就是我想要的直播,”她在心里默默說,“不是為了流量數(shù)字,是為了實實在在的連接——讓傳播學理論連接田埂上的智慧,讓善意連接屏幕內外的陌生人,讓那些被忽略的聲音,那些像李大爺這樣的耕耘者,像小耳朵這樣的聽障朋友,都能被世界清清楚楚地聽見。”
直播結束時,李大爺非要往她包里塞一袋新米,布袋粗糙的紋理蹭著掌心:“自家種的,不值錢,但干凈,沒有亂七八糟的東西。”劉藝甜捏著袋口的麻繩,突然覺得這袋米比任何虛擬禮物都珍貴——它裝著泥土的重量,裝著被看見的喜悅,裝著那些從代碼和理論里長出來的、沉甸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