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處樓宇燈火猶亮
奧地利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聚集地,有近20萬猶太人遍布奧地利大小城鎮,其中的九成集中在首都維也納。猶太人善于經商理財、精打細算,咖啡、首飾、醫藥、皮貨、服裝等,各種生意都打理得異常紅火。有了充足的財富,猶太人在歐洲大陸站穩了腳跟,日子過得殷實而高雅。當柏林針對猶太人的暴力活動不斷升級時,維也納的納粹分子紛紛效仿。昔日生活的樂園,瞬間變得烽煙四起,動蕩不安。
一夜之間,猶太人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起初,國際社會對于法西斯勢力的抬頭并非視而不見。1938年夏,由美國總統羅斯福召集的猶太難民國際會議,在瑞士與法國的邊境小鎮埃維昂召開。三十多個國家的高官在香檳繚繞的氛圍里東拉西扯,侃侃而談,不是強調自身困難,就是懼怕希特勒的淫威??傊?,會議不了了之。此后,整個歐洲便朝著不可知的兇險方向滑去。
英國哲學家柏克說:惡人得勝的唯一條件,就是好人的袖手旁觀。
四面楚歌中,猶太人個個如驚弓之鳥。不得不走出家門時,總是低頭盯著自己的腳尖,就連拐彎抹角時,也生怕攪擾起空氣中的塵埃。從公民資格被剝奪,到禁止從事任何職業,再到資產被侵吞,接下來,就是肉體的徹底消亡了。為了逃離死神的威脅,猶太人挖空心思,找尋著通往他國的一切途徑:美國、英國、瑞士、北非乃至中東,要么無人接納,要么客氣地記下你的姓名。僅此而已。
伊麗莎白睜開蒙眬的雙眼,見羅森帶著一身汗氣回到家。她讀懂了兒子的沉默與晦暗。在外奔波了一天,羅森再次無功而返。她把手放在兒子的手背上,輕輕拍了兩下,無聲地安慰著他。一周過去了,她每天目睹兒子可憐巴巴地拖著疲憊身軀失望而歸,伊麗莎白的臉上已沒了表情。她見多了一家家的離散,生命的無奈和慘烈被她一點點揉進了日益空洞的目光。
月亮陡然間掉到塔樓上,在天幕下閃著迷惘的光。羅森呆立窗前,突見布滿綠苔的墻上趴著一只蜥蜴,它瞪著一雙暴突的瞳仁,看兩只壁虎在暗影中廝殺,直到一只被另一只咬得遍體鱗傷,落荒而逃。羅森的神經一下子被觸動了。許多國家就像這只蜥蜴,眼瞅著自己的同類,只是作壁上觀。
你怎么了,我的孩子?伊麗莎白見羅森雙肩顫抖,臉色煞白,慌忙走過來問。
羅森頹然倒向沙發。這時門鈴響起,原來是羅森的表弟艾諾來了。
艾諾激動地說:你有救了,我親愛的表哥。中國領事館在給猶太人發放簽證呢,你快去遞交申請吧。
羅森緩緩直起身。艾諾補充道:艾里希跑了五十多家領事館,全都被拒,可他今天收到了中國領事館發放的簽證。我親眼看見他為自己的親戚領回了二十份中國簽證。
羅森苦笑道:別開玩笑了,你不是在講天方夜譚里的神話吧?
伊麗莎白的眼里,卻射出了一道稀有的光。她認真地說:我的孩子,上帝有眼,你明天一早就去申請,不能再耽擱了。
怎能等到明天呢,我的姨媽!中國領事館的門前,每天都是長長的隊伍。他轉而對羅森說,你現在就得去排隊,爭取明天早上,把申請材料遞上去。
黑暗中的維也納約翰內斯大街上,一處樓宇燈火猶亮。人們潮水般涌到瑰麗的建筑下,在中國領事館門前排起了長龍——等待簽證的猶太人隊伍。在狼藉的血腥和死亡中,他們目不轉睛地盯著樓上的光亮,猶如盯著黑暗中的一顆明珠。
等待的時光,羅森對古老而神秘的中國展開了一系列想象。遺憾的是,萬能的摩西課本上也未出現過這個國家。為了得到更多有關中國的知識,羅森努力搜尋著,任何蛛絲馬跡都讓他欣喜若狂。他突然想起以前的一次餐桌上,身為奧匈帝國軍人的父親米哈伊,提到了遙遠的東方,有一只了不起的紅色隊伍,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
羅森側過頭去,問父親:什么紅色隊伍,什么是長征?
米哈伊顯然聽到了那部風靡全球的Red Star Over China(《西行漫記》)。這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寫的一本書。羅森怎么也想不到,當他若干年后遠渡重洋來到上海,在一位好朋友的家里,竟與這位美國記者不期而遇。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一個東方人的傳奇。米哈伊比畫著解釋道,腦中隱隱閃出摩西帶領族人出埃及的奇跡。摩西受上帝之命率領希伯來人入紅海,蹚沙漠,走曠野,歷盡艱辛和磨難,終于抵達流著蜜和奶的迦南之地。而遠在中國,剛剛嶄露頭角的共產黨和他的隊伍,絕境中穿越大半個中國,峽谷河流,雪山草地,最終來到牛羊成群的陜北高原,從而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