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里云霄志:中國航空航天先鋒
- 付麗莎主編
- 3282字
- 2025-07-11 16:55:16
百年航空夢,今自馮如始
董燦

那是浩瀚蔚藍的天空第一次擁抱這樣一個人——他有黃皮膚、黑眼睛、溫和的氣質和堅毅的眼神。
他在空中操縱著飛機盤旋、翻轉、飛舞,如同盤古開天,為整個神州向天空道出了第一句問候。
而這個年輕的中國人并未止步于此,他仍在追尋更廣闊的天際。在短暫的人生中,他將永不言敗的執著、征服天空的智慧和對神州大地深沉的熱愛鐫刻進了蒼穹,也用它們填滿了自己的生命。
他就是馮如。
制造夢迷惘
馮如年幼時就常聽人說,大洋彼岸有個國家叫美國,那里有許多在本地見不到的機器,技術無可匹敵。在十幾歲的年紀,他如愿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土地。在美國的經歷除了開闊了他的視野,還讓他感受到了當時國人之封閉:他們抗拒使用機器,懼怕龐大的機械鐵皮。馮如暗下決心:“我要把這些技術帶回去!如果國人看到我一個中國人也能學會這些原理、也能運用機械,他們就會接受這些技術了吧。”
為實現這一遠大的理想,當時十幾歲的馮如白天工作,夜習英語,將攢下的錢都用來買書:“嘗謂國家之富強,由于工藝發達,而工藝發達,必有賴于機器。非學習機器不足以助工藝之發達。”如此艱難求索數年,1904年,他終于小有所成。也正是在這一年,日俄戰爭爆發,列強對中東鐵路線的爭奪加劇,馮如因此深受觸動,意識到鐵路線被列強掌控,單純依靠鐵路機械難以實現救國的目標。他哀嘆道:“是豈足以救國者!”
如何救國?如何救國?馮如正迷惘時,人類突破蒼穹的消息給了他靈感。
蒼穹夢初圓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經由萊特兄弟之手試飛成功。
1906年,馮如用他敏銳的洞察力,探索著一條新的道路——“尤其是日、俄戰事大不利于祖國,當此競爭時代,飛機為軍事上萬不可缺之物。與其制一戰艦,費數百萬之金錢,何不將此款以造數百只之飛機,價廉工省。倘得千只飛機分守中國港口,內地可保無虞。”這是有關“制空權”的原始論述之一。馮如預見到航空在國防中的重要性,這比孫中山先生提出“航空救國”早好幾年。單就馮如這一言論本身,就比意大利軍事評論家朱里安·杜黑提出“制空權” 的概念還要早15年。
馮如從此立下了“航空救國”的志向。接下來他一心撲在飛機制造上,其間父母期盼他回家,但他拒絕了,他對朋友說:“倘飛機不能成功,誓不復回祖國。”
他以“壯國體,挽利權”為宗旨集資,但僅有3人愿意頂著風險出資,這導致飛機制造經費十分短缺。
美國奧克蘭東九街第359號一座不到8平方米的廠房就是他們日夜鉆研的地方。
萊特兄弟千方百計利用專利保護法,壟斷了飛機制造技術。馮如的團隊沒有任何先例可考,只能夜以繼日地計算、試驗。在極度缺乏資金、人手、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的情況下,馮如研制出了第一架樣機。
1909年9月,馮如踏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飛機馮如一號,仿佛踩在這3年自己上下求索的征程上和中國近代以來所走的漫漫血路上。他緊張地坐進駕駛位,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握住了操縱桿。
起飛后,馮如第一次體會到了觸碰天空的感覺。
試飛非常順利,美國幾家報紙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一時間,馮如聲名鵲起。但他并未就此止步,反而緊趕慢趕又制造了一架飛機,并趁勢公開招募優先股,以期繼續投入研究。
因為這只是開始,他還要制造能更好守衛國境線的飛機。
航空夢未央
剛剛成功的馮如勢不可當,夙夜不懈地投入新飛機的研究之中。馮如一號的成功給了他自信,他志得意滿,迅速地制造出了新的飛機,并公開試飛。
他已不是第一次試飛,心情并不像第一次那般緊張。他帶著孩童般的期待,再次握住了操縱桿:如果這架飛機能夠試飛成功,他的祖國或許就可以免受欺凌……
他拉動操縱桿,飛機騰空而起——
然而,一瞬間的飛躍之后是無法控制的失重,數百個日夜的汗水化為灰燼。
馮如從他夢寐以求的天空中重重墜落。
圍觀的人們沉默地等待著他。他從墜落的樣機中走出來時依然從容,只是說:看來要重新再來了。他返回廠房,一聲長嘆之后,沒有猶豫,沒有躊躇。他制造了第二架飛機,試飛失敗。他又制造了第三架飛機,再次失敗。
第四架,失敗。第五架,失敗。第六架,還是失敗。
他沒有抱怨,于是為他作傳者也就草草數筆帶過他數次失敗后的辛酸。
那是1910年,美國舊金山街頭無比繁華:有西裝革履的人坐著汽車,有大亨在投資股票,還有人拿著報紙討論時事,馮如在他們之中顯得格格不入。一次成功往往只會被當作僥幸,他的多次失敗在美國人眼里無疑正是佐證。但他逆流而行,把鄙夷和嘲笑拋在身后。
在這不足8平方米的廠房,每一次的失敗代價高昂,但這樣沒有余地的失敗,他經歷了足足6次。他白天在被質疑聲中奔波集資,晚上則在小小的廠房中繼續鉆研……
終于,又一架飛機艱難地問世了。這架飛機還有一個后來人們熟知的名字——馮如二號。很多人知道它,但不知道在它之前曾有多次失敗。
1911年1月18日,馮如再次親自試飛。
他十分沉穩,失敗對他而言已不足為懼。但當這架飛機真正沖上云霄時,一股辛酸涌上他的心頭,又在蔚藍的空中逸散了。這個凝聚著馮如心血的“孩子”也不負眾望,在前所未有的高度飛行了足足4分鐘才完美地降落。
馮如在終獲成功的興奮之中仍不覺滿足,他選擇不斷改進,繼續試飛,終于創下了當時世界飛機速度、飛行高度與航程的最高紀錄。
這毫無疑問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轟動,各地報紙競相報道這位“東方的萊特”。他們不得不承認,從古至今,中國人的智慧一直讓全世界矚目。
愛國夢長存
此時各國對這能夠馳騁天空的利器漸漸重視起來,一時間無數的橄欖枝向馮如拋來,有高薪的教職邀請、各國航空部門的邀約……但當馮如收到清政府的邀約時,他立刻放棄了其他誘人的機會。
他從未忘記自己曾擲地有聲地說過“誓必身為之倡,成一絕藝,以歸饗祖國”。1911年2月22日,馮如毅然率公司眾人帶著兩架飛機及器材設備等,乘船歸國。
當時,世界上已經有800多架飛機,但中國的土地上一架也沒有。然而,馮如回國之后卻被迫賦閑在家,清政府時刻派人監視他,他的一切研究活動因此停滯。
正當馮如極度苦悶之際,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了。孫中山先生盛情邀請他出任中國第一位飛行隊長。馮如頓感為國效力之機會已經來到,帶領助手用了僅3個月的時間,就制造了一架性能與馮如二號相仿的飛機。
這是第一架由中國人制成的飛機。
馮如一號是中國航空史的開端——似乎在經歷了如此多的困難波折之后,一切都在變好。
1912年8月25日,馮如為籌集經費,在廣州燕塘進行飛行表演,數萬軍民翹首觀望。只見馮如駕駛著飛機凌空而起,操縱無比自如,現場為之振奮。他心潮澎湃,然而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飛機猛然墜落,人們來不及反應,找到馮如時,他已身受重傷,流血不止,雖經過急救,但藥物太少,難以支持治療。不幸的是,適逢星期天,醫生們外出,待他們返回時,馮如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不幸離世。一代英豪,就此長眠,時年29歲。
馮如出生在一個充滿生死考驗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人常在年少時成名,但令人惋惜的是,他們也多在年輕時就因各種原因而離世。他們被卷入時代的洪流中,如流星般燦爛,卻因戰火、憂思,甚至落后的醫療條件和短缺的物資而失去生命。
但總有人不甘愿只發一個人的光,他要開一條路出來,馮如就是這樣的人。
一個人的人生落幕了,一個時代的帷幕卻就此被拉開。
學子說 
“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也。”
馮如眼中的天空不僅是人類追求的星辰大海。他的天空中始終有一個“太陽”,那個“太陽”在他的心中發光發熱,滋養著他的精神世界,我想,那是對祖國的熱愛。
他歷經千辛萬苦集資、研發飛機,親自試飛,對父母的思念、多次背水一戰后的失敗、列強的威逼利誘、清政府的束縛,這些都無法動搖他的決心。他是中國第一位飛行家,也是一位值得被中國人永遠銘記的飛行家。
在彌留之際,馮如表示,他的離去不代表結束,一切都還沒結束。他的話或許有兩層意思:“飛機的發展還沒結束,中國人探索天空的腳步絕不止于此;中國人的旅途還沒結束,我身后,仍有千千萬中國人將上下求索,讓中國再度屹立于世界之林。一日若功成,何必念今朝。繼續向前吧。”
29年,馮如的人生太過短暫。在那個航空領域對中國人來說是一片迷霧的時代里,他形單影只,英年早逝,以至于現在來看,他的人生短得除了幾架飛機,似乎什么都沒有留下。
真的什么都沒有留下嗎?
抬頭看看天吧。
- 影響中國學生的經典智慧故事之六
- 最讓中學生感動的故事(青少年閱讀故事書系)
- 巴菲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洛克菲勒給兒女的一生忠告、摩根給兒女的一生忠告、查斯特菲爾德給兒女的一生忠告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斗智顯智慧
- 最有啟迪的美德故事(青少年最有啟迪的故事)
- 最感震撼的探險故事(青少年最感震撼的故事)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美好時代系列:美好理想的追求
- 青少年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少年的你系列:少年的你是勇往直前的追夢人
- 提高青少年思考能力的35種方法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自由的你系列:自由的你是奔涌無畏的浪花
- 煩惱擺脫書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美好時代系列:美好生命的放歌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時光輕泛終成舟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大受鼓勵的奮斗故事(青少年大受鼓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