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聽禪虎溪 3.16 蜜藏竹籃
書名: 山君聽禪作者名: 廬山風云本章字數: 3553字更新時間: 2025-07-26 09:15:55
3.16蜜藏竹籃
第七日清晨,虎溪被濃得化不開的乳白霧氣籠罩,宛如置身于一幅水墨未干的丹青長卷。谷底蒸騰的云氣裹挾著山澗的濕潤,自溪谷深處漫卷而上,將蜿蜒的溪流揉搓成一條皺巴巴、濕漉漉的白絹。水面上浮動的薄冰在霧中若隱若現,像被打碎的玉鏡,反射著從霧縫中漏下的微光。潺潺水聲在霧氣的阻隔下變得沉悶遙遠,仿佛隔著一層朦朧的紗幕,偶爾有冰棱斷裂的脆響,在山谷中蕩開悠長的回聲,整個世界都沉浸在靜謐而神秘的氛圍之中。
慧遠身著一襲洗得發白的灰布僧袍,晨光為他的輪廓鍍上一層柔和的光暈,將他花白的眉毛染成淡金。他臂彎里挎著的竹籃,比往日更顯沉實,竹篾的縫隙里還卡著幾片昨夜采摘時沾上的桃葉。竹籃內,幾顆沾著晨露的山桃錯落擺放,粉紅的果皮上凝結的水珠晶瑩剔透,在微光下閃爍如細碎的星辰——那是今早天未亮時,他特意繞去后山桃林摘的,知道山君偏愛這種帶著微酸的果實。在山桃下方,靜靜臥著一個拳頭大小、用油紙仔細包好的物件,油紙邊緣還留著他用漿糊粘補的痕跡。那是他昨夜耗費心神準備的驚喜——親自用清冽山泉浸泡三日,又以上好崖蜜漬透的梅子。去年秋末采下的青梅經霜后格外酸澀,此刻卻吸飽了蜜香,甜香被油紙和山桃的氣息小心地掩藏著,像藏著一個微小的、芬芳的秘密,只待有緣者來揭開。
踏著沾滿晨露的石階,慧遠緩緩走向溪畔。青苔在腳下綿軟如毯,每一步落下都擠出細碎的水聲,帶著修行者特有的沉穩與從容。石階縫隙里冒出的蕨類植物,葉片上滾動的露珠沾濕了他的僧袍下擺,洇出深色的痕跡。當他踏上那方熟悉的青石板時,目光習慣性地掃過石板邊緣——那里是山君常駐足的地方,總留著幾道淺淡的爪痕。剎那間,他的腳步微微一頓——石板上濕滑的苔蘚間,赫然留下了新的印記:五道清晰的抓痕!每道都足有尺許長,邊緣如快刀削過般整齊、深刻,深深嵌入濕潤的苔蘚和下方的石面,最深處竟能容下小拇指。這些抓痕透著一股沛然莫御的力量,爪尖所及之處,苔蘚翻卷如破碎的錦緞,石屑微露,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留下痕跡者的威嚴與力量。更令人在意的是,那痕跡中似乎還帶著某種近乎宣告般的意味,像是在這片領地留下的獨特“簽名”,又似孩童向玩伴炫耀般展示著什么。
慧遠屏息凝神,枯瘦的指尖懸在第三道抓痕上方,距離半寸處便能感受到石面殘留的微弱溫度——想來是清晨留下的。指腹掠過空氣,捕捉到苔蘚被撕裂后散發的清冽土腥氣,混合著山君特有的、帶著松脂味的獸類氣息,縈繞在鼻尖揮之不去。他的目光深邃而平靜,似在思索這痕跡背后的深意:是示威,是邀約,還是單純的標記?又似在與留下痕跡的生靈進行一場跨越物種的對話,從這無聲的印記中讀取它未說出口的話語。
就在這時,身后平靜的溪水突然“嘩啦”一聲,濺起一蓬清亮的水花!水花如碎玉般迸濺,在霧氣中劃出晶瑩的弧線,幾滴水珠甚至落在了慧遠的眉梢,帶來一絲冰涼的觸感。慧遠反應極快,猝然回首。濃霧被攪動,如被投入石子的牛奶,原本如白絹般平靜的溪流被猛地撕開一角。只見三步開外,那片布滿光滑鵝卵石的淺灘上,一團龐大的、金棕色的身影,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安然臥伏著。
是山君!它那龐大的身軀完全舒展開來,平日充滿力量感的肌肉線條,此刻卻異乎尋常的松弛,像一張被撫平褶皺的錦緞。山君的肚腹緊貼著沁涼的鵝卵石,仿佛在愜意地汲取石頭的涼意,享受著這難得的寧靜時光——要知道往日它從不在水邊久留,總警惕著可能出現的危險。那條長而有力的尾巴,不再如往日般警惕地豎立或掃動,而是柔順地蜷曲起來,在身側盤繞成一個近乎完美的圓環,尾尖偶爾輕輕顫動,掃過水面時帶起細小的漣漪,似是在無聲地表達著某種愉悅。它的前爪交疊著放在身前,爪尖收斂得干干凈凈,沒有傷及身下任何一顆鵝卵石。
山君的變化讓慧遠心中泛起漣漪。以往,山君總是保持著高度的警覺,與他始終保持著至少三丈的安全距離,目光中雖無敵意,卻也透著野獸特有的防備,像一尊隨時會蘇醒的石獅。而此刻,它竟主動靠近到如此近的距離,姿態放松,毫無攻擊性,仿佛將慧遠視為可以信賴的伙伴。山君鎏金般的獸瞳注視著慧遠,眼神中少了幾分戒備,多了一絲溫和與好奇,瞳孔在晨光中微微放大,映出他枯瘦的身影。偶爾眨動的眼簾下,似乎藏著許多未說出口的話語,像個有心事的孩子。
慧遠靜靜地站在原地,與山君對視片刻后,緩緩露出溫和的笑意,眼角的皺紋在晨光中如漣漪般散開。他輕輕放下竹籃,動作輕柔而緩慢,竹籃與石板接觸時只發出“嗒”的輕響,生怕驚擾了這份難得的安寧。隨后,他雙手合十,朝著山君微微躬身行禮,口中輕聲念道:“善哉,善哉。”聲音低沉而柔和,如同一縷春風,拂過溪畔,吹散了最后一絲緊張的氣息。
山君似乎感受到了慧遠的善意,耳朵輕輕動了動,那撮標志性的白毛在霧中顫了顫,喉間發出一聲低低的嗚咽,像是在回應慧遠的問候,又似滿足的喟嘆。它的頭微微抬起,脖頸處的鬃毛隨之晃動,目光落在慧遠腳邊的竹籃上,鼻翼輕輕翕動,粉色的鼻息在冷空氣中凝成細小的白霧——顯然是捕捉到了竹籃中散發的微妙香氣,那混合著果香與蜜甜的氣息,讓它眼中閃過一絲期待。
慧遠見狀,心中一動,他慢慢蹲下身子,膝蓋與石板接觸時發出輕微的聲響。伸手輕輕撥開竹籃中的山桃,露出用油紙包裹的蜜漬梅子,油紙在霧氣中微微潮濕。他小心翼翼地解開油紙,動作輕柔得像在展開一幅珍貴的畫卷。頓時,一股濃郁而香甜的氣息飄散開來,混合著梅子的酸甜與崖蜜的醇厚,在霧氣中彌漫——那崖蜜是去年冬日他冒著墜崖風險,從鷹嘴巖的蜂巢中取來的,本是打算留給山下咳嗽的孩童,此刻卻覺得用來招待山君更為值得。慧遠拈起一顆梅子,果肉飽滿的梅子在他枯瘦的指間,像一顆裹著蜜糖的紫晶。他朝著山君緩緩遞去,手臂因常年勞作而微微顫抖,口中輕聲說道:“此乃山中珍味,望檀越品嘗。”
山君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好奇,鼻尖又急促地嗅了嗅,像是在確認這陌生的香氣是否安全。它緩緩起身,動作雖遲緩卻不失優雅,龐大的身軀離開水面時,水珠如斷線的珍珠般從皮毛上滾落,砸在鵝卵石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一步步靠近慧遠,每一步都很輕,肉墊踏在石板上幾乎無聲,仿佛生怕踩碎了這片寧靜。當它走到慧遠面前時,山君低下頭,溫熱的鼻息噴在他的手背上,帶著山林的氣息。它仔細嗅了嗅梅子的香氣,隨后張開嘴,露出尖銳卻收斂得極好的獠牙,輕輕將梅子含入口中,舌尖甚至不經意地掃過慧遠的指尖,帶來一陣溫熱的觸感。它咀嚼的動作很輕,生怕咬碎了這難得的美味,喉間不時發出滿足的低吟,像極了寺里小沙彌吃到糖果時的哼唧聲。
看著山君享受美食的模樣,慧遠的心中滿是欣慰。他又取出一顆梅子放在掌心,看著山君再次低頭銜取,這一次它的動作更加自然,甚至用臉頰輕輕蹭了蹭他的手腕,像是在表達感謝。這一刻,人與虎之間沒有隔閡,沒有恐懼,只有跨越物種的信任與善意在流淌。霧氣漸漸散去,陽光穿透云層,灑在虎溪之上,為這和諧的一幕鍍上一層溫暖的光芒。溪水中的游魚不知何時聚了過來,在他們腳邊的淺水區游動,仿佛也在欣賞這動人的畫面。慧遠與山君,仿佛成為了這幅山水畫卷中最動人的一筆,訴說著一段關于信任、善意與跨越物種羈絆的奇妙故事,而這故事,或許才剛剛開始。
山君很快吃完了兩顆梅子,嘴角還沾著一點蜜漬,它伸出舌頭舔了舔,樣子竟有幾分憨態。隨后,它轉身跑回溪中,用爪子在水底攪動片刻,撈出一條銀光閃閃的小魚,輕輕放在慧遠面前的石板上——那魚還在微微顫動,顯然是剛剛捕獲的。這是它的回禮,用自己最珍貴的食物,回應慧遠的善意。
慧遠看著那條小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意味著他們之間的信任又加深了一層。他輕輕將小魚放回溪中,看著它擺尾游遠,然后對山君搖了搖頭,笑道:“老僧食素,多謝檀越美意。”山君似懂非懂地歪了歪頭,卻也沒有再去追捕,只是安靜地臥回溪中,看著慧遠。
陽光越來越盛,霧氣漸漸消散,露出遠處青翠的山巒。慧遠將剩下的山桃和梅子都放在石板上,然后收拾好竹籃,準備返回寺院。山君看著他起身,也跟著站起,尾尖輕輕擺動,像是在挽留。“明日此時,我再來。”慧遠輕聲說,朝著山君揮了揮手。山君喉嚨里發出一聲低吟,算是應承。
踏著晨光返回的路上,慧遠的腳步格外輕快。他知道,這份跨越物種的情誼,如同那蜜漬的梅子,初嘗帶著酸澀,細細品味卻滿是甘甜。而那道留在青石板上的爪痕,也不再是威嚴的標記,而是友誼的見證,在晨光中閃著溫暖的光芒。
回到寺院時,小沙彌正在清掃庭院,見他回來便問:“師父,您今日為何如此高興?”慧遠笑著指了指竹籃,又望向虎溪的方向,眼中滿是慈愛:“因為今日,為師收到了一份來自山林的禮物。”小沙彌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卻也跟著笑了起來。
陽光灑滿寺院,也灑滿了虎溪的溪畔。石板上的山桃和梅子,在陽光下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山君安靜地臥在一旁,偶爾銜起一顆慢慢品嘗。溪水流淌,鳥鳴清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卷,在這清晨的山谷中緩緩展開,寧靜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