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只能發揮一次奇效”的催淚瓦斯反制戰術,德瑪尼亞軍以微小的代價快速通過了阿爾芒蒂耶爾和巴約勒之間的最外圍3公里防線。
被瓦斯熏得難以立足的布軍將士,狼奔豕突一路遺尸,總計折損了超過三千人。
布軍花了一個多月新構筑的堅固工事,就這樣被拋在了身后。
至少有十幾道壕溝被越過、二十道鐵絲網被剪開破壞,還有三層夯土碉堡被占領或爆破,無數的土工作業都白干了。
博克少校的第1突擊營只花了2個半小時,便通過了這片區域。倫德施泰特少校的第2突擊營比他多花了半小時。
或許外行對這個數字沒什么概念,但對比一下就容易理解了——地球上的第一次伊普爾戰役,德軍首日花了一整天才通過3.5公里的前沿地帶,但光靠氯氣就造成了五千人傷亡。
如今,推進同樣的距離,耗時縮短到3小時,但殺傷效果也只有六成——這顯然是由于催淚瓦斯只有驅趕效果、沒有殺人效果。絕大多數傷亡都是炮擊和手榴彈、沖鋒槍造成的。
這個結果,也只有魯路修預料到了,而博克和倫德施泰特則大感驚喜,甚至一度有點心理發飄。
他們自己都沒想到,僅僅3小時就能推那么遠。
看著營主官有點驕傲,魯路修知道這時候應該稍微踩一踩剎車,所以他趁著一波攻擊剛剛結束,對博克少校獻策道:
“營長,情況有變,進展比我們預期地要好,不如稍微調整一下作戰計劃,讓后續整個師都把防線前壓三公里吧。
我們破例原地休整一小時,給后續部隊的跟進提供掩護,順便再趁機對前沿之敵的火力點分布進行補充偵察。”
博克稍微猶豫了幾秒,就接受了這個建議。
按照突擊隊戰術的原本操典,突擊隊在取得重點突破后,只能讓少量友軍填充到這些撕開的缺口里,為缺口的兩翼提供防守,決不能把重點進攻轉為全面進攻。
但現在情況顯然和預期的大不一樣,催淚瓦斯的逼走位效果太好了,前沿3公里縱深之內,敵人是全面潰退,那己方自然也該全面跟進,不占白不占。
“讓電臺發報吧。我軍可以原地休整一小時,先把午餐吃了,12點整重新開始進攻。下午就不許中斷攻勢了,只允許各連輪替進攻。”博克少校下達了詳細的命令。
魯路修又順勢提醒:“我們絕不能因為上午推進得太順利就輕敵,利用瓦斯攻敵不備的好處只能占一次。
‘噴煙者’的射程只有3公里,那東西的二次部署速度很慢,指望它前移并重新部署開火,至少要明天了。而法軍是有防煙面具的,布軍有了提防、借來面具后,明天肯定不怕煙霧了。
所以我們后續都得靠硬實力進攻。我看了地圖,兩個鎮子的鎮中心直線距離是13公里。
我們的出擊陣地是阿爾芒蒂耶爾西側2公里的涅普村,一上午又幾乎兵不血刃推進了3公里,所以現在距離巴約勒鎮中心還剩8公里。前面的6公里都是野戰防線,最后2公里是巴約勒鎮的城區,可能會打巷戰……”
博克剛剛啃了一口黑面包,聽到這兒立刻喝了口水打斷道:“不要考慮巷戰,今天先盡可能多地突破外圍6公里野戰防區。明天就繞過巴約勒鎮,圍而不攻即可。這種小鎮沒必要完全奪取,我們不用這條鐵路,也就不需要奪取火車站,讓敵人也用不了鐵路就夠了。”
魯路修聽了營長如此果決的命令,略一琢磨,也深感獲益良多。
他們的目的是掐斷敵人的鐵路線,而不是自己用鐵路線,作戰目標不同,自然會導致攻擊手段不同。
突擊營人少而精銳,決不能投入到巷戰中消耗。就算最終要巷戰,也該后續跟進的大部隊去打,突擊營只管穿插就行。
突擊營將士草草用過午飯,又稍作休息后,后續的友軍大部隊也全線補防了上來,突擊營很快又投入新的進攻。
而得益于友軍全面補防了上來,敵我戰線的變化情況也就非常清晰了,德軍可以很快統計前沿坐標的變化,重新制定炮火準備方案。
所以下午的進攻之前,德軍又火力準備了半小時,炮擊密度還挺高。
持續猛轟之后,突擊營才真正投入進攻。
被再次轟爛的敵人第一線陣地,很快又被突擊營用和上午類似的方式重點突破。
一條塹壕,兩道鐵絲網,被先后撕開了幾個小點,然后突擊營的后續部隊就從缺口里迅捷而低調地涌入。
還是沖鋒槍開道,還是大量手榴彈集中對付Z型壕拐角,硬生生撕開布軍的防御。
……
與此同時,巴約勒城內的布第3軍軍部。
軍長威廉.普特尼中將的電話,一整個上午就沒停過。
因為布軍被偷襲,一直在大片大片丟失陣地,各級軍官都要不斷上報后撤退卻的情況。
普特尼中將的參謀,一邊記錄著來電信息,一邊在地圖和沙盤上挪動一個個插著小旗的棋子,然后重新用鉛筆畫上前沿線,忙得不可開交。
好在作為防御方,普特尼中將對戰場局勢變化的感知,還是要比對面的德軍將領更清晰、更有時效性。
“我們在整個前線上,普遍后退了整整三公里!看樣子敵人還是在用老辦法全線進攻,我們得做好加大彈性防御縱深的準備了。
瓦斯的突襲,讓敵人進展得太順利了。我估計他們能把整個師前移、并且重新建立起完備的前沿偵測和通訊網絡,下午敵人再進攻之前,可能還會有額外的全面火力準備!這仗不好打啊!”
看完地圖變化后,普特尼中將憂心忡忡地自言自語。
而就在此時,城東五公里外的第3軍第3師師部里,師長亨利.羅林森少將,已經把又一個求援訴苦的電話打到了城內的軍部。
“軍長!敵人又發起新的攻勢了!而且從11點半開始,他們又進行了密集的炮火準備!我們在這輪火力準備中,又遭受了相當的傷亡,快頂不住敵人的強攻了。
我請求稍微后撤!這種情況原先從來沒見過!敵人怎么會如此之快又組織了新的大規模炮擊,而且配合的步兵也跟進得非常快……”
普特尼中將到底比下屬見多識廣,聞言后立刻快速思索了一番,隨后果斷出言安撫道:
“頂住!不要怕!今天這是特殊情況!敵人能那么快重新組織起全面火力覆蓋,肯定是因為他們上午推進得太順利,所以重新建立起了一條新的穩固前線、還把觀察哨和通訊部隊前移了!
我允許你再預留一到兩公里的額外縱深,頂不住就局部后撤,但決不允許像上午那樣全線后撤了!要爭取讓敵我雙方的陣地變得犬牙交錯起來、讓敵人的炮兵摸不清他們的進攻部隊最遠摸到哪里了!
到時候他們的炮兵威脅就仍然能廢掉一大半!他們就會因為害怕誤傷自己人而投鼠忌器!到時候就輪到我們的大炮單方面發威了!至于援軍和預備隊,我暫時沒有預備隊可以派給你,今天就靠你們自己了!”
軍長把其中的戰術原理掰開揉碎了說清楚,總算讓羅林森少將稍稍鎮定了些,遇到突發情況也沒一開始那么慌亂了。
他們的這番戰術討論,外行人或許看不懂,但只要真正指揮過一戰陣地戰的將領,就都能聽懂。
當時防守方的炮兵優勢為什么比進攻方大得多?就是因為當時的通訊條件差!
防守方守不住開始后退時,因為原本陣地上通訊條件良好,可能拉了電報線電話線這些,所以每丟一塊陣地,上級幾分鐘之內就能知道——
后世看過電影《遼沈戰役》的都知道,為什么某些元帥在聽說下面的部隊丟了陣地沒報告時會那么生氣,會撂下“大兵團作戰,軍紀要嚴!”的狠話。
因為防守方丟了陣地不立刻上報,上面的軍級、集團軍級炮兵部隊,就不知道那塊地方顏色從我軍變成敵軍的了,各種后方支援的配合,就會出現脫節。
你陣地上明明有電話線,丟陣地前夕為什么不打個電話呢?一戰的時候,戰地電話雖然不普及,但還有別的通訊手段,總之通訊方面,肯定是有序后撤的防守方更占便宜的。
相比之下,一戰時的進攻方打進去之后,后方的炮兵是完全不知道前線步兵沖到哪里的。
防守方撤退時肯定會破壞通訊線路,進攻方具體沖到哪里了,根本沒法通過電訊的方式后傳,只能通過騎兵或者自行車頂著炮火把進展情況往后報。
而騎兵肉身報信的時效性就很差了,說不定信息傳回后方時,前線實際控制線又發生了變化。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組隊打吃雞游戲的時候,一方隊友能夠語音報點,而另一方被拆了麥不許報點。那么能報點的一方將獲得多大的戰術和情報優勢?
而“前沿部隊沒有無線電”,就相當于打吃雞被拆了麥禁止報點。
所以一戰時的進攻炮火準備,就只能在開沖之前密集轟一陣,轟完后開始沖,進攻方的炮兵基本就是半閑置狀態。
前線越是打得犬牙交錯、敵我難分,進攻方的炮兵就越不敢開火,就怕誤傷到了自己人。這種情況歷史上一直要到二戰時期、無線電臺充分下放到最前沿部隊,然后才能改善。
所以普特尼中將以原本的軍事常識度之,覺得“德軍至少要團部一級才會有無線電,而團部不可能沖在最前面,所以我軍只要稍稍彈性防御放棄一些陣地,讓前沿重新變得犬牙交錯、把水攪渾,德軍的炮兵就會因為不知道前沿精確對峙線而廢掉”,這也不能算錯。
到時候,就輪到布軍的炮兵單方面屠殺進攻中的德軍了!
至少普特尼中將的如意算盤就是這么打的,他也借此鼓勵了一線的羅林森少將。
但是很可惜,他遇到的是首次把便攜式無線電配到排級的德軍突擊營。
所以此時此刻,德軍后方師部、軍部對前沿接觸線變化情報的掌握精度和速度,完全不比普特尼這個防守方將領差。
哪怕普特尼再彈性防御,把前沿搞得再犬牙交錯,后方的德軍炮兵也能精確知道哪塊地還在敵人手上、哪塊地已經在我軍手上了。
——
PS:新書求評論,求追更,求收藏,求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