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法不溯及既往
書名: 從粉碎敦刻爾克開始作者名: 浙東匹夫本章字數: 4187字更新時間: 2025-07-30 16:59:38
博克和倫德施泰特少校敲定了最終的進攻陣地分配后,就由魯路修開車逐級上報批準、備案。
各級部隊也做出了相應調整。比如第2突擊營對應的巴里亞第6師,挪到了阿爾芒蒂耶爾鎮的北半側,并緊急構筑最后的出擊陣地。相應的,對應第1突擊營的巴里亞第12師,則調整到了小鎮的南半側,也作著同樣的準備。
這兩個師下屬的炮兵團,也緊鑼密鼓地部署了前沿觀察哨、掩體。一旦打起來,他們都要“一對一幫扶”提供火力支援。
集團軍還從后方調來了一些軍級炮兵單位,同樣臨時補強給一線攻堅部隊——總攻的時候,光靠主攻師自己的炮兵是絕對不夠的,往往會臨時超配數倍的炮兵力量。
而且最后關頭,魯路修還看到了總參謀部決策動用的280毫米“噴煙者”擲雷器(也就是二戰中挪到SDK251“行走斯圖卡”半履帶車上的那種發射架,前文上過圖)
這種武器,這次并不是用來投擲重型榴彈的,而是丟“煤氣罐”,用于裝法軍已經用過好幾次的催淚瓦斯。
原本在地球歷史上,首次使用氯氣就是在伊普爾戰役中。
而現在這個世界很和諧,雙方都沒有毒氣,最終也只能以牙還牙用催淚瓦斯。這東西毒不死人,只能用來“逼走位”,也就是讓一線堅固陣地內的敵兵受不了往后逃。
至于把投擲手段從地球上的“直接打開煤氣罐放氣,靠風吹過去”,升級為“噴煙者”擲雷器,也是總參謀部研究了條文后的決定。
因為《海牙1907》第23條只規定不能用“火炮”發射氣體容器,而“噴煙者”更類似火箭發射器。
這在中文語境里或許不好區分,因為“火箭炮”也帶個“炮”字。但在西語里很好區分,只要沒有密封膛壓的炮管,國際法上就只能算“投擲支架”。
魯路修甚至懷疑:是不是因為總參謀長的外甥被挪到了第一線當“突擊隊”,所以總參謀部才如此用心增強掩護火力,唯恐總參謀長的外甥有意外。
從這個角度來說,拉馮博克少校當自己的營長,也算是收到了奇效,讓這支部隊被額外照顧了。
……
最后兩天的備戰,就在腳不點地的忙碌中過去了。
魯路修也是第一次親自參加這種大會戰,原本缺乏直接帶兵經驗的他,跟著博克少校和隆美爾上尉等領導、同僚學了很多東西,查漏補缺了不少一線軍事常識。
時間轉眼來到12月20日的凌晨。
由于19日入夜時,雪就漸漸變小了,所以集團軍敲定20日早上6點開始炮擊、8點全面進攻。
早上4點多,士兵們就都起來了,并在5點前吃完早餐,再泡點熱咖啡暖暖身子。
德軍的軍糧供給系統要比東方軍隊簡單得多,因為不需要烹飪帶湯水的菜,也就沒有基層炊事班。主食面包和肉腸都可以由師直屬的“面包連”統一烤制然后分發。
喝咖啡時,隆美爾等軍官都圍著魯路修,緊張地分析著一會兒可能遇到的情況。
最擅長不走尋常路的隆美爾,似乎對總攻時間的選擇很不滿意:
“要我說,就該凌晨4點炮擊、6點進攻。那樣效果還好些,能打敵人一個猝不及防,等沖鋒時天也剛蒙蒙亮,不影響突擊視野,也不至于讓遠處的敵人看得太清晰?!?
隆美爾的抱怨很快得到了其他軍官的響應。因為這很符合常識,前幾次戰役也都那樣干的。
“確實,8點再進攻,敵人的機槍手和野戰炮觀瞄視野都會更好。哪怕是雪天,也不該定得那么晚。”排長迪特爾少尉附和道。
迪特爾少尉似乎有一種天賦,特別擅長崎嶇地形作戰,觀察戰場環境的眼光很老辣。
好在魯路修知道高層內情,他連忙解釋說:“大家不要胡思亂想了,上面的決定是有道理的,這次進攻會用到噴煙者投擲煤氣罐。
催淚瓦斯的白煙就要看得見才有威懾力,如果天黑投,敵人嗆得半死卻不知道哪里安全、往哪里逃,就起不到逼走位的效果了。
上面不是為了殺人,只是為了逼敵人放棄經營了一個多月的、最堅固的一線陣地。所以還特地給催淚彈加了一些法本公司之前廢案的染色劑,到時候看起來更顯眼?!?
聽了魯路修的解釋,各級軍官們總算徹底心服口服,信心也大增。
魯路修趁熱打鐵提醒:“一會兒煙霧散得差不多,我們就趕快沖!多奪取一些陣地,別浪費戰機!我們自己要戴好防煙面具,大家胡子都刮干凈了吧,再檢查一下,免得漏氣嗆到了。這種機會只有一次,等下次敵人就學乖了、也會戴面具了?!?
魯路修深知,地球歷史上的氯氣,也是第一次使用的時候才效果拔群,第二次立刻就被防住了,畢竟面具沒什么技術含量。
只是地球歷史上的德軍,一開始也沒想到驅趕效果會那么好,跟進部隊的部署不夠及時,所以浪費了戰機。
而這一次,魯路修絕不浪費戰機!他算過噴煙者可以覆蓋三公里的范圍,所以要一口氣奪下最前沿三公里的堅固筑壘地帶!
把敵人逼到沒那么堅固的二線備胎陣地,再趁著敵人立足未穩趕緊打常規突破戰!
6點整,炮聲終于響起,一時間千炮齊鳴,聲勢震天動地。
將士們都躲在塹壕里,靜靜聽著遠方的動靜。
炮擊一開始很猛烈,幾乎所有大炮都在齊射,炸得對面陣地一片狼藉,血肉橫飛,似乎沒有什么活物能幸存下來。
但五分鐘急速射后,炮聲就變稀疏了。
個別不太懂行的技術軍官,擔心己方炮兵后力不濟,開始竊竊私語。
魯路修聽到了,便安撫軍心地大聲鼓勵:“大家別擔心!一切都在掌握中!一開始急速射是為了趁著敵人不備盡快制造殺傷。現在剩下的敵人應該都進入掩體了,轉入勻速射就沒那么浪費炮彈了。
而且我們先打急速射,還有意想不到的戰術優勢,就是先提醒敵人催淚瓦斯來了,該跑趕緊跑!而且7點前以丟瓦斯罐為主,所以聽著聲音不大!大家放心,帝國參謀部的計劃是很縝密的!我軍必勝!”
煤氣罐的擴散需要時間,而炮彈的殺傷是瞬時的,所以最科學的炮擊,就是該先丟罐子后打爆破彈。
將士們聞言,信心也愈發篤定,覺得對面那群數學不及格的粗鄙之徒已不足為懼。
……
同一時刻,對面的布軍陣地上,布第3、第7師的將士,果然陷入了巨大的恐懼。
雙方已經一個多月沒激烈交火過了,之前德軍偶爾試探進攻也都被布軍輕易擊退,泥濘的陣地對進攻方的限制實在太嚴重了。
布軍高層又太信任己方的無線電監聽優勢。因為近期對面無線電沒有頻繁增多,也就沒額外提防敵人有動作。
結果這突如其來的前幾波炮彈,就造成了大量沒來得及進入工事、甚至睡在營帳里的布軍士兵被炸死炸殘。
第3師足足死了好幾百人,第7師更是損失近千人,才倉促進入陣地,穩固布防。
但很快,在晨曦之中,布軍士兵就看到一堆堆的280毫米煤氣罐砸進塹壕,開始冒煙。很多人開始劇烈咳嗽,偏偏煙的顏色還跟法軍的不太一樣,很多人疑心暗鬼,以為這煙會致命,就紛紛后撤躲避。
而機動中的士兵顯然更容易被炮兵覆蓋殺傷,布軍后撤過程中,德軍始終在低烈度炮擊。不時有布軍將士被炮彈抽獎般命中,一片片死傷。
火力準備一直持續到7點、8點,炮聲才終于停止。
博克和倫德施泰特的兩個突擊營,早就做好了準備,炮火一停直接就沖了上去。
而魯路修那個連隊,正是沖在最前面的。
“可惜,忘了提前教友軍炮兵‘徐進彈幕’戰術了,不然今天的火力準備效果,肯定還能再提升幾成。”
直到最后沖鋒的那一刻,看著己方炮兵停火停得那么整齊,魯路修才靈光一閃想到。
歷史上的徐進彈幕戰術,要1917年才被布軍發明,是在索姆河戰役吃了大虧后才想到的。
事已至此,惋惜也沒用,先用現有條件把眼前這仗打好再說!其他都是后話了。
“第1到3排作為第一梯隊,每個排掌握500米寬的正面、左右相隔500米推進!4到6排為二梯隊,7/8排為三梯隊,不要一起上!控制隊形密度!
每前進300米便就地建立支撐點、然后讓二線部隊前進,超過友軍后再前進300米,以此輪替!注意進攻的連續性!”
魯路修端著沖鋒槍,一邊帶隊沖鋒,一邊高聲強調暴風突擊隊戰術的關鍵要領——不要一下子在一線投入太多人,不要貪多在很長的戰線上展開突破。
只要少量的人,重點突破幾個點即可,關鍵是進攻的連續和節奏性不能斷!
不能給潛在敵人喘息的機會,不能讓敵人被突破后有時間反應、重新組織起完備防御。
這些要領都是1914年的舊軍隊絕對不懂的,需要長官反復提醒。
剛剛被催淚瓦斯和炮擊摧殘過的陣地上,也并非完全被清空,所以突擊隊很快就和布軍殘部發生了激烈而短促的交火。
毒不死人的催淚彈,清場效果終究不如氯氣。
有些敵人靠著持續用濕布洗臉,有些敵人則躲在泥濘的水坑里,總有個別體質特異的敵人能躲過催淚的刺激。
不過這些抵抗并沒有多大威脅,也改變不了大局。因為幾乎所有的一線維克斯重機槍火力點都失去了效能。零星的敵兵只能拿著李恩菲爾德步槍凌亂地瞎打。
“噼里啪啦”的步槍對射聲中,僅存的敵人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對狙火力吸引住了。
而A連1到3排的沖鋒槍手們,則趁機貓著腰偷偷越過兩道最外圍的壕溝。德軍甚至都沒空展開輕機槍組和擲彈筒組,只追求最快的突進速度。
沖著沖著,遇到已經無人監視的鐵絲網,士兵們就把兩支步槍上的特種刺刀拆下來,簡易拼接一下,組成一把臨時的鐵絲鉗?!斑遣吝遣痢睅紫?,便干凈利落地剪斷了鐵絲網。
“快!快穿過鐵絲網,從側面進攻還有敵兵的塹壕!”
魯路修麾下的1排長莫德爾少尉,身穿一件價值三千馬克的絲綢防彈衣,帶著他的4個突擊班沖在最前面,有條不紊地指揮士兵們破障,終于翻進了敵人的壕溝。
隨之而來的,便是沖鋒槍手沿著人跡稀疏的塹壕、橫向掃蕩了。
當塹壕內零星抵抗的布軍步兵們,隱約聽到旁邊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嘶嘶~”冒著火星的手榴彈,很快從Z型壕的相鄰段飛過來,把還在開火的布軍步槍兵炸得人仰馬翻。
“德瑪尼亞人滲透進我們的壕溝了!快沿著壕溝肅清!剛滲透進來的敵人數量肯定不多!還來得及!”一名幸存的布軍中尉排長見狀,立刻恐懼地吼叫著。
他組織手下士兵趕快反撲,試圖仗著局部人數優勢,把剛摸進塹壕的敵人趕出去。
可惜,一群倉促組織起來的布軍步槍兵,才剛剛上好刺刀、沖到Z型壕的拐角,“噠噠噠”的沖鋒槍聲就響了!
莫德爾少尉的耳音非常好,他從敵人的腳步聲就聽得出,敵人已經摸到Z型壕的相鄰拐角處了。所以他親自端著一挺MP15,對著拐角打起了提前槍。
緊跟在他身邊的5個沖鋒槍手,也輪流對著塹壕拐角打起提前槍,沖鋒槍手們還很有默契地輪流換彈,確保始終沒有火力空窗期。
對面的布軍士兵哪見過這種武器、這種陣仗?很快就被提前槍打得紛紛倒斃,一露頭就被秒殺。
“讓連長和2排、3排可以跟進了,1排已經破壞鐵絲網,占領第一層塹壕區!”莫德爾少尉肅清第一線陣地后,立刻讓人高聲喊話,讓友軍跟進。
——
PS:今天加起來又八千字了,這還在新書期呢。
另外趁免費普幾句法:
地球上二戰的時候,使用任何氣體武器、無論是否用大炮發射,都是違背國際法的。
書中提到的豁免條款,后來都被堵漏了——因為一戰打完后,各國重新簽了一個《日內瓦1925議定書》。
但一戰時《日內瓦1925》還不存在,所以“法不溯及既往”,當時的條約依據只有《海牙99》和《海牙1907》。